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转换短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5726发布日期:2021-12-22 18:4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杆转换短接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杆用配套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杆转换短接。


背景技术:

2.年来随着复杂地层油气藏开发难度的增加,对石油钻探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钻测量、井底电动钻具以及智能钻井都应运而生。钻杆是钻井工具的重要组件,有着起下钻、承担载荷和扭矩的功能。目前主流的钻杆转换短接为直段螺纹式,转换短接主要承担两个部件的作用,但是存在问题:地下工作环境复杂,转换短接会受到各向的作用,传统的转换短接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不足,容易导致转换短接连接脱开影响连接强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转换短接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短接本体,所述短接本体一端设置为短接头,所述短接头外侧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短接本体中开有内孔,所述内孔包括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孔径不同,使内孔的内部呈阶梯状。
6.进一步的,所述短接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同样呈倾斜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外螺纹段端部外缘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为 60
°

8.进一步的,所述短接头的最大半径小于短接本体的最小半径,使短接本体外侧呈阶梯状。
9.进一步的,所述短接头与短接本体之间过渡处的外缘设置第二倒角。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倒角为45
°

11.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从外到内依次布置,并且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内径逐步变小。
12.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段呈倾斜设置,所述内螺纹段朝外的一端设置倾斜段一,所述内螺纹段朝内的一端设置倾斜段二。
13.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段和第一水平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一,所述过渡段一与第一水平段相接的边缘倒圆角。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呈多阶梯结构的连接头和内孔,增加各个方向的受力面,进而提升短接承
受各向载荷的能力,减少短接与其他部件脱开的情况;增加短接与其他部件接触面积,使连接部件之间存在更多的约束,保证连接端强度。
18.2.内螺纹段和外螺纹段的两端均设置有倾斜结构,为了留有供运动的空间余量,当短接出现轻微的轴向窜动或径向运动,减少在螺纹连接处边缘发生的碰撞。
19.3.通过在各个结构上设置倒角,避免出现过多尖锐的直角边缘,减少边缘处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20.图1是钻杆转换短接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短接本体;2、短接头;21、外螺纹段;211、第一倒角;22、第二倒角;3、内孔;31、内螺纹段;311、倾斜段一;312、倾斜段二;32、过渡段一;33、第一水平段;34、过渡段二;35、第二水平段。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实施例:
24.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如图1所示,包括短接本体1,短接本体1一端设置为短接头2,短接本体1中开有内孔3,内孔3设置短接本体1的中心轴上。
2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短接头2的最大半径小于短接本体1的最小半径,使短接本体1外侧呈阶梯状,为了增加与其他部件接触的部位,增加更多的约束,提高承受各向载荷的能力。短接头2外侧面呈倾斜设置,从内到外半径逐渐变小,短接头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段21,外螺纹段21同样呈倾斜设置。
26.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外螺纹段21端部外缘设置有第一倒角211,第一倒角211为60
°
,在外螺纹段21的端部外缘处留下一定的空间余量,减少部件相撞导致边缘破坏的情况。
27.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短接头2与短接本体1之间过渡处的外缘设置第二倒角22,第二倒角22为45
°
,为了在边缘处产生尖锐的直角边,进而避免过度的应力集中。
2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内孔3包括内螺纹段31、第一水平段33和第二水平段35,所述内螺纹段31、第一水平段33和第二水平段35的孔径不同,使内孔3的内部呈阶梯状。其中内螺纹段31、第一水平段33和第二水平段35从外到内依次布置,并且内螺纹段31、第一水平段33和第二水平段 35内径逐步变小,使内孔3呈阶梯状。
29.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内螺纹段31呈倾斜设置,内螺纹段31朝外的一端设置倾斜段一311,内螺纹段31朝内的一端设置倾斜段二312。倾斜段一311与短接本体1径向所成的夹角为60
°
;倾斜段二312与短接本体1 径向所成的夹角为60
°
。由于短接本体1通过内螺纹段31与轴类部件进行连接,一方面通过倾斜设置的内螺纹段31,增加螺纹啮合处的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倾斜段一311和倾斜段二312在内螺纹段31懒得两端留下空间余量,减少边缘碰撞的情况。
3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内螺纹段31和第一水平段33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一32,过渡段一32与第一水平段33相接的边缘倒圆角,倒圆角尺寸为 r4mm。
3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水平段33与第二水平段35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二34,过渡段二34呈倾斜设置。
3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短接本体,所述短接本体一端设置为短接头,所述短接头外侧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短接本体中开有内孔,所述内孔包括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孔径不同,使内孔的内部呈阶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同样呈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段端部外缘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为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头的最大半径小于短接本体的最小半径,使短接本体外侧呈阶梯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头与短接本体之间过渡处的外缘设置第二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角为45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从外到内依次布置,并且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内径逐步变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段呈倾斜设置,所述内螺纹段朝外的一端设置倾斜段一,所述内螺纹段朝内的一端设置倾斜段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段和第一水平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一,所述过渡段一与第一水平段相接的边缘倒圆角。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杆转换短接,其技术方案包括短接本体,所述短接本体一端设置为短接头,所述短接头外侧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短接本体中开有内孔,所述内孔包括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内螺纹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孔径不同,使内孔的内部呈阶梯状,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丁义东 蔡纪东 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华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3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