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9094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作业废液的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
二、【背景技术】
[0002]酸化是油田水井增注、油井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酸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化返排液,酸化返排液中含有盐酸、氢氟酸等残酸及固体颗粒、伴生气体等污染物,具有PH低、铁离子含量高、含有毒性物质等特点,直接排放到到土壤、水域及空气中,对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危害,根据国家相关环境安全法规,酸化返排液不能直接外排,必须进行适当处理。
[0003]目前酸化返排液的主要处理方式:1)采用罐车拉运至废液处理站,经初步处理后进入回注污水处理系统;2)无效回注。酸化返排液性质复杂,处理难度大,如处理后水质达不到进入污水回注系统要求,对系统水质影响较大,影响回注污水水质。无效回注则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因此,亟需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
[0004]经文献查新,专利号CN2659880Y,申请日2004年12月I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油井酸化废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中和药液池、进水箱、控制柜、移动平台等。该工艺的不足之处是:仅对残酸进行了中和,未对废液中的铁离子、悬浮固体、含油等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方案。专利号CN 103277081 A,2013年10月20日申请的专利一种油水井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工艺及设备,包括旋流除砂器、过滤器、管道混合器、气液分离器、油水提升栗、卧螺离心机、缓冲罐和油水外输栗。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收集、运输过程存在安全隐患;该工艺未针对废液中的铁离子提出解决方案,而且处理后废液仅达到进联合站污水系统要求。
三、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酸化返排液处理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该工艺能有效去除返排液中的残酸、原油、悬浮杂质和Fe'装置出水达到返排循环用水要求,实现就地回用。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相旋流分离装置、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絮凝剂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气浮装置、离心栗、过滤装置和缓冲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和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所述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安装在三相旋流分离装置和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相连的管道上,所述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安装在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和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相连的管道上。
[0007]其中,所述的三相旋流分离装置设有入口,顶部有气体吸收和净化装置,底部有排砂装置;所述的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内部装有静态混合装置;所述的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的顶部设有变频电机,内部安装有动态混合装置;所述的气浮装置内底部设有纳米气浮装置,顶部设有刮渣机和浮渣回收装置;所述的过滤装置可设置为一级或多级。
[0008]所述的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由pH检测装置、pH控制装置和调节剂加药装置组成,所述的PH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pH反馈至pH控制装置,pH控制装置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调节剂加药装置的加药量。
[0009]所述的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由Fe 2+检测装置、Fe 2+控制装置和氧化剂加药装置,所述的Fe2+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Fe 2+浓度反馈至Fe 2+控制装置,Fe 2+控制装置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氧化剂加药装置的加药量。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1](I)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成撬;
[0012](2)酸化返排液就地处理,避免了危险废液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0013](3)经该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处理后的酸化返排液达到酸化返排循环用水要求,实现了酸化废液的就地回用,避免酸化废液处理不当造成环境伤害的同时,实现废液的资源化利用。
四、【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三相旋流分离装置,11、入口,12、气体吸收和净化装置,13、排砂装置,2、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21、pH检测装置,22、pH控制装置,23、调节剂加药装置,3、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1、静态混合装置31,4、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41、Fe 2+检测装置,42、Fe2+控制装置,43、氧化剂加药装置,5、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51、变频电机,52、动态混合装置,6、絮凝剂加药装置,7、助凝剂加药装置,8、气浮装置,81、纳米气浮装置,82、刮渣机,83、浮渣回收装置,9、离心栗,10、过滤装置,11、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阅附图1,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相旋流分离装置1、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5、絮凝剂加药装置6、助凝剂加药装置7、气浮装置8、离心栗9、过滤装置10和缓冲罐11,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2和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4,所述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2安装在三相旋流分离装置I和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相连的管道上,所述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4安装在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和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5相连的管道上。
[0017]其中,所述的三相旋流分离装置I设有入口 11,顶部有气体吸收和净化装置12,底部有排砂装置13 ;所述的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内部装有静态混合装置31,所述的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5的顶部设有变频电机51,内部安装有动态混合装置52 ;所述的气浮装置8内底部设有纳米气浮装置81,顶部设有刮渣机82和浮渣回收装置83 ;所述的过滤装置10可设置为一级或多级;所述的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2由pH检测装置21、pH控制装置22和调节剂加药装置23组成,所述的pH检测装置21将检测到的pH反馈至pH控制装置22,pH控制装置22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调节剂加药装置23的加药量;所述的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4由Fe2+检测装置41、Fe 2+控制装置42和氧化剂加药装置43,所述的Fe2+检测装置41将检测到的Fe 2+浓度反馈至Fe 2+控制装置42,Fe 2+控制装置42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氧化剂加药装置43的加药量。
[0018]采用上述装置处理后的酸化返排液达到酸化返排循环用水要求,实现酸化返排液的就地处理回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废液的循环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备。
【主权项】
1.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相旋流分离装置(I)、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5)、絮凝剂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7)、气浮装置(8)、离心栗(9)、过滤装置(10)和缓冲罐(11),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⑵和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4),所述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2)安装在三相旋流分离装置(I)和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相连的管道上,所述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4)安装在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和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5)相连的管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旋流分离装置(I)设有入口(11),顶部有气体吸收和净化装置(12),底部有排砂装置(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3)内部装有静态混合装置(3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5)的顶部设有变频电机(51),内部安装有动态混合装置(5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浮装置(8)内底部设有纳米气浮装置(81),顶部设有刮渣机(82)和浮渣回收装置(83)。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10)可设置为一级或多级。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⑵由PH检测装置(21)、pH控制装置(22)和调节剂加药装置(23)组成,所述的pH检测装置(21)将检测到的pH反馈至pH控制装置(22),pH控制装置(22)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调节剂加药装置(23)的加药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⑷由Fe2+检测装置(41)、Fe2+控制装置(42)和氧化剂加药装置(43),所述的Fe2+检测装置(41)将检测到的Fe 2+浓度反馈至Fe 2+控制装置(42),Fe 2+控制装置(42)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氧化剂加药装置(43)的加药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水井酸化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三相旋流分离装置、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絮凝剂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气浮装置、离心泵、过滤装置和缓冲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和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所述pH检测与调节剂加药控制系统安装在三相旋流分离装置和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相连的管道上,所述Fe2+检测与氧化剂加药控制系统安装在静态快速混合反应器和动态快速混合反应器相连的管道上。该装置具有设备紧凑,可放置于拖车上,搬迁、安装简单快捷;出水可用于酸化返排循环用水,实现酸化返排液的就地处理回用。
【IPC分类】E21B43/22
【公开号】CN204899890
【申请号】CN201520559885
【发明人】张守献, 杜春安, 徐鹏, 王刚, 徐闯, 潘永强, 宋欣, 徐登霆, 袁长忠, 段传慧, 曹嫣镔, 宋永亭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