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538829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和方法。
目前,我国建筑业中建筑物偏斜现象时有发生。在煤矿区,由于煤层开采引起地面沉陷造成建筑物偏斜现象更是常见。因此创造一种简便易行的调偏方法和装置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原有的调偏方法和装置有的成本很高,不适合中国国情;有的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弥补上述不足,又能有效的调整建筑物偏斜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首先根据荷载大小和基础结构特点,形成钢筋砼基座或水泥砂浆基座或素砼基座或原基础基座1。基座1的上方是用钢板或型钢制作的垫块2,垫块2的上方有三种构件其一为千斤顶或脆性构件或可切割构件,统称为调高构件3和4;其二为用弹性或塑性材料制作的弹塑性构件5;其三为固定绞9。在三种构件上面是钢板6。钢板6上面是刚度较高的加固梁7和抬梁8。调整方法是,以位于建筑物最低端的固定绞9为竖向旋转轴轮换降低调高构件3和4的高度,从而将建筑物较高的一端降下来,达到调平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由调高构件3和弹塑性构件5及固定绞9支撑建筑物全部荷载,先将调高构件4降低一个高度(每次降低多少经设计人员计算确定),等在那里,然后降低调高构件3的高度,使加固梁7及钢板6降落到调高构件4上,以此类推,循环往复即可以把建筑物较高一端降下来,从而达到调平的目的。
本发明是在总结现行的几种调偏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此种方法和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安全准确,对结构的危害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剖视3为本发明的B-B剖视图具体施工中,首先,将建筑物各承重结构的基础两侧清理干净,凿平凿毛。然后按设计位置、高度、宽度制作基座(1),基座(1)应按荷载大小,基础的结构特点分另选择钢筋砼基座,素砼基座,水泥砂浆垫层基座,砼予制构件基座或直接利用原基础结构表面作为基座(1)。在基座(1)上安装由不同厚度的钢板和钢楔板或型钢或型钢与钢板的焊接体组成的垫块(2)。块块(2)的作用有二,一是作为调高构件(3)、(4),弹塑性构件(5)和固定绞(9)的底座,起到稳定上述三种构件的作用;二是起到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上述三种构件位置和高度的作用。垫块(2)的上面有三种构件第一种构件是调高构件(3)和(4),调高构件可选用螺旋、楔式或液压千斤顶或脆性构件如砼或可切割构件如硬质术材或型钢等。第二种构件是弹塑性构件(5),构件(5)可选用具有一定强度和伸缩量的弹簧或厚壁钢管或薄壁钢管内填充弹塑性材料。第三种构件是固定绞(9),固定绞(9)与桥梁固定绞结构相似。构件(3)、(4)、(5)和(9)按下列位置安装,构件(9)安装在建筑物最低的一个或几个纵横轴线点上,构件(3)、(4)和(5)相间交错布置,其中构件(3)和构件(4)的数量比为1∶1,构件(3)和构件(4)与构件(5)之间的数量比根据荷载大小和构件(3)、构件(4)、构件(5)的承载力经计算或试验确定。构件(3)和构件(4)可以选择相同结构的构件,也可以选择不同结构的构件,这两种构件的区别在于在安装时构件(3)的顶面高度比构件(4)的顶面高度高出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的大小根据荷载大小和结构特征经计算确定。在(3)、(4)、(5)和(9)四种构件上方是钢板(6),钢板(6)是一块长度较长,宽度较高的带状钢板,压在构件(3)、构件(5)和构件(9)的顶面上,因此要求(3)、(5)和(9)三种构件顶面标高一致,而构件(4)的顶面低于钢板一定的距离。钢板(6)的上方是刚度很高的加固梁(7)和抬梁(8),加固梁(7)和抬梁(8)通常采用钢筋砼结构,可以直接利用钢板(6)作底模,在钢板(6)的上方绑扎钢筋,包括抬梁(8)的钢筋和加固梁(7)的钢筋。由于抬梁(8)与承重结构的轴线方向相垂直,因此应在予定的抬梁(8)的位置在结构上打孔洞或打开口,然后在孔洞或开口里面绑扎钢筋并与加固梁(7)钢筋连接起来,再支侧模并现浇砼。抬梁(8)的位置、间距和规格及加固梁(7)的规格根据荷载大小和结构特征经计算确定。加固梁(7)和抬梁(8)可以采用钢结构,即采用不等肢角钢、等肢角钢、槽钢或工字钢作加固梁(7);采用工字钢、矿用工字钢、槽钢与钢板焊接内填充砼或用钢板焊接成“□”、“II”、“III”等形式内填充砼等作抬梁(8)。钢结构与钢筋砼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钢结构可以省略钢板(6);钢结构的加固梁(7)与抬梁(8)之间可以焊接起来;抬梁(8)也可以直接担在加固梁(7)的上面,抬梁(8)也可以通过孔洞担在加固梁(7)的底板上。钢结构的加固梁(7)和抬梁(8)安装后,用楔板对抬梁(8)施加予应力。基座(1)、垫块(2)、调高构件(3)和(4),弹塑性构件(5)、固定绞(6)可以直接安装在结构下面的轴线上,从而取消抬梁(8)。具体做法是在结构的下部,基础的上面首先分段切割打洞,在洞的底部作基层(1),在基层(1)的上面安装垫块(2),在垫块(2)的上面安装调高构件(3)、(4);安装弹塑性构件(5);安装固定绞(9),在(3)、(5)、(9)三种构件的上面安装钢结构加固梁(7),此时加固梁(7)与结构之间应用木垫板和楔板施加予应力。待第一批洞内安装好上述构件并且施加予应力后,再用相同的方法凿洞并安装好上述构件,直到将全部承重结构切割安装完毕为止。加固梁(7)可以分段现浇砼,也可以用钢结构制作,但是分段与分段之间必须连接起来。
调高的方法是首先用固定绞(9)将建筑物较低一端或一点的高度固定,再利用调高构件(3)和(4)分阶段的将建筑物较高的部分降下来,直到完全调平扶正为止。具体方法是予先根据总偏斜量,根据每次最大允许调节量计算出调整次数及每一个调高构件每次调节量,再根据每一个调高构件的每次调节量来标定每个调高构件(4)的高度,或者是调高构件(4)距钢板(6)的距离。然后依次降低调高构件(3)的高度,使钢板(6)落在调高构件(4)上,至此完成一道调整工序。下一道工序是根据予先确定的每个调高构件每次调整节量将调高构件(3)的标高予先降至设计高度,然后依次调低调高构件(4)的高度使钢板(6)降至调高构件(3)上,以此类推循环往复的降低钢板(6)及上面的加固梁(7)和抬梁(8)及整个结构较高部分的高度、直到调平扶正为止。调高构件(3)和(4)的调低方法是如果使用千斤顶时其调低工艺十分简单;如果采用脆性材料则需用工具将脆性材料打坏;如果采用木材则用据将木材据断;如果采用型钢则用氧乙炔将型钢烧断。弹塑性构件(5)的作用有一是减缓结构下降速度,二是减少结构下沉不均匀度,即减少结构的垂直变形量,因此要求弹塑性构件(5)的承载力略低于结构荷载,使结构能够顺利的缓慢的下降,每一次下降量一定要低于结构的允许下降量,从而保证结构不受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上设置垫块(2),垫块(2)上安置三种构件,其一为调高构件(3)和(4),其二为弹塑性构件(5);其三为固定绞(9)。在(3)、(4)、(5)和(9)三种构件上面是钢板(6),在钢板(6)上面是刚度很高的结构加固梁(7)和抬梁(8)。
2.一种调整建筑物偏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设在建筑物纵横轴线上的最低点的固定绞(9)为轴心,用接力的方法,一步一步的轮换降低调高构件(3)和(4)的高度,用弹塑性构件(5)减缓建筑物的下降速度和轴线上的点与点之间下降的不均衡度,使建筑物一步一个台阶的下降到水平位置,从而达到调平扶正的目的。调高构件(3)和(4)的每一次调整数量应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结构刚度和强度以及允许变形值经计算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有五种类型,即钢筋砼基座;素砼基座;水泥砂浆基座;砼予制板基座和利用原基础表面作为调偏基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垫块(2)由不同厚度的钢垫板和钢楔板组成,其中钢垫板可以是钢板,也可以由槽钢与钢板焊接内填充砼。也可以由钢板焊接成“□”、“II”、 “III”等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高构件(3)和(4)可以采用螺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楔式千斤顶,也可以采用脆性构件如砼,还可以用可切割材料制作如硬质木材和型钢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塑性构件(5)可以采用各种弹簧,也可以使用厚壁钢管或薄壁钢管内填充弹塑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固梁(7)和抬梁(8)可以采用钢筋砼结构;也可以采用钢结构。既用等肢角钢、不等肢角钢、槽钢或工字钢作加固梁(7);用工字钢、矿用工字钢、槽钢与钢板焊接体内填充砼或用钢板焊接成“□”“II”、“III”等形式作抬梁(8),同时取消钢板(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垫块(2)、调高构件(3)和(4),弹塑性构件(5)、固定绞(9)可以直接安装在承重结构的正下方的轴线上。此时应去掉抬梁(8),加固梁(7)直接担在(3)、(4)、(5)、(9)四种构件上方。加固梁(7)可以采用钢筋砼结构,也可以采用钢结构。具体作法是分段切割,分段安装,然后再将加固梁(7)各段与段之间连接起来,形成刚度较高的整体加固梁(7)。
全文摘要
一种调整建筑物偏斜的装置和方法,在基础上设置基座(1),在基座(1)上方是垫块(2),在垫块(2)上方有三种构件,一种为调高构件(3)和(4);一种为弹塑性构件(5),一种为固定绞(9)。在(3)、(4)、(5)、(9)四种构件上面是钢板(6),在钢板(6)的上面是加固梁(7)和抬梁(8)。调整方法是利用调高构件(3)和(4)用接力的方法轮换降低构件(3)和构件(4)的高度,从而降低建筑物较高一端的高度,达到调平扶正的目的。本装置和方法十分准确又十分可靠。
文档编号E02D35/00GK1191916SQ9710570
公开日1998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25日
发明者高仁华, 高继良 申请人:高仁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