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屑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37313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屑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已经成为严重的矿山灾害之一,为了规范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出台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该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有突出的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是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一种,用于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有钻肩指标法、复合指标法和R值指标法。采用钻肩指标法需要采用麻花钻杆取得煤炭钻肩,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煤尘严重污染现场作业环境,给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还有可能引起煤尘爆炸,同时作业现场能见度极低还会诱发其他人身伤害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钻肩收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钻肩收集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底面,另一端均设置有开口,两个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所述第一半圆孔和所述第二半圆孔合围成的圆孔与钻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两个开口的边缘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法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周面上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圆环,所述多个圆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煤壁上的锚网或锚杆的连接带,所述第二壳体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钻肩输送到收集带的输出管道。
[0006]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管道设置成漏斗状。
[0007]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管道第一设置有负压风机。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所述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能够合围成整个耐磨垫圈,所述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孔和所述第二半圆孔同轴,所述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合围成的整个耐磨垫圈与钻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并且所述耐磨垫圈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孔的半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法兰上设置有海绵垫。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在一侧设置成铰接,另一侧设置成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之后呈圆桶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磨板和所述第二耐磨板为可更换耐磨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垫为可更换海绵垫。
[0014]本装置能够提高钻肩收集效率,降低了工作环境中的煤尘浓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且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肩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0017]图中:
[0018]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01、第一半圆孔;302、第二半圆孔;4、法兰;5、输出管道;601、第一耐磨板;602、第二耐磨板;7、海绵垫;8、圆环;9、连接带;10、合页组件;11、锁扣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相互扣合之后呈圆桶型,具体地第一壳体I与第二壳体2之间在一侧通过合页组件10铰接连接,另一侧通过锁扣组件1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一端均设置有底面,另一端设置有开口。两个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半圆孔301、302,并且第一和第二半圆孔301、302合围成的圆孔和钻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使得钻杆能够通过圆孔进入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共同限定的腔体中,并且腔体中的钻肩不容易从钻杆与圆孔之间的间隙流出。两个开口的边缘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法兰4,法兰4用于贴在煤壁上,阻止钻肩从腔体中流出。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周面上靠近底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圆环8,圆环8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煤壁上的锚网或锚杆的连接带9,从而将本装置安装就位。第二壳体2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钻肩输送到收集袋的输出管道5。
[0021]本装置可以方便地打开和关闭,使用时,在钻机的钻杆插入煤壁上事先凿好的凹穴之后,将本装置套在钻杆上,然后通过锁扣组件11将第一壳体I固定连接至第二壳体2,由此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形成了大体上密闭的腔体,从而阻碍钻肩从腔体从逸出去。
[0022]输出管道5优选地设置成漏斗状,漏斗状的输出管道5有利于使钻肩顺畅地进入到输出管道5中。为了使钻肩更容易进入输出管道5,在输出管道5上可以设置负压风机,负压风机在输出管道5中形成负压,从而将钻肩吸入输出管道5,并且设置负压风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钻肩逃逸出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形成的腔体。
[0023]两个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耐磨板601、602,第一和第二耐磨板601、602能够合围成整个耐磨垫圈,第一和第二耐磨板601、602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半圆孔301、302同轴,第一和第二耐磨板601、602合围成的整个耐磨垫圈与钻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并且耐磨垫圈的半径小于圆孔的半径,这样钻杆在穿过由第一和第二半圆孔301、302形成的圆孔旋转时只与耐磨板的内周面摩擦,从而防止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受损。
[0024]为了防止钻肩从法兰4与煤壁之间逸出,在法兰4上设置有海绵垫7,海绵垫7在煤壁与法兰4之间起密封作用。先将海绵垫7粘接在塑料垫上,然后通过螺栓将塑料垫连接在法兰5上。
[0025]圆环8在由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合围成圆桶型的外周面上径向均匀布置,以使得连接带9与煤壁之间的连接能够将海绵垫7均匀地压紧在煤壁上,从而加强海绵垫7的密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容易获得的螺母作为圆环8,铁丝作为连接带9。
[0026]本装置可以通过简单改造铁桶制成,首先在铁桶的底面中心位置钻一个圆孔,然后底面上焊接与圆孔同轴的耐磨垫圈,并且在铁桶的开口端焊上法兰,通过螺栓将塑料垫连接在法兰上,然后将海绵垫粘接在塑料垫上,通过中心轴沿着水平方向将上述连接在一起的铁桶、法兰、耐磨垫圈、塑料垫和海绵垫切割开来,由此形成了第一壳体I,第二壳体2、第一和第二半圆孔301、302、两个法兰4、第一和第二耐磨板601、602、两个海绵垫7、两个塑料垫,然后在第二壳体2的周面上切割输出口,并在输出口处焊接漏斗状的输出管道5,最后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一侧分别焊接相配合的合页部件,并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另一侧分别焊接相配合的锁扣部件,由此制成了本钻肩收集装置。
[00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钻肩收集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I)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均设置有底面,另一端均设置有开口,两个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孔(301)和第二半圆孔(302),所述第一半圆孔(301)和所述第二半圆孔(302)合围成的圆孔与钻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两个开口的边缘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法兰(401、402),所述第一壳体(I)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周面上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圆环(8),所述多个圆环(8)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煤壁上的锚网或锚杆的连接带(9),所述第二壳体(2)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钻肩输送到收集带的输出管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道(5)设置成漏斗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道(5)上设置有负压风机。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耐磨板(601)和第二耐磨板(602),所述第一耐磨板(601)和所述第二耐磨板(602)能够合围成整个耐磨垫圈,所述第一耐磨板(601)和所述第二耐磨板(602)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孔(301)和所述第二半圆孔(302)同轴,所述第一耐磨板(601)和第二耐磨板(602)合围成的整个耐磨垫圈与钻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并且所述耐磨垫圈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孔的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4)上设置有海绵垫(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在一侧设置成铰接,另一侧设置成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I)和所述第二壳体(2)相互扣合之后呈圆桶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板(601)和所述第二耐磨板(602)为可更换耐磨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钻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7)为可更换海绵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屑收集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底面,另一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两个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所述第一半圆孔和所述第二半圆孔合围成的圆孔与钻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所述两个开口的边缘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法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周面上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圆环,所述多个圆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煤壁上的锚网或锚杆的连接带,第二壳体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钻屑输送到收集带的输出管道。本装置能够提高钻屑收集效率,降低了工作环境中的煤尘浓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且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IPC分类】E21B21/015
【公开号】CN205349263
【申请号】CN201521033801
【发明人】周连春, 王滨, 苗继军, 刘波, 张浪, 李伟伟, 彭建国, 潘瑞卿, 李风梅, 王耀辉, 邹旭, 张世明, 杨夺, 李旭泽, 杨宇
【申请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