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排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0225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排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量控制阀,该排量控制阀控制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排出能力,该可变排量压缩机包含于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中。
背景技术
普通控制阀包括电磁阀,该电磁阀可外部控制。图4表示了该控制阀中的电磁致动器部分101的一个实例。具有底部的保持器缸102布置于电磁致动器部分101内。固定芯103和活动芯(柱塞)104布置在该保持器缸102内。线圈105布置在该保持器缸102外部。流过线圈105的电流使得固定芯103和活动芯104之间产生电磁力。该电磁力作用在活动芯104上,从而使其沿保持器缸102的内部柱形表面滑动。该运动通过杆106传递给阀体(本图中未示出)。阀体根据活动芯104的位移起到调节阀的打开程度的作用,从而控制压缩机的排出量。
例如,通过改变曲柄室内压力来获得排出量,其中旋转斜盘布置于该曲柄室中。为了改变曲柄室内的压力,控制阀调节增压通道的打开程度,该增压通道将增压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室供给到曲柄室。
近来,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气体的空调装置通常被使用。在该系统中,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比普通CFC(含氯氟烃)气体高得多。因此,为了控制采用二氧化碳的压缩机的排量,需要增加控制阀和压缩机的耐压性。例如,保持器缸102的柱形壁可以变厚,以便耐内部压力。
不过,保持器缸102由非磁性材料制成以防止磁通量从固定芯103和活动芯104之间泄漏。因此,当保持器缸102的壁增厚以足够耐较高内部压力时,将使磁通量难于从线圈105和活动芯104之间通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阀,尤其是可变排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在该控制阀中,即使当保持器缸的壁增厚以增加其耐压性时,磁通量也能够很容易地从线圈和活动芯之间通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控制阀的活动范围的公差的方法,该公差是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经过其的流体流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保持器缸、固定芯、活动芯、垫片、线圈和阀体。保持器缸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柱形部件,该第二柱形部件具有底部。固定芯布置在该保持器缸内。活动芯布置在该保持器缸内,并位于该固定芯和第二柱形部件底部之间。垫片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布置在保持器缸内,并位于活动芯和第二柱形部件底部之间。线圈布置在该保持器缸周围。阀体可运动地与活动芯连接。阀体通过活动芯沿保持器缸延伸方向的运动而驱动。活动芯的运动基于一电磁力,该电磁力依据供给到线圈的电流在固定芯和活动芯之间产生。
该控制阀适于可变排量压缩机,该可变排量压缩机根据位于曲柄室内的驱动盘的斜度来调节排出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调节控制阀中的活动芯的活动量的方法,该控制阀控制经过该控制阀的流体流动,该方法包括调节垫片厚度的步骤,以便调节活动芯在保持器缸中的活动量。
在本发明的说明中,术语“底部”是指相对于后面所述其它结构元件的相对位置,并在图2中通过实例表示。因此,当本发明的控制阀在实际使用时相对于图1-3所示方向“颠倒”安装时,术语“底部”的意思将变为“顶部”。


参考下面对优选实施例以及附图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控制阀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控制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以及图4是现有技术的控制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如图1所示,可变排量的旋转斜盘压缩机(下文称为压缩机)通过壳体11的内壁确定了曲柄室12。驱动轴13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壳体11内。驱动轴13与作为车辆动力源的发动机E相连,这样,该发动机E可旋转地驱动该驱动轴13。
在曲柄室12中,凸耳盘14固定在驱动轴13上,以便与该驱动轴13成一体地旋转。起到凸轮盘作用的旋转斜盘15布置在曲柄室12内。旋转斜盘15由驱动轴13支承,并可沿驱动轴13的轴线滑动和相对于该轴线倾斜。铰链机构16插入该凸耳盘14和旋转斜盘15之间。因此,该铰链机构16使得旋转斜盘15能够与驱动轴13成一体地旋转并改变其相对于驱动轴13的轴线的倾斜角。
气缸孔11a形成于壳体11内(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柱形孔)。单头活塞17装于各气缸孔11a内。各活塞17通过滑履(shoe)18与旋转斜盘的外周相连。驱动轴13的旋转通过该凸耳盘14、铰链机构16、旋转斜盘15和滑履18而转换成活塞17的往复运动。
在气缸孔11a的后侧(图1的右侧),由活塞17和阀口(valve-port)组件19确定了压缩室20,该阀口组件19布置于壳体11内。吸入口23、吸入阀24、排出口25和排出阀26形成于该阀口组件19内。在壳体11中的后侧,分别形成有吸入室21和排出室22,该吸入室21是吸入压力区,该排出室22是排出压力区。
各活塞17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运动使得制冷剂气体通过阀口组件19中的相应吸入口23和吸入阀24被吸入相应的压缩室20。各活塞17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的运动使得相应压缩室20内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至预定压力,并使得该制冷剂气体通过排出口25和排出阀26排出到排出室22。
下面将介绍变排量机构。
如图1所示,流出通道27和增压通道28分别布置于壳体11内。流出通道27持续使曲柄室12与吸入室21相连。增压通道28使得排出室22与曲柄室12相连。控制阀CV位于壳体11内的增压通道内。
控制阀CV调节阀的打开程度,以便控制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增压通道28从排出室22向曲柄室12的流动。流出通道27使得制冷剂气体从曲柄室12释放到吸入室21。因此,曲柄室12内的压力由曲柄室12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入流速率和出流速率的平衡而控制。曲柄室12内的压力作用到活塞的前侧,压缩室内的压力作用在活塞头上。因此压力平衡的变化使得旋转斜盘15的倾斜角改变。这也改变了活塞17的冲程和排量。
例如,当曲柄室12内的压力减小时,旋转斜盘15的倾斜角增加,以便增加压缩机的排量。相反,当曲柄室12内的压力增加时,旋转斜盘15的倾斜角减小,以便减小压缩机的排量。
下面将介绍制冷剂循环。
如图1所示,用于汽车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外部制冷剂循环回路30。该外部制冷剂循环回路30包括冷凝器31、膨胀阀32和蒸发器33。二氧化碳作为该制冷剂循环回路30中的制冷剂气体。
第一压力检测点P1位于排出室22内。第二压力检测点P2位于制冷剂通道内,并在距离第一压力检测点P1下游(蒸发器31一侧)的预定距离处。如图2所示,第一压力检测点P1通过第一压力引入通道35与控制阀CV相连。第二压力检测点P2通过第二压力引入通道36与控制阀CV相连。
下面将介绍该控制阀内的阀打开控制和压力检测结构。
如图2所示,控制阀CV的阀壳体41确定了阀室42、连通通道43和压力检测室44。在阀室42和连通通道43中,杆45布置成沿轴向(图2中的垂直方向)往复运动。连通通道43通过该杆45的上端部分与压力检测室44隔离,该杆的上端部分堵塞住上部连通通道43。阀室42通过上游的增压通道28与排出室22相连。连通通道43通过下游的增压通道28与曲柄室12相连。该阀室42和连通通道43也包括增压通道28的一部分。
在杆45中部形成的阀体部分46布置在阀室42内。位于阀室42和连通通道43之间的交界处的台阶形成为阀座47。连通通道43起到阀孔的作用。由此,杆45从如图2所示的位置(底部位置)升起到使该阀体部分46靠置在阀座47上的顶部位置,然后,该连通通道43被关闭。也就是,阀体部分46起到阀体的作用,以便调节增压通道28中的阀打开程度。
包括波纹管的压力检测部件48装于压力检测室44内。压力检测部件48的顶端固定在阀壳体41上。压力检测部件48的底端装配在杆45的顶端。在压力检测室44中,压力检测部件48将其分成两个单独的室。一个是第一压力室49,该第一压力室49在该压力检测部件48的内部,另一个是第二压力室50,该第二压力室50在该压力检测部件48的外部,压力检测点P1处的压力PdH通过第一压力引入通道35而导入第一压力室49。压力检测点P2处的压力PdL通过第二压力引入通道36而导入第二压力室50。
下面将介绍控制阀中的电磁驱动部分52。
如图3所示,电磁致动器部分51位于阀壳体41的底部。在该电磁致动器部分51中,具有底部的保持器缸52布置在该阀室41的中心部分。起到固定芯作用的中心杆53由磁性材料(例如铁基合金)制成,并装配在该保持器缸52的开口顶端上。柱塞室54通过将该中心杆53安装在保持器缸52上而确定于保持器缸52内。因此,该中心杆53也起到阀室42和柱塞室54的分隔器的作用。
板55装接在阀壳体41中的底部开口端处。该板55形成为环形,并由磁性材料制成。该板55的内周向上弯曲以形成柱形部分55a。具有柱形部分55a的板55安装在保持器缸52的外周上,这样该板55堵住在保持器缸52底部和阀壳体41底部之间的环形开口。
起到活动芯作用的柱塞56形成为圆柱形,并由磁性材料制成。该柱塞56装于柱塞室54内,这样,该柱塞可以沿保持器缸52的轴向运动。柱塞56的运动由保持器缸52的内表面可滑动地引导。引导孔57穿过中心杆53的中心钻出。杆45的底部布置于该引导孔57内,这样,该杆45可以沿杆45的轴向运动。杆45的底端部与柱塞室54内的柱塞56的顶面接触。
凸起部分53a在中心杆53底端的外周环绕阀壳体41的中心轴线上环形凸出。该凸起部分53a朝着柱塞56向下变尖。柱塞56的边缘斜切成外周边缘部分56b,以便避开该凸起部分53a和与该凸起部分53a的倾斜表面相对。根据该结构,在中心杆53和柱塞56之间产生的电磁吸引力(见随后的详细说明)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线性关系特性。
弹簧60装于保持器缸52的底部与柱塞室54内的柱塞56之间。该弹簧60将柱塞推向杆45。杆45也由于压力检测部件48的弹性特性(下文将称为波纹弹簧48)而被推向柱塞56。因此,柱塞56和杆45总是一起向上和向下运动。该波纹弹簧48的弹性推力设定为大于弹簧的弹性推力。
阀室42和柱塞室54通过引导孔57和杆45之间的空隙彼此相连。因此,制冷剂气体的排出压力供给到阀室42和柱塞室54。已知通过将该同一气体压力供给到阀室42和柱塞室54中可以提高阀的控制特性。
保持器缸52包括形成为中空形状并由非磁性材料(例如非磁性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柱形部件58和具有底部且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柱形部件59。整个第二柱形部件59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侧面柱形部分和底部,以便易于制造。
第一柱形部件58为环绕中心杆53和柱塞56布置。第一柱形部件58的底部开口端比其它部分(较大直径部分58a)细,且该底部开口端包括一个小直径部分58b。该第二柱形部件59装配在第一柱形部件58的小直径部分58b的外表面上。第二柱形部件59的外部柱形表面的直径几乎与第一柱形部件58的较大直径部分58a相同。
垫片65位于柱塞56的底表面56a和第二柱形部件59的底部内表面59a之间,并在柱塞室54内。该垫片65形成为环形板形状,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在控制阀CV的装配过程中,提供有具有不同厚度的多个垫片65,这样,可以选择特定的垫片来纠正控制阀CV的不均匀性。换句话说,即使当控制阀CV中各部件的公差或装配各部件的公差累加而增大不均匀性时,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厚度的垫片65来调节柱塞56活动程度的公差。垫片65的厚度大于第一柱形部件58的小直径部分58b的厚度。
垫片65的内周边插入底部内表面59a和弹簧60之间,这样,该垫片65也起到弹簧座的作用。根据该结构,弹簧60将垫片65推向底部内表面59a。因此,该垫片65稳定地位于该柱塞室54内,同时该垫片65并不固定在柱塞56的底表面上或第二柱形部件59的底部内表面59a上。而且,对于本发明,该垫片65也可以固定在柱塞56的底表面上或第二柱形部件59的底部内表面59a上。
线圈61沿保持器缸52的包围中心杆53和柱塞56部分的一段长度而环绕该保持器缸52缠绕或布置。线圈61根据控制装置70(例如计算机)发出的信号而接收由驱动电路发出的电流,该控制装置70接收由外部检测装置72发出的外部信号,例如空调装置开关的On/Off信号、乘客车厢的实际温度、调节器设定的目标温度等。
根据控制装置70的电流,产生环绕该线圈61的磁通量。磁通量从线圈61发出,经过板55或第二柱形部件59到达第一柱形部件58的小直径部分58b和柱塞56,然后再经过柱塞56到达中心杆53。与流过线圈61的电流量相对应的电磁力(电磁吸引力)产生于柱塞56和中心杆53之间。该力从柱塞传递给杆45。通过调节线圈61的电压控制该电流。为了调节电压,对驱动电路71进行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
下面将介绍控制阀CV的工作特性。对于所示控制阀CV,如下所述,杆45的位置确定了阀体部分46的阀打开程度;首先,如图2所示,当没有将电流供给线圈61时(PWM负载=0%),杆45的位置由波纹弹簧48的向下的力决定。因此,杆45位于底部位置,以便充分打开在连通通道43内的阀体部分46。所以,在该状态下,曲柄室12内的压力最大。在该状态下,通过活塞17在曲柄室12和压缩室20之间的压力差最大。因此,旋转斜盘15的倾斜角最大,压缩机的排量最小。
然后,当为在可变负载范围中的最小负载(>0%)的电流供给该线圈61时,电磁力产生并向上加到弹簧60的推力中。当该添加的向上力超过波纹弹簧48的向下力时,杆45向上运动。这时,向上力与向下力相对,该向上力包括加到弹簧60的推力中的电磁力,该向下力包括加到波纹弹簧48的向下力加上由于压力差ΔPd(=PdH-PdL)而引起的力。具有杆45的阀体部分46位于使作用在杆45上的力相互平衡的位置处。
例如,当制冷剂气体流量随发动机E的转速减小而减小时,压力差ΔPd引起的向下力减小。由于该变化,作用在杆45上的力失去平衡。因此,具有阀体部分46的杆45升高以减小连通通道43的打开程度,从而减小曲柄室12中的压力。旋转斜盘15的倾斜角增加,从而增加压缩机的排量。因此,流入制冷剂循环回路30中的制冷剂气体的量随压缩机排量变大而增加,压力差ΔPd也增加。
反之,当制冷剂气体流量随发动机E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时,压力差ΔPd引起的向下力增大。由于该变化,作用在杆45上的力失去平衡。因此,具有阀体部分46的杆45降低以增大连通通道43的打开程度,从而增大曲柄室12中的压力。旋转斜盘15的倾斜角减小,从而减小压缩机的排量。因此,流入制冷剂循环回路30中的制冷剂气体的量随压缩机排量变小而减小,压力差ΔPd也减小。
还有,当线圈61的电流负载增加以增加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时,作用在杆45上的力失去平衡。因此,具有阀体部分46的杆45升高以减小连通通道43的打开程度,从而增加压缩机的排量。因而,流入制冷剂循环回路30中的制冷剂气体的量随压缩机排量变大而增加,压力差ΔPd也增加。
反之,当线圈61的电流负载减小以减小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时,作用在杆45上的力失去平衡。因此,具有阀体部分46的杆45降低以增大连通通道43的打开程度,从而减小压缩机的排量。因而,流入制冷剂循环系统30中的制冷剂气体的量随压缩机排量减小而减小,压力差ΔPd也减小。
换句话说,控制阀CV的结构为,使杆45根据实际压力差ΔPd而自动地定位,以便使压力差ΔPd保持为由线圈61的电流负载所确定的控制目标(目标压力差)。该目标压力差可通过调节线圈61的电流而由外部改变。
顺便说明,在所示实施例中,术语“底部”所述为在图2中相对于其它结构元件的相对位置。当控制阀或压缩机在实际使用中颠倒安装时,术语“底部”的意思将转变为“顶部”,其它词如“顶部”、“上”、“向上”、“下”、“向下”等的意思也将相反。
所示实施例有以下优点。
(1)该保持器缸52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58和具有底部且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柱形部件59。因此,即使到保持器缸52增厚以提高其耐内部制冷剂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压力,也能提高线圈61和柱塞56之间的导磁性。
(2)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垫片65插入柱塞56的底表面56a和第二柱形部件59的底部内表面59a之间。因此,即使到柱塞65位于最底部的位置时,也保证在第二柱形部件59和柱塞56的磁性材料之间有由垫片65的非磁性材料形成的非磁性间隙。这能够抑制在柱塞56的底表面56a和第二柱形部件59的底部内表面59a之间的向下电磁吸引力。因为垫片65是非磁性的,因此有少量与通过线圈61而作用在柱塞56和杆45上的向上电磁力相抵消的向下电磁力。而且,该向上的电磁力通常由柱塞56的斜切外周边缘部分56b控制,以便使得该向上的电磁力与中心杆53和柱塞56之间的距离成线性特性。不过,当底表面56a靠近底部内表面59a时,在它们之间没有间隙的情况下,在底表面56a和底部内表面59a之间的向下电磁吸引力将非常强。根据所示实施例,垫片65保证该非磁性间隙,从而抑制了柱塞56的底表面56a和第二柱形部件59的底部内表面59a之间的向下电磁吸引力。因此,该控制阀CV的外部可控制性提高,从而能更精确地控制压缩机的排量。
(3)第一柱形部件58布置成直接环绕柱塞56,第二柱形部件59布置成环绕该第一柱形部件58的较小直径部分58b。在运行过程中,柱塞56被引导成在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58的柱形内壁上滑动。通常,磁性材料将不能在其它磁性材料上很好地滑动。因此,所示实施例的优点为柱塞56具有在第一柱形部件58的内壁上的可滑动性。还有,第一柱形部件58的柱形内壁覆盖柱塞的整个运动范围,以便可滑动地引导该柱塞56。因此,柱塞56和保持器缸52之间的滑动阻力减小。该结构抑制了磁滞特性,该磁滞特性表示了控制阀根据线圈61中的电流负载量而打开的程度。
(4)对于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58,靠近柱塞56的部分(小直径部分58b)变细。因此,线圈61和柱塞56之间的导磁性提高,这样,即使较小的线圈61也可以产生足以驱动柱塞56的电磁力。这可以使电磁致动器部分51以及控制阀CV减至最小。
(5)第二柱形部件59固定在第一柱形部件58的小直径部分58b的外表面上。该第二柱形部件59用于增强该小直径部分58b。因此,即使在第一柱形部件58的壁变薄时,保持器缸52也能保持强度。根据该结构,耐压性提高,从而可以用高压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气体。而且易于将高压排出气体引入柱塞室54。
(6)该非磁性垫片65起到调节柱塞56的活动范围公差的调节部件的作用。因此,所示方法纠正了柱塞56活动范围的非均匀性,该柱塞活动范围的非均匀性与阀打开控制的非均匀性相关。
本发明例如还可以以下面方式实施-控制阀并不布置于增压通道28内,而是在排出通道27内,以便控制曲柄室12的压力。该类型通常称为排出控制阀。
-其它类型的电磁控制阀,例如该阀仅通过电磁力操纵,没有任何压力检测机构(压力检测部件48)-用于控制摇摆形压缩机的控制阀。
因此,本发明的实例和实施方式都应当认为是作为说明,而不是作为限定,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文所给出的详细说明,而是可以在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控制经过其的流体流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一保持器缸,该保持器缸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柱形部件,该第二柱形部件具有底部;一固定芯,该固定芯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一活动芯,该活动芯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其中该活动芯位于该固定芯和第二柱形部件的该底部之间;一垫片,该垫片由非磁性材料制成,该垫片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并位于该活动芯和第二柱形部件的该底部之间;一线圈,该线圈围绕该保持器缸设置;以及一阀体,该阀体可运动地与活动芯连接,其中,该阀体基于该活动芯在该保持器缸内的运动调节一阀的打开程度,该活动芯的运动基于一电磁力,该电磁力依据供给到该线圈的电流在该固定芯和该活动芯之间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柱形部件的内壁包围该活动芯,从而使该内壁与活动芯的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柱形部件具有一小直径部分,该第二柱形部件装配在该小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将活动芯推向第二柱形部件的该底部,其中,阀体位于该电磁力和弹簧的推力相平衡的位置处。
5.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该压缩机根据设置于曲柄室内的旋转斜盘的倾斜角来调节排出量,其中,该旋转斜盘的倾斜角根据该曲柄室内的压力和气缸孔内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而变化,其中该压缩机包括用于调节该压力差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该控制阀和用于引导制冷剂气体的气体通道,并且该控制阀调节流入该气体通道内的制冷剂气体量,该控制阀包括一保持器缸,该保持器缸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柱形部件,该第二柱形部件具有底部;一固定芯,该固定芯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一活动芯,该活动芯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其中该活动芯位于该固定芯和第二柱形部件的该底部之间;一垫片,该垫片由非磁性材料制成,该垫片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并位于该活动芯和第二柱形部件的该底部之间;一线圈,该线圈围绕该保持器缸设置;以及一阀体,该阀体可运动地与活动芯连接,其中,该阀体基于该活动芯在该保持器缸内的运动调节一阀的打开程度,该活动芯的运动基于一电磁力,该电磁力依据供给到该线圈的电流在该固定芯和该活动芯之间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柱形部件的内壁包围该活动芯,从而使该内壁与活动芯的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柱形部件具有一小直径部分,该第二柱形部件装配在该小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可变排量压缩机包括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其还包括在该制冷剂回路中的压力检测部;以及压力检测机构,该压力检测机构检测该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压力,其中,该压力检测机构操纵该阀体,以便控制该可变排量,从而减小或消除被检测压力的波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空调装置还包括一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供给到该线圈的电流,从而根据对阀体位置的设定来调节目标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推动该活动芯,其中,该阀体基于该电磁力、该压力检测机构的操纵以及该弹簧进行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检测部提供在该制冷剂回路中的两个分开的检测点,该压力检测机构基于这两个检测点之间的压力差来工作,并且作为阀体的参考点的目标压力随线圈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压力检测部的上述两个分开的点设置在该制冷剂回路的排出压力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制冷剂气体是二氧化碳。
14.一种调节一控制阀中的活动芯的可活动范围的方法,该控制阀控制经过该控制阀的流体流动,该控制阀包括一保持器缸,该保持器缸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柱形部件,该第二柱形部件具有底部;一固定芯,该固定芯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一活动芯,该活动芯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其中该活动芯位于该固定芯和第二柱形部件的该底部之间;一垫片,该垫片由非磁性材料制成,该垫片设置在该保持器缸内并位于该活动芯和第二柱形部件的该底部之间;一线圈,该线圈围绕该保持器缸设置;以及一阀体,该阀体可运动地与活动芯连接,其中,该阀体基于该活动芯在该保持器缸内的运动调节一阀的打开程度,该活动芯的运动基于一依据供给到该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该方法包括调节该垫片的厚度,从而调节该活动芯在该保持器缸中的可活动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提供多个具有不同厚度的垫片,并在该多个垫片中选定具有特定厚度的特定垫片,以纠正该活动芯的可活动范围的制造公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阀,该控制阀中的保持器缸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柱形部件和具有底部且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柱形部件。垫片插入柱塞底表面和第二柱形部件底部内表面之间。即使柱体壁增厚以提高耐内部制冷剂压力的耐压性,该保持器缸也能在线圈和柱塞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磁性。
文档编号F04B49/00GK1373296SQ02118040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岩田来, 横町尚也, 清水出, 林裕人, 深作博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