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48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行程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行程泵,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使用者调整选择活塞座的行程,并以动力驱动活塞组配合壳体流路后,可产生所需压力与流量的泵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在农植业、化工业或其它任何需要传输液体的工业,液体(例如药剂、农药、杀虫剂或任何化学药品)的喷洒或传输占有一定的重要性,现有的喷洒或传输方式是使用一泵将液体予以加压,借此将液体喷洒在或传输至适当位置处,所以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请配合参阅美国专利4,242,062、4,824,335、4,978,284与6,527,524等,其内容是相关于现有的泵,现有的泵,其具有一活塞座,活塞座是与一驱动装置相互连接,此驱动装置可为一马达,而驱动装置是使用一传动轴迫使活塞座在一定的行程内产生往复运动。
当驱动装置动作时,活塞座开始往复运动,如此将液体由泵外部吸入泵内部,并将此液体再挤压输出离开泵。
但以上所述的四个美国专利分别具有各自的缺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美国专利4,242,062中并未提及任何有关于可提升扭力的减速装置,并且此专利中的泵为单一偏心活塞行程固定,传动轴为单边支撑,活塞结构为螺丝锁定,因此活塞结构可能有定位(Alignment)的问题。
在美国专利4,824,335中特别强调其模组化(Modular)的多件组合的泵,但在此专利中亦未提及任何有关于可提升扭力的减速装置,并且此多件组合的泵其定位与密封会产生有问题,并且泵为单一偏心活塞行程固定,传动轴为单边支撑会有发生弯曲的问题。
在美国专利4,978,284中亦强调模组化的多件组合的泵,同样的在此专利中亦未提及任何有关于可提升扭力的减速装置,并且其定位与密封亦会产生有问题,而且为了增加扭力,因此需要较大型的马达或引擎带动,所以经济效益不佳。
在美国专利6,527,524的结构与前述的美国专利4,978,284雷同,但在此专利中其是使用具有金属弹簧的阀,金属弹簧的阀与本发明的橡皮弹簧(请见随后的描述)的方便与有效性不同。
综合以上所论述的四个美国专利,其整体缺点如下
1、驱动装置是直接驱动活塞座,因此驱动装置需要具有一定的扭力方可达到此功效,而具有一定扭力的驱动装置的体积必然庞大,如此泵的体积也势必无法缩小,相对的此泵亦会具备有相当的重量。
2、被驱动装置直接驱动的活塞座会产生高速往复运动且具有较大的行程,因此会导致泵内的最低压力低于同温度下的蒸气压(Vapor Pressure),如此泵内会产生有气泡,此气泡会使液体的输出压力降低,更有甚者会使得泵发生损坏的情况(即“孔蚀现象或气孔现象(Cavitation)”)。
3、位于泵内部的活塞座,其往复运动的行程均相同,而无法依据实际所需求的的压力或流量进行调整,所以当活塞座需要改变行程时,现有的泵结构是无法办到。
4、如同上述,活塞座是被传动轴所驱动,然而传动轴仅一端与驱动装置相互连接,而其伸入活塞座的一端是呈悬空状态,所以传动轴会受到高负荷的应力(Stress)的作用,因此传动轴会发生有弯曲的现象,如此活塞座的行程就会降低,为了不使活塞座的行程受到影响与传动轴不发生有弯曲的现象,传动轴的轴径就会因此而增加,增加轴径的传动轴会占据泵内部相当的空间,而泵的体积亦势必要增加,所以对制造厂商而言,是相当的不符合经济利益。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泵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泵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多行程泵,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泵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多行程泵,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泵,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泵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多行程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供使用者调整选择活塞座的行程,并以动力驱动活塞组配合壳体流路后,可产生所需压力与流量的泵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行程泵,其包括一壳体,其内部二侧形成有出容室、入容室与位于二者之间的贯孔,出容室与入容室之间另形成有相通的流道,并在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壳体的周壁形成有分别与出、入容室相通的出口与入口,另设有一与贯孔相通的容孔;一活塞组,其设置在壳体的贯孔内,活塞组具有一活塞座与二弹性体;活塞座,其具有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与二连杆;第一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第二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连杆,其设置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并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互连接;弹性体,其分别设置在活塞座的两端与壳体之间;驱动轴承,其位于第一活塞的卡槽与第二活塞的卡槽之间,驱动轴承内环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带动孔,各带动孔相对于转动座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减速装置,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并且减速装置与转动座的其中一带动孔相互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多行程泵,其中壳体的贯孔的内壁处设有轴承;减速装置具有一齿轮箱壳、一内轴承、一传动轴、一齿轮支架、一环形齿轮、一行星齿轮组与一小齿轮;齿轮箱壳,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齿轮箱壳的一侧面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形成有轴孔;内轴承,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传动轴,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的内环、齿轮箱壳的轴孔与转动座的带动孔,并且该延伸端穿设在壳体的轴承内;齿轮支架,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内轴承的下方,齿轮支架形成有可与传动轴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在齿轮支架远离内轴承的一面形成有突柱;环形齿轮,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的下方;行星齿轮组,其是由数个齿轮所组成,行星齿轮组设置在环形齿轮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内环会与齿轮支架的突柱相互枢接;小齿轮,其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之间,并相互啮合。
前述的多行程泵,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一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第二壳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入口、贯孔、出口、容孔、入容室与出容室形成在第二壳体处,轴承位于第二壳体的内壁处,并且出口与入口的内壁处分别形成有肋条;第三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数个螺栓,其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穿孔与第三壳体的穿孔,并与第二壳体的螺孔相互螺固,前述流道分别形成位在第一与二壳体及第二与三壳体之间;齿轮箱壳的外周壁形成有环形的突缘,并在突缘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O形环。
前述的多行程泵,其中第一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一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一活塞处;第二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二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二活塞处;活塞组的弹性体分别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一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及第三壳体与第二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行程泵,包括有一壳体,其内部二侧形成有出容室、入容室与位于二者之间的贯孔,出容室与入容室之间另形成有相通的流道并在流道二端设有单向阀,壳体的周壁形成有分别与出、入容室相通的出口与入口,另设有一与贯孔相通的容孔,并在壳体的贯孔的内壁处设有轴承;一活塞组,其设置在壳体的贯孔内,活塞组具有一活塞座与二弹性体;第一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第二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连杆,其设置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并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互连接;弹性体,其分别设置在活塞座的两端与壳体之间;驱动轴承,其位于第一活塞的卡槽与第二活塞的卡槽之间,驱动轴承内环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带动孔,各带动孔相对于转动座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一减速装置具有一齿轮箱壳、一内轴承、一传动轴、一齿轮支架、一环形齿轮、一行星齿轮组与一小齿轮;齿轮箱壳,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齿轮箱壳的一侧面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形成有轴孔;内轴承,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传动轴,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的内环、齿轮箱壳的轴孔与转动座的带动孔,并且该延伸端穿设在壳体的轴承内;齿轮支架,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内轴承的下方,齿轮支架形成有可与传动轴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在齿轮支架远离内轴承的一面形成有突柱;环形齿轮,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的下方;行星齿轮组,其是由数个齿轮所组成,行星齿轮组设置在环形齿轮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内环会与齿轮支架的突柱相互枢接;小齿轮,其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之间,并相互啮合。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多行程泵,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一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第一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容槽;第二壳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入口、贯孔、出口、容孔、入容室与出容室形成于第二壳体处,轴承为壳体的内壁处,并且出口与入口的内壁处分别形成有肋条,第三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三容槽;第三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数个螺栓,其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穿孔与第三壳体的穿孔,并与第二壳体的螺孔相互螺固,前述流道分别形成位在第一与二壳体及第二与三壳体之间;单向阀设在入容室、出容室与相对的流道处,单向阀具有阀座、阀片与螺丝,阀座形成有通孔,阀座与第二壳体之间夹固有O形环,阀片设在阀座的通孔处,螺丝贯穿阀片,并与阀座相互螺固;第一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一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一活塞处;第二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二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二活塞处;活塞组的弹性体分别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槽与第一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及第三壳体的第三容槽与第二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齿轮箱壳的外周壁形成有环形的突缘,并在突缘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O形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行程泵,其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一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第二壳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在第二壳体形成有贯孔,第二壳体的内部且位于贯孔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入容室与出容室,在入容室与出容室的侧壁且相对于第二壳体的两侧处分别设有单向阀,单向阀是由阀座、阀片及螺丝所组成,阀座形成有通孔,阀座与第二壳体之间夹固有O形环,而阀片设在阀座的通孔处,螺丝贯穿阀片,并与阀座相互螺固,第二壳体的周壁形成有容孔,容孔与贯孔相通,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另外在第二壳体的周壁分别形成有出口与入口,出口与出容室相通,入口与入容室相通,另外在出口与入口的内壁处分别形成有肋条;第三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数个螺栓,其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穿孔与第三壳体的穿孔,并与第二壳体的螺孔相互螺固;一活塞组,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贯孔内,活塞组具有一活塞座与二弹性体;活塞座,其具有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与二连杆;第一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第二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连杆,其设置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并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互连接;弹性体,其分别设置在活塞座的两端与壳体之间;驱动轴承,其位于第一活塞的卡槽与第二活塞的卡槽之间,驱动轴承内环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带动孔,各带动孔相对于转动座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减速装置,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并且减速装置与转动座的其中一带动孔相互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多行程泵,其中第二壳体的贯孔的内壁处设有轴承;减速装置具有一齿轮箱壳、一内轴承、一传动轴、一齿轮支架、一环形齿轮、一行星齿轮组与一小齿轮;齿轮箱壳,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齿轮箱壳的一侧面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形成有轴孔;内轴承,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传动轴,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的内环、齿轮箱壳的轴孔与转动座的带动孔,并且该延伸端穿设在壳体的轴承内;齿轮支架,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内轴承的下方,齿轮支架形成有可与传动轴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在齿轮支架远离内轴承的一面形成有突柱;环形齿轮,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的下方;行星齿轮组,其是由数个齿轮所组成,行星齿轮组设置在环形齿轮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内环会与齿轮支架的突柱相互枢接;小齿轮,其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之间,并相互啮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多行程泵,其具有一壳体、一活塞组与一减速装置;壳体,其内部二侧形成有出容室、入容室与位于二者之间的贯孔,出容室与入容室之间另形成有相通的流道并在流道二端设有单向阀,壳体的周壁形成有分别与出、入容室相通的出口与入口,另设有一与贯孔相通的容孔;活塞组,其是设置在壳体的贯孔内,活塞组具有一活塞座与二弹性体;活塞座,其具有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与二连杆;第一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第二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连杆,其是设置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并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互连接;弹性体,其分别设置在活塞座的两端与壳体之间;驱动轴承,其是卡固在第一活塞的卡槽与第二活塞的卡槽之间,驱动轴承内环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带动孔,各带动孔相对于转动座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减速装置具有一齿轮箱壳、一内轴承、一传动轴、一齿轮支架、一环形齿轮、一行星齿轮组与一小齿轮;齿轮箱壳,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齿轮箱壳的一侧面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形成有轴孔;内轴承,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传动轴,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的内环、齿轮箱壳的轴孔与转动座的带动孔,并且该延伸端穿设在壳体的轴承内;齿轮支架,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内轴承的下方,齿轮支架形成有可与传动轴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在齿轮支架远离内轴承的一面形成有突柱;环形齿轮,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的下方;行星齿轮组,其是由数个齿轮所组成,行星齿轮组设置在环形齿轮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内环会与齿轮支架的突柱相互枢接;小齿轮,其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之间,并相互啮合。
如上述的结构,当活塞座受到减速装置驱动时,活塞座开始往复运动,因此可将液体吸入壳体内,并且挤压出壳体外部。
由于转动座具有多个相对转动座圆心位置皆不相同的带动孔,所以当减速装置的传动轴与不同的带动孔相互结合,并加上减速装置的配合,活塞座的行程就会有所改变,亦即可供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其液压及流量,又由于其往复运动以一较缓的速度进行,所以泵内部就不会产生有气泡的问题,液体的输出压力就可借此提升,并且可确保泵的实用性。
另外,减速装置可用一小马达或输出扭力较小的驱动装置所驱动,而减速装置可将来自小马达或驱动装置的扭力予以提升,所以减速装置仅需使用输出扭力较小的装置就可被驱动,而此类的装置体积相对的缩减,因此泵的整体体积亦可随之缩减。
再者,传动轴的延伸端的两端分别受到内轴承与轴承的支撑,因此较易与马达或任何动力输出装置相互连结,而且可避免传动轴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弯曲,借此传动轴的轴径就可缩减至一定的范围内,即使当传动轴受到高负荷的应力,因此其两端有受到支撑,所以传动轴弯曲的情形就不易发生,所以活塞座的行程就可予以维持,并且泵的体积亦可随之缩减,对厂商而言,实具有其经济效益。
经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是一种多行程泵,其具有壳体、活塞座与减速装置,活塞座与减速装置设置在壳体处,活塞座内设有转动座,转动座具有多个与圆心距离不同的带动孔,减速装置与其一带动孔相互连接,而使得活塞座的往复行程受到带动孔的控制,并且减速装置控制活塞座以一较缓的速度进行往复运动,所以活塞座的行程可借此改变,以提供不同的压力及流量,并且减速装置是使用一小马达与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配合可提供所需的扭力。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多行程泵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可以提升液体的输出压力,并且可确保泵的实用性。
2、本发明的减速装置仅需使用输出扭力较小的装置就可被驱动,而此类的装置体积相对的缩减,因此泵的整体体积亦可随之缩减。
3、本发明可避免传动轴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弯曲,借此传动轴的轴径就可缩减至一定的范围内,即使当传动轴受到高负荷的应力,因此其两端有受到支撑,所以传动轴弯曲的情形就不易发生,所以活塞座的行程就可予以维持。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颖的多行程泵,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泵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活塞座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剖面图。
10壳体11第一壳体111第一容槽 112穿孔113O形环 12第二壳体121贯孔 122容孔123螺孔 124入口1241肋条 125出口1251肋条 126轴承127入容室 128出容室129阀座 1291通孔1292阀片 1293螺丝1294O形环 13第三壳体131第三容槽 132穿孔133O形环 14螺栓20活塞组 21活塞座22第一活塞221迫紧环222卡槽 223环体23连杆24第二活塞241迫紧环 242卡槽243环体 25弹性体30驱动轴承31转动座32带动孔 40减速装置41齿轮箱壳411凹槽412轴孔 413突缘414O形环 42内轴承43传动轴 44齿轮支架441转孔 442突柱45环形齿轮46行星齿轮组461齿轮 47小齿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多行程泵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本发明是一种多行程泵,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其具有一壳体10、一活塞组20、一驱动轴承30与一减速装置40;壳体10,其具有一第一壳体11、一第二壳体12与一第三壳体13;第一壳体11,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其内侧面形成有一第一容槽111,在第一壳体11的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112;第二壳体12,其形成有一贯穿第二壳体12的贯孔121,贯孔121的二端为一阶级孔,在第二壳体12的内部且位于贯孔12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入容室127与一出容室128,在入容室127与出容室128的侧壁且相对于第二壳体12的两侧处分别设有单向阀,单向阀是由阀座129、阀片1292及螺丝1293所组成,阀座129形成有通孔1291,阀座129与第二壳体12之间夹固有O形环1294,而阀片1292设在阀座129的通孔1291处,螺丝1293贯穿阀片1292,并与阀座129相互螺固,借此将阀片1292固定在阀座129处,阀片1292是将阀座129的通孔1291予以封闭,阀片1292为一橡皮阀,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借由此弹性而提升单向阀密封的效果,另外,阀片1292亦可为与阀座129之间具有曲率半径的橡皮阀片,此曲率半径会使得阀片1292具有一定弹性与封闭效果;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第二壳体12的周壁形成有一容孔122,容孔122与贯孔121相通,在第二壳体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123,另于第二壳体12的周壁分别形成有一出口125与一入口124,出口125与出容室128相通,入口124与入容室127相通,并在贯孔121的内壁处设有一轴承126,另在出口125与入口124的内壁处分别形成有肋条1251、1241,此肋条1241、1251是用于加强入口124与出口125的结构;第三壳体13,其内侧面形成有一第三容槽131,在第三壳体13的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132;数个螺栓14,其分别贯穿第一壳体11的穿孔112与第三壳体13的穿孔132,并与第二壳体12的螺孔123相互螺固,借此将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互结合,因此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凹槽111、第二壳体12及第三壳体13的第三凹槽131之间会形成有流道,另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夹固有一O形环113,第三壳体13与第二壳体12之间夹固有一O形环133,O形环113、133提供密封的效果,借以防止流体的渗出;活塞组20,其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贯孔121内,活塞组20具有一活塞座21与二弹性体25;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活塞座21,其具有一第一活塞22、一第二活塞24与二连杆23;第一活塞22,其周壁套设有一具有环突部的迫紧环221,在第一活塞22的内侧面形成有一径向的卡槽222;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另在第二壳体12的阶级孔处与第一活塞22的迫紧环221的环突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环体223,环体223套置在第一活塞22处,并且位于第一活塞22与第二壳体12之间,环体223具有密封的效果;第二活塞24,其构造与第一活塞22相同,在周壁套设有一具有环突部的迫紧环241,在第二活塞24的内侧面形成有一径向的卡槽242,另外在第二壳体12的阶级孔处与第二活塞24的迫紧环241的环突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环体243,环体243套置在第二活塞24处,并且位于第二活塞24与第二壳体12之间,并且二迫紧环221、241与二环体243、223具有密封的效果,此外,该密封效果亦可使用任何具有密封功能的装置以达成;连杆23,其设置在第一活塞22与第二活塞24之间,并且相互连接固定;弹性体25,其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容槽111与第一活塞22的迫紧环221之间及第三壳体13的第三容槽131与第二活塞24的迫紧环241之间,该弹性体25可为弹簧;驱动轴承30,其具有一内环,驱动轴承30卡固在第一活塞22的卡槽222与第二活塞24的卡槽242之间,驱动轴承30内环处设有一转动座31,转动座31间隔形成有至少二个带动孔32,本实施例中,带动孔32的数量为三个,并且各带动孔32相对于转动座31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而各带动孔32为一D形孔,前述的驱动轴承30的外径与二卡槽222、242的距离相等;减速装置40,请再配合参阅图1及图4所示,其具有一齿轮箱壳41、一内轴承42、一传动轴43、一齿轮支架44、一环形齿轮45、一行星齿轮组46与一小齿轮47;齿轮箱壳41,其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容孔122处,齿轮箱壳41的一侧面形成有一呈阶梯状的凹槽411,凹槽411的底端形成有一轴孔412,在齿轮箱壳41的外周壁形成有一环形的突缘413,并在突缘413与第二壳体12之间设有一O形环414;内轴承42,其设置在齿轮箱壳41的凹槽411内;传动轴43,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42的内环、齿轮箱壳41的轴孔412与转动座31的其中一带动孔32,并且该延伸端穿设位于第二壳体12的轴承126内,而该延伸端的断面为D形,除此之外,传动轴43的延伸端的断面与带动孔32的行形状亦可为一齿轮形或任何可相互卡固配合的形状;齿轮支架44,其设置在齿轮箱壳41的凹槽411内,并且位于内轴承42的下方,齿轮支架44形成有可与传动轴43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441,转孔441为D形孔,在齿轮支架44远离内轴承42的一面形成有数个相互间隔且突出的突柱442;环形齿轮45,其设置在齿轮箱壳41的凹槽411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44的下方;行星齿轮组46,其是由数个齿轮461所组成,行星齿轮组46设置在环形齿轮45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46的各齿轮461的内环与齿轮支架44的突柱442相互枢接;小齿轮47,其设置在各齿轮461之间,并相互啮合,而且小齿轮47受到一马达(图中未示)或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所带动。
当小齿轮47以一定速度转动时,借由以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设计所驱动的行星齿轮组46会以较缓的速度转动,并驱动传动轴43使得转动座31开始转动,并且使活塞座21产生往复运动,此往复运动会将液体由第二壳体12的入口124引进第二壳体12的入容室127内,再经由阀座129流入第一壳体11的第一容槽1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及第三壳体13的第三容槽131与第二壳体12之间,而单向阀1292会阻挡液体回流至入容室127内,此液体会被活塞座21经由阀座129挤压至出容室128内,并由出口125流出第二壳体12,借此达到液体的喷洒或传输的效果。
由于驱动轴承30的转动座31具有多个相对转动座31圆心位置皆不相同的带动孔32,所以当传动轴43与不同位置的带动孔32相互结合时,即可形成不同偏心距离,此时活塞座21的往复运动的行程将可调整改变,因此活塞座21的行程可根据带动孔32与传动轴43之间的结合关系而进行调整控制。
另外,活塞座21的两端分别设有弹性体25,此弹性体25的功用在于将环体223、243及迫紧环221、241与第二壳体12相互紧迫,如此环体223、243与迫紧环221、241就可达到防漏的效果,并可提供第一活塞21与第二活塞24往复位移自行调整至最佳位置,即当活塞座21往复运动时,弹性体25仍可使得环体223、243与迫紧环221、241维持在应有的位置。
再者,活塞座21是由第一活塞22、连杆23与第二活塞24所组合而成,所以当驱动轴承30设在活塞座21内时,其设置的空间与高度可借由前述的结构而达到精准的控制,并且活塞座21可由耐磨损或耐化学腐蚀的材料所制成,借此增加其耐用性。
再二,减速装置40可使得活塞座21的往复运动以一较缓的速度进行,借此流动在第二壳体12内的液体就不会产生有气泡,如此液体的流动就可保持顺畅,并确保泵的实用性。
再三,减速装置40是利用小齿轮47带动行星齿轮组46,小齿轮47可利用小马达即可使小齿轮47转动,借由行星齿轮组46与小齿轮47之间的配合,而提升小马达或驱动装置的扭力,行星齿轮组46的设计使得活塞座21仅需较小的扭力就可被驱动。
再四,由于各带动孔32相对于转动座31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所以当传动轴43与不同的带动孔32相互结合时,活塞座21亦会产生不同的往复行程,借以产生所需压力与流量,此即利用偏心原理所产生的效果,并且传动轴43的延伸端的两端分别受到内轴承42与轴承126的支撑,因此较易与马达或任何动力输出装置相互连结,而且可避免传动轴43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弯曲,并减少行程的问题,借由传动轴43的两端皆有受到支撑,所以在高负荷的应力作用下,传动轴43亦可予以维持,传动轴43的轴径亦可随之缩减,相对的泵的体积也可缩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其内部二侧形成有出容室、入容室与位于二者之间的贯孔,出容室与入容室之间另形成有相通的流道,并在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壳体的周壁形成有分别与出、入容室相通的出口与入口,另设有一与贯孔相通的容孔;一活塞组,其设置在壳体的贯孔内,活塞组具有一活塞座与二弹性体;活塞座,其具有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与二连杆;第一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第二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连杆,其设置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并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互连接;弹性体,其分别设置在活塞座的两端与壳体之间;驱动轴承,其位于第一活塞的卡槽与第二活塞的卡槽之间,驱动轴承内环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带动孔,各带动孔相对于转动座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减速装置,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并且减速装置与转动座的其中一带动孔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的贯孔的内壁处设有轴承;减速装置具有一齿轮箱壳、一内轴承、一传动轴、一齿轮支架、一环形齿轮、一行星齿轮组与一小齿轮;齿轮箱壳,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齿轮箱壳的一侧面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形成有轴孔;内轴承,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传动轴,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的内环、齿轮箱壳的轴孔与转动座的带动孔,并且该延伸端穿设在壳体的轴承内;齿轮支架,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内轴承的下方,齿轮支架形成有可与传动轴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在齿轮支架远离内轴承的一面形成有突柱;环形齿轮,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的下方;行星齿轮组,其是由数个齿轮所组成,行星齿轮组设置在环形齿轮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内环会与齿轮支架的突柱相互枢接;小齿轮,其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之间,并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一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第二壳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入口、贯孔、出口、容孔、入容室与出容室形成在第二壳体处,轴承位于第二壳体的内壁处,并且出口与入口的内壁处分别形成有肋条;第三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数个螺栓,其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穿孔与第三壳体的穿孔,并与第二壳体的螺孔相互螺固,前述流道分别形成位在第一与二壳体及第二与三壳体之间;齿轮箱壳的外周壁形成有环形的突缘,并在突缘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O形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一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一活塞处;第二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二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二活塞处;活塞组的弹性体分别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一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及第三壳体与第二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
5.一种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壳体,其内部二侧形成有出容室、入容室与位于二者之间的贯孔,出容室与入容室之间另形成有相通的流道并在流道二端设有单向阀,壳体的周壁形成有分别与出、入容室相通的出口与入口,另设有一与贯孔相通的容孔,并在壳体的贯孔的内壁处设有轴承;一活塞组,其设置在壳体的贯孔内,活塞组具有一活塞座与二弹性体;第一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第二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连杆,其设置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并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互连接;弹性体,其分别设置在活塞座的两端与壳体之间;驱动轴承,其位于第一活塞的卡槽与第二活塞的卡槽之间,驱动轴承内环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带动孔,各带动孔相对于转动座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一减速装置具有一齿轮箱壳、一内轴承、一传动轴、一齿轮支架、一环形齿轮、一行星齿轮组与一小齿轮;齿轮箱壳,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齿轮箱壳的一侧面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形成有轴孔;内轴承,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传动轴,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的内环、齿轮箱壳的轴孔与转动座的带动孔,并且该延伸端穿设在壳体的轴承内;齿轮支架,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内轴承的下方,齿轮支架形成有可与传动轴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在齿轮支架远离内轴承的一面形成有突柱;环形齿轮,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的下方;行星齿轮组,其是由数个齿轮所组成,行星齿轮组设置在环形齿轮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内环会与齿轮支架的突柱相互枢接;小齿轮,其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之间,并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一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第一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容槽;第二壳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入口、贯孔、出口、容孔、入容室与出容室形成于第二壳体处,轴承为壳体的内壁处,并且出口与入口的内壁处分别形成有肋条,第三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三容槽;第三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数个螺栓,其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穿孔与第三壳体的穿孔,并与第二壳体的螺孔相互螺固,前述流道分别形成位在第一与二壳体及第二与三壳体之间;单向阀设在入容室、出容室与相对的流道处,单向阀具有阀座、阀片与螺丝,阀座形成有通孔,阀座与第二壳体之间夹固有O形环,阀片设在阀座的通孔处,螺丝贯穿阀片,并与阀座相互螺固;第一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一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一活塞处;第二活塞的周壁套设有具环突部的迫紧环,第二活塞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体,环体套置在第二活塞处;活塞组的弹性体分别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槽与第一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及第三壳体的第三容槽与第二活塞的迫紧环的环突部间;齿轮箱壳的外周壁形成有环形的突缘,并在突缘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O形环。
7.一种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一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第二壳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在第二壳体形成有贯孔,第二壳体的内部且位于贯孔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入容室与出容室,在入容室与出容室的侧壁且相对于第二壳体的两侧处分别设有单向阀,单向阀是由阀座、阀片及螺丝所组成,阀座形成有通孔,阀座与第二壳体之间夹固有O形环,而阀片设在阀座的通孔处,螺丝贯穿阀片,并与阀座相互螺固,第二壳体的周壁形成有容孔,容孔与贯孔相通,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数个螺孔,另外在第二壳体的周壁分别形成有出口与入口,出口与出容室相通,入口与入容室相通,另外在出口与入口的内壁处分别形成有肋条;第三壳体,其周边形成有数个穿孔;数个螺栓,其分别贯穿第一壳体的穿孔与第三壳体的穿孔,并与第二壳体的螺孔相互螺固;一活塞组,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贯孔内,活塞组具有一活塞座与二弹性体;活塞座,其具有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与二连杆;第一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第二活塞,其内侧面形成有卡槽;连杆,其设置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并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互连接;弹性体,其分别设置在活塞座的两端与壳体之间;驱动轴承,其位于第一活塞的卡槽与第二活塞的卡槽之间,驱动轴承内环处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带动孔,各带动孔相对于转动座的圆心距离皆不相同;减速装置,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并且减速装置与转动座的其中一带动孔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行程泵,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壳体的贯孔的内壁处设有轴承;减速装置具有一齿轮箱壳、一内轴承、一传动轴、一齿轮支架、一环形齿轮、一行星齿轮组与一小齿轮;齿轮箱壳,其设置在壳体的容孔处,齿轮箱壳的一侧面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形成有轴孔;内轴承,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传动轴,其一端依序贯穿内轴承的内环、齿轮箱壳的轴孔与转动座的带动孔,并且该延伸端穿设在壳体的轴承内;齿轮支架,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内轴承的下方,齿轮支架形成有可与传动轴另端相互连接的转孔,在齿轮支架远离内轴承的一面形成有突柱;环形齿轮,其设置在齿轮箱壳的凹槽内,并且位于齿轮支架的下方;行星齿轮组,其是由数个齿轮所组成,行星齿轮组设置在环形齿轮的内环处,并且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内环会与齿轮支架的突柱相互枢接;小齿轮,其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各齿轮之间,并相互啮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多行程泵,其具有壳体、活塞座与减速装置,活塞座与减速装置设置在壳体处,活塞座内设有转动座,转动座具有多个与圆心距离不同的带动孔,减速装置与其一带动孔相互连接,而使得活塞座的往复行程受到带动孔的控制,并且减速装置控制活塞座以一较缓的速度进行往复运动,所以活塞座的行程可借此改变,以提供不同的压力及流量,并且减速装置是使用一小马达与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配合可提供所需的扭力,因此泵的体积亦可随之缩减。
文档编号F04B23/06GK101046196SQ200610067438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7日
发明者李旺根 申请人:李旺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