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4046发布日期:2022-03-20 01:2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


背景技术:

2.采矿行业中,当进入复采阶段,需要在进回风巷道交叉处构筑风桥。由于复采区域多数地段为冒落带,受巷道布置限制,部分风桥位置无法避开冒落带。现有的风桥为分体料石砌筑成型,需放炮或人工支挖墙体,然后人工砌筑料石墙,墙体上方棚设工字钢,工字钢上方铺设钢板,钢板上方铺设黄土,最后风桥上部进行喷浆。该风桥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运输料石、盖板、水泥等材料;运输量大,工期长;抗压强度低,在顶板来压时会造成墙体变形、桥面裂缝,漏风严重,返修量大;在风桥上部轨道运输、胶轮车运输作业时,对风桥承重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很难满足重型材料运输。
3.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安全、经济、可行的风桥。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和风桥下部,
7.风桥上部包括地梁、u型钢腿、12#工钢、勾木板层和钢钎,地梁横置于煤矸石层表面,且两端埋于煤矸石层中,u型钢腿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上,12#工钢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顶端,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12#工钢上方设有勾木板层,钢钎处于勾木板层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同时相邻两排的钢杆交错分布构成撞楔支护;
8.风桥下部包括砌墙支护、12#工钢和注浆管道,砌墙支护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设于两侧砌墙支护上方,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注浆管道纵向设于12#工钢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之间间隙设有多个注浆管道,且同一排的多个注浆管道呈现扇形分布;每个注浆管道靠近12#工钢的端部为注浆孔,通过对其进行注浆,确保顶部的煤矸石凝结为整体,防止在施工上部巷道过程中顶板冒落。
9.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腿与上部巷道侧壁之间等距设有多个背板。
10.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腿远离上部巷道侧壁的一侧设有多个拉环。
11.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腿中部套有多个卡缆。
12.进一步的,同一排的所述注浆管道为三个,外侧两个注浆管道分别相对于12#工钢倾斜设置,中间的注浆管道竖直设置。
13.进一步的,外侧的所述注浆管道与12#工钢之间的夹角为75
°

14.进一步的,所述勾木板层由间隔排列的若干勾木板组成,单根勾木板落于两个12#工钢之间。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冒落带布置风桥,能够避免了因风桥构筑问题导致的巷道位置调整而增加煤柱宽度,从而提供了煤炭资源回收率;同时避免因风桥构筑问题而导致的巷道变向,造成设备布置数量增加,降低了开采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桥上部的结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桥上部的结构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桥上部的结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桥下部的结构主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桥下部的结构侧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桥下部的结构俯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风桥上部,2-风桥下部;
24.11-地梁,12-u型钢腿,13-12#工钢,14-勾木板层,15-钢杆,16-煤矸石层,17-背板,18-拉环,19-卡缆;
25.21-砌墙支护、22-12#工钢,23-注浆管道,24-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如图1至图7所示,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1和风桥下部2,
28.风桥上部1包括地梁11、u型钢腿12、12#工钢13、勾木板层14和钢杆15,地梁11横置于煤矸石层16表面,且两端埋于煤矸石层16中,地梁防止上部结构下沉, u型钢腿12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11上,12#工钢13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12顶端,12#工钢22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12#工钢13上方设有勾木板层14,勾木板层14由间隔排列的若干勾木板组成,单根勾木板落于两个12#工钢13之间;钢钎15处于勾木板层14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同时相邻两排的钢杆15交错分布构成撞楔支护;
29.风桥下部2包括砌墙支护21、12#工钢22和注浆管道23,砌墙支护21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22设于两侧砌墙支护21上方,12#工钢22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注浆管道23纵向设于12#工钢22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22之间间隙设有三个注浆管道23,外侧两个注浆管道23分别相对于12#工钢22倾斜设置,中间的注浆管道23竖直设置,使得同一排的三个注浆管道23呈现扇形分布;三个注浆管道23靠近12#工钢22的端部为注浆孔24,通过对其进行注浆,确保顶部的煤矸石凝结为整体,防止在施工上部巷道过程中顶板冒落,以及增加对风桥上部巷道进行喷浆防止风桥漏风。
30.本实施例中,u型钢腿12与上部巷道侧壁之间等距设有六个背板17。
31.本实施例中,u型钢腿12远离上部巷道侧壁的一侧设有两个拉环18。
32.本实施例中,u型钢腿12中部套有三个卡缆19。
33.本实施例中,对应两侧的u型钢腿12相对斜设置,两侧的u型钢腿12底部距离为3.5m,两侧的u型钢腿12顶部距离为3m。地梁11和12#工钢13之间的距离为2.7m。两个相邻分布的12#工钢13之间的距离为0.6m。两个相邻分布的钢杆15之间的距离为0.2m。
34.本实施例中,砌墙支护21之间的距离为3.5m,高度为2.7m,长度5m。钢杆15的高度为7m,外侧的注浆管道23与12#工钢22之间的夹角为75
°
,两个外侧的注浆管道23与中间的注浆管道2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每排注浆管道23之间的距离为1m。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和风桥下部,风桥上部包括地梁、u型钢腿、12#工钢、勾木板层和钢杆,地梁横置于煤矸石层表面,且两端埋于煤矸石层中,u型钢腿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上,12#工钢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顶端,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12#工钢上方设有勾木板层,钢钎处于勾木板层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同时相邻两排的钢杆交错分布构成撞楔支护;风桥下部包括砌墙支护、12#工钢和注浆管道,砌墙支护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设于两侧砌墙支护上方,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注浆管道纵向设于12#工钢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之间间隙设有多个注浆管道,且同一排的多个注浆管道呈现扇形分布;每个注浆管道靠近12#工钢的端部为注浆孔,通过对其进行注浆,确保顶部的煤矸石凝结为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腿与上部巷道侧壁之间等距设有多个背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腿远离上部巷道侧壁的一侧设有多个拉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腿中部套有多个卡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同一排的所述注浆管道为三个,外侧两个注浆管道分别相对于12#工钢倾斜设置,中间的注浆管道竖直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外侧的所述注浆管道与12#工钢之间的夹角为75
°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木板层由间隔排列的若干勾木板组成,单根勾木板落于两个12#工钢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和风桥下部,风桥上部包括地梁、U型钢腿、12#工钢、勾木板层和钢杆,地梁横置于煤矸石层表面,U型钢腿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上,12#工钢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顶端,钢钎处于勾木板层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风桥下部包括砌墙支护、12#工钢和注浆管道,砌墙支护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设于两侧砌墙支护上方,注浆管道纵向设于12#工钢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之间间隙设有呈现扇形分布的多个注浆管道;对注浆管道进行注浆与顶部的煤矸石凝结为整体。凝结为整体。凝结为整体。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明 张伟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育明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