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扇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810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风扇的扇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散热风扇的扇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风扇的扇轮,尤其是一种能够降低旋转时所产生的噪 音的散热风扇的扇轮。
背景技术
[0002]请参照图1所示,为中国台湾第M431957号《离心风扇的扇叶结构》新型专利,该 新型专利揭示一种现有散热风扇的扇轮9,该扇轮9包含一轮毂91、一第一扇叶体组92及 一第二扇叶体组93。其中该轮毂91周侧设有一连接部94,该连接部94具有一第一侧941 及一第二侧942 ;该第一扇叶体组92及第二扇叶体组93设于该连接部94,且该第一扇叶体 组92及第二扇叶体组93分别自该第一侧941及第二侧942的相反方向延伸;借此,利用前 述该第一扇叶体组92及第二扇叶体组93的双向增压结构,以达到同时驱风散热及降低噪 音的效果。[0003]当该现有扇轮9应用于离心式风扇,并利用马达驱动该扇轮9旋转作动时,借助离 心式扇轮的导流特性,该现有扇轮9主要是利用该第一扇叶体组92及第二扇叶体组93自 轴向方向导入气流,再经由径向方向导出气流,以进行驱风散热作业。[0004]然而,由于该第一扇叶体组92是自该连接部94的第二侧942朝第一侧941方向 延伸,而该第二扇叶体组93则自该连接部94的第一侧941朝第二侧942方向延伸,导致该 第一扇叶体组92的各叶片仅轴向延伸至该连接部94,未进一步延伸至该第二扇叶体组93 的各叶片之间;因此,当现有扇轮9的第一扇叶体组92自轴向方向导入气流后,无法有效地 进一步再将气流轴向导入至该第二扇叶体组93的驱风部位,故导致大部分的气流被该第 一扇叶体组92以径向方向导出(如图1所示的气流方向S),造成现有扇轮9的整体驱风散 热效果不佳。[0005]整体而言,现有扇轮9虽能够利用该第一扇叶体组92及第二扇叶体组93的双层 结构设计,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但亦由于该第一扇叶体组92及第二扇叶体组93以该连接 部94为分界朝不同方向延伸,因此,在具有降低噪音功能的同时,即如同前述相对容易牺 牲部分的驱风散热效果,故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的扇轮,该扇轮能够在具有降低噪音的 同时,仍可保留较佳的驱风散热效果,以同时兼具降低噪音及提升驱风散热效果的良好功 倉泛。[0007]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主要是包含一扇轮座、一中心轴、一第一叶片组及一 第二叶片组。该扇轮座设有一轴接部及一结合部;该中心轴设有一固接端,该固接端结合于 该扇轮座的轴接部;该第一叶片组包含数个第一叶片,该数个第一叶片结合该扇轮座的结 合部,且该数个第一叶片以一连接环串接,该数个第一叶片在该中心轴的轴向上区分有一 第一驱风部及一第二驱风部,其中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二驱风部分别设有一导流缺口 ;该第二叶片组包含数个第二叶片,该数个第二叶片结合该第一叶片组的连接环,且该数个第 二叶片分别位于相邻的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导流缺口之间。[0008]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较佳在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该数个第 一叶片设有一第一端缘及一第二端缘,该第一叶片的第一端缘作为入风侧,该第一端缘及 第二端缘之间区分形成一第一驱风部及一第二驱风部,该第一驱风部邻近该第一端缘,该 第二驱风部邻近该第二端缘。[0009]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数个第一叶片定义一基准线,该基准线通过该连接 环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一驱风部位于该第一叶片的第一端 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二驱风部位于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缘及该基准线 之间。[0010]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基准线较佳通过该连接环的一端面,该端面朝向该 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一端缘。[0011]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之间设有相 对的一内侧叶缘部及一外侧叶缘部,该内侧叶缘部邻近该中心轴,该外侧叶缘部远离该中 心轴,该导流缺口较佳接邻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外侧叶缘部。[0012]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第一叶片组的数个第一叶片具有一第一端角及一 第二端角,该第一端角位于该内侧叶缘部接邻该第一端缘的角隅部位,该第一端角至该中 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一径向距离,该第二端角位于该内侧叶缘部接邻该扇轮座的 结合部的角隅部位,该第二端角至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一第二径向距离,该第一 径向距离较佳大于该第二径向距离。[0013]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数个第一叶片的外侧叶缘部较佳连接一固定套环。[0014]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较佳在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该数个第 二叶片设有一第一端缘及一第二端缘,该数个第二叶片的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之间设有相 对的一内侧叶缘部及一外侧叶缘部,该数个第二叶片的内侧叶缘部邻近该中心轴,该数个 第二叶片的外侧叶缘部远离该中心轴,该第二叶片以其第一端缘结合该第一叶片组的连接 环。[0015]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数个第二叶片的内侧叶缘部较佳切齐或未超出该 连接环的内侧环周面;或者,该数个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缘在轴向上较佳切齐于第一叶片组的第二端缘。[0016]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扇轮座较佳具有一毂部,该轴接部为设置于该毂部 中央的轴座,该结合部为自该毂部外周缘径向延伸的外环板。[0017]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数个第二叶片的径向延伸范围较佳位于该连接环 的外侧环周面及内侧环周面的范围内。[0018]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数个第二叶片彼此之间的间距较佳等于该第一叶 片组的数个第一叶片彼此之间的间距。[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在利用该第一叶片组及 该第二叶片组提供降低噪音功能的同时,该数个第一叶片更设有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组的周 侧范围的第二驱风部,配合该导流缺口的设计,以确保该扇轮在保有降低噪音功能的前提 条件下,仍具有较佳的驱风效果,故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可同时兼具降低噪音及提升驱风效果的功效。


[0020]图1 :现有散热风扇的扇轮的立体外观图。[0021]图2 :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立体外观图。[0022]图3 :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的侧剖视图。[0023]图4 :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沿图3的4-4线的剖视示意图。[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5]〔本实用新型〕[0026]I扇轮座[0027]11轴接部12结合部[0028]13毂部[0029]2中心轴[0030]21固接端[0031]3第一叶片组[0032]31第一叶片31a第一驱风部31b第二驱风部311第一端缘[0034]312第二端缘313内侧叶缘部[0035]314外侧叶缘部32连接环[0036]33导流缺口34固定套环[0037]4第二叶片组[0038]41第二叶片411第一端缘[0039]412第二端缘413内侧叶缘部[0040]414外侧叶缘部[0041]Dl第一径向距离D2第二径向距离[0042]El第一端角E2第二端角[0043]L基准线X 中心轴线[0044]S气流方向[0045]〔现有技术〕[0046]9扇轮[0047]91轮毂92第一扇叶体组[0048]93第二扇叶体组94连接部[0049]941第一侧942第二侧[0050]S气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0052]请参照图2、3及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轮揭示一种离心式扇轮,该扇轮主要包含一扇轮座1、一中心轴2、一第一叶片组3及一第二叶片组4。该中心轴2结合于该扇轮座I的中央部位,该第一叶片组3及该第二叶片组4设置于该扇轮座 I的周侧。[0053]该扇轮座I设有一轴接部11及远离该轴接部11的一结合部12。该轴接部11为各种可以用以固定该中心轴2的结构设计,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扇轮座I具有一毂部13,该轴接部11为设置于该毂部13中央的轴座,用以固接该中心轴2 ;该结合部12为自该毂部 13外周缘径向延伸的外环板,该外环板可如图2及3所示,于表面形成数个镂空部,或者,该外环板也可为表面完整的环状体,用以供该第一叶片组3结合。[0054]该中心轴2设有一固接端21,该固接端21结合于该扇轮座I的轴接部11,该中心轴2的固接端21与该扇轮座I的轴接部11的固定结合方式可以采用如射出成型包覆、卡扣、锁固、焊接、紧配合、粘固、……等。其中如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是揭示该扇轮座I的轴接部11以塑胶射出成型方式包覆该中心轴2的固接端21。[0055]该第一叶片组3包含数个第一叶片31,该数个第一叶片31结合于该扇轮座I的结合部12,且该数个第一叶片31以一连接环32予以串接,在该中心轴2的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该数个第一叶片31设有一第一端缘311及一第二端缘312,该第一端缘311及第二端缘312之间区分形成一第一驱风部31a及一第二驱风部31b,该第一驱风部31a邻近该第一端缘311,该第二驱风部31b邻近该第二端缘312 ;又,其中该数个第一叶片31的第二驱风部31b则各设有一导流缺口 33,以供该第二叶片组4可顺利进行驱风散热作业。[0056]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第一叶片31的第一端缘311可以作为入风侧,该数个第 一叶片31的第一端缘311及第二端缘312之间设有相对的一内侧叶缘部 313及一外侧叶缘部314,其中该内侧叶缘部313邻近该中心轴2 (即朝向图式中的中心轴 2的方向),该外侧叶缘部314远离该中心轴2 (即朝向图式中的扇轮外侧的方向);又,该数个第一叶片31皆定义一基准线L,该基准线L是通过该连接环32且垂直于该中心轴2的中心轴线X,更详言之,前述基准线L是通过该连接环32的一端面,该端面朝向该第一端缘 311。[0057]据此,该第一驱风部31a较佳定义为位于该第一叶片31的第一端缘311及该基准线L之间的驱风部位;该第二驱风部31b较佳定义为位于该第一叶片31的第二端缘312及该基准线L之间的驱风部位;另外,该导流缺口 33设于该第二驱风部31b且较佳接邻该外侧叶缘部314,用以确保该第二叶片组4可更为顺利地径向导出气流进行散热。[0058]又,请再参照图3所示,该第一叶片组3的数个第一叶片31具有一第一端角El及一第二端角E2。其中该第一端角El位于该内侧叶缘部313接邻该第一端缘311的角隅部位,该第一端角El至该中心轴2的中心轴线X之间具有一第一径向距离Dl ;该第二端角E2 位于该内侧叶缘部313接邻该扇轮座I的结合部12的角隅部位,该第二端角E2至该中心轴2的中心轴线X之间具有一第二径向距离D2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径向距离Dl大于该第二径向距离D2,借此,可使该数个第一叶片31的内侧叶缘部313相对于该中心轴线X呈轴向倾斜延伸状,当本发散热风扇的扇轮作为离心式扇轮时,可使该数个第一叶片31更容易轴向导入气流,以提升整体驱风散热效果;另外,该数个第一叶片31的外侧叶缘部314也可以利用一固定套环34予以连接,该固定套环34较佳邻近该第一端缘311, 借此,该数个第一叶片31可被限制固定于该扇轮座I的结合部12与该固定套环34之间,以有效强化该数个第一叶片31的整体结构强度。[0059]该第二叶片组4包含数个第二叶片41,该数个第二叶片41结合该第一叶片组3的 连接环32 ;又,如图2及3所示,该数个第二叶片41分别位于该数个第一叶片31的导流缺 口 33之间。[0060]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该中心轴2的中心轴线X的轴向方向 上,该数个第二叶片41设有一第一端缘411及一第二端缘412,该数个第二叶片41的第一 端缘411及第二端缘412之间设有相对的一内侧叶缘部413及一外侧叶缘部414,其中该内 侧叶缘部413邻近该中心轴2 (即朝向图式中的中心轴2的方向),该外侧叶缘部414远离 该中心轴2 (即朝向图式中的扇轮外侧的方向)。据此,该第二叶片41较佳是以其第一端缘 411结合该第一叶片组3的连接环32,且该第二叶片41的第二端缘412在轴向上较佳是切 齐于第一叶片组3的第二端缘312,使该第二叶片组4可以搭配该第一叶片组3提供足够的 驱风面积。[0061]再者,该数个第二叶片41的内侧叶缘部413较佳是切齐或低于(即是未超出)该连 接环32的内侧环周面,或者,该数个第二叶片41的径向延伸范围较佳是位于该连接环32 的外侧环周面及内侧环周面的范围内,借此,皆可以避免该数个第二叶片41影响该数个第 一叶片31的第二驱风部31b的轴向导流效果,并兼具有易于制作成型的优点;又,该数个第 二叶片41彼此之间的间距较佳也可等于该第一叶片组3的数个第一叶片31彼此之间的间 距,以供本实用新型扇轮达到提升制作成型便利的功效。[0062]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于实际使用时,可以应用于如轴流式散热风扇、鼓风 式散热风扇或水平式对流风扇,其中较佳是以离心式散热风扇为主。以离心式散热风扇为 例,本实用新型扇轮可转动地装设于一扇框(未绘示)内部,再利用一马达(未绘示)驱动该 扇轮旋转作动(散热风扇的马达驱动扇轮作动的详细结构组成及作动方式,为散热风扇所 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本文容不赘述);借此,该散热风扇可用以针对各 式电子产品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提供较佳的散热作用。[0063]借助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轮,请参照图3所示,该扇轮能 够利用该第一叶片组3及第二叶片组4的双层结构设计,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利用双层叶 片组的设计降低噪音的技术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且本案先前技术也载明有 可降低噪音的双层叶片组结构,故本文容不赘述)。[0064]又,由于该第一叶片组3的各第一叶片31皆具有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组4的周侧范 围的第二驱风部31b ;因此,当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一叶片组3自轴向方向导入气流后,可 更容易地将气流轴向导入至该第二叶片组4的周侧范围,以便该第一叶片组3及该第二叶 片组4皆能够确实地将大部分的气流导出(如图3所示的气流方向S),进而相对保有较佳的 驱风散热效果;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叶片组3的各第一叶片31配合设有该导流缺口 33,且该数个第二叶片41分别位于该数个第一叶片31的导流缺口 33之间,因此,虽然该第 一叶片组3的各第一叶片31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组4的周侧范围,但仍不至于影响该数个第 二叶片41原有的驱风效果。[00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扇轮在利用该第一叶片组3及该第二叶片组4 提供降低噪音功能的同时,该数个第一叶片31更设有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组4的周侧范围的 第二驱风部31b,配合该导流缺口 33的设计,以确保该扇轮在保有降低噪音功能的前提条件下,仍具有较佳的驱风效果,故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可同时兼具降低噪音及提升驱风效 果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扇轮座,该扇轮座设有一个轴接部及一个结合部; 一个中心轴,该中心轴设有一个固接端,该固接端结合于该扇轮座的轴接部; 一个第一叶片组,该第一叶片组包含数个第一叶片,该数个第一叶片结合该扇轮座的结合部,且该数个第一叶片以一个连接环串接,该数个第一叶片在该中心轴的轴向上区分有一个第一驱风部及一个第二驱风部,其中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二驱风部分别设有一个导流缺口 ;及 一第二叶片组,该第二叶片组包含数个第二叶片,该数个第二叶片结合于该第一叶片组的连接环上,且该数个第二叶片分别位于相邻的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导流缺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该数个第一叶片设有一个第一端缘及一个第二端缘,该第一叶片的第一端缘作为入风侧,该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之间区分形成一个第一驱风部及一个第二驱风部,该第一驱风部邻近该第一端缘,该第二驱风部邻近该第二端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第一叶片定义有基准线,该基准线通过该连接环且垂直于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一驱风部位于该第一叶片的第一端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二驱风部位于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缘及该基准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基准线通过该连接环朝向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一端缘的端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之间设有相对的一个内侧叶缘部及一个外侧叶缘部,该内侧叶缘部邻近该中心轴,该外侧叶缘部远离该中心轴,该导流缺口接邻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外侧叶缘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叶片组的数个第一叶片具有一个第一端角及一个第二端角,该第一端角位于该内侧叶缘部接邻该第一端缘的角隅部位,该第一端角至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径向距离,该第二端角位于该内侧叶缘部接邻该扇轮座的结合部的角隅部位,该第二端角至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径向距离,该第一径向距离大于该第二径向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外侧叶缘部连接一个固定套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该数个第二叶片设有一第一端缘及一第二端缘,该数个第二叶片的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之间设有相对的一个内侧叶缘部及一个外侧叶缘部,该数个第二叶片的内侧叶缘部邻近该中心轴,该数个第二叶片的外侧叶缘部远离该中心轴,该第二叶片以其第一端缘结合该第一叶片组的连接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第二叶片的内侧叶缘部切齐或低于该连接环的内侧环周面。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心轴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该数个第二叶片设有一个第一端缘及一个第二端缘,该数个第二叶片的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之间设有相对的一个内侧叶缘部及一个外侧叶缘部,该数个第二叶片的内侧叶缘部邻近该中心轴,该数个第二叶片的外侧叶缘部远离该中心轴,该第二叶片以其第一端缘结合该第一叶片组的连接环,该数个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缘在轴向上切齐于第一叶片组的第二端缘。
1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扇轮座具有一个毂部,该轴接部为设置于该毂部中央的轴座,该结合部为自该毂部外周缘径向延伸的外环板。
12.如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第二叶片的径向延伸范围位于该连接环的外侧环周面及内侧环周面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第二叶片彼此之间的间距等于该第一叶片组的数个第一叶片彼此之间的间距。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风扇的扇轮,包含一扇轮座、一中心轴、一第一叶片组及一第二叶片组。该扇轮座设有一轴接部及一结合部;该中心轴结合于该扇轮座的轴接部;该第一叶片组包含数个第一叶片,该数个第一叶片结合该扇轮座的结合部,且该数个第一叶片以一连接环串接,该数个第一叶片具有一第一驱风部及一第二驱风部,其中该数个第一叶片的第二驱风部分别设有一导流缺口;该第二叶片组包含数个第二叶片,该数个第二叶片结合该第一叶片组的连接环,且该数个第二叶片分别位于相邻的该数个第一叶片的导流缺口之间,以同时降低噪音及提升驱风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F04D29/28GK202851449SQ20122045533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李明聪, 胡宛龄, 张夆名 申请人: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