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增氧浮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715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流增氧浮水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增氧功能的浮水泵。
背景技术
常用水泵一般安装在河塘岸边或井口等,吸水管插入水中抽水,管内有底阀,其缺点是开机抽水前先灌水,吸程又有限;另一类是潜水泵,连同电机潜入水中,其缺点是由于受深水压力影响,密封要求高,一旦进水烧坏电机,并会陷入淤泥中。也有本人发明的浮水泵,该泵仅泵体浸入水中,电机的防水罩浮在水面,没有吸水管,变吸水扬程为压水扬程,整机效率高,没有机埠,又不会陷入淤泥中,安装使用方便。但已有的浮水泵没有射流增氧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浮水泵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射流增氧功能的浮水泵。
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的技术方案是由浮水泵、射流体、吸气管组成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浮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射流体,射流体内有内喷水口和外喷水口和工作时的负压腔。
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射流体的内射流管和外射流管的进水端比出水端大;射流体的外壳分左半部和右半部,左半部和内射流管制成一体,右半部和外射流管制成一体。射流体上有外螺纹,螺母有内螺纹,进气管有法兰,进气管与射流体间有密封圈。射流体与进气管通过活络接头连接,进气管能按水深加长。射流体上有两个镶有金属体可插定位杆的定位孔。浮水泵的电缆线在浮泵的顶部通出。
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是在原有浮水泵的基础,设计了一个射流体,并把射流体装在浮水泵的出水口,使浮水泵有增氧功能,去了射流体浮水泵仍可抽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射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流增氧浮水泵,由电机带动的水泵,由浮水泵1、射流头3及吸气管6等组成射流增氧浮水泵。射流头3是由内喷水口5、外喷水口7和射流头上部有吸气管6组成。
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射流体的内射流管15和外射流管16的进水端比出水端大;射流体的外壳分左半部A和右半部B,左半部A和右半部B可用塑料制成,可粘接或螺纹、焊接,左半部A和内射流管15制成一体,右半部B和外射流管16制成一体。射流体上有外螺纹,螺母11有内螺纹(也可将射流体制有内螺纹,将以上的螺母11制成螺塞),进气管有法兰13,进气管6与射流体3间有密封圈12。射流体3与进气管6通过螺母11连接,进气管6能按水深接长加长,把增氧机沉入深水,把进气口伸在水面,使深水层增氧。射流体上有两个镶有金属体可插定位杆的定位孔4。浮水泵的电缆线14在浮泵的顶部通出。
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浮水泵,浮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螺纹10连接射流体3,射流体3内有内喷水口5和外喷水口7和工作时的负压腔8。浮水泵下有进水滤网2,可避免异物被吸处,浮水泵工作时抽取的水由泵体9进入内喷水口,由外喷水口7喷出,高速喷出的水形成负压区使空气进入负压腔8和高速水流一起喷出达到增氧目的。
权利要求1.射流增氧浮水泵,由浮水泵(1)、射流体(3)、吸气管(6)组成,其特征在于浮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射流体(3),射流体内有内喷水口(7)和外喷水口(5)和工作时的负压腔(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射流体有外射流管(16),外射流管(16)的进水端比出水端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射流体有内射流管(15),内射流管(15)的进水端比出水端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射流体(3)与进气管(6)通过螺母(11)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射流体上有外螺纹,螺母有内螺纹,进气管(6)有法兰(13),进气管(6)与射流体(3)间有密封圈(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射流体的外壳分左半部(A)和右半部(B),左半部(A)和内射流管(15)制成一体,右半部(B)和外射流管(16)制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射流体上有定位孔(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定位孔(4)内有镶有金属体。
专利摘要一种射流增氧浮水泵,由浮水泵、射流体、吸气管组成射流增氧浮水泵。其特征在于浮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射流体,射流体内有内喷水口和外喷水口和工作时的负压腔。射流体的内射流管和外射流管的进水端比出水端大;射流体的外壳分左半部和右半部,左半部和内射流管制成一体,右半部和外射流管制成一体。进气管有法兰,进气管与射流体间有密封圈。射流体与进气管通过活络接头连接。浮水泵的电缆线在浮泵的顶部通出。浮水泵工作时抽取的水进入内喷水口,由外喷水口喷出,高速喷出的水形成负压区使空气进入负压腔和高速水流一起喷出达到增氧目的。
文档编号F04F5/04GK2908882SQ200520037309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
发明者吴为国 申请人:吴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