一种分体油管头及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12266发布日期:2022-04-13 09:5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油管头及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分体油管头及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生产管柱结构是电泵和油管一起连接后下入到井下,电缆捆绑到油管外侧,此工艺面临这后期修井检泵需要动整体管柱,作业时效差,严重影响了后期采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油管头及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
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分体油管头,包括上油管头和下油管头;
6.所述上油管头内形成相平行且不连通的第一主孔道和第一副孔道,所述第一主孔道上部形成用于与油管连接的油管内螺纹,所述第一主孔道下部形成用于与下油管头连接的圆柱形凹槽;
7.所述下油管头内形成相平行且相连通的第二主孔道和第二副孔道,二者形成y型通道结构,所述下油管头形成与所述圆柱形凹槽相匹配的凸出圆柱结构,所述第二主孔道上部形成用于与油管连接的油管内螺纹。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副孔道中设置有电缆悬挂。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油管头下端与快速接头连接。
10.一种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一、电泵电缆油管内下入:大尺寸油管下入到固井套管指定设计位置后悬挂于井口,井口连接好电泵通过电缆送到油管内指定位置;
12.二、井口连接:电泵下入到指定位置后使用电缆卡箍将电泵电缆定位在油管顶部,然后电泵电缆依次穿越快速接头、下油管头、电缆悬挂、上油管头,下油管头与大尺寸油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然后通过上部油管带下油管头下钻,最终实现下油管头坐于油管四通上,拆卸油管后再与上油管头螺纹连接,下入上油管头与下油管头配合上。
13.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4.本发明工艺和配套装置解决了电泵检修动管柱的问题,油管不动的情况下,仅需井口操作就能实现电泵通过电缆从油管内部提出来,此工艺要求的油管内径较大,主要考虑电泵外径影响下入的因素,同时井口油管头由现有常规一体式变为分体式设计,使用此工艺可以大幅提升采油阶段电泵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上油管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下油管头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过程示意图(一)。
18.图4为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过程示意图(二)。
19.图5为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过程示意图(三)。
20.图6为现有技术油管头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现有技术油管和电缆连接方式示意图。
22.其中:1为油管,2为下油管头,2-1为第二主孔道,2-2为第二副孔道,2-3为凸出圆柱结构,3为固井套管,4为快速接头,5为电缆卡箍,6为大尺寸油管,7为电泵电缆,8为电缆悬挂,9为上油管头,9-1为第一主孔道,9-2为第一副孔道,9-3为圆柱形凹槽。
23.a为常规油管头,b为电泵电缆’,c为固井套管’,d为常规小尺寸油管。
24.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6.实施例
2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分体油管头,包括上油管头9和下油管头2;
28.所述上油管头9内形成相平行且不连通的第一主孔道9-1和第一副孔道9-2,所述第一主孔道9-1上部形成用于与油管1连接的油管内螺纹,所述第一主孔道9-1下部形成用于与下油管头连接的圆柱形凹槽9-3;
29.所述下油管头2内形成相平行且相连通的第二主孔道2-1和第二副孔道2-2,二者形成y型通道结构,所述下油管头2形成与所述圆柱形凹槽9-3相匹配的凸出圆柱结构2-3,所述第二主孔道2-1上部形成用于与油管1连接的油管内螺纹。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副孔道2-2中设置有电缆悬挂8。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油管头2下端与快速接头连接4。
32.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电泵下入到指定位置后使用电缆卡箍5将电泵电缆7定位在油管顶部,然后电泵电缆7依次穿越快速接头4、下油管头2、电缆悬挂8、上油管头9,下油管头2与大尺寸油管6通过快速接头4连接,然后通过上部油管带下油管头2下钻,最终实现下油管头2坐于油管四通上,拆卸油管后再与上油管头9螺纹连接,下入上油管头与下油管头配合上。
33.如图6和图7所示,常规工艺是生产油管与电泵连接一体后通过油管和电缆捆绑连接下入至井口,然后分别与常规整体式油管头进行连接。本发明选用更大尺寸油管,将油管首先下入到井内,然后在油管内再下入尺寸合适的电泵并通过电缆连接至井口,通过本发明分体式油管头将油管与电缆分为两个孔道,从而实现油管与电缆分离的一种方法,本发明的分体式套管头分为上油管头和下油管头,密封结构主要在上油管头,承载结构和油缆分离结构主要在下油管头。使用此工艺可以大幅提升采油阶段电泵检修效率。
34.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油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油管头和下油管头;所述上油管头内形成相平行且不连通的第一主孔道和第一副孔道,所述第一主孔道上部形成用于与油管连接的油管内螺纹,所述第一主孔道下部形成用于与下油管头连接的圆柱形凹槽;所述下油管头内形成相平行且相连通的第二主孔道和第二副孔道,二者形成y型通道结构,所述下油管头形成与所述圆柱形凹槽相匹配的凸出圆柱结构,所述第二主孔道上部形成用于与油管连接的油管内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油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孔道中设置有电缆悬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油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油管头下端与快速接头连接。4.一种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电泵电缆油管内下入:大尺寸油管下入到固井套管指定设计位置后悬挂于井口,井口连接好电泵通过电缆送到油管内指定位置;二、井口连接:电泵下入到指定位置后使用电缆卡箍将电泵电缆定位在油管顶部,然后电泵电缆依次穿越快速接头、下油管头、电缆悬挂、上油管头,下油管头与大尺寸油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然后通过上部油管带下油管头下钻,最终实现下油管头坐于油管四通上,拆卸油管后再与上油管头螺纹连接,下入上油管头与下油管头配合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油管头及电泵过油管井口施工方法,该分体油管头包括上油管头和下油管头,本发明工艺和配套装置解决了电泵检修动管柱的问题,油管不动的情况下,仅需井口操作就能实现电泵通过电缆从油管内部提出来,此工艺要求的油管内径较大,主要考虑电泵外径影响下入的因素,同时井口油管头由现有常规一体式变为分体式设计,使用此工艺可以大幅提升采油阶段电泵检修效率。采油阶段电泵检修效率。采油阶段电泵检修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 黄毓祥 左凯 耿旭占 刘玉立 谢昊 李振坤 郝宙正 柴希伟 任兴华 吴雪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