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568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打气筒,尤指一种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
技术背景社会的结构形态日新月异,人们所需求的生活品质相对提高,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阅图4,此种常用打气筒1的软管2安置方式,该软管2接触并回绕过把手3的外缘,其利用把手3与软管2相互卡掣,因把手3本身的设计并无夹持软管2的功能,造形是一圆滑的杆体,故在相互卡掣时,软管2只要被外物触碰,即自把手3的两端滑离而脱落,毫无卡制软管2的效果。而在携带上,软管2因位于把手3外缘,使用者在握提把手3时,必须握于一不平顺的把手3上,徒增握持上的困扰,造成携带上的不方便,且其缠绕于把手3外侧的设计也相当不美观,故此常用的打气筒1的软管2安置上具有相当多的缺点,实有加以研发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人深觉常用设计上未能确实针对既有的问题予以改良,以致在结构效果上非为良好,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创作设计的专业制造经验,积极研究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之下,终于开创出本案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将可完全解决常用者的各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可提供软管良好的卡扣与定位,不致于遭外力碰撞而脱落,以解决公知打气筒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该打气筒具有一底座,底座上结合有一筒身及一软管,该筒身中具有一可与筒身产生纵向相对位移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装有一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于中间向下延伸的一侧具有一可卡掣软管的定位部。
其中,该定位部一体成形在把手上。
其中,该定位部具有与软管外廓相吻合固定的形状。
其中,该定位部呈一钩状。
本实用新型功效根据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该软管卡扣于定位部时,软管并不影响把手本身的握持功能,把手仍为一易于握持的杆体,可提供使用者一便于携带的功效,且把手本身并无软管等异物环绕于把手外缘,外观的表现相当美观,符合一般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的延续。
图4为公知打气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打气筒10,一软管13及一定位部151。该打气筒10包含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打气筒10的第二端设置有一把手15。该软管13设置于打气筒10的第一端。该定位部151设置于把手15的一侧,该软管13可选择性的卡掣于定位部151上。
打气筒10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打气筒10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底座11,第二端设置有一把手15,该底座11上结合有一筒身12及一软管13,该筒身12中设有一可与筒身12产生纵向相对位移关系的连杆14,该连杆14的一端并装设有一把手15,该打气筒10的筒身12更装设有一卡部20及一压力表21,其中该压力表21为一公知装置,故在此不再赘述。
软管13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底座11,第二端设置有一风嘴头131,该卡部20可选择性的夹持风嘴头131。
定位部151设置于把手15中间适处向下延伸的一侧,该软管13可选择性的卡掣于定位部151上,该定位部151具有与软管13外廓相吻合固定的形状,成为对应于打气筒10软管13的结构,且该定位部151一体成形于把手15,并呈一钩状卡扣。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软管13自底座11向上延伸,卡扣于该定位部151,并将风嘴头131夹持于卡部20,软管13形成一卡掣定位状态,该定位部151提供软管13良好的卡扣与定位,不致于遭外力碰撞而脱落,为一把手15固定结构的改良。
该定位部151成为对应于打气筒10软管13的设计,故软管13可轻易的卡掣于定位部151上,亦可轻易的将软管13自定位部151取下,使用上极为方便省时。
图3明显的表示,该软管13卡扣于定位部151时,软管13并不影响把手15本身的握持功能,因定位部151设置于把手15靠近打气筒10的一侧,故把手15仍为一易于握持的杆体,使用者在携带打气筒10时,握持于一圆滑无异物的把手15上,不会感到不舒适,而能放心的握持于把手15,对于打气筒10的携带,可提供使用者一便于携带的功效,且把手15本身并无软管13等异物环绕于把手15外缘,外观的表现相当美观。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其定位部可提供软管良好的卡扣与定位,不致于遭外力碰撞而脱落,为一把手固定结构的改良。
2.本实用新型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其软管卡扣于定位部时,软管并不影响把手本身的握持功能,把手仍为一易于握持的杆体,可提供使用者一便于携带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其把手本身并无软管等异物环绕于把手外缘,外观的表现相当美观。
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该打气筒具有一底座,底座上结合有一筒身及一软管,该筒身中具有一可与筒身产生纵向相对位移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装有一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于中间向下延伸的一侧具有一可卡掣软管的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一体成形在把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具有与软管外廓相吻合固定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呈一钩状。
专利摘要一种置地式打气筒把手改良结构,该打气筒于把手的一侧设置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呈一钩状卡扣,可提供软管良好的卡扣与定位,不致于遭外力碰撞而脱落,据此,该软管卡扣于定位部时,软管并不影响把手本身的握持功能,把手仍为一易于握持的杆体,可提供使用者一便于携带的功效,且把手本身并无软管等异物环绕于把手外缘,外观美观,符合一般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文档编号F04B33/00GK2900858SQ20062000827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1日
发明者吴树木 申请人:吴树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