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内嵌式排气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30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状内嵌式排气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以中空叶片为特征的风扇壳体,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以这种的风扇壳体为特征的排气风扇组件,诸如直驱式管状内嵌式排气风扇组件。
背景技术
运输有害的/潜在有害的气体和/或将有害的/潜在有害的气体运输到具有同样特征的空间或从具有同样特征的空间将有害的/潜在有害的气体去除通常是一种重要的关键操作。例如但并不限于将高温的特别是含毒性的、有毒的、腐蚀性等的“气体”或烟气从诸如实验室的工作场所、工业或化学处理区或诸如隧道的其它环境通风排气是众所周知的。迄今为止,这种烟气通常被引导到高大的排气烟囱,由此它们在远高于地面/屋顶水平的高度处排出,或者在排出这种烟气的过程中,将处理的或“新鲜”空气引入以便与所污染的空气混合从而稀释所污染的空气,被稀释的空气通常从屋顶高速地排放。在直驱式管状内嵌式风扇壳体/组件的情况下,传统上它们以所谓的“分叉”设计以及单一厚度的叶片为特征,其目的是将风扇马达与所污染的空气流隔离开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冷却风扇马达,单一厚度的叶片支撑着风扇马达且使得从风扇叶轮下游以“涡流”流动的空气流“变直”,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0.7,320,363B2 (Seliger等人),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此外,在以化学工业所产生烟气的排气操作为特征的诱导流动风扇的情况下,这种直驱式管状内嵌式风扇壳体/组件以适于高速排放的缩窄喷嘴和适于用环境空气稀释烟气流出物的风套为特征,例如参见Seliger等人的N0.7,320,363B2美国专利。此外,在诱导流动的风扇组件的情况下,烟气排放附件包括但不会限于多个喷嘴,其具有不同的出口区域且据信具有用于适应/实现操作点/速度的有利优势;隔离阻尼器,用于防止以压力通风(plenum)组件的平行风扇结构反向流动通过空转风扇;旁路阻尼器,以便当在可变排气系统中流出物的流量减少时通过吸引额外的环境空气而保持喷嘴出口速度;和/或气候管理系统,以便防止凝结物或沉淀物进入到系统、其结构和组件在其内有效利用的结构内。由于关于这种系统的部件保养/维护的方面以及关于适于这种系统的操作效率和声音衰减的边际效率方面已做出明显改善,但是据信可利用简化的结构/组件来实现迄今公知的功能,简化的结构/组件例如风扇壳体, 其防止、消除或至少减少被认为是尤其在较高气流速率下伴随“漩涡”变直、马达冷却/保护、高速强劲气流(upblast)排放和/或稀释烟气流出物的任何功能的不必要的动量和能量损失,同时至少保持当前的工业效率以便进行操作和/或声音输出。此外,关于诱导流动的风扇附件(即,其功能性目的),据信这种功能可以保留,但同时又可由于除其它之外的申请人的简化结构/组件的协同效应而省却迄今已知的结构。

发明内容
通常提供一种改进的排气风扇壳体以及具有同样特征的排气风扇组件。该排气风扇壳体包括第一圆柱形元件、处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元件内部的第二圆柱形元件以及多个中空叶片,中空叶片横过由所述第一圆柱形元件和第二圆柱形元件界定的环形流体通道腔室,并且使得第一和第二圆柱形元件集成到一起。由第二圆柱形元件界定的中央驱动腔室经由中空叶片与第一圆柱形元件外部的环境空气流体连通。每个中空叶片以间隔开的壁段为特征,所述间隔开的壁段一体地终止以便界定每个中空叶片的前缘,每个间隔开的壁段具有界定中空叶片的第一和第二后缘的自由端或封闭端。


图1示出单一直驱式诱导混流流动的排气组件;图2以分解图示出图1所示的排气组件,以显示结构细节和关系和/或所显示结构之间的细节和关系;图3以立视图示出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声音衰减风扇组件,例如其在有关的单一直驱式诱导混流流动的排气组件中特别有用;图3A是沿图3所示声音衰减风扇组件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3B是图3A所示截面的另一视图;图4以立视图示出图3所示声音衰减风扇组件的风扇壳体;图4A是沿图4所示风扇壳体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4B是图4A所示截面的另一视图;图5以透视图示出图4所示风扇壳体的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中空叶片;图5A是图5所示叶片的端视图;图5B是图5所示叶片的侧视图;图5C示出图5所示叶片的平面型示意图;图6以立视图不出第一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风扇壳体的外壳;图6A示出图6所示风扇壳体外壳的平面型示意图;图7以立视图示出另一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马达壳体外壳;图7A示出图7所示马达壳体外壳的平面型示意图;图8以立视图示出图3所示声音衰减风扇组件的或适于图3所示声音衰减风扇组件的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绝缘风套(windband)组件;图8A是沿图8所示绝缘风套组件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以及图8B是图8A所示截面的另一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目前的描述以及参照附图,在图1中以及图2的分解视图中通常示出代表性的排气组件,其具有随后将进行描述的合适的或另外的所选结构。例如,图3中示出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声音衰减风扇组件,例如其在有关的单一直驱式诱导混流流动的排气组件中特别有用;在图4中不出图3中所不声首裳减风扇组件的风扇壳体;在图5中不出图4所不风扇壳体的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中空叶片;在图6及图7中示出代表性的非限制性的另一马达壳体外壳构造;以及在图8中提供风套/风套组件的细节。在对细节进行进一步描述之前,应该注意几个普遍性的事项。正如人们广泛认识和意识到的那样,由于通风排气系统通常与建筑物相关,所以诸如隧道等的其它使用结构通常选择性地或以其它方式通风排气。虽然在建筑物通风排气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主题进行描述,但是其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已知或以后开发的结构结合使用的所公开的组件、子组件和/或其元件同样可预期用于或适用于进一步实现将有害流体从一个或多个的通常限定的空间更有效地运输和/或排出的一般功能性目的。通常参照图1和图2,排气组件10可明确地以风扇组件12、压力通风或混合箱14以及风套组件16为特征。通过共同的位置改变来提供所述多个排气组件是众所周知的且已经广泛实行的。与图1所示的排气组件相关联的各种流体流动路径通常更具体地表示通风排气空间流出物流量(QJ、旁路流量(Qb)、风扇流量(Qf)、夹带流量(Qe)以及总流量(Qt)。名义上,Qf以抽吸和压力流量分量为特征,以及Qb可明确地以第一和第二分量或其收益(contribution)为特征,S卩,经由通过风扇壳体和风套(S卩,如图所示的其下部外周边)所界定的环形间隙从环境到风扇组件的风扇壳体的第一旁路收益以及从环境到风套的第二旁路收益。鉴于上述情况,并根据一般的理解,需要注意下述几个关系,即:qt=qe+qf;qf=qb+ql;所以 qt=qe+qb+ql此外,稀释比和夹带比Dr和De均可定义如下:Dr=Q1/Ql ; De=Q1/Qf关于图1的排气组件的元件,在图2的排气组件视图中通常示出至少关于压力通风系统和风扇组件的细节。设置于排气组件10基部处的压力通风系统14通常接收通风排气空间流出物流量(QJ且将其与新鲜/环境空气混合,即如前所述的旁路流量(QB)。这种压力通风系统的特征是混合箱18本身、旁路阻尼器20和相关的防风雨罩22、以及隔离阻尼器
24。这种压力通风系统或混合器的细节是众所周知的,其细节由除了其它之外的Seliger等人的美国专利N0.7,320,363B2所提供,例如参见图3A至图4以及与其有关的相关联的书面描述。风扇组件12与压力通风系统14流体连通,且可明确地以第一风扇组件部分30和第二风扇组件部分40为特征,如图所示所述第一风扇组件部分30和第二风扇组件部分40关于排气组件10的轴向中心线轴向对准。第一风扇组件部30通常包括与壳体锥形入口 34结合的风扇锥形入口 32。第二风扇组件部分40通常包括风扇壳体42,其以间隔开的内壁44和外壁46为特征,所述内壁44和外壁46单独地或结合地界定:i )在内壁44和外壁46之间的环形流体通道腔室48; ii)中央驱动腔室50,其由内壁44在周向上界定且适于保持用于排气风扇的马达;以及,iii)位于外壁46内以及内壁44之下的排气风扇腔室52。第二风扇组件部分40还包括多个中空叶片,例如,如图所示的翼形中空叶片80,其在第二风扇组件部分40的风扇壳体42的内壁44和外壁46之间延伸,以便位于其环形流体通道腔室48内。如随后将进一步详细说明的那样,风扇壳体42有利地包括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同心内壁44和外壁46,如图所示的每个圆柱形的特征在于孔或通孔54,其成对对准/对齐以界定通道;位于圆柱形或圆锥形内壁44内(S卩,位于中央驱动腔室50内)的马达56 ;位于圆柱形外壁46内和内壁44之下或下方(即,位于排气风扇腔室52内)的风扇轮58 ;以及多个中空叶片80,其位于环形流体通道腔室48内且给内壁44和外壁46的成对的对准或对齐的每个孔界定部分通道壁。每个中空叶片80以下述为特征:前缘82 ;至少一个后缘84,例如如图所示的两个后缘84且每个界定部分有壁的通道86,其适于从外壁44的外部流动到和流动通过风扇壳体42的内壁46且流入到中央驱动腔室50内的径向流体流动。有利地,但非必要地,预期中空叶片适于经由风扇组件(更特别地经由风扇壳体)以便于集成到风套或与风套一体化以便进一步支撑风套。现在通常参照图3或图4中任一图的组件或子组件,示出排气组件的所选子组件或结构。作为初步事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通常利用与玻璃纤维、开孔(Perf)板、导流板等相反的闭孔绝缘材料来选择其子组件和/或结构的绝缘层可以实现改进适于预期排气组件的声学性能。更具体地,风套组件16的风套(即图3A所示的其空气排放,例如,Qt,接触面或表面)和/或风扇壳体42的外壁46 (S卩,图3A或4A所示的其空气排放,例如,Qf,接触面或表面)均配备有闭孔绝缘材料17,例如2"厚的闭孔泡沫。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风扇组件12通常以机械地(例如通过沿适于如图3B或4B的任一图中所示结构的凸缘接头来螺栓连接)与其集成到一起的风扇壳体42以及风扇壳体锥形入口或风扇壳体过渡部分34为特征。风扇组件的“风扇”或叶轮通常包括风扇轮58、多个间隔开的风扇叶片64以及锥形入口 32,风扇轮58具有与轮辋62相对的轮后部60,风扇叶片64将轮后部60和轮辋62集成到一起,锥形入口 32依赖于从风扇轮58的轮辋62或邻近风扇轮58的轮辋62。作为预期的直驱式风扇,风扇马达56通过轴或其它这种结合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到风扇轮58,以便进一步使得风扇轮运动,即使得风扇轮旋转。风扇组件12的风扇壳体42通常以除其它之外的间隔开的圆柱形第一同心壁(例如,外壁46)和第二同心壁(例如,内壁44)以及由此界定的环形空间48为特征。由于外壁可明确地以具有“开放式”相对或反向端部的圆柱体即套筒或套筒状结构为特征,内壁可明确地以具有与“闭合”端相对的一个“开放”端、即如图所示的开放的“顶部”和闭合的“底部”的圆柱体为特征。类似地,通过初始参照图6A及7A,示出内壁或马达壳体外壳的或适于内壁或马达壳体外壳的有利的非限制性平面型示意图,但是名义上代表外壁的或适于外壁的相应平面型示意图。关于圆柱形内壁44,其通常限定中央驱动腔室50,风扇马达56位于所述中央驱动腔室50内。正如所指出的那样,圆柱形或圆锥形内壁44包括基部45,以便由此界定用于支撑风扇马达的马达外壳,其适于进一步可操作地将风扇马达集成到风扇轮。此外,且如参照6/6A或7/7A任一图而最佳理解到的那样,内壁44 (例如,图6或7)包括间隔开的孔54,其有利的但非排它性地按照图6A及7A进行布局和配置。经由内壁或马达壳体外壳的预期布置/构造,由此将马达/中央驱动腔室与通风排气空间的排气隔离开来,更具体地,在先前建立的空间(vernacular )中,而夹带流量Qe流入到马达壳体外壳内,通风排气空间的排气Qp旁通流量Qb和风扇流量Qf不流入到或流动通过马达壳体外壳。
关于圆柱形外壁46,其与圆柱形或圆锥形内壁44相结合地或与圆柱形或圆锥形内壁44相关地界定环形空间48以及体积即腔室52,几个流量相关联地进入和通过该环形空间48,风扇轮位于该腔室52内。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如圆柱形内壁44那样,圆柱形外壁46包括间隔开的孔54,其有利地布置和配置成类似中央驱动器腔室50的内壁44的那些,且关于中央驱动器腔室50内壁44的那些相对(即对准或对齐成对的相对位置),以便界定通道,即夹带流量Qe的分量(例如参见图1)通道86。如名义上所述(例如参见图4B),风扇壳体42的环形空间或腔室48有利地且明确地以在其整个“高度”上宽度恒定的“环”为特征。更具体地,且参照图4A,圆柱形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尺寸“d”优选地但非必要地基本恒定。通道壁横过风扇壳体的环形空间,通道壁将圆柱形内壁和外壁集成到一起,更具体地,其将风扇壳体内壁和外壁的成对间隔开的孔或通孔相连接。有利地但非必要地,通道壁为部分壁,即,不连续,且更具体地,通道壁配置成翼形中空叶片,例如参见图5或5A。经由圆柱形或圆锥形内壁、圆柱形外壁之间以及二者之间的通道壁之间和之中的主要关系,通风排气空间的流量Qy旁通流量Qb以及风扇流量Qf通过风扇壳体的环形空间,如前面指出的那样,夹带流量Qe分量通过风扇壳体的通道。现在通常参照图5的结构和在图5A-5C中与其相关联的视图,对有利的非限制性的通道壁(例如中空叶片80)进行描述。作为初步事项,图5的结构例如是图3的风扇壳体的组成部分或一部分,且与图6所示的通道6不一致。此外例如关于图2的风扇壳体示出进一步的另外非限制性的通道壁,且其与图7所示的通道不一致。中空叶片80通常以前缘82,S卩,“前方”、“下部的”(如图所示)或下游的结构为特征,第一和第二间隔开的通道壁段88 (例如参见图5A)从其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间隔开的通道壁段88的每一个具有自由端部,其界定适于中空叶片80的后缘84,即,“后方”、“上部的”(如图所示)或上游的结构,其界定部分有壁通道86 (例如参见图5)。关于通道壁结构,并且如前面指出的那样,每一个可以明确地以翼形中空叶片为其特征。由于这种结构,属性和关系通常是已知的,例如参见“翼形几何结构定义(WingGeometry Definitions)”,NASA,格伦石开究中心,http: //wriqht.Nasa.gov/airplane/geom.html,其全部内容通过弓I用并入本文。关于每个通道壁或壁结构,其前缘82通常界定如图所示那样的结构或适于如图所示那样结构的压力(P)和吸力(S) “侧”或表面结构,此外有助于进一步论述,中空叶片80的后缘部84表示为压力(TEp)和吸力(TEs)后缘。如通常所示的那样,通道壁结构的压力面有利地但非必要地为线性的(即,压力面从前缘线性地延伸)。此外,靠近前缘82的吸力面的第一部分或段90通常从压力面发散,其中吸力面的第二部分或段92有利地但非必要地与中空叶片/通道壁结构的压力面成间隔开的平行关系。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通道壁结构可明确地以翼状或翼形件为特征。关于叶片的几何形状,更具体地关于翼形件的几何形状,需要注意几个定义和结构特点/关系,其细节遵循常规情况。通常如众所周知的(参见“翼形几何结构定义”)那样,从翼形件的前缘到后缘所绘制的直线被称为弦线。弦线将翼形件分成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中点的一系列点形成称为平均弧线的曲线。对于对称的翼形件而言,上表面是下表面的映射,且平均弧线将覆盖弦线,然而往往不是上述情况,而是平均弧线和翼弦线为两条独立的线,这两条线之间的最大距离称为弯度(外倾角)(C),S卩,翼形件的曲率的测量值,其中较高的弯度代表高曲率。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被称为厚度(TH)。具体地,参照预期的翼形件或翼状通道壁结构,从前缘到后缘的距离被称为弦,其中对于通道壁或壁结构(图5A)的或适于通道壁或壁结构(图5A)的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每一个而言,弦长一般描述为或参考为最大值,即最大弦长“LPS”(压力)和“LSS”(吸力)。前缘半径通常标记为“RLE”,其中图5B的前缘和后缘倾斜角度(分别为S\E和SAte)偏离于“水平面”,当从垂直于轴向方向和/或平均气流方向的表面测量时,例如对于图5B的所示吸力面后缘而言,SA等于0度。此外,叶片弦(V)和弦比(CR)通常被定义为如下:L=max (LPS, LSS) ;CR=min (LPS, LSS) /L鉴于上述情况,预期以下的参数范围,且据信有利地但并非必要地受到下述限制:CR=IO-1OO %TH/L=l-50%C/L=0-25%RLE/L=0-25%SAle=-50 到 +50 度SAte=-80 到 +80 度此外,关于适于给定应用的中空叶片的数目,在圆柱形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存在结构张力,即,马达,从而马达外壳或内壁受到风扇壳体外壁的结构支撑,据信在中空叶片的数目和风扇轮/叶轮的性质之间存在有利的非限定性关系。更具体地,中空叶片的数目“n”可通常通过表达式n=X+/-l而与叶轮叶片的数目“x”相关,此后n有利地选择成质数,即,下一个最高或最低的质数“n”。由于中空叶片可配置成具有不对称的前缘(S卩,沿前缘中心线缺乏对称性,或者,在上述语义中,平均弧线不落在弦线上),该中空叶片同样预期被配置成具有对称的前缘(即,平均弧线落在弦线上)。据信这种笔直中心线的中空叶片构造是特别有利的,其中逆流性是一个考虑因素。例如,但不限于,紧急隧道内的通风排气系统利用可逆射流风机以便在地下隧道内处理火灾和化学突发事件。由于射流风机壳体以具有椭圆形或其它对称构造的中空叶片为特征,据信可能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将更多的新鲜空气引入以便延长马达操作,从而实现改进的推力。简要地返回到图5或图5B的代表性的部分通道壁,以及如将会注意到的其代表性的上述选择,可有利地预期包括/结合凸缘或凸片94以便进一步支撑风套100或风套组件
16。每一个中空叶片80通常适于包括凸缘或凸片94,其从界定中空叶片(例如参见图4A)(更具体地而言,如图所示,中空叶片的压力面(例如参见图4或图5B))的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壁段向外和向上延伸。现在参照图8和其截面视图,示出一个优选的非限制性的风套组件16。同样如关于风扇壳体的圆柱形外壁在前面所述的那样,风套组件16的风套100的内表面或内面适于包括闭孔泡沫绝缘材料17,以便进一步改进排气风扇壳体/排气风扇组件的声学性能。此夕卜,如图所示,经由径向间隔开的托架106,将风套凸缘102保持在风套100的下部外周缘104的内部且与之分隔开。例如参照图3B应当容易地理解,风套托架106可操作地与中空叶片80的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壁段的凸缘或凸片94相配合(例如参见图4A)。因此,鉴于上述组件、子组件和结构,省却迄今已知的排气风扇壳体或与壳体相关的元件(诸如除其它之外的单一厚度叶片和缩窄喷嘴),同时又保留这些元件的功能。此外,通过所述和/或所示的组件元件,参照迄今已知的排气组件可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关系,改进的压力相对于流量特性的关系。此外,通过所述的和/或所示的组件元件、它们的关系和相互关系同样可实现改进的声首裳减。最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其一般特性的情况下,本文所公开的组件/机制的结构可具体体现为其它特定形式,其中一些形式已示出,本文所述和所示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语言所限定,并包括其实体等同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气风扇壳体,其包括第一圆柱形或圆锥形元件、处于所述第一圆柱形或圆锥形元件内部的第二圆柱形元件以及多个部分通道壁,所述多个部分通道壁可操作地将所述第一圆柱形或圆锥形元件与所述第二圆柱形元件集成到一起,由所述第二圆柱形元件界定的内部空间经由所述多个部分通道壁的部分通道壁与所述第一圆柱形或圆锥形元件的外部环境空气流体连通,所述多个部分通道壁的每个部分通道壁以间隔开的通道壁段为特征,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一体地终止以便界定适于所述部分通道壁的每一部分通道壁的前缘,每个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具有界定适于所述部分通道壁的每一部分通道壁的第一和弟_■后缘的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一壁通道壁段以第一弦长为特征,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二壁通道壁段以第二弦长为特征,所述第一弦长大于所述第二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一壁通道壁段以第一弦长为特征,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二壁通道壁段以第二弦长为特征,所述第一弦长基本等于所述第二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一壁通道壁段是以第一弦长为特征的压力面,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二壁通道壁段是以第二弦长为特征的吸力面,所述第一弦长大于所述第二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一壁通道壁段是以第一弦长为特征的压力面,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第二壁通道壁段是以第二弦长为特征的吸力面,所述第一弦长基本等于所述第二弦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后缘的每一个后缘以约为零度的倾斜角为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每个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后缘的 每个以约为-80度到+80度范围内的倾斜角为特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通道壁的每个部分通道壁的所述前缘以约为零度的倾斜角为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通道壁的每个部分通道壁的所述前缘以约为-50度到+50度范围内的倾斜角为特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通道壁的每个部分通道壁的所述前缘以前缘半径与最大弦长之比具有约0-0.25范围内的值为特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部分通道壁的所述每个部分通道壁以弦比具有约0.1-1.0范围内的值为特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部分通道壁的所述每个部分通道壁以厚度与最小弦长之比具有约0.01-0.5范围内的值为特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部分通道壁的所述每个部分通道壁以弯度与最小弦长之比具有约0-0.25范围内的值为特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一个通道壁段适于包括凸片,所述凸片与风套组件的一部分配合形成一体,以便进一步支撑风套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开的通道壁段的一个通道壁段适于包括向上延伸的凸片,所述凸片适于与风套组件的一部分配合形成一体,以便进一步支撑风套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孔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圆柱形元件的内表面适于包括所述闭孔绝缘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适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形元件的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形元件之间的间隔沿着适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形元件的每个的共用轴向中心线基本恒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驱式叶轮,所述叶轮容纳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元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元件的下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以叶片的数目“X”、所述多个部分通道的部分通道壁的数目“n”为特征,其中n为满足表达式n=x+/-l的质数,或表示下一较高或较低值的质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通道壁的所述前缘关于其中心线对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孔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圆柱形元件的内表面适于包括所述闭孔绝缘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通道壁的所述前缘关于其中心线不对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排气风扇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孔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圆柱形元件的内表面适于包括所述闭孔绝缘材料。
24.一种排气风扇组件,其包括: a.用于接收排气和旁通流量的压力通风系统; b.风扇组件,与所述压力通风系统流体连通且以第一和第二风扇组件部分为特征,所述第一风扇组件部分包括与壳体锥形入口相结合的锥形风扇入口,所述第二风扇组件部分包括风扇壳体,风扇壳体以间隔开的内壁和外壁为特征,其中内壁和外壁单独地或结合地界定:i)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环形流体通道腔室;ii)中央驱动腔室,其由所述内壁在周向上界定且适于保持用于排气风扇的马达;以及,iii)位于所述外壁内以及所述内壁之下的排气风扇腔室,所述第二风扇组件部分还包括多个中空叶片,中空叶片在所述第二风扇组件部分的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延伸,以便位于其所述环形流体通道腔室内,所述中空叶片的每个中空叶片以前缘和两个后缘为特征,所述内壁和外壁的每个如此变化,以至于所述每个中空叶片界定适于从所述外壁的外部流动到和流动通过所述内壁且流入到所述中央驱动腔室内的径向流体流的部分有壁的通道;以及 c.风套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风扇组件,所述风套组件以多个托架为特征,所述多个托架适于配合地固定到所述多个中空叶片的每个中空叶片的一部分,以便关于所述风扇壳体进一步支撑所述风套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排气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套组件的风套的内表面配备有闭孔泡沫以促进声音衰减。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排气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所述环形流体通道腔室以声音衰减材料为特征。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排气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的内表面配备有闭孔泡沫以促进声音衰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排气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套组件的风套的内表面配备有闭孔泡沫以促进声 音衰减。
全文摘要
通常提供一种改进的排气风扇壳体以及具有同样特征的排气风扇组件。该排气风扇壳体包括第一圆柱形或圆锥形元件、处于所述第一圆柱形或圆锥形元件内部的第二圆柱形元件以及多个中空叶片,中空叶片横过由所述第一圆柱形元件和第二圆柱形元件界定的环形流体通道腔室并且使得第一和第二圆柱形元件集成到一起。由第二圆柱形元件界定的中央驱动腔室经由中空叶片与第一圆柱形元件外部的环境空气流体连通。每个中空叶片以间隔开的壁段为特征,所述间隔开的壁段一体地终止以便界定适于每个中空叶片的前缘,每个间隔开的壁段具有界定适于中空叶片的第一和第二后缘的自由端或封闭端。
文档编号F04D25/08GK103080558SQ20118004226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D·哈利托夫, A·W·麦克卢尔 申请人:双城风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