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06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简化柱塞的泵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所用到的泵体结构大部分为柱塞泵,其主要利用活塞原理通过一柱状体在磁场内做循环运动。如图1是一种传统的泵体Γ结构。其工作过程如下当线圈1Γ通电后,通过线圈'内所置二极管产生如下作用,在交流电源供电的某个周期内,处于其正半周的电流被二极管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给线圈11'供电,如是线圈11'产生磁场力,此磁场力使处于线圈11'内部轴芯内的活动铁芯12'向下运动一段距离而压缩其下的压簧13',因为泵体1'内套筒14'上部通过塔簧15'和胶头16'的第一单向阀密封,下部的活动铁芯 12'也通过与密封圈17'密封。活动铁芯12'内部也是由一个阀芯121'和拉簧122'组成的第二单向阀。当活动铁芯12'向下活动时,套筒14'内部体积增大而压力减小,为了平衡这一压力值,入水口内的流体便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活动铁芯12'内部的第二单向阀注入套筒14'内。当处于电源的负半周时,电源不能通过二极管,此时线圈1Γ没有电源的作用而不产生磁场力,如是活动铁芯12'便在压缩压簧13'的作用下向上作复位的运动,活动铁芯12'向上运动而使套筒14'内体积减少而压力增大,从而压缩套筒14'内的流体。因活动铁芯12'内部的第二单向阀由内向外处于闭合状态,而套筒14'下部仍然通过密封圈17'密封,于是套筒14'内的压缩流体便推开套筒14'上部的第一单向阀而通过泵体出水口排出。如此在电源的周期性的作用下完成流体的吸入和排出。以上传统的泵体结构有如下缺点泵体结构的流量主要由作为运动的活动铁芯来决定,而要完成一个流体的流通,活动铁芯必须有中部的流体通路。这样的结构则将活动铁芯的尺寸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非常不利于对活动铁芯结构的更改,也就不利于泵体结构多样性的改进;同时,必须置于活动铁芯内的第二单向阀也占用了活动铁芯的内部空间,制作也相当困难,对工艺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流体可不流经活动铁芯内部、活动铁芯可设计成各种尺寸、同时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节约成本的泵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泵体结构,包括线圈组件和装设在所述线圈组件内的轴芯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包括圆柱管及装设在所述圆柱管内的活动铁芯,所述泵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活动铁芯的套筒和装配在所述圆柱管上的连接件,在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第二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套筒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单向阀装设在所述第二空腔内。具体地,所述轴芯组件还包括密封结构、套合于所述活动铁芯上的第一压簧及装设在所述圆柱管内的第二压簧,所述活动铁芯通过所述密封结构连接密封所述套筒。具体地,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一端固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铁芯相配合。更具体地,所述密封结构由“0”型圈和环型垫圈组成,所述“0”形圈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环型垫圈套设在所述圆柱管上端面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有相连通的出口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二单向阀装设在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对应所述第二空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设有一环型垫片。具体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塔簧和第一密封胶头,所述第一塔簧压缩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头与所述环型垫片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塔簧和第二密封胶头,所述第二塔簧压缩在所述第二密封胶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柱状线圈、装设在所述柱状线圈内的两个磁扼圈和一个衬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柱状线圈上、下端的一封磁片。本实用新型所述泵体结构通过在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第二单向阀。在线圈组件通电活动铁芯向下运动时,根据ρν/τ = κ(κ为恒值)原理,所述套筒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力减小,所述连接件出口与所述套筒间由于第二单向阀的上部压缩第二塔簧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使得所述第二单向阀闭合,大气压顺着圆柱管吸入而推开所述第一单向阀,完成流体吸入过程,此时流体自活动铁芯与圆柱管之间的缝隙处流入所述套筒内;当线圈组件不通电时,活动铁芯受压缩弹簧的回复力而向上运动压缩所述套筒内的流体,所述套筒内体积减小压力增大,所述第一单向阀因受此增加压力和其自身的压力而闭合,增加的压力向外推开顶部的第二单向阀,完成流体排出过程,此时流体自所述套筒流经所述连接件排出。这样,通过不断的流体吸入和排出,便完成所述泵体结构的工作过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活动铁芯内部需设置单向阀,且活动铁芯内部需设槽以供流体流经, 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铁芯可设计成各种尺寸、不需在其内设槽和设置单向阀,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节约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泵体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体结构的吸气过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体结构的排气过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密封结构为“0”型圈和环型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见图2-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体结构1,包括线圈组件11和装置在所述线圈组件11内的轴芯组件12,所述轴芯组件12包括圆柱管121及装设在所述圆柱管121内的活动铁芯122,所述泵体结构1还包括连接所述活动铁芯122的套筒13和装配在所述圆柱管121上的连接件14,在所述套筒13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31,所述连接件14 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41。这样,本实用新型在线圈组件11通电活动铁芯122向下运动时,根据PV/T = K(K 为恒值)原理,所述套筒13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力减小,所述连接件14出口与所述套筒13 间由于第二单向阀的上部压缩塔簧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使得所述第二单向阀141闭合,大气压顺着圆柱管121吸入而推开所述第一单向阀131,完成流体吸入过程,此时流体自活动铁芯122与圆柱管121之间的缝隙处流入所述套筒13内;当线圈组件不通电时,活动铁芯 122受其下压缩弹簧的回复力向上运动而压缩所述套筒13内流体,所述套筒13内体积减小压力增大,因此增大压力和第一单向阀本身上部压缩塔簧的压力作用于其下的密封胶头上而使所述第一单向阀131闭合,此压力推开所述第二单向阀141,完成流体排出过程,此时流体自所述套筒13流经所述连接件14排出。这样,通过不断的流体的吸入和排出以完成所述泵体结构1的工作过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活动铁芯122内部需设置单向阀,且活动铁芯122内部需设槽以供流体流经,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铁芯122可设计成各种尺寸、不需在其内设槽和设置单向阀,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节约成本。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泵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套筒13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空腔132和第二空腔133,所述第一单向阀131装设在所述第二空腔133内。所述活动铁芯122向上或向下运动,皆作用第一空腔132内流体,由于所述第一空腔132和所述第二空腔133相连通,装设在所述第二空腔133内的所述第一单向阀131在流体的吸入过程时,可由大气压直接推开,结构设计的非常简单且实用。请再参见图2配合图3、图4,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轴芯组件12 还包括密封结构123、套合于所述活动铁芯122上的第一压簧IM及装设在所述圆柱管121 内的第二压簧125,所述活动铁芯122通过所述密封结构123连接密封所述套筒13。所述密封结构123用以保证所述活动铁芯122与所述套筒13密封状态,具体地,所述密封结构 123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一端固设在所述第一空腔132内,所述密封套的内环状通孔与所述活动铁芯轴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密封结构123也可以由“0”型圈1231和环型垫圈1232组成,所述“0”形圈1231设在所述第一空腔132内,所述环型垫圈套设在所述圆柱管上端面上。本实施例结构所述密封结构123优选为密封套, 密封套可一体加工成型,相较于“0”型圈1231和环型垫圈1232需要两个结构来实现具有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廉之效果。再请参见图3、图4,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第一压簧IM—端抵持在活动铁芯122上,另一端抵持在所述套筒13上,在受到压力时,以产生弹性形变;第二压簧125 —端抵持在所述圆柱管121内,另一端抵持在活动铁芯122上,在受到压力时, 以产生弹性形变。进一步地,参见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连接件14设有相连通的出口 142和第三空腔143,所述第二单向阀141装设在所述第三空腔143内,所述第三空腔143对应所述第二空腔133,这样设计可方便流体可径直排出。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第一单向阀13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141之间设有一环型垫片15。所述环型垫片15用以间隔开所述第一单向阀13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141,具体地,所述第一单向阀131包括第一塔簧1311和第一密封胶头1312,所述第一塔簧1311压缩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头1312与所述环型垫片 15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141包括第二塔簧1411和第二密封胶头1412,所述第二塔簧1411 压缩在所述第二密封胶头1412与所述连接件14之间。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所述电磁泵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塔簧1311、所述第二塔簧1411皆处于被压缩状态。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线圈组件11包括柱状线圈 111、装置在所述柱状线圈111内的两个磁扼圈112和一个衬套11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柱状线圈111上、下端的一封磁片114,在所述线圈组件11外设有一个外壳16将所述连接件 14和所述线圈组件11整体紧密装配在一起。请再参见图2 图4,本实用新型电磁泵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当所述线圈111通电时,通过所述线圈111中的二极管(图未示)整流,在电源的整个正半周内所述线圈111处于通电状态,当处于整个负半周时,所述线圈111处于断电状态。对于一个周期而言,当处于正半周时,所述线圈111通电产生磁场力。此磁场力磁化线圈111中的活动铁芯122,于是所述铁芯122便可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克服所述第一压簧IM 而向下运动,当所述活动铁芯122向下运动时,所述套筒13与所述活动铁芯122通过所述密封结构123紧密配合。根据PV/T = K (P代表压强、V代表体积、T代表温度、K为一恒量) 原理,所述套筒13的所述第一空腔132的体积会增大,压力会减小,而所述连接件14出口 142与所述套筒13间由于流体通路,使得第二单向阀141闭合;大气压便通过所述圆柱管 121下面的入口而推开第一单向阀131,完成一个流体吸入过程,(流体流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当处于电源的负半圈时,所述线圈111不通电而失去磁场力,此时所述活动铁芯122 已运动到压缩所述第一压簧1 最大的距离位置,此时,所述活动铁芯122便在所述第一压簧12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而压缩所述套筒13的所述第一空腔132内的流体。所述第一空腔132内的压力增大,由于所述第一空腔132通向所述圆柱管121的流体通路,使得所述第一单向阀131关闭。于是此压力便通过所述套筒13和连接件14之间的流体通孔打开第三空腔内的第二单向阀141,完成一个流体排出过程。(流体流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在电源的整个周期内,不断的重复如上的吸气过程和排气过程,通过所述圆柱管121下部的入口吸入再通过连接件14出口 142排出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完成电磁泵的整个工作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泵体结构,包括线圈组件和装设在所述线圈组件内的轴芯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包括圆柱管及装设在所述圆柱管内的活动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活动铁芯的套筒和装配在所述圆柱管上的连接件,在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第二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单向阀装设在所述第二空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组件还包括密封结构、套合于所述活动铁芯上的第一压簧及装设在所述圆柱管内的第二压簧,所述活动铁芯通过所述密封结构连接密封所述套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一端固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铁芯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由“0”型圈和环型垫圈组成,所述“0”形圈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环型垫圈套设在所述圆柱管上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相连通的出口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二单向阀装设在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对应所述第二空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设有一环型垫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塔簧和第一密封胶头,所述第一塔簧压缩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头与所述环型垫片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塔簧和第二密封胶头,所述第二塔簧压缩在所述第二密封胶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柱状线圈、装设在所述柱状线圈内的两个磁扼圈和一个衬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柱状线圈上、下端的一封磁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体结构,包括线圈组件和装置在所述线圈组件内的轴芯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包括圆柱管及装设在所述圆柱管内的活动铁芯,所述泵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活动铁芯的套筒和装配在所述圆柱管上的连接件,在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第二单向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活动铁芯内部需设置单向阀,且活动铁芯内部需设槽以供流体流经,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铁芯可设计成各种尺寸、不需在其内设槽和设置单向阀,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F04B17/03GK202165237SQ20112025722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童桐 申请人:童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