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7267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采石油、天然气过程中的滤砂装置。
油田在开采石油及天然气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井下防砂问题,如果防砂问题解决不好,则会导致抽吸设备的严重磨损。另外,大量砂子沉积井底,越积越多,会造成油井或气井停产,甚至整个井报废。目前已有的防砂过滤筛管,过滤材料不牢固,到井下易脱落,过滤性能较差。另外,下到井下使用寿命短,从而提高了作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压,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
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由内衬管、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外护套管构成。内衬管为无缝钢管,管壁上有2个以上通油孔。金属棉过滤环,是一种不锈钢丝环形予制件,即由不锈钢丝和高温定型胶压制成型后,经过高温固化和烧结制成。金属棉过滤环的连接处有子口。外护套管为无缝钢管,外护套管上有2个以上通油孔。外护套管也可为丝绕管。
装配时,将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依次套在内衬管上,每1个金属棉过滤环的子口处涂上耐高温胶,经自然固化后,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形成一整体过滤层。在设置有金属棉过滤环的内衬管上,套上外护套管。外护套管和金属棉过滤环的两端头,用压紧器加压,压紧器分别与内衬管和外护套管焊固连接,并达到密封条件。管箍以螺纹与内衬管联结。
由于金属棉过滤环是夹在二个金属管之间,因此不会脱落。每1个金属棉过滤环,均是用相同重量的不锈钢丝、相同重量的高温定型胶,在同等压力下压制成型后,经过高温固化、烧结制成,因此坚固耐用,滤砂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耐高温、耐高压、减少维修量和可降低采油成本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过滤环装配位置示意图,图3是金属棉过滤环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由管箍1、压紧器和滤砂装置构成。滤砂装置由内衬管2、外护套管3、60个金属棉过滤环4、60目不锈钢金属网5组成。压紧器由密封件6和加压密封件7组成。
内衬管2是无缝钢管,长4m,外径Φ140mm,管壁厚8mm。管壁上有400个通油孔。60个金属棉过滤环4的每1个,都是用不锈钢丝和高温定型胶,压制成型后,再经过高温固化和烧结制成。外护套管3为无缝钢管,长3m,外径Φ182mm,壁厚6mm,外护套管3上有510个通油孔。
装配时,在内衬管2的外面包一层60目的不锈钢金属网5,再将60个金属棉过滤环,依次套在内衬管2上,在每1个金属棉过滤环的子口处涂有耐高温胶,使60个金属棉过滤环4粘接起来,并在常温下固化连接成一管状整体。然后套上外护套管3。加压密封件7空套在内衬管2上,密封件6以螺纹旋紧在加压密封件7上,密封件6与外护套管3焊固连接,并达到密封条件。再向内旋紧加压密封件7,最后将加压密封件7与内衬管2焊固连接,并达到密封条件。
使用时,将所需要的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通过管箍连接起来,总长度与油层深度相同。最上面1个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通过管箍以螺纹与无油层内的井管下端联结。这样,启动抽吸设备时,砂子便不能进入油井或气井内。
权利要求1.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由管箍1、加压器和滤砂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砂装置由内衬管2、外护套管3、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4构成;内衬管2和外护套管3上有2个以上通油孔;金属棉过滤环4是用不锈钢丝和高温定型胶压制成的环形予制件,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4,设置在内衬管2和外护套管3之间,在每1个金属棉过滤环4的子口处涂有耐高温胶,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4通过子口处的耐高温胶固化,连接成一管状整体;所述的加压器,由密封件6和加压密封件7组成,加压密封件7空套在内衬管2上,密封件6以螺纹与加压密封件7联结,密封件6与外护套管3焊固连接,并达到密封条件,加压密封件7与内衬管2焊固连接,并达到密封条件;管箍1以螺纹与内衬管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内衬管2和金属棉过滤环4之间设置一层不锈钢金属网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管为无缝钢管,外护套管可为无缝钢管,也可为丝绕管。
专利摘要金属棉过滤环式油砂分离器,属于一种开采石油或天然气过程中的滤砂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衬管、外护套管和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构成。其特点是2个以上金属棉过滤环设置在内衬管和外护套管之间,每1个金属棉过滤环的子口涂有耐高温胶,常温固化后,连接成管状整体。内衬管和外护套管上有2个以上通油孔。本实用新型滤砂效果好,由于金属棉过滤环为一整体不锈钢丝预制件,因此在井下不脱落,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E21B43/08GK2249822SQ95231320
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5日
发明者李万夫, 高奎金, 韩孔英, 张义刚 申请人:李万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