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炮孔打捞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6314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炮孔打捞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炮孔打捞器,属于打捞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矿山生产工作中,经常会有测绳或者孔内管不慎掉入到炮孔内,由于炮孔深度常常达到10米以上,而且孔内经常会有积水,一般的钩子下很难将掉入孔内的测绳或导爆管取出,这不仅对器材是一种浪费而且也会影响到后续的施工。

【发明内容】

[0003]因此,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矿山工作中掉入孔内的测绳或者是导爆管等绳状物品难以打捞的问题,提供一种炮孔打捞器,包括打捞器本体,所述打捞器本体包括半球形顶部、圆柱形中部及圆锥形底部,所述半球形顶部上设有系绳环,所述圆柱形中部侧壁上设有5个以上的侧钩爪,所述炮孔打捞器还包括3个以上的底钩爪,所述底钩爪上设有底钩爪环耳,所述底钩爪环耳连接圆锥形底部上的连接环耳。
[0004]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中部为由铜制成的实心结构。
[0005]进一步的,所述底钩爪为三钩钩爪,所述侧钩爪为单钩钩爪。
[0006]进一步的,所述侧钩爪按高低位置间隔分布在圆柱形中部侧壁上。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炮孔打捞器,设有可以大角度摆动的底钩爪和分层次布设与深孔打捞器柱状中部上的侧钩爪这些钩爪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每次钩子下放之后的成功率,可以将掉入孔内的测绳导爆管等打捞出孔外进行重新使用,减少器材的浪费。尤其适用于矿山深水炮孔使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一种炮孔打捞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中底钩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如下:
[0011]1、打捞器本体;2、半球形顶部;3、圆柱形中部;4、圆锥形底部;5、系绳环;6、侧钩爪;7、底钩爪;8、底钩爪环耳;9、连接环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3]如图1、图2所示,一种炮孔打捞器,包括打捞器本体1,打捞器本体1包括半球形顶部2、圆柱形中部3及圆锥形底部4,半球形顶部2上设有系绳环5,圆柱形中部2侧壁上设有5个以上的侧钩爪6,炮孔打捞器还包括3个以上的底钩爪7,底钩爪7上设有底钩爪环耳8,底钩爪环耳8连接圆锥形底部4上的连接环耳9。系绳环5用于连接绳子。
[0014]优选的,圆柱形中部3为由铜制成的实心结构。具有配重功能,可以轻松快速下放到水孔底部实现打捞任务。
[0015]优选的,底钩爪7为三钩钩爪,侧钩爪6为单钩钩爪。
[0016]优选的,侧钩爪6按高低位置间隔分布在圆柱形中部3侧壁上。可以大角度摆动的底钩爪7和分层次布设与深孔打捞器圆柱形中部3上的侧钩爪6,这些钩爪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每次钩子下放之后的成功率。
[0017]本实用型深孔打捞器可以实现深孔内绳状物的打捞。操作者将深孔打捞器下放到有待打捞绳状物的深孔之后,为了提高打捞的成功率可以上下短距离提动和摇摆绳子,增加深孔打捞器的钩爪与被勾拉物的接触机会,如果是在水孔进行打捞工作,则先缓慢提起深孔打捞器,待打捞器离开水面之后再匀速向上提升直至被打捞物品被打捞出深孔,干孔时则保持匀速提升即可。若提升过程中感觉重量较轻则应观测本次打捞是否勾住了被打捞物,若没有勾住则将深孔打捞器再次下放重新进行打捞。
[0018]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炮孔打捞器,包括打捞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器本体包括半球形顶部、圆柱形中部及圆锥形底部,所述半球形顶部上设有系绳环,所述圆柱形中部侧壁上设有5个以上的侧钩爪,所述炮孔打捞器还包括3个以上的底钩爪,所述底钩爪上设有底钩爪环耳,所述底钩爪环耳连接圆锥形底部上的连接环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孔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中部为由铜制成的实心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孔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钩爪为三钩钩爪,所述侧钩爪为单钩钩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孔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钩爪按高低位置间隔分布在圆柱形中部侧壁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炮孔打捞器,属于打捞装置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矿山工作中掉入孔内的测绳或者是导爆管等绳状物品难以打捞的问题,提供一种炮孔打捞器,包括打捞器本体,所述打捞器本体包括半球形顶部、圆柱形中部及圆锥形底部,所述半球形顶部上设有系绳环,所述圆柱形中部侧壁上设有5个以上的侧钩爪,所述炮孔打捞器还包括3个以上的底钩爪,所述底钩爪上设有底钩爪环耳,所述底钩爪环耳连接圆锥形底部上的连接环耳。本发明可以将掉入孔内的测绳导爆管等打捞出孔外进行重新使用,减少器材的浪费。尤其适用于矿山深水炮孔使用。
【IPC分类】E21B31/18
【公开号】CN105422034
【申请号】CN201510978182
【发明人】闫永富, 张吉, 薛远建, 郑锁柱, 毋云龙, 李冬青, 郭建新, 郭一娜, 吴磊, 贾永强, 吕国慧
【申请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