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361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电动机,其用于车辆用的散热器或冷凝器等的冷却,且将风
扇和电动机一体化。
背景技术
在搭载有空调装置的车辆中,有将用于将发动机的冷却水冷却的散热器和空调装 置用的冷凝器一体化而设置在车辆的前格栅后方的发动机室内的情况。在该散热器及冷凝 器中,为了使冷却空气通风而装入将风扇和电动机一体化的风扇电动机。并且,该风扇电动 机一般包括树脂制的护罩,其具有空气导入用的开口部,且在其中心部设有由多个支承梁 支承的电动机保持部;小型电动机,其被固定支承于该护罩的电动机保持部;树脂制的轴 流风扇,其具有与电动机的旋转轴部连结的轮毂部,且在其外周设有多片风扇叶片。
在上述风扇电动机中,包括电动机在内的全部部分多设置在发动机室内的高温气 氛中,受到来自作为热源的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可能会变得异常高温。因此成为电动机特 性的恶化或寿命降低等的原因,且若支承电动机的护罩为树脂制,则可能带来电动机固定 部的螺栓松动、电动机支承部的热变形或溶融。因此,迄今以来,除了推进电动机自身的耐 热性提高或金属制护罩的使用等对策之外,还采用在电动机后方附加金属制的隔热板而遮 挡来自发动机侧的辐射热,或设置向通风路中突出的刮刀状的导风板而将冷却风导入到电 动机周围进行强制冷却等的对策(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40200号公报 然而,随着近年来车辆中发动机室的高密度化,风扇电动机周围温度进一步上升, 仅采用上述对策,还可能冷却不充分。也就是说,由于风扇电动机与高热部更接近配置,因 此热辐射的影响越发增大,加上电动机自身的自发热,因此需求更有效的热对策。幼稚拙劣 的热对策、冷却对策不仅会导致因热损害而引起故障产生、成本及重量的增加,而且会诱发 风扇噪音的增大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率的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电动机,其能够同时实现风扇电 动机的自冷却功能的提高和风扇噪音的降低,防止由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的热损害或 故障等的产生,或防止风扇噪音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率的恶化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采用以下机构 S卩,本发明所涉及的风扇电动机具有护罩,其具有空气导入用的开口部,且在其 中心部设有由多个支承梁支承的电动机保持部;电动机,其被固定支承于该护罩的所述电 动机保持部;轴流风扇,其具有与该电动机的旋转轴部连结的轮毂部,且在其外周设有多片 风扇叶片;隔热板,其安装成与所述电动机的背面侧空有间隙,其中,在所述隔热板上,在其 外周部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刮刀状的导风部,该导风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在所述导风 部中,其宽度朝向外侧逐渐变窄且其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呈圆弧状。
根据本发明,从隔热板的外周部突出的刮刀状的导风部朝向外侧而宽度逐渐变
窄,在风扇周速较快的外侧的宽度窄,在风扇周速较慢的内侧的宽度宽,因此,能够降低伴
随导风部和风扇叶片之间的压力干涉而产生的离散频率噪音。并且,由于导风部的风扇旋
转方向先行侧缘部形成为圆弧状,因此能够平滑地将由轴流风扇吹出的吹出风的风向变更
而向隔热板的半径方向中心侧引导,有效地向隔热板的内表面侧导风。由此,能够有效地将
冷却风导入到电动机和隔热板之间,提高电动机周围的冷却效果。由此,能够同时实现风扇
电动机的自冷却功能的提高和风扇噪音的降低,能够可靠地防止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
的热损害或故障等的发生,或防止风扇噪音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率的恶化等。 进而,根据上述的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所述导风部的风扇旋转
方向随动侧缘部呈直线状。 根据本发明,由于导风部的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导风部 的外侧(前端侧)的宽度窄,但能够确保作为导风部的必要面积。由此,能够将必要且充分 的量的冷却风引导到隔热板的内表面侧,提高电动机周围的冷却效果。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在所述导风部的旋 转方向先行侧缘部设有向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折弯的引导部,在所述导风部的旋转方向随动 侧缘部设有向送风方向的下游侧折弯的引导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于导风部的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的引导部将来自轴流风扇
的吹出风引导到导风部,通过设置于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的引导部,防止上述吹出风的穿
透,并促进吹出风的捕捉,能够将冷却风有效地引导到隔热板的内表面侧。由此,能够将必
要且充分的量的冷却风引导到隔热板的内表面侧,提高电动机周围的冷却效果。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所述导风部在所述
隔热板的外周部上设有两处以上。 根据本发明,在为了应对风扇电动机的容量增大或设置环境温度的上升等而需要 提高冷却性能时,可以通过在隔热板的外周部设有两处以上的导风部而简单地增大冷却性 能。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应对上述需求。 进而,根据上述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设于所述两处以上的导风 部的螺旋角为所述风扇叶片的螺旋角的非整数倍。 根据本发明,在两处以上设有导风部时,所述螺旋角为轴流风扇叶片的螺旋角的 非整数倍,因此,能够防止伴随在特定的频率区域下的压力干涉而产生的离散频率噪音的 增大。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风扇噪音且实现冷却能力的提高。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在所述隔热板中, 在除了所述导风部以外的外周缘部设有圆弧状引导部,该圆弧状引导部向送风方向的下游 侧折弯。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隔热板的外周缘部设置的圆弧状引导部,能够使被导入到隔 热板的内表面侧后从其外周部吹出的冷却风和由轴流风扇吹出的吹出风顺畅地合流并流 向下游侧。因此,能够增大冷却风量,提高自冷却功能,且能够防止由吹出风的紊乱而引起
产生噪音。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在所述隔热板中, 在其外周部位设有从中央部朝向送风方向的上风侧的圆锥状的斜面。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隔热板的外周部位设置的圆锥状的斜面,能够使电动机的背 面和隔热板之间的间隙截面积向外周部位逐渐縮小,因此,能够使通过导风部导入到隔热 板的内表面侧的冷却风在没有减速的情况下从隔热板的外周部吹出。由此,能够抑制隔热 板内表面侧的压力上升而实现冷却风量的增大,提高自冷却功能。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在所述隔热板中,所
述导风部呈圆弧状的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配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先行侧,且所
述导风部呈直线状的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配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旋转方向随动侧。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设置为圆弧状且将风扇旋转方向随
动侧缘部设置为直线状的、外侧宽度逐渐变窄的导风部,能够使利用轴流风扇的旋转吹出
的吹出风向隔热板的半径方向中心侧偏向,从而有效地引导到隔热板的内表面侧。由此,抑
制伴随导风部和风扇叶片之间的压力干涉而产生的离散频率噪音,同时有效地将冷却风导
入到电动机和隔热板之间,能够提高电动机周围的冷却效果。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风扇电动
机的自冷却功能的提高和风扇噪音的降低,能够可靠地防止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的热
损害或故障等的发生,或防止风扇噪音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率的恶化等。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所述隔热板安装成
使所述导风部配置于与所述护罩的所述支承梁中的至少一个重合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导风部配置于与护罩的支承梁中的至少一个重合的位置,从
而能够同样通过导风部对构成护罩的支承梁的一部分隔热。因此,能够使隔热板的隔热功
能发挥更加充分。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所述隔热板安装成 使所述导风部配置于所述护罩的所述支承梁之间。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导风部配置于护罩的支承梁之间,能够不妨碍支承梁而将来 自轴流风扇的吹出风通过导风部引导到隔热板的内表面侧。因此,能够将必要且充分的量 的冷却风引导到隔热板的内表面侧,提高电动机周围的冷却效果。 进而,根据上述的任一风扇电动机,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所述隔热板及/或 所述电动机的固定部配设于比所述隔热板的外周部更靠内周侧位置,其中所述隔热板及/ 或所述电动机固定支承于所述电动机保持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固定支承于电动机保持部的隔热板及/或电动机的固定部(固 定螺栓等)配设于比隔热板的外周部更靠内周侧位置,因此,能够通过导入的冷却风有效 地将暴露于热源的隔热板主体及自发热的电动机的固定部冷却。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 于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的热损害或故障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伴随导风部与风扇叶片之间的压力干涉而产生的离散频率 噪音,同时有效地将冷却风导入到电动机和隔热板之间,进一步提高电动机周围的冷却效 果。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风扇电动机的自冷却功能的提高和风扇噪音的降低,可靠地防止由 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的热损害或故障等的产生,或防止风扇噪音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 率的恶化。


图1为从隔热板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电动机的侧视
5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扇电动机的中心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风扇电动机的隔热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热板的立体图。 图5A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热板的侧视图。 图5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热板的侧视图。 图5C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热板的侧视图。 图6为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及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热板在中心部一分 为二切断后的立体图。 图7为从隔热板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热板及轴流风扇 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热板的侧视图。 图中l-风扇电动机;2-护罩;3_电动机;4_轴流风扇;5_隔热板;21_开口部;
23-支承梁;24-电动机保持部;31-旋转轴部;41-轮毂部;42-风扇叶片;51-间隙;52-导 风部;53-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4-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56-引导部;57-引导 部;58-圆弧状引导部;59-斜面;60-固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 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从隔热板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电动机1的 侧视图,图2示出了其中心部分的纵截面图。 风扇电动机1包括护罩2,被固定支承于护罩2的中心部的小型电动机3(参照 图2),通过电动机3驱动旋转的轴流风扇4,对电动机3的背面侧隔热的隔热板5。
如图1所示,护罩2具有设有空气导入用的开口部21的四边形状的框状主体22 ; 电动机保持部24(参照图2),其通过放射状地设置于框状主体22的多根支承梁23而支承 于开口部21的中心部;设置于框状主体22的各角部的安装腿25。护罩2通过安装腿25而 安装于省略图示的散热器及冷凝器的背面侧,承担使空气通过散热器及冷凝器而流通的功 能,其由具有耐热性的掺入玻璃的聚丙烯树脂(PP) —体成形。 电动机3为呈薄型的圆盘状的无刷式电动机,在中心部具有旋转轴部31。该电动 机3通过省略图示的固定螺栓等而固定支承于护罩2的电动机保持部24。
轴流风扇4为具有轮毂部41和多片风扇叶片42的树脂制的螺旋桨式风扇,由具 有耐热性的掺入玻璃的聚丙烯树脂(PP) —体成形,其中轮毂部41构成为能够收容电动机 3的形状,多片风扇叶片42设置于轮毂部41的外周。该轴流风扇4构成为,轮毂部41与 电动机3的旋转轴部31连结,以电动机3为驱动源而在护罩2的开口部21内被驱动旋转。 其中,风扇叶片42的片数可以为任意的。 隔热板5为由金属制的薄板构成的大致圆形状的圆板,如图1及图2所示,其外径 设置为遮蔽电动机3的背面侧及护罩2的电动机保持部24的外周的大小。该隔热板5以
6相对于电动机3的背面空有规定的间隙51的状态通过省略图示的固定螺栓而固定支承于 护罩2的电动机保持部24。并且,在隔热板5上一体地设置有导风部52,导风部52为在隔 热板5的外周的一个部位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刮刀状或饭勺状。 如图3所示,在导风部52中,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3设置为圆弧状,风扇旋 转方向随动侧缘部54设置为直线状,且导风部52设置为朝向外侧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其 前端侧的拐角部通过各平滑的圆角(R)连接。如图l所示,导风部52配置为向通风路中突 出,该通风路为从轴流风扇4吹出的吹出风的通风路。 此外,在隔热板5中,将从导风部52到隔热板5的中央部的内表面侧,即承受来自 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的一侧的面设置为稍微凹陷的凹状55 (参照图2及图4),形成易于将 吹出风向隔热板5的中心侧引导的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源通过线束6对电动机3供给电力,线束6沿着护罩 2的支承梁23在电动机3侧布线。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若采用本实施方式,则会达到以下作用效果。
若通过电动机3的驱动来驱动轴流风扇4旋转,则通过散热器及冷凝器而从护罩2 的前面吸入的空气成为回旋流并向护罩2的背面侧吹出。这时,在风扇电动机1中,电动机 3本身由于旋转驱动而发热,且在发动机室内暴露于高温空气中,受到来自发动机等的辐射 热。因此,需要在遮挡辐射热的同时对电动机3周围进行强制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动机3及护罩2的电动机保持部24的背面侧由隔热板5 遮挡,因此能够通过隔热板5遮挡来自发动机侧的辐射热,减轻由辐射热带来的热负荷。另 一方面,来自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的一部分由向所述通风路中突出的隔热板5的刮刀状的 导风部52承受,通过电动机3的背面侧和隔热板5之间的间隙51而向隔热板5的内表面 侧的中央部引导,能够将电动机3从背面强制冷却。 在此,由于导风部52朝向外侧宽度逐渐变窄,形成在风扇周速较快的外侧的宽度 窄,在风扇周速较慢的内侧的宽度宽的形状,因此,能够降低伴随导风部52和轴流风扇4的 风扇叶片42之间的压力干涉而产生的离散频率噪音。并且,由于导风部52的风扇旋转方 向先行侧缘部53形成为平滑的圆弧状,因此能够平稳地将由轴流风扇4作为回旋流吹出的 吹出风的风向变更而向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引导。进而,由于将导风部52及隔热板5的承 受吹出风的内表面侧设置为稍微凹陷的凹状55,因此能够有效地将吹出风导向隔热板5的 内表面侧的中央部。 因此,能够有效地将冷却风导入电动机3的背面侧和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之间的 间隙51,提高电动机3周边部的冷却效果。由此,能够同时实现风扇电动机1的自冷却功 能的提高和风扇噪音的降低,能够可靠地防止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的热损害或故障等 的发生,或防止风扇噪音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率的恶化等。并且,由于导风部52形成为朝 向外侧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54形成为直线状,因此能够使外侧 (前端侧)的宽度窄,且作为导风部52能够确保必要的导风面积。由此,能够将必要且充分 的量的冷却风引导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提高电动机3周围的冷却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构成为在导风部52上
7设置引导部56、57。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风部52的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3上设置 有引导部56,该引导部56向送风方向B、即来自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的吹出方向的上游侧 折弯,且在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54上设置引导部57,该引导部57向送风方向B、即来 自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的吹出方向的下游侧折弯。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于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54的引导部57将来自轴流 风扇4的吹出风引导到导风部52,通过设置于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3的引导部56防 止被引导到导风部52的吹出风穿透。因此,促进吹出风的捕捉,能够将冷却风有效地引导 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由此,能够将必要且充分的量的冷却风引导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 侧,提高电动机3周围的冷却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5A 图5C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构成为将导风部52
在多个部位设置。其他方面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如图5A所示,在隔热板5的外周部将导风部52在一个部
位设置的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如图5B所示,将导风部52以规定的螺旋角在两个部位
设置,或如图5C所示,将导风部52以规定的螺旋角在三个部位设置。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在需要应对风扇电动机1的容量增大或设置环境温度的上升 等而需要提高冷却性能时,可以通过在隔热板5的外周部以规定的螺旋角在两个部位以上 设置导风部52来简单地将冷却性能提高。因此,在谋求冷却性能的提高时也能够容易地应 对。 并且,如上所述,在将导风部52在两个部位以上设置时,优选所述螺旋角选取轴 流风扇4的风扇叶片42的螺旋角的非整数倍。例如,当风扇叶片42的片数为8片时,由于 风扇叶片42的螺旋角为45度(360度/8),因此优选多个导风部52的螺旋角避开选取45 度的整数倍(例如90度、180度等)。由此,能够防止伴随在特定的频率区域下的压力干涉 而产生的离散频率噪音的增大,能够可靠地抑制风扇噪音且实现冷却能力的提高。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构成为在隔热板5的 外周缘部设置圆弧状引导部58。其他方面与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热板5的除了导风部52以外的外周缘部设置 圆弧状引导部58,该圆弧状引导部58向送风方向B、即来自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的吹出方 向的下游侧折弯(同时参照图2)。 如上所述,通过在隔热板5的外周缘部设置圆弧状引导部58,从而能够使冷却风 和由轴流风扇4吹出的吹出风顺畅地合流并向下游侧流动,其中所述冷却风由导风部52导 入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且在将电动机3周围冷却后从其外周部吹出。因此,能够增大冷
却风量,提高自冷却性能,且能够防止由吹出风的紊乱而引起噪音的产生。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8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构成为在隔热板5的 外周部位设置圆锥状的斜面59。其他方面与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热板5的外周部位设置圆锥状的相对平缓的斜 面59,该斜面59从中央部朝向送风方向B、即来自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的吹出方向的上风 侧(風上側)构成(同时参照图2)。 如上所述,通过在隔热板5的外周部位设置圆锥状的平缓的斜面59,从而能够使 电动机3的背面和隔热板5之间的间隙51的截面积向外周部位逐渐縮小,因此,能够使通 过导风部52导入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而冷却电动机3周围的冷却风在没有减速的情况 下从隔热板5的外周部向通风路中吹出。由此,能够抑制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的压力上升
而实现冷却风量的增大,提高自冷却性能。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 第五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导风部52的配置方向 特定。其他方面与第一 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隔热板5的导风部52呈圆弧状的风扇旋 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3配置于相对轴流风扇4的旋转方向A的旋转方向先行侧,且将呈直线 状的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54配置于相对于轴流风扇4的旋转方向A的旋转方向随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3设置为圆弧状且将风扇旋转 方向随动侧缘部54设置为直线状的、外侧宽度逐渐变窄的导风部52,能够使利用轴流风扇 4的旋转而作为回旋流吹出的吹出风向隔热板5的半径方向中心侧偏转方向,从而有效地 引导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由此,抑制伴随导风部52和风扇叶片42之间的压力干涉而 产生的离散频率噪音,同时有效地将来自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作为冷却风导入到电动机3 和隔热板5之间的间隙51 ,能够提高电动机3周围的冷却效果。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风扇电 动机1的自冷却功能的提高和风扇噪音的降低,能够可靠地防止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 的热损害或故障等的发生,或防止风扇噪音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率的恶化等。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 第六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导风部52的配置位置 特定。其他方面与第一 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导风部52配置于与护罩2的放射状地设置的 支承梁23中的至少一个重合的位置的方式将隔热板5固定支承于护罩2。
如上所述,通过将导风部52配置于与护罩2的支承梁23中的至少一个重合的位 置,从而能够同样通过导风部52对构成护罩2的支承梁23的一部分隔热。因此,能够使作 为隔热板5的原本功能的隔热功能发挥更加充分。 并且,隔热板5的导风部52也可以不采用上述结构而配置于护罩2的多个支承梁 23之间。这样,通过将导风部52配置于护罩2的多个支承梁23之间,能够不妨碍支承梁 23而将来自轴流风扇4的吹出风通过导风部52引导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因此,能够将 必要且充分的量的冷却风引导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提高电动机3周围的冷却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 第七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板5的固定结构为 特定的。其他方面与第一 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支承于护罩2的电动机保持部24的隔热板5及/或电动 机3的固定部60位置,即固定螺栓位置如图8所示,配设于比隔热板5的外周部更靠内周 侧位置的圆周上等间隔位置的三个部位。 如上所述,将用于相对于电动机保持部24而固定隔热板5及/或电动机3的固定 部60的位置(固定螺栓位置)配设于比隔热板5的外周部更靠内周侧的位置,能够通过被 导入到隔热板5的内表面侧的冷却风,有效地将暴露于热源的隔热板5主体及自发热的电 动机3的固定部60冷却。 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而引起的固定螺栓松动、固定部 热变形或溶融而使电动机3及轴流风扇4的位置偏移,与护罩2干涉因而不能旋转或产生 破损等的热损害或故障。 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明,在不脱离所述主旨的范围内, 可以进行适当变形。例如,构成隔热板5的导风部52的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3的圆 弧无需为严密的圆弧,也可以为与之类似的形状。此外,导风部52的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 缘部54当然也可以为直线以外的形状。
权利要求
一种风扇电动机,具有护罩,其具有空气导入用的开口部,且在其中心部设有由多个支承梁支承的电动机保持部;电动机,其被固定支承于该护罩的所述电动机保持部;轴流风扇,其具有与该电动机的旋转轴部连结的轮毂部,且在其外周设有多片风扇叶片;隔热板,其安装成与所述电动机的背面侧空有间隙,所述风扇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板中,在其外周部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刮刀状的导风部,在所述导风部中,其宽度朝向外侧逐渐变窄且其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呈圆弧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风部中,其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呈直线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部的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设有向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折弯的引导部,在所述 导风部的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设有向送风方向的下游侧折弯的引导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部在所述隔热板的外周部上设有两处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两处以上的导风部的螺旋角为所述风扇叶片的螺旋角的非整数倍。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板中,在其除了所述导风部以外的外周缘部设有向送风方向的下游侧折弯的圆弧状引导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板中,在其外周部位设有从中央部朝向送风方向的上风侧的圆锥状的斜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板中,所述导风部呈圆弧状的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配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先行侧,且所述导风部呈直线状的风扇旋转方向随动侧缘部配置于所述轴流 风扇的旋转方向随动侧。
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板安装成使所述导风部配置于与所述护罩的所述支承梁中的至少一个重合的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板安装成使所述导风部配置于所述护罩的所述支承梁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板及/或所述电动机的固定部配设于比所述隔热板的外周部更靠内周侧的位置,其中所述隔热板及/或所述电动机被固定支承于所述电动机保持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电动机,其能够同时实现风扇电动机的自冷却功能的提高和风扇噪音的降低,防止由外部辐射热或自发热引起的热损害或故障等的产生,或防止风扇噪音或风扇性能及风扇效率的恶化等。风扇电动机(1)具有护罩(2)、被固定支承于护罩(2)的电动机(3)、与电动机(3)的旋转轴部连结的轴流风扇(4)、安装成与电动机(3)的背面侧空有间隙的隔热板(5),在该风扇电动机(1)中,在隔热板(5)中,在其外周部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刮刀状的导风部(52),在该导风部(52)中,其宽度朝向外侧逐渐变窄且其风扇旋转方向先行侧缘部(53)呈圆弧状。
文档编号F04D29/54GK101796306SQ20088010609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小林崇幸, 平野隆久, 盐谷祐子, 神谷一行, 铃木敦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