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的成形方法

文档序号:5388329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挡土墙的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体的支护领域。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以及建筑物密度的提高,采用深基础护坡支护桩来挡土、止水的场合越来越多。传统的办法是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作成重力式、悬臂式等挡土结构,其缺点是材料用量不合理,工期较慢,造价较高,因基坑支护一般属于临时性质的,花费大量的资金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土墙的成形方法,该方法即能确保质量,又能节约资金,而且工期短。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挡土墙的成形方法来实现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首先在地表面按照一定间距钻孔形成多个桩孔;b)在钻到设计深度后,向桩孔内进行注浆,并插入钢桩;c)在所有钢桩就位后,马上在上述多个钢桩顶部沿水平方向安装锁口横梁;d)向下开挖第1层土体,形成具有规定深度和宽度的工作面;e)在相邻的钢桩之间安装第1层挡土板,形成第1挡土工作面层;f)沿水平方向在相邻钢桩之间设置中间横梁;g)按顺序分阶段形成第2~n挡土工作面层,每个挡土工作面层的步骤与第1挡土工作面层的相同,直至到达规定位置,在形成第2~n挡土工作面层时,在相邻挡土工作面层之间形成中间横梁。
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在形成上述锁口横梁后,在挡上墙后面的土体中形成多个地锚,该多个地锚的顶端固定于上述锁口横梁上,上述方式适合于开挖土体深度较大的场合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在设置好位于每个挡土工作面层之间的中间横梁后,在挡土墙后面的土体中形成多个地锚,该多个地锚的顶端固定于上述中间横梁上,该方式适合开挖土体深度较大的场合。
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上述钢桩为竖直桩,每个挡土工作面层的深度为2~3m,宽度为4m。
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上述钢桩为朝向挡土墙所挡土体倾斜的桩。
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在上述多个挡土工作面层后面沿该面形成水泥土止水墙,其由水泥土搅拌桩构成,上述方式适合于松散饱和,以及软弱土体等含水量较大的土体。
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在上述多个挡土工作面层上喷射水泥混凝土,或通过人工敷设混凝土面层,在该面层上设置多个排水孔,上述方式适合于松散饱和,以及软弱土体等含水量较大的土体。
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上述挡土板采用木板,钢板,或槽钢。
在上述的方法中,最好在插入钢桩之前,向桩孔内注浆至桩长的1/3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上述方法,即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造价,另外施工快速,所形成的挡土墙整体性好,刚度高,可防止渗漏。当钢桩倾斜时,可形成后倾的挡土工作面,从而能够显著减少主动土压力,或横向破坏作用,而且后倾的钢桩自重的水平分力还能抵抗主动土压力的破坏作用力,进而为基坑围护带来有利条件。因为所有的材料可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外墙作到地表后及时回收,重复使用,可大大降低施工费用。当在挡土墙后面的土体中设置地锚时,该地锚与墙体本身一起作用,可共同承受土侧压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形成的挡土墙的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挡土墙的局部顶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挡土墙的局部透视示意图;图4为表示钢桩与地锚关系的挡土墙的简化侧面图;图5为图1所示的挡土墙的整体侧面图;图6为图1所示的挡土墙的局部立面图。
如图1~4所示,基坑挡土墙是这样形成的,即首先在规定位置形成多个桩孔,其成倾斜状态,并向后倾斜,向其内灌注砂浆5,至1/3桩长处,插入工字钢3,接着在上述钢桩3的顶部形成锁口横梁7,在后侧土体中形成多个地锚6,其顶端与上述锁口横梁7相连接,然后制作第1挡土工作面层,即向下开挖土体,深度为2-3m,在相邻钢桩3之间设置挡土板4以便形成挡土工作面,之后沿水平方向设置横梁2,在后侧土体中形成多个地锚9,接着制作第2挡土工作面层,其步骤第1层的相同,反复上述步骤,可形成多个挡土工作面层以及多个位于相邻层之间的横梁2,从而形成网格状的挡土墙,如图6所示。
当建筑物的地下室为一层(深度为5~6m)时,可不采用地锚,如伞型地锚拉住挡土墙。当基坑与边坡深度较大,建筑物采用2~3层地下室(9~14m)时,可设置伞型地锚7,即在桩顶部增设一排锚杆,其与桩之间的夹角根据地质条件,周围环境而确定,比如图4所示的80°从而形成人字形结构。
在特定区域,如含水量较大的上体中,可在挡土板4上喷射混凝土面层,其厚度10cm,在该面层上可设置多个排水孔,或在挡土板后面形成止水墙8,其可由水泥土搅拌桩形成,如图5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挡土墙的成形方法,其步骤包括a)首先在地表面按照一定间距钻孔形成多个桩孔;b)在钻到设计深度后,向桩孔内进行注浆,并插入钢桩;c)在所有钢桩就位后,马上在上述多个钢桩顶部沿水平方向安装锁口横梁;d)向下开挖第1层土体,形成具有规定深度和宽度的工作面;e)在相邻的钢桩之间安装第1层挡土板,形成第1挡土工作面层;f)沿水平方向在相邻钢桩之间设置中间横梁;g)按顺序分阶段形成第2~n挡土工作面层,每个挡土工作面层的步骤与第1层挡土工作面的相同,直至到达规定位置,在形成第2~n挡土工作面层时,在相邻挡上工作面层之间形成中间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锁口横梁后,在挡土墙后面的土体中形成多个地锚,该多个地锚的顶端固定于上述锁口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好位于每个挡土工作面层之间的中间横梁后,在挡土墙后面的土体中形成多个地锚,该多个地锚的顶端固定于上述中间横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钢桩为竖直桩,每个挡土工作面层的深度为2~3m,宽度为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钢桩为朝向挡土墙所挡土体倾斜的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挡土工作面层后面沿该面形成水泥土止水墙,其由水泥土搅拌桩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挡土工作面层上喷射水泥混凝土,或通过人工敷设混凝土面层,在该面层上设置多个排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挡土板采用木板,钢板,或槽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插入钢桩之前,向桩孔内注浆至桩长的1/3处。
全文摘要
一种挡土墙的成形方法,其目的在于减少材料浪费,施工方便。其步骤包括:按照一定间距形成多个桩孔;向桩孔内注浆,插入钢桩;在所有钢桩就位后,在钢桩顶部安装横梁;开挖第1层土体,形成具有规定尺寸的工作面;在相邻钢桩之间安装第1层挡土板,形成第1挡土工作面层;沿水平方向在相邻钢桩之间设置中间横梁;分阶段形成第2~n层挡土工作面,每层的步骤与第1层的相同,至规定位置,在相邻挡土工作面层之间形成中间横梁。
文档编号E02D29/02GK1204714SQ9711192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4日
发明者李宪奎 申请人:李宪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