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068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和热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双转子的两级增焓压缩机在进行补气增焓后,中压气体流道中的不同阶段冷媒压カ和流速是不同的,而其中压气体流道的截面积是相同的,这导致第一级的低压压缩组件排气和第二级的高压压缩组件吸气之间的气流脉动较大,影响了压缩机的吸所和排气的饱满度,从而降低了压缩机效率和压缩机能效,増加了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压缩机效率和能效,降低能耗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低压压缩组件,具有低压腔,低压压缩组件吸入并压缩气体形成第一有压气体;中压腔;低压腔排气流道,将第一有压气体从低压压缩组件排入中压腔内;增焓组件,向中压腔内输送第二有压气体,第二有压气体与第一有压气体在中压腔内混合形成混合有压气体;高压压缩组件,包括高压腔,高压压缩组件吸入并压缩混合有压气体形成第三有压气体;中压气体流道,将混合有压气体从中压腔输送至高压压缩组件;高压腔排气流道,将第三有压气体从高压压缩组件排出;中压气体流道包括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和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其中,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在I. 4至4之间。进ー步地,中压气体流道还包括中间流道段,中间流道段位于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和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之间,其中,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中间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2在I. 2至2之间,且中间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3在I. 2至2之间。进ー步地,低压腔排气流道面积与高压腔排气流道面积比值为I. 2。进ー步地,中压气体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H巾与低压腔排气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H低的比值H1大于I. 2。进ー步地,高压腔的容积Vs与低压腔的容积Vffi的比值R1在0. 8至0. 9之间。进ー步地,压缩机包括曲轴,曲轴具有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低压压缩组件包括低压缸和在低压缸内的设置于第一偏心部上的低压滚子,低压缸和低压滚子之间形成低压腔;高压压缩组件包括高压缸和在高压缸内的设置于第二偏心部上的高压滚子,高压缸和高压滚子之间形成高压腔。进一步地,第一偏心部与第二偏心部的偏心量相同;闻压缸的闻度小于低压缸的高度。进一步地,第一偏心部的偏心量小于第二偏心部的偏心量;闻压缸的闻度和低压缸的高度相同。进ー步地,低压缸的气缸高度与气缸内径的比值范围在0.4至0.55之间;高压缸的气缸高度与气缸内径比值范围在0. 4至0. 55内之间;第一偏心部的偏心量与低压缸的气缸内径的比值范围在0. I 0. 2内;第二偏心部的偏心量与高压缸的气缸内径的比值范围在0. I 0. 2内。进ー步地,中压腔的容积V巾与低压腔的容积Vffi的比值R2大于I。进ー步地,压缩机还包括下法兰,设置于低压压缩组件下方,下法兰的下侧包括下法兰凹腔;下盖板,设置于下法兰的下方且盖设在下法兰凹腔上,与下法兰共同形成中压腔。进ー步地,压缩机还包括中间缸,设置于低压压缩组件和高压压缩组件之间,中 间缸朝向高压压缩组件的ー侧包括中间缸凹腔;泵体隔板,设置于高压压缩组件和中间缸之间且盖设于中间缸凹腔上,与中间缸共同形成中压腔。进ー步地,压缩机还包括壳体组件,容纳低压压缩组件和高压压缩组件;中间箱体,设置于壳体组件外部,中间箱体的内部空间形成中压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空调系统,包括前述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热泵热水器系统,包括前述的压缩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由于合理地设置了中压气体流道,对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设定了较佳的范围,冷媒的压力脉动和流速脉动都相对较小,可以提高第一级排气和第二级吸气饱满度,提高补气量,从而提高压缩机效率和能效,降低能耗。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上法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高压缸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泵体隔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低压缸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下法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0034]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低压和高压压缩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最大相对补气量随H2变化不意图;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能效比随面积比值H2变化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最大相 对补气量随比值H1变化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能效比随比值H1变化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最大相对补气量随比值R1变化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能效比随比值R1变化示意图;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最大相对补气量随比值R2变化示意图;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能效比随比值R2变化示意图;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第一实施例图I至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该压缩机为中压腔在低压腔下部的两级增焓压缩机。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主要包括壳体组件、电机、低压压缩组件、增焓组件、下法兰
3、高压压缩组件、泵体隔板11、上法兰14和分液器I等等。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18a、中间壳体17和下壳体18b。电机设置于壳体组件内部,主要由定子15和转子16组成。低压压缩组件主要包括低压缸2和设置于低压缸2内的低压滚子10。下法兰3的下方设置凹腔,下盖板4盖设在下法兰3的凹腔上围成中压腔。高压压缩组件主要包括高压缸12和设置于高压缸12内的高压滚子13。增焓组件主要包括增焓密封圈5、增焓泵体吸气管6、增焓壳体吸气管7和增焓弯管8等。分液器I通过焊接固定在中间壳体17上,低压缸2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法兰3上,分液器I通过吸气管与低压缸2相连通。下盖板4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法兰3下。增焓壳体吸气管7焊接在壳体17上,增焓泵体吸气管6通过与其过盈配合的增焓密封圈5压紧在低压缸2的增焓ロ 23的内壁上,增焓弯管8通过焊接与增焓壳体吸气管7和增焓泵体吸气管6相连通。高压缸12通过螺钉与上法兰组件14固定,同时与泵体隔板11相连。上法兰组件14焊接在中间壳体17上。曲轴9穿过下法兰3、低压缸2、下盖板4、泵体隔板11、高压缸12、上法兰14,低压滚子10套在曲轴9的下偏心部上,高压滚子13套在曲轴9的上偏心部上。压缩机排气管19焊接在上壳体18a上,上壳体18a密封地焊接在中间壳体17上部,下壳体18b密封地焊接在中间壳体17下部。冷媒在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中的流通过程简述如下在电机的拖动下,压缩机的低压压缩组件和高压压缩组件运转,从系统回流的低压冷媒通过分液器I进入到低压缸2中压缩形成第一中压冷媒。经低压压缩组件压缩后的第一中压冷媒通过低压缸2的低压缸排气ロ 21以及图13至图14所示的下法兰3上的下法兰排气ロ 31排到下法兰3与下盖板4共同形成的中压腔中。同时,第二中压冷媒通过系统的ー个中压回路进入增焓弯管8,再进入增焓泵体吸气管6,通过图10至11所示的低压缸2上的增焓ロ 23流入到中压腔中,与第一中压冷媒混合形成混合中压冷媒,混合中压冷媒再依次通过下法兰3上的第一中压气体流道32、低压缸2上的第二中压气体流道22、泵体隔板11上的第三中压气体流道111后,通过高压缸12的高压缸吸入ロ 121吸入高压缸 12内,由高压压缩组件压缩成高压冷媒,高压冷媒通过上高压缸12的高压缸排气ロ 122和上法兰14上的上法兰排气ロ 141排入由上法兰14、中间壳体17和上壳体18a围成的上部空间内,并从排气管19排入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完成压缩机的一次双级压缩并进行增焓的工作过程。图I中的各箭头方向代表了冷媒在压缩机中的流动过程。根据以上描述可知,低压腔排气流道由低压缸2上的低压缸排气ロ 21和下法兰排气ロ 31组成。中压气体流道分为三个流道段,分别为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位于下法兰3上的第一中压气体流道32、中间流道段的低压缸2上的第二中压气体流道22和泵体隔板11上的第三中压气体流道111、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位于高压缸12上的斜切的高压缸吸入口 121。高压腔排气流道则由高压缸12上的高压缸排气ロ 122至上法兰排气ロ 141之间的流道组成。优选地,低压腔排气流道面积与高压腔排气流道面积比值为1.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设定中压气体流道的三个不同流道段的横截面积比值的范围来降低冷媒压カ和流速脉动,从而提高压缩机的能效、降低功耗。具体地,中压气体流道的三个流道段的最小截面比值设置为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中间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2在I. 2至2之间,且中间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3在I. 2至2之间。而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在I. 4至4之间较为适宜。參见图16中最大相对补气量随H2的变化曲线,当H2在I. 2至2之间时,最大相对补气量较大。參见图17中能效比随H2的变化曲线,当H2在I. 2至2之间时,能效比较大。最大相对补气量和能效比随H3的变化曲线分别与图16和图17中_H2的变化曲线相类似,也是H3在I. 2至2之间最佳,在此未图示。此时冷媒的压力脉动和流速脉动都相对较小,可以提高第一级排气和第二级吸气的饱满度,提高相对补气量,从而提高压缩机能效,降低能耗。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中压气体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H巾与低压腔排气流道最小横截面积Hffi的比值H1大于I. 2。參见图18中最大相对补气量随比值H1的变化曲线,最大相对补气量随横截面积比H1增大而增大,当H1大于I. 2时,最大相对补气量随H1增大而提高的更加显著。參见图19中能效比随比值H1的变化曲线,能效比随H1的増大先增大后减小,当H1大于I. 2时,能效比接近最大。在第一实施例中更优选地,高压腔容积Vs与低压腔的容积Vffi的比值Rl在0. 8至
0.9之间。參见图20所示的最大相对补气量随比值R1的变化曲线,随着比值R1的增大最大相对补气量逐渐増大,当比值R1在0. 8至0. 9之间时,最大相对补气量増加的幅度开始加大。參见图21所示的能效比随比值R1的变化曲线,随着R1的増大,能效比先増大后减低,当比值R1在0. 8至0. 9之间时,能效比接近最大。为了达到比值R1的范围在0. 8至0. 9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分别采用如下方式在插入闻压缸12与低压缸2中的曲轴9的上偏心部和下偏心部的偏心量相同时,可以通过调节高压缸12和低压缸2的高度比值,通过使高压缸12的高度小于低压缸2的高度来实现容积比R1的值在0. 8至0. 9之间。 在高压缸12和低压缸2的缸高相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插入高压缸12与低压缸2中的曲轴9的上偏心部和下偏心部的偏心量的比值,通过使下偏心部的偏心量小上偏心部的偏心量来实现容积比R1的值在0. 8至0. 9之间。在高压缸12与低压缸2各自的气缸高度与气缸内径比值范围均在0. 4至0. 55之间,且曲轴上偏心部和下偏心部的偏心量与相应的气缸内径的比值范围在0. I至0. 2之间的前提下,则可以通过同时调整高压缸12和低压缸2的内径和高度,以及调节曲轴9的上、下偏心部的偏心量来实现容积比R1的值在0. 8至0. 9之间。在第一实施例中进ー步优选地,中压腔的容积V巾与低压腔的容积Vffi比值R2大于
1。此时补气流体脉动较小,最大相对补气量和能效比均较大。如图22所示的最大相对补气量随R2的变化曲线,最大相对补气量随R2增大而增大,当R2等于I时最大相对补气量达到较大值,当R2大于I时其最大相对补气量较大。如图23所示的能效比随容积比R2的变化曲线,能效比随容积比R2的增大而増大,当R2大于I时,能效比接近最大。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两个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描述,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或參数取值范围等不再详细说明。第二实施例如图2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为中压腔在低压压缩组件和高压压缩组件之间的两级增焓压缩机,其主要包括分液器201、低压缸202、中间缸203、增焓管204、泵体隔板205、高压缸206、上法兰207和下法兰208等等。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由于中压腔设置在低压腔上部,压缩机整机的中压冷媒直接向上流动至高压压缩组件。第二实施例中,分液器201通过吸气管与低压缸202相连接,低压缸202由螺钉固定在下法兰208上,中间缸203通过螺钉固定在低压缸202上,中间缸203的上侧包括凹腔,泵体隔板205盖设在中间缸203的凹腔上方形成中压腔,增焓管204与中间缸203内的中压腔相连通。泵体隔板205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缸203上,高压缸206通过螺钉与上法兰207固定,同时与泵体隔板205相连,上法兰207焊接在壳体组件上。从空调系统回流的低压冷媒气体通过分液器201流入低压缸202上的低压缸吸气ロ,由低压压缩组件压缩后形成第一中压冷媒,第一中压冷媒通过低压缸202上的低压缸排气口和中间缸203上的中间缸排气ロ流入中间缸203与泵体隔板205共同形成的中压腔,用于补气增焓的第二中压冷媒流经增焓管204后通过中间缸203上的中间缸吸气ロ也流入中间缸203内,与流入中压腔的第一中压冷媒混合后形成混合中压冷媒,混合中压冷媒通过泵体隔板205上的泵体隔板中压气体流道流入高压缸206的高压缸吸气ロ,经过高压压缩组件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通过高压缸206上的高压缸排气口和上法兰207的上法兰排气ロ排入壳体组件与上法兰207围成的上部空腔中,最后通过压缩机排气管流入空调系统,再通过空调系统的蒸发后流回压缩机,从而完成一次循环。根据以上描述可知,在第二实施例中低压腔排气流道由低压缸202上的低压缸排气口和中间缸203上的中间缸排气ロ组成。在第二实施例中,中压气体流道分为ニ个流道段,分别为低压腔排气流道侧的泵体隔板205上的泵体隔板中压气体流道和高压腔吸气流道侧的位于高压缸206上的高压缸吸入ロ。高压腔排气流道则由高压缸206上的高压缸排气口和上法兰组件207的上法兰排气ロ组成。 以上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没有中间流道段。经实验验证,第二实施例中,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也在I. 4至4之间较为适宜。其它各參数HR2以及低压腔排气流道面积与高压腔排气流道面积比值等的取值范围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相近,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容积比R1的各实现方式等同样地适用于以上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因此不再重复描述。第三实施例如图25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增加外置的密闭中间箱体形成中压腔外置结构的两级增焓压缩机。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主要包括电机、低压压缩组件、中间箱体304、高压压缩组件、壳体组件、分液器301等等。分液器301通过吸气管与低压缸302相连接,低压缸302由螺钉固定在下法兰303上,中间箱体304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组件309上,中间箱体304通过第一排气管与低压缸302上的低压缸排气ロ相通,通过第二排气管与高压缸307上的高压缸吸气ロ连通,增焓管305与中间箱体304相连,泵体隔板306放置在低压缸302上侧,高压缸307通过螺钉与上法兰308固定,同时与泵体隔板306相连,上法兰308焊接在壳体组件309上。从空调系统回流的低压冷媒通过分液器301流入低压缸302上的低压缸吸气ロ,由低压压缩组件压缩后形成第一中压冷媒,第一中压冷媒通过低压缸302上的低压缸排气口和第一排气管进入中间箱体304内部的中压腔。用于补气增焓的第二中压冷媒流经增焓管305后进入中间箱体304内部的中压腔,在中压腔内与第一中压冷媒混合后形成混合中压冷媒,混合中压冷媒通过第二排气管流入高压缸307的高压缸吸气ロ,经过高压压缩组件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通过高压缸307上的高压缸排气口和上法兰308上的上法兰排气ロ排入壳体组件309与上法兰组件308围成的上部空间中,最后通过压缩机排气管流入空调系统,再通过空调系统的蒸发后流回压缩机,完成一次循环。根据以上描述可知,在第三实施例中低压腔排气流道为低压缸302上的低压缸排气ロ。在第三实施例中,中压气体流道分为三个流道段,分别为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第一排气管、中间流道段的第二排气管与高压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位于高压缸307上的斜切的高压腔吸入ロ。高压腔排气流道则由高压缸307上的高压缸排气口和上法兰组件308的上法兰排气ロ组成。以上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各參数LHpHpHR2以及低压腔排气流道面积与高压腔排气流道面积比值等的取值范围和效果同样与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相近,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容积比R1的各实现方式也适用于以上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因此不再重复描述。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合理地设置了中压气体流道,对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设定了较佳的范围,冷媒的压力脉动和流速脉动都相对较小,可以提高第一级排气和第二级吸气饱满度,提高补气量,从而提高压缩机能效,降低能耗。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包括 低压压缩组件,具有低压腔,所述低压压缩组件吸入并压缩气体形成第一有压气体; 中压腔; 低压腔排气流道,将所述第一有压气体从所述低压压缩组件排入所述中压腔内;增焓组件,向所述中压腔内输送第二有压气体,所述第二有压气体与所述第一有压气体在所述中压腔内混合形成混合有压气体; 高压压缩组件,包括高压腔,所述高压压缩组件吸入并压缩所述混合有压气体形成第三有压气体; 中压气体流道,将所述混合有压气体从所述中压腔输送至所述高压压缩组件; 高压腔排气流道,将所述第三有压气体从所述高压压缩组件排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气体流道包括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和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其中,所述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所述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在I. 4至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气体流道还包括中间流道段,所述中间流道段位于所述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和所述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之间,其中,所述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所述中间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2在I. 2至2之间,且所述中间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所述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H3在I. 2至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腔排气流道面积与所述高压腔排气流道面积比值为I. 2。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气体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H巾与所述低压腔排气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Hffi的比值H1大于I. 2。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的容积Vs与所述低压腔的容积Vffi的比值R1在0. 8至0. 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压缩机包括曲轴(9),所述曲轴(9)具有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 所述低压压缩组件包括低压缸(2)和在所述低压缸(2)内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心部上的低压滚子(10),所述低压缸(2)和所述低压滚子(10)之间形成所述低压腔; 所述高压压缩组件包括高压缸(12)和在所述高压缸(12)内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心部上的高压滚子(13),所述高压缸(12)和所述高压滚子(13)之间形成所述高压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偏心部与所述第二偏心部的偏心量相同; 所述高压缸(12)的高度小于所述低压缸(2)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偏心部的偏心量小于所述第二偏心部的偏心量; 所述高压缸(12)的高度和所述低压缸(2)的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低压缸(2)的气缸高度与气缸内径的比值范围在0. 4至0. 55之间; 所述高压缸(12)的气缸高度与气缸内径比值范围在0. 4至0. 55内之间;所述第一偏心部的偏心量与所述低压缸(2)的气缸内径的比值范围在0. I 0. 2内; 所述第二偏心部的偏心量与所述高压缸(12)的气缸内径的比值范围在0. I 0. 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腔的容积V巾与所述低压腔的容积的比值R2大于I。
11.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下法兰(3),设置于所述低压压缩组件下方,所述下法兰(3)的下侧包括下法兰凹腔; 下盖板(4),设置于所述下法兰(3)的下方且盖设在所述下法兰凹腔上,与所述下法兰(3)共同形成所述中压腔。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中间缸(203),设置于所述低压压缩组件和所述高压压缩组件之间,所述中间缸(203)朝向所述高压压缩组件的ー侧包括中间缸凹腔; 泵体隔板(204),设置于所述高压压缩组件和所述中间缸(203)之间且盖设于所述中间缸凹腔上,与所述中间缸(203)共同形成所述中压腔。
1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壳体组件(309),容纳所述低压压缩组件和所述高压压缩组件; 中间箱体(304),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309)外部,所述中间箱体(304)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中压腔。
14.ー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根据权利要求I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15.ー种热泵热水器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根据权利要求I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包括低压压缩组件;中压腔;低压腔排气流道;增焓组件;高压压缩组件;中压气体流道;高压腔排气流道;中压气体流道包括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和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其中,低压腔排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与高压腔吸气流道侧流道段的最小横截面积比在1.4至4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冷媒的压力脉动和流速脉动都相对较小,可以提高第一级排气和第二级吸气饱满度,提高补气量,从而提高压缩机效率和能效,降低能耗。
文档编号F04C23/00GK202560563SQ20122015054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魏会军, 李万涛 申请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