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4265发布日期:2022-08-03 08:55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顶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


背景技术:

2.现有后背墙主要为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由现浇结构承受千斤顶传递的集中荷载,后背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顶管反力集中力,龄期较长,施工进度缓慢;同时,现浇结构受力接触面可能存在凸凹不平整的情况,导致受力不均,从而增加了顶管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和质量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安全可靠、可周转多次使用的活动式后背墙,后背墙刚性大,受力面平整度好,能将顶管反力以面荷载的形式传递至后背间隙结构和工作井,减少后背墙现浇混凝土浇筑量;具有保障顶管施工安全、加快现场施工进度和提高顶管施工质量的特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正面板和背面板之间设置有填充结构,填充结构包括格栅板,格栅板两侧分别与正面板和背面板连接。
5.优选地,正面板和背面板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6.优选地,正面板和背面板四角以及中心各处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对应的格栅板表面的棱边上开设有对应位置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正面板、背面板和格栅板连接。
7.优选地,格栅板为钢板焊接的等间距格栅结构,格栅孔径不小于75mm,不超过125mm;具体使用中,格栅孔选用100mm的正方形孔,孔径太大或太小均影响应力效果。
8.优选地,填充结构包括填充在格栅板内的混凝土,混凝土均匀填充在格栅板每个格栅内。
9.进一步地,优选c3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10.优选地,正面板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的焊接孔。
11.优选地,正面板和背面板侧表面均焊接有吊耳;格栅板侧表面也焊接吊耳。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提高了顶管施工质量;
14.2、拆装方便、安全可靠、刚度大;
15.3、无格栅板全填充混凝土,在千斤顶位置的集中荷载可能使混凝土压碎、断裂,导致后背墙变形过大而可能丧失后背墙功能,大幅降低了周转次数。格栅钢板能使背面板的受力能均匀传递至正面板,提升后背墙的整体性,同时也具备延展性,抵抗一定的变形;
16.4、焊接孔的布置除了方便正面板中间区域焊接之外,在顶管过程中后背墙的正面板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量相对较大,焊接孔能抵抗被动受力面和主动受力面的不均匀变
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面板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板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填充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21.图中附图标记为:正面板1,背面板2,填充结构3,格栅板31,焊接孔4,吊耳5。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图4中,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包括正面板1和背面板2;正面板1和背面板2之间设置有填充结构3,填充结构3包括格栅板31,格栅板31两侧分别与正面板1和背面板2连接。
23.优选地,正面板1和背面板2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24.进一步地,正面板1和背面板2采用20cm厚q235钢板制作。
25.优选地,正面板1和背面板2四角以及中心各处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对应的格栅板31表面的棱边上开设有对应位置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正面板1、背面板2和格栅板31连接。
26.优选地,格栅板31为钢板焊接的等间距格栅结构,格栅孔径不小于75mm,不超过125mm;具体使用中,格栅孔选用100mm的正方形孔,孔径太大或太小均影响应力效果。
27.进一步地,格栅板31选用20cm厚q235钢板组合成的格栅,间距100mm
×
100mm。
28.优选地,填充结构3包括填充在格栅板31内的混凝土,混凝土均匀填充在格栅板31每个格栅内。
29.进一步地,优选c3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30.优选地,正面板1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的焊接孔4。
31.进一步地,焊接孔4为13个50mm
×
300mm的焊接孔4。
32.优选地,正面板1和背面板2侧表面均焊接有吊耳5;格栅板31侧表面也焊接吊耳5。
33.进一步地,吊耳5采用直径22mm热轧光圆钢筋加工而成。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5.将格栅板31满焊在背面板2上,格栅间隙填充c3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将正面板1四周及其焊接孔4位置焊接牢固;钢板和混凝土共同受力,具有良好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在钢板上开孔,并将吊耳5圆钢焊接成圈。使用时,顶管反力以面荷载的形式传递至后背间隙结构和工作井,减少了现浇混凝土浇筑量,间隙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即可承受面荷载,不仅提高了后背墙的刚性,还大大加快了顶管施工进度;具体施工中应用时的施工顺序为:工作井制作及沉井

底板施工

活动式后背墙安装

后背间隙混凝土浇筑

顶管。
36.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板(1)和背面板(2);正面板(1)和背面板(2)之间设置有填充结构(3),填充结构(3)包括格栅板(31),格栅板(31)两侧分别与正面板(1)和背面板(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31)为钢板焊接的等间距格栅结构,格栅孔径不小于75mm且不超过1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结构(3)包括填充在格栅板(31)内的混凝土,混凝土均匀填充在格栅板(31)每个格栅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1)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的焊接孔(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1)和背面板(2)侧表面均焊接有吊耳(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动式顶管后背墙,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正面板和背面板之间设置有填充结构,填充结构包括格栅板,格栅板两侧分别与正面板和背面板连接;格栅板之间填充微膨胀混凝土。该装置为拆装方便、安全可靠、可周转多次使用的活动式后背墙,后背墙刚性大,受力面平整度好,能将顶管反力以面荷载的形式传递至后背间隙结构和工作井,减少后背墙现浇混凝土浇筑量;具有保障顶管施工安全、加快现场施工进度和提高顶管施工质量的特点。施工进度和提高顶管施工质量的特点。施工进度和提高顶管施工质量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彪 孟海 黄斌 赵冠松 刘仕海 耿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绿色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