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尾端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6602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锚杆尾端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杆端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井巷锚杆支护:井下巷道支护是指井巷中对围岩所采用的一种支护方式,利用锚杆进行的支护方式就是锚杆支护。煤矿用锚杆都用金属材料制作。锚杆制成杆柱,打入巷道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锚杆头部、杆体和尾部托板等构造,(利用锚杆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支护的目的,其原理类似与建筑中的膨胀螺丝。其长1.8-2.0M,直径Φ 20。
[0003]井巷锚杆支护的锚杆排距一般为800 X 900mm,锚杆尾端会露出螺母,露出长度10-40_,因此,当巷道中行人或施工作业人员有时,难免会碰撞裸露出巷道的锚杆尾端,为此,十分需在裸露出巷道的锚杆尾端上加装一种软质的保护物,以保护幢到锚杆尾端的人不受伤害。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当巷道中的行人或施工作业人员与巷道中锚杆尾端碰撞时,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受伤。
[0005]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包括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采用硬质壳体,安装在锚杆的端部;所述的外壳采用软质壳体,套装在内壳上。
[0006]其进一步是:所述的内壳采用圆柱形壳体。
[0007]所述的外壳前端开口端为圆柱形,后端封闭段为椭球形;外壳的前端壁厚小于后端壁厚,后端底部与两侧的最大壁厚为锚杆直径的0.8-1.2倍。
[0008]所述的外壳采用硅橡胶制作。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制作,在巷道中的行人或施工作业人员与巷道中锚杆尾端碰撞时,可以有效进行保护,防止受伤。
【附图说明】
[00?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1 ]图中:1、夕卜壳,2、内壳,3、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示,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有一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内壳2和外壳I;所述的内壳2采用硬质壳体,安装在锚杆的端部;所述的外壳I采用软质壳体,套装在内壳2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采用内外两层套,内套是为了防止外套与带丝的锚杆尾端直接接触而被砸破,在外套与金属之间起到缓冲保护,二是为了方便安装,
[0013]本实施中,内壳2采用圆柱形壳体;外壳I前端开口端为圆柱形,后端封闭段为椭球形;外壳的前端壁厚小于后端壁厚,后端底部与两侧的最大壁厚为锚杆直径的0.8-1.2倍。外壳I采用硅橡胶制作,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
[0014]工作过程:将本实用新型套装在裸露的锚杆尾端,当人员碰到锚杆尾端时,软质的外壳I能起到一种缓冲与保护作用,同时在人员作业时,也不至于始终顾及碰撞而放不开手脚。
【主权项】
1.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内壳(2)和外壳(I);所述的内壳(2)采用硬质壳体,安装在锚杆的端部;所述的外壳(I)采用软质壳体,套装在内壳(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尾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2)采用圆柱形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尾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I)前端开口端为圆柱形,后端封闭段为椭球形;外壳的前端壁厚小于后端壁厚,后端底部与两侧的最大壁厚为锚杆直径的0.8-1.2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锚杆尾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I)采用硅橡胶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杆尾端保护套,涉及锚杆端部保护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有一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内壳和外壳;内壳采用硬质壳体,安装在锚杆的端部;外壳采用软质壳体,套装在内壳上。优点:结构简单,易制作,在采用锚杆支护巷道中,当行人或施工作业人员与巷道中锚杆尾端碰撞时,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受伤。
【IPC分类】E21D21/00
【公开号】CN205117380
【申请号】CN201520879675
【发明人】王泰龙
【申请人】王泰龙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