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969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体泵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背景内燃机具有多个运动机件,这些机件中的多个机件以非常紧密 的公差相对彼此滑动。就这一点而言,这些机件需要润滑来使它们 能够相对彼此滑动,并防止这些机件受损。发动机活塞的润滑是特别重要的。随着活塞在气缸中每分钟往 复运动数千次,它们靠着气缸壁滑动。此外,活塞和控制杆(通称 "活塞销")之间的连接在发动机循环中发生变化。将适当的润滑剂 提供至这些位置,以确保发动机的适当机能是很重要的。通常,利用润滑油泵将润滑油有规律地供给至发动机的这些机件 及其它机件。该泵同时将润滑油供给至发动机内的适当位置,以使润 滑油到达需要润滑的位置。例如,在二冲程发动机中,可在簧片阀上 游的点,将润滑油供给至每个气釭的进气系统。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将润滑油带入到气釭的燃烧室中,在该燃烧室中,它在活塞和气釭壁之
间提供润滑。还可将润滑剂供给至喷嘴,引导该喷嘴将润滑油喷射到 每个活塞的活塞销上。该泵将润滑油供给至这些位置中的每个上,以 确保它们保持润滑。然而,现有技术的泵具有多个缺点。通常,泵包括止回阀,以 确保将润滑剂沿预期方向朝需要润滑的表面泵送,并限制润滑剂沿 反向流动。这些止回阀会在低温下粘住,导致不规律地或不充足地 供给润滑油。此外,必须将润滑油同时供给至多个区域,尤其是在 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中,每个气缸均设有需要润滑的活塞的情况 下,更是如此。例如,如果发动机具有四个气缸,该泵必须将润滑油供给至八个不同的位置四个活塞和四个活塞销。同时将润滑油 泵送至八个位置减少了可供给至每个位置的润滑油量,从而降低了 润滑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将润滑提供到发动机的多个部分的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之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带有易于在低温下粘住的 止回阀的泵。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润滑油顺序地传送至多余 一个的位置上的泵。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泵,其包括壳体。转子组 件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该壳体中。该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增压室设置 在该转子中。活塞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增压室内,并能够在其中的第一 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壳体包括选择性地与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 一壳体入口和第二壳体入口。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增压室流体连通 的第一壳体出口和第二壳体出口。入口凸轮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中。该入口凸轮组件具有以能够^Mt的方式将活塞移动至第一位置的第一 和第二入口凸轮凸角。出口凸轮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中。该出口凸轮 组件具有以能够操作的方式将活塞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出口 凸轮凸角。转子能够相对于壳体顺序地在第一、第二、笫三和第四位
置之间旋转。当转子处于第一位置中时增压室与第一壳体入口流体 连通,并与第二壳体入口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第一 入口凸轮凸角朝笫一位置推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该第一壳体入口 抽入到增压室中。当转子处于第二位置中时增压室与第一壳体出口 流体连通,并与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以及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 第一出口凸轮凸角将活塞推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该第一壳 体出口从增压室排出。当转子处于第三位置中时增压室与第二壳体 入口流体连通,并与第一壳体入口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 且第二入口凸轮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该第二壳体入口抽入到增压室中。当转子处于第四位置中时增压室与第二壳 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第一壳体出口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流体隔 离;且第二出口凸轮凸角将活塞推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第 二壳体出口从增压室排出。在另一方面中,壳体通常关于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对称。在另一方面中,转子能够围绕该中央纵向对称轴线旋转。在另一方面中,入口凸轮与该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同心。在另一方面中,出口凸轮与该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同心。在另一方面中,壳体还包括与增压室选择性地流体连通的第三壳 体入口 。该壳体还包括与增压室选择性地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出口 。 入口凸轮组件还包括第三入口凸轮凸角。出口凸轮组件还包括第三出 口凸轮凸角。当转子处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中时,增压室 与该第三壳体入口以及第三壳体出口流体连通。转子还能够相对于壳 体在第五和第六位置之间旋转。当转子处于第五位置中时增压室与 第三壳体入口流体连通,并与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以及第一、第二和 第三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第三入口凸轮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动活塞, 从而将流体通过该第三壳体入口抽入到增压室中。当转子处于第六位 置中时增压室与第三壳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壳 体入口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第三出口凸轮凸角将活 塞推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三壳体出口从增压室排出。在另一方面中,增压室是第一增压室。活塞是第一活塞。腔室入 口是第一腔室入口。腔室出口是第一腔室出口。第二增压室设置在转
子中。第二活塞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增压室内,并能够在其中的笫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第二增压室流体 连通的第三壳体入口和第四壳体入口。壳体还包括择性地与第二增压 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出口和笫四壳体出口 。转子还能够相对于壳体在笫五、第六、第七和第八位置之间旋转。当转子处于第五位置中时 第二增压室与第三壳体入口流体连通,并与第四壳体入口以及第三和第四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第一入口凸轮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动第二活 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三壳体入口抽入到第二增压室中。当转子处于 第六位置中时第二增压室与笫三壳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第三和第 四壳体入口以及第四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第一出口凸轮凸角将第二 活塞推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三壳体出口从第二增压室排 出。当转子处于第七位置中时第二增压室与第四壳体入口流体连通, 并与第三壳体入口以及第三和第四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第二入口凸 轮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动第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四壳体入口抽入 到第二增压室中。当转子处于第八位置中时,第二增压室与第四壳体 出口流体连通,并与第三壳体出口以及笫三和第四壳体入口流体隔离; 且第二出口凸轮凸角将第二活塞推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第 四壳体出口从第二增压室排出。在另一个方面中,笫三壳体入口就是第一壳体入口。第四壳体入 口就是第二壳体入口。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五位置就是第一位置。第六位置就是第二位 置。第七位置就是第三位置.第八位置就是第四位置。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泵来分配流体的方法。 该泵具有壳体。转子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壳体内。该转子具有设置在其 中的增压室。活塞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该增压室内。该壳体具有选择性 地与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一壳体入口和第二壳体入口。该壳体具有选 择性地与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一壳体出口和笫二壳体出口。该方法包 括将转子旋转至第一位置,从而在增压室和第一壳体入口之间提 供流体连通;在增压室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增压室 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活塞,从而将流 体通过第一壳体入口抽入到增压室中;将转子旋转至第二位置,从而 在增压室和第一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增压室和第二壳体出
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增压室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 体隔离;并驱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一壳体出口从增压室排出; 将转子旋转至第三位置,从而在增压室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 体连通;在增压室和第一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增压室以及 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 过第二壳体入口抽入到增压室中;将转子旋转至第四位置,从而在 增压室和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增压室和第一壳体出口 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增压室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 隔离;并驱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一壳体出口从增压室排出。
在另一个方面中,壳体通常关于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对称。旋转转 子包括围绕与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同轴的轴线来旋转转子。
在另一个方面中,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 壳体入口,和选择性地与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出口。入口凸轮
组件还包括第三入口凸轮凸角。出口凸轮组件还包括第三出口凸轮凸 角。将转子旋转至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中的任何位置,还提 供了与第三壳体入口和第三壳体出口之间的流体隔离。该方法还包括 将转子旋转至第五位置,从而在增压室和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
体连通;在增压室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增 压室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活塞, 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三壳体入口抽入到增压室中;且将转子旋转至第六 位置,从而在增压室和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增压室 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增压室以及第一、第 二和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 第三壳体出口从增压室排出。
在另一个方面中,增压室为第一增压室。活塞为第一活塞。腔室 入口为第一腔室入口。腔室出口为第一腔室出口。转子还包:fei殳置在 其中的第二增压室。第二活塞能够滑动地i殳置在第二增压室内。壳体 还包括选择性地与第二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入口和第四壳体入 口 。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第二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出口和第 四壳体出口。该方法还包括将转子旋转至第五位置,从而在第二 增压室和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第二增压室和第四壳体 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第二增压室以及笫三和第四壳体出口之间
提供流体隔离;并驱动第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三壳体入口抽入 到第二增压室中;且将转子旋转至第六位置,从而在第二增压室和 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第二增压室以及第三和第四壳体 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第二增压室和第四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 隔离;并驱动第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三壳体出口从第二增压室 排出;将转子旋转至第七位置,从而在第二增压室和第四壳体入口 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第二增压室和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 在第二增压室以及第三和第四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并驱动第 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四壳体入口抽入到第二增压室中;且将转 子旋转至第八位置,从而在第二增压室和第四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 体连通;在第二增压室和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第二增 压室以及第三和第四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并驱动第二活塞, 从而将流体通过第四壳体出口从第二增压室排出。
出于本申请的目的,术语"径向"、"轴向"和"切向"均相对于
转子的转动轴线加以定义。因此,"径向"指的是朝向或远离旋转轴线, 并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方向,"轴向"指的是沿着或水平于旋转轴线的方 向,"切向"指的是垂直于径向且并不沿着或水平于轴向的方向。
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均具有至少一个上述目的和/或方面,但不必 具有全部的目的和/或方面。应该明白,本发明通过尝试获得上述目的 而得到的某些方面可能并不实现这些目的,和/或可能实现未于此明确 列举的其它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加和/或替换的特征、方面及优点将通过如下 说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而变得明白。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其它方面和进一步的特征,参照如 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附图为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泵的立体图2是图1所示泵的分解视图3A和图3B是用于图l所示泵的转子的截面立体图,示出了
活塞的不同位置;
图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泵的活塞的立体图5是用于图1所示泵的入口板的立体图6是用于图l所示泵的盖子的立体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泵的部分分解视图7B是用于图7A所示泵的转子的立体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泵的部分分解视图;和
图9A和图9B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泵的入口板、转子和出口凸 轮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主要参照图1和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泵10。
泵10包括由基板12和盖子14组成的壳体11。泵10由电动马 达16通过转接板15(参见图2)驱动,该转接板15通过紧固件(未 示出)安装至基板12。泵10可替换地由发动机的曲轴(未示出)、 或任何适当的动力源驱动。润滑油(未示出)通过位于盖子14的侧 壁中的孔17 (参见图2)进入壳体11,并充满壳体ll的内部。参 照图2,转子20放置在壳体11内,以使其在由马达16驱动时能够 自由旋转。转子20容纳由活塞体24和随动活塞26构成的活塞22
(图4中最佳地看到)。活塞体24在套管34内往复运动,从而如在 下文中更为详细地讨论的那样,通过位于盖子14中的壳体出口 32 泵送润滑油。软连接管18将壳体出口 32连接至软管(未示出),从 而将润滑油传送至需要润滑的位置。例如,具有六个壳体出口 32 的本实施例可将润滑油供给至最多六个不同的位置,这可适用于润 滑三缸二冲程发动机(未示出)。可将从壳体出口 32中的三个输出 的润滑油传送至位于每个进气止回阀(未示出)的上游的位置,并 将从其它三个壳体出口 32输出的润滑油传送至发动机的每个活塞
(未示出)的三个活塞销(未示出)。可以设想,可改为将润滑油传 送至需要润滑的任何其它位置。
参照图2,入口板28设置在壳体11内,位于转子20与壳体出 口 32相对的侧面上。当组装泵10时,入口板28由设置在入口板 28和基板12之间的弹簧30偏压在转子20上。弹簧30还将转子20 偏压在盖子14的内部。入口板28包括与位于盖子14中的孔38(其 中两个孔可在图6中看到)对正的销钉36,从而保持盖子14、基板 12和入口板28之间的相对定向。将在下文中更为详细地说明入口 板28和盖子14分别控制润滑油流入和流出增压室40的功能.
现将参照图3A和图3B,说明转子20的运转。随着马达16使 转子20在壳体11内旋转,活塞22的活塞体24在套管34内往复运 动,这在下文中将更为详细地说明。活塞体24在第一位置(示于图 3A中)和第二位置(示于图3B中)之间往复运动。活塞体24和 套管34 —起限定了增压室40 (图3A中最佳地看到)。增压室40 通过腔室入口 42与壳体入口 50选择性地流体连通,并通过腔室出 口 44与壳体出口 32选择性地流体连通。随着转子20在壳体11内 旋转,如在下文中更为详细地说明的那样,当活塞体24朝图3A中 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时,活塞体24的往复运动将润滑油通过腔室入 口 42抽到增压室40中,且当活塞体24朝图3B中所示的第二位置 移动时,将润滑油通过腔室出口 44排出增压室40。
参照图5,入口板28包括六角形入口凸轮环46,其包括六个等 距离布置的入口凸轮凸角48。入口板28还具有六个壳体入口 50, 其目的将在下文中说明。参照图6,盖子14包括出口凸轮环52,其 包括六个等距离布置的出口凸轮凸角54,其中四个在图6中可见。 盖子14还具有六个壳体出口 32,其目的将在下文中说明。每个壳 体入口 50均具有相应的入口凸轮凸角48,且每个壳体出口均具有 相应的出口凸轮凸角54。可以设想,可存在更多或更少的壳体入口 50和相等数量的壳体出口 32,且每个壳体入口 50均具有相应的入 口凸轮凸角48,每个壳体出口 32均具有相应的出口凸轮凸角54. 如在下文中更为详细地说明的那样,入口凸轮凸角48和出口凸轮凸 角54导致活塞往复运动。
参照图9A和图9B,现将i兌明泵10的运转。
主要参照图9A和图9B,示意性地示出的盖子14、转子20和 入口板28处于叠置的布置,就像它们在泵10组装后的定向。随着
转子20在壳体11内旋转,腔室入口 42与壳体入口 50中的每个依 次对正,这在壳体入口 50和增压室40之间提供了流体连通,当转 子20和入口板28不与腔室入口 42对正时,转子20与入口板28 之间的接触阻塞了壳体入口,这在增压室40和其余的壳体入口 50 之间提供了流体隔离。同样,随着转子20旋转,腔室出口44与壳 体出口 32中的每个依次对正,这在壳体出口 32和增压室40之间提 供了流体连通,并在增压室40和其余壳体出口 32之间提供了流体 隔离。
在图9A中,转子20处于第一位置中,其中,腔室入口 42与壳 体入口 50中的第一个对正。在该位置中,增压室40与第一腔室入 口 50流体连通,并与其余壳体入口 50以及所有的壳体出口 32流体 隔离。入口凸轮凸角48相对于壳体入口 50设置,从而当转子20 处于第一位置中时,入口凸轮凸角48中的一个紧靠随动活塞26, 并径向向外推动随动活塞26,从而将活塞体24移动至第一位置, 以便如图9A所示,增大增压室40的容积.活塞体24的移动将润 滑油通过与腔室入口 42对正的壳体入口 50从壳体11内经腔室入口 42抽到增压室40中。
参照图9B,随着转子20连续旋转,它进入到第二位置中,在 第二位置中腔室出口 44与壳体出口 32中的第一个对正。在该位置 中,增压室40与第一壳体出口 32流体连通,并与其余的壳体出口 32及所有的壳体入口 50流体隔离。出口凸轮凸角54相对于壳体出 口 32定位,从而当转子20处于笫二位置中时,出口凸轮凸角54 中的一个紧靠随动活塞26,并径向向内推动随动活塞26,从而将活 塞体24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便如图9B所示,减小增压室40的容 积,活塞体24的移动将润滑油从增压室40通过与腔室出口 44对正 的壳体出口 32经腔室出口 44排出壳体11。
随着转子20继续旋转,它进入到笫三位置中,在第三位置中腔 室入口 42与壳体入口 50中的第二个对正。在该位置中,增压室40 与第二壳体入口 50流体连通,并与其余壳体入口 50及所有的壳体 出口 32流体隔离。入口凸轮凸角48相对于壳体入口 5(H殳置,4吏得 当转子20处于第三位置中时,入口凸轮凸角48中的第二个紧靠随 动活塞26,并径向向外推动随动活塞26,从而将活塞体24移动至
第一位置,以便如图9A所示,增大增压室40的容积。活塞体24 向第一位置的移动将润滑油从壳体11内通过与腔室入口 42对正的 第二壳体入口 50经腔室入口 42抽到增压室40中。
随着转子20继续旋转,它进入到第四位置中,其中腔室出口 44 与壳体出口 32中的第二个对正。在该位置中,增压室40与第二壳 体出口 32流体连通,并与其余壳体出口 32及所有的壳体入口 50 流体隔离。出口凸轮凸角54相对于壳体出口 32设置,使得当转子 20处于第四位置中时,出口凸轮凸角54中的第二个紧靠随动活塞 26,并径向向内推动随动活塞26,从而将活塞体24移动至第二位 置,以便如图9B所示,减小增压室40的容积。活塞体24的移动 将润滑油从增压室40通过与腔室出口 44对正的第二壳体出口 32 经腔室出口 44排出壳体11。
在泵10具有多于两个的壳体入口 50以及多于两个的壳体出口 32的情况下,随着转子20继续旋转,每个壳体入口 50和每个壳体 入口 32将顺序地与增压室40形成流体接触。如此,活塞22顺序地 将润滑油从每个壳体入口 50抽入到增压室40中,并将润滑油通过 各自的壳体出口 32排出增压室40。
现参照图7A和7B,将说明才艮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泵110。 图1所示的泵10的多个构件,例如基板12、马达16、弹簧30和销 钉36在泵110中具有执行相似功能的相应构件。泵110的这些构件 未示于图7中,且将不对其进行详细讨论。
泵IIO包括由基板和盖子114组成的壳体(未示出),泵IIO以 与图2所示泵10相同的方式驱动。润滑油(未示出)通过孔117进 入壳体,并以与图1所示泵IO相同的方式充满壳体内部。盖子114 具有壳体出口 132和133以及软管连接器118和119,其功能与图2 所示壳体出口 32和软管连接器18相似。入口板128具有功能与图 2所示壳体入口 50相似的壳体入口 150和151。随着转子120在壳 体内旋转,活塞122和123各自的随动活塞126和127顺序地紧靠 入口凸轮凸角148和出口凸轮凸角154,这导致活塞体124和125 在它们各自的套管134和135中往复运动,从而以与图2所示泵10 的活塞22的往复运动相似的方式,各自通过盖子114中的壳体出口 132和133泵送润滑油.
转子120的功能与图2所示转子20的功能相似.随着转子120 旋转,导致活塞122和123往复运动。活塞体124和125在各自的 套管134和135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未示出)之间往复运动。 每个活塞体124、 125与其各自的套管134、 135—起限定了增压室 (未示出)。当入口凸轮环146的入口凸轮凸角148以及出口凸轮凸角(未 示出)如在下文中将更为详细地说明的那样作用在随动活塞126、 127上时,驱动每个活塞122、 123。六个入口凸轮凸角148中的每 一个以及六个出口凸轮凸角中的每一个通过各自的随动活塞126和 127驱动活塞122和123。可以设想,每个活塞122和123可替换地 由单独的一套入口和出口凸轮凸角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活塞122从壳体入口 150抽入润滑油,并通过 壳体出口 132排出润滑油;活塞123从壳体入口 151抽入润滑油, 并通过壳体出口 133排出润滑油。可以设想,入口板128可替换地 仅具有壳体入口 150。在该替换实施例中,将腔室入口 142和143 适当地i殳置成,随着转子120的旋转而与壳体入口 150对正。可以 进一步设想,盖子114可替换地仅具有壳体出口 132。在该替换实 施例中,将腔室出口 144和145适当地设置成,随着转子120的旋 转而与壳体出口 132对正。可以进一步设想,只要无论何时入口凸轮凸角驱动任何活塞, 其相应的腔室入口就与壳体入口对正,且无论何时出口凸轮凸角驱 动任何活塞,其相应的腔室出口就与壳体出口对正,就可存在更多 或更少的壳体入口 150、 151,更多或更少的壳体出口 132、 133,更 多或更少的入口凸轮凸角148以及更多或更少的出口凸轮凸角。应该明白,泵110能够将润滑油传送至多达十二个不同的位置, 这可适用于六缸二冲程发动机(未示出)。从六个壳体出口 132中的 每个输出的润滑油可传送至位于各自活塞的每个进气止回阀(未示 出)的上游位置,且将从六个壳体出口 133中的每个输出的润滑油 传送至瞄准各自活塞(未示出)的六个活塞销(未示出)的喷嘴。 可以设想,可改为将润滑油传送至需要润滑的任何其它位置。可以 进一步设想,两个活塞122和123可具有不同的尺寸,使得每个活 塞泵送不同容量的润滑油。如此,可相应地供给需要不同润滑油量 的不同位置。泵110的机能与泵10的机能相似,并将不再单独进行详细说明。现参照图8,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210。图1所示 的泵10的多个构件,例如基板12、马达16、弹簧30和销钉36在 泵210中具有执行相似功能的相应构件。泵210的这些构件未示于 图8中,且将不对其进行详细讨论。泵210包括由基板(未示出)和盖子214组成的壳体(未示出)。 泵210以与图2所示泵10相同的方式驱动。润滑油(未示出)通过 转子220中的轴向通道217进入壳体,并充满位于盖子214的内侧 上的六个壳体入口通道250。盖子214具有功能与图2所示壳体出 口 32相似的壳体出口 232。转子220的功能与图2所示马达20的 功能相似。随着转子220在壳体内旋转,活塞222各自的随动活塞 226顺序地紧靠入口凸轮凸角248和出口凸轮凸角(未示出),这导 致活塞体224在它们各自的套管234中往复运动。活塞体224在第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未示出)之间往复运动。每个活塞体224及其 各自的套管234—起限定了增压室(未示出)。活塞体224的往复运 动将润滑油从各自的壳体入口通道250经腔室入口 244抽到各自的 增压室(未示出)中.活塞体的往复运动而后将润滑油通过位于盖 子214中的各自壳体出口 232经腔室入口 244泵出各自的增压室, 该腔室入口 244同样起到腔室出口的作用。在该实施例中,活塞222 沿平行于转子220的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当入口凸轮环246的入口凸轮凸角248以及出口凸轮凸角(未 示出)作用在随动活塞226上时,驱动每个活塞222。六个入口凸 轮凸角248中的每一个和六个出口凸轮凸角中的每一个通过各自的 随动活塞226驱动每个活塞222。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活塞222从壳体入口 250抽入润滑油,并 通过壳体出口 232排出润滑油。可以设想,只要无论何时入口凸轮 凸角驱动任何活塞,其相应的腔室入口就与壳体入口对正,且无论 何时出口凸轮凸角驱动任何活塞,其相应的腔室出口就与壳体出口 对正,就可存在更多或更少的壳体入口 250,更多或更少的壳体出 口 232,更多或更少的入口凸轮凸角248以及更多或更少的出口凸
轮凸角。泵210的机能与泵10的机能相似,并将不再单独进行详细说明。对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进行的修改和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 来说是明显的。前述说明意欲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因此,本发 明的范围意欲完全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活塞泵,包括壳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设置在所述转子中的增压室;活塞,所述活塞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增压室内,并能够在其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包括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一壳体入口和第二壳体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一壳体出口和第二壳体出口;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入口凸轮组件,所述入口凸轮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入口凸轮凸角,所述入口凸轮凸角能够操作而将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出口凸轮组件,所述出口凸轮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出口凸轮凸角,所述出口凸轮凸角能够操作而将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转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顺序地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一位置中时,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壳体入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一入口凸轮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入口抽入到所述增压室中;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二位置中时,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壳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一出口凸轮凸角将所述活塞推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出口从所述增压室排出;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三位置中时,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二壳体入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二入口凸轮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二壳体入口抽入到所述增压室中;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四位置中时,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二壳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出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二出口凸轮凸角将所述活塞推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二壳体出口从所述增压室排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中,所述壳体大致关于中央纵向 对称轴线对称。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泵,其中,所述转子能够围绕所述中央 纵向对称轴线旋转。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入口凸轮与所述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同心。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出口凸轮与所述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同心。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入 口 ,和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出口 ;所述入口凸轮组件还包括第三入口凸轮凸角;所述出口凸轮组件还包括第三出口凸轮凸角;并且当所述转子处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中时,所述增压 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出口流体连通;所述转子还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五和第六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五位置中时,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入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 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壳体出口流体隔 离;且所述第三入口凸轮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所述活塞, 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入口抽入到所述增压室中;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六位置中时,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 一、第二和第三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三出口凸轮凸角将所述活塞推动到所述第二位 置,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从所述增压室排出。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增压室是第一增压室; 所述活塞是第一活塞; 所述腔室入口是第一腔室入口 ; 所述腔室出口是笫一腔室出口 ; 所述转子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转子中的第二增压室;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增压室 内,并能够在其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入口和第四 壳体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出口和第四 壳体出口;所述转子还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位置之 间旋转;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五位置中时,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入口流体连通,并与所 述第四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一入口凸轮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所述第二 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入口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压 室中;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六位置中时,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四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一 出口凸轮凸角将所述第二活塞推动到所述第 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从所述第二增压室排出;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七位置中时,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四壳体入口流体连通,并与所 述第三壳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出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二入口凸轮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所述第二 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四壳体入口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压 室中;且其中,当所述转子处于第八位置中时, 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四壳体出口流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以及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入口流体隔离;且所述第二出口凸轮凸角将所述第二活塞推动到所述第 二位置,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四壳体出口从所述第二增压室 排出。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第三壳体入口是所述第一壳体入口;且 所述第四壳体入口是所述第二壳体入口 。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第五位置是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第六位置是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七位置是所述第三位置;且 所述第八位置是所述第四位置。
10. —种通过泵来分配流体的方法,所述泵具有 壳体;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 所述转子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增压室;和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增压室内的活塞; 所述壳体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 一 壳体入口和第二壳体 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一壳体出口和第二壳体 出口;  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一位置,从而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 一 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 体隔离;并驱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入口抽入 到所述增压室中;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二位置,从而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 体隔离;并驱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出口从所 述增压室排出;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三位置,从而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 一 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 体隔离;并驱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二壳体入口抽入 到所述增压室中;以及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四位置,从而在所述增压室和所述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增压室和所述第一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 体隔离;并驱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出口从所 述增压室排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壳体大致关于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对称;且旋转所述转子包括,围绕与所述中央纵向对称轴线同轴的轴线来旋 转所述转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入 口 ,和选择性地与所述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出口 ;所"口凸轮组件还包括第三入口凸轮凸角;且所述出口凸轮组件还包括第三出口凸轮凸角;将所述转子旋转至所述第一、第二、笫三和第四位置中的任何位置, 还提供了与所述第三壳体入口和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之间的流体隔离;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五位置,从而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 体隔离;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 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入口抽入 到所述增压室中;且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六位置,从而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 体隔离;在所述增压室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 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所述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从所 述增压室排出。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压室为第一增压室;所述活塞为第一活塞;所述腔室入口为第 一腔室入口 ;所述腔室出口为第一腔室出口;所述转子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增压室;和能够滑动地^:置在所述第二增压室内的第二活塞;所述壳体还包括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第三壳体入口和第四 壳体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增压室流体连通的笫三壳体出口和第四 壳体出口;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五位置,从而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四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出口之间提 供流体隔离;并 驱动所述第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笫三壳体入口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压室中; 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六位置,从而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入口之间提 供流体隔离;在所述第二增压室和所述第四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 隔离;并驱动所述第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出口 从所述第二增压室排出;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七位置,从而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四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入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出口之间提 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所述第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四壳体入口 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压室中;以及将所述转子旋转至第八位置,从而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四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所述笫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隔离;在所述第二增压室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壳体入口之间提 供流体隔离;并驱动所述第二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所述第四壳体出口 从所述笫二增压室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其在转子中具有增压室。转子可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之间旋转。当转子处于第一位置中时,入口凸轮组件移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一壳体入口抽入到增压室中。当转子处于第二位置中时,出口凸轮组件移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一壳体出口从增压室排出。当转子处于第三位置中时,入口凸轮凸角组件移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二壳体入口抽入到增压室中。当转子处于第四位置中时,出口凸轮组件移动活塞,从而将流体通过第二壳体出口从增压室中排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泵送流体的方法。
文档编号F04C18/34GK101397996SQ20081016953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德夫林·亨特, 托尼·乌尔巴尼克, 约翰·福伊尔施泰因 申请人:庞巴迪动力产品美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