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122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转换换向阀高压空气的供气方向,达到稳定质量的实用效能,并令活塞杆在长期往复动作下依然不会堆积碳垢,有效发挥更高实用价值与提高使用寿命的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在液体诸如涂料、油品、清洁剂等抽排作业的「气动双隔膜泵」,其构造请参阅


图1及图2所示,主要是在中部泵体11二侧组接左泵室12和右泵室13,而于其左泵室12和右泵室13底部组接液体入口管14,顶部跨组液体出口管15,另于泵体11上面装设换向阀16,其是在该泵体11内部穿设主轴,并在主轴二端分别组装有隔膜片,其隔膜片分别以左泵室12和右泵室13加以覆设封组,而完成现有气动双隔膜泵的组配,由于此种气动双隔膜泵是借由换向阀16控制泵体11内部的主轴作左右往复移动,而拉挤隔膜片以产生吸压作用,以令液体入口管14接引的液体抽吸至左泵室12和右泵室13内,再唧压从液体出口管15排出,使液体能够实施预期的作业。
上述现有换向阀16是在塑料活塞杆161的二端凹环沟中套设O型环162和耐磨环163,于活塞杆161长期左右往复动作下会在O型环162与耐磨环163的间隙中堆积碳垢,因而造成活塞杆161卡死故障,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其能够转换换向阀高压空气的供气方向,达到稳定质量的实用效能,并令活塞杆在长期往复动作下依然不会堆积碳垢,有效发挥更高实用价值与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包括泵体和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该泵体是开设与空气入口相连通的转流道、导流道、右下转流道、右容室、左下转流道、左容室的气压源流道、及一开口朝上的左引流道与左空气出口相通,以及分布与右容室相通的右上转流道和右排气口,又于中部列设多个排风口,另开设开口朝上的右引流道与右空气出口相通,以及分布与左容室相通的左上转流道和左排气口,又在该右容室及左容室内组置控制阀;该控制阀又由座体、阀针及伸张弹簧组成;该座体设有贯穿孔,于第一凹环环列多个径向通孔A,且在第二凹环环列多个径向通孔B;该阀针中部大径处套设有耐磨环,末端设为稍大径密封圈,尾部则组接伸张弹簧;该换向阀的本体缸室A和缸室B内部均设有凹环沟,该凹环沟上分别组套密封圈;其活塞杆是以金属材料制成,二阔径平直端恰紧密贯插在缸室A和缸室B的密封圈中;借由上述的组成,从该泵体的空气入口灌入高压空气会充满转流道、导流道、右下转流道、右容室、左下转流道、左容室各气压源流道中;该导流道的高压空气往上经由换向阀控制,再从左引流道和左空气出口往外推挤左隔膜片,借主轴移动拉引另端右隔膜片往内收缩,使该右隔膜片的内垫圈触压控制阀的阀针往内移动开启通路;该右隔膜片往内收缩时,高压空气会经由右空气出口、右引流道进入换向阀辗转往下从排风口排放出;而该右容室的气压源是从开启的通路进入换向阀,再从座体的径向通孔A辗转往上从右上转流道进入换向阀转换高压空气的方向;而该左上转流道内的高压空气则会从左排气口排出泄压;其次,该导流道的高压空气往上经由换向阀控制,再从右引流道和右空气出口往外推挤右隔膜片,是借主轴移动拉引另端左隔膜片往内收缩,使该左隔膜片的内垫圈触压控制阀的阀针往内收缩开启通路;该左隔膜片往内收缩时,高压空气则会经由左空气出口左引流道进入换向阀辗转往下从排风口排放出;至于该左容室的气压源是从开启的通路进入换向阀,再从座体的径向通孔A辗转往上从左上转流道进入换向阀转换高压空气的方向;而该右上转流道内的高压空气则会从右排气口排出泄压;依据上述动作瞬间往复交替推挤、拉引左隔膜片和右隔膜片,而将液体抽吸、并唧压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转换换向阀高压空气的供气方向,达到稳定质量的实用效能,并令活塞杆在长期往复动作下依然不会堆积碳垢,有效发挥更高实用价值与提高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组合的主视平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换向阀的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泵体的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泵体的组合局部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控制阀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换向阀的组合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图二。
图中标号说明 20泵体 211空气入口212转流道 213导流道 214右下转流道 215右容室 216左下转流道 217左容室 221左引流道222左空气出口 231右上转流道 232右排气口 233排风口 241右引流道242右空气出口 251左上转流道 252左排气口 26控制阀 261座体2611贯穿孔 2612第一凹环 2613径向通孔A 2614第二凹环 2615径向通孔B 262阀针2621耐磨环 2622密封圈 2623通路 263复归伸张弹簧 27左隔膜片271内垫圈 28主轴 29右隔膜片291内垫圈 30换向阀 31本体311缸室A 312缸室B 313凹环沟 314凹环沟 315密封圈 316密封圈 32活塞杆 321平直端 322平直端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敬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是针对其泵体20和换向阀30加以改良,以使其更臻实用,其中; 该泵体20开设有和空气入口211相连通的转流道212、导流道213、右下转流道214、右容室215、左下转流道216、左容室217等气压源流道、及一开口朝上的左引流道221而与左空气出口222相通,以及分布与右容室215相通的右上转流道231和右排气口232,又于中部列设多个排风233,另开设开口朝上的右引流道241与右空气出口242相通、以及分布与左容室217相通的左上转流道251和左排气口252,在该右容室215及左容室217内部紧密组置控制阀26,达到一精密、稳定质量的实用效能; 如图5和图6所示,该控制阀26又由座体261、阀针262及恢复弹簧263等组件组成; 该座体261设有贯穿孔2611,而于第一凹环2612环列多个径向通孔A2613,且在第二凹环2614环列多个径向通孔B2615; 该阀针262中部大径处套设有耐磨环2621,末端设有稍大径密封圈2622,尾部则组接伸张弹簧263。
再如图7所示,该换向阀30的本体31缸室A311和缸室B312内部均设有凹环沟313、314,而于该凹环沟313、314内部分别嵌套密封圈315、316;其活塞杆32是以金属材料制成,二阔径平直端321、322恰紧密贯插在缸室A311和缸室B312的密封圈315、316中,以令该活塞杆32于长期往复动作下依然不会堆积碳垢,以有效发挥更高实用价值与提高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
以下将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的动作原理说明如下 如图3至图6及图8所示,从该泵体20的空气入口211灌入高压空气便会依序充满转流道212、导流道213、右下转流道214、右容室215、左下转流道216、左容室217等各气压源流道中; 动作一该导流道213的高压空气会往上经由换向阀30控制,再从左引流道221和左空气出口222往外推挤左隔膜片27,其借由主轴28移动拉引另端右隔膜片29往内收缩,使该右隔膜片29的内垫圈291触压控制阀26的阀针262往内移动开启通路2623; 于上述动作该右隔膜片29往内收缩时,其高压空气则会经由右空气出口242、右引流道241进入换向阀30辗转往下从排风口233泄压排放出散逸至外界; 至于该右容室215的气压源是从上述开启的通路2623进入控制阀26,再从座体261的径向通孔A2613辗转往上从右上转流道231进入换向阀30转换高压空气方向; 而该左上转流道251内的高压空气则会从左排气口252排放出泄压; 动作二如图3至图6及图9所示,该导流道213的高压空气往上经由换向阀30控制,再从右引流道241和右空气出口242往外推挤右隔膜片29,其借由主轴28移动拉引另端左隔膜片27往内收缩,使该左隔膜片27的内垫圈271触压控制阀26的阀针262往内收缩开启通路2623; 于上述动作该左隔膜片27往内收缩时,其高压空气则会经由左空气出口222、左引流道221进入换向阀30辗转往下从排风口233泄压排放出散逸至外界; 至于该左容室217的气压源是从上述开启的通路2623进入控制阀26,再从座体261的径向通孔A2613辗转往上从左上转流道251进入换向阀30转换高压空气方向; 而该右上转流道231内的高压空气则会从右排气口232排放出泄压; 依据上述的动作一和动作二瞬间往复交替推挤、拉引左隔膜片27和右隔膜片29,而将液体抽吸、唧压排出。
归纳以上所述,可以理解到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为一创意极佳的新型创作,且在相同的技术领域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或近似的产品创作或公开使用,同时具有(一)在该泵体的右、左容室内紧密组装的控制阀,以稳定质量的实用效能;(二)该换向阀的活塞杆二阔径平直端设计,令该活塞杆在长期往复动作下依然不会堆积碳垢,以有效发挥更高实用价值与提高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包括泵体和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该泵体是开设与空气入口相连通的转流道、导流道、右下转流道、右容室、左下转流道、左容室的气压源流道、及一开口朝上的左引流道与左空气出口相通,以及分布与右容室相通的右上转流道和右排气口,又于中部列设多个排风口,另开设开口朝上的右引流道与右空气出口相通,以及分布与左容室相通的左上转流道和左排气口,又在该右容室及左容室内组置控制阀;
该控制阀又由座体、阀针及伸张弹簧组成;
该座体设有贯穿孔,于第一凹环环列多个径向通孔A,且在第二凹环环列多个径向通孔B;
该阀针中部大径处套设有耐磨环,末端设为稍大径密封圈,尾部则组接伸张弹簧;
该换向阀的本体缸室A和缸室B内部均设有凹环沟,该凹环沟上分别组套密封圈;其活塞杆是以金属材料制成,二阔径平直端恰紧密贯插在缸室A和缸室B的密封圈中。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气动双隔膜泵的构造,在该泵体的左、右容室内组装控制阀,而是借主轴往复移动拉引左、右隔膜片往内收缩,致该左、右隔膜片的内垫圈触压控制阀的阀针往内移动开启通路,以转换高压空气的方向;此外,是借换向阀的活塞杆二阔径平直端设计,令活塞杆在长期往复动作下依然不会堆积炭垢,有效发挥更高实用价值与提高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B43/06GK201173183SQ20082007391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3日
发明者黄添福 申请人:黄添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