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混凝土增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830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喷射混凝土增压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增压管(4)为直通管结构,在增压管(4)的中部环套有储气管(5),该储气管(5)与增压管(4)之间形成储气仓(5’),在储气管(5)中段的壁上接有新风输入管(3),该新风输入管(3)与储气仓(5’)连通,并在储气仓(5’)内设有至少一组加压管(6),同组中的加压管(6)在增压管(4)上按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加压管(6)的出风端固定于增压管(4)上,储气仓(5’)通过加压管(6)与增压管(4)的内部连通,所述加压管(6)的中心线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之间形成有夹角a,且a<45°。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大流经增压管的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流速,有效增加喷射混凝土的作业距离。
【专利说明】喷射混凝土增压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增大喷射混凝土施工距离的增压阀。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喷射混凝土作业在市政及公路隧道临时支护、矿山井下巷道支护及高边坡护坡中被广泛使用。但在施工中,喷射混凝土拌合料受喷浆管自身管阻、喷浆管线顺直度及坡度的影响,存在施工距离过短的严重缺陷,一旦出现喷浆机不能向作业面前移或喷射混凝土拌合料不能向工作面转运时,将无法进行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大喷射混凝土施工距离的增压阀。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增压管(4)为直通管结构,该增压管(4)的前端为进料端(1),后端为出料端(2),在所述增压管(4)的中部环套有储气管(5),该储气管(5)与增压管(4)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气仓(5’),且储气仓(5’)的前后端均由钢环片(7)封口,在所述储气管(5)中段的壁上接有新风输入管(3),该新风输入管(3)与储气仓(5’)连通,并在所述储气仓(5’)内设有至少一组加压管(6),同组中的加压管(6)在增压管(4)上按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加压管(6)的进风端在前出风端在后倾斜分布,加压管(6)的出风端固定于增压管(4)上,储气仓(5’)通过加压管(6)与增压管(4)的内部连通,所述加压管(6)的中心线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之间形成有夹角a,且a〈45°。
[0005]本实用新型是安装在喷射混凝土喷浆管路途中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增压管的进料端与连接喷浆机一端的喷浆管相连接,增压管的出料端与连接喷头一端的喷浆管相连接;新风输入管与沿途的风压管相连接,并向储气仓中输入新风,新风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加压管进入增压管,使得增压管内风压增加,向流经增压管的喷射混凝土拌合料提供助力,这样使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流速增大,从而实现了有效增加喷射混凝土作业距离的目标。加压管在圆周上均匀分布,这样进入增压管的风更均匀;加压管的进气流方向与喷射混凝土运输方向的夹角必须小于45°,否则新输入的风将起阻碍作用。
[0006]为了便于管路布置,并有利于新风进入储气仓中进行分流,所述新风输入管(3)的中心线与储气管(5)的中心线相垂直。
[0007]在所述储气仓(5’)内设有两组加压管(6),其中一组加压管(6)位于新风输入管
(3)的前侧,另一组加压管(6)位于新风输入管(3)的后侧。以上结构能够使储气仓中的新风更均匀地通过加压管进入增压管中,从而确保了新风进入增压管的流速与流量,进一步提高了对增压管内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助力,使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流速尽可能增大,喷射混凝土的作业距离能尽可能增加。
[0008]每组加压管(6)的数目为四根,这样从增压管周侧的四个方向进风,进风更均匀,并且各组新风对喷射混凝土的作用均匀,增大喷射混凝土流速的效果更显著。
[0009]为了避免新风分配不均,两组加压管(6)之间的距离大于5cm。
[0010]所述加压管(6)中心线与增压管(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20° <a〈45°。加压管相对于增压管的倾角不能太大,超过45°会形成阻力,小于20°会影响新风的进风量及流速。因此,加压管相对于增压管的倾角以20° <a〈45°为宜,能够确保对喷射混凝土的助力。
[0011]作为优选,所述增压管(4)前后端位于储气管(5)外的距离相等。
[0012]为了便于制作及装配,使储气管在增压管上连接牢靠,并且储气仓前后端的密封性好,所述钢环片(7)所在的平面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相垂直,钢环片(7)的外圆端与储气管(5)的对应端部相固定,钢环片(7)的内圆端贴合并固定在增压管(4)上。
[00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串联风路的总风压等于各风段风路的分风压之和这一特性,在喷浆料输送管路中串联输入新鲜高压风,将前段喷浆管自身管阻、喷浆管线顺直度及坡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使得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经过增压阀后的流速大于进入增压阀时的流速,从而有效增加了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距离。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材料均为建筑施工领域的常见材料,构造工艺为切割与焊接,制作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增压管4为直通管结构,该增压管4优选为钢管,增压管4的外径与相配合的喷浆管的内径相等。所述增压管4的前端为进料端1,后端为出料端2。在所述增压管4的中部环套有储气管5,该储气管5也优选为钢管,储气管5的中心线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相重合,储气管5的长度至少比增压管4小20cm。储气管5与增压管4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气仓5’,该储气仓5’的前后端均由钢环片7封口。所述钢环片7所在的平面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相垂直,钢环片7的外圆端与储气管5对应端的内壁相焊接,钢环片7的内圆端贴合并焊接固定在增压管4上。所述增压管4前后端位于储气管5外的距离相等,本实施例均优选大于10cm。
[0017]如图1所示,在储气管5中段的壁上接有新风输入管3,该新风输入管3通过焊接与储气管5相固定,新风输入管3的中心线与储气管5的中心线相垂直,新风输入管3与储气仓5’连通,新风输入管3的长度宜大于5cm。在所述储气仓5’内设有至少一组加压管6,本实施例中,加压管6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加压管6位于新风输入管3的前侧,另一组加压管6位于新风输入管3的后侧,两组加压管6之间的距离大于5cm,具体数值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每组加压管6的数目本实施例优选为四根,同组中的加压管6在增压管4上按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加压管6的进风端在前出风端在后倾斜分布,加压管6的出风端为斜口结构,并通过焊接固定于增压管4上,加压管6的长度以3cm为宜,储气仓5’通过各加压管6与增压管4的内部连通。所述加压管6的中心线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之间形成有夹角a,且 20° ( a〈45°。[00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9]如图1所示,用铁丝将增压管4的进料端I与连接喷浆机一端的喷浆管相连接,用铁丝将增压管4的出料端2与连接喷头一端的喷浆管连接,用铁丝将新风输入管3与高压风管连接,准备工作就绪后,待喷浆机正常作业,喷浆管中已充满喷浆料后,即可向新风输入管3内输入高压风,高压风进入储气仓5’后,均匀分配至各加压管6,再通过加压管6进入增压管4内,直接增加增压管4内喷射混凝土的压力,从而增大了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流速,达到了增加喷射混凝土施工距离的目的。
[0020]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加压管6的倾角,或者将加压管6的组数改为一组或三组,或者将每组加压管6的数目改为3根或5根,或者改变各管的尺寸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增压管(4)为直通管结构,该增压管(4)的前端为进料端(1),后端为出料端(2),在所述增压管(4)的中部环套有储气管(5),该储气管(5)与增压管(4)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气仓(5’),且储气仓(5’)的前后端均由钢环片(7)封口,在所述储气管(5)中段的壁上接有新风输入管(3),该新风输入管(3)与储气仓(5’ )连通,并在所述储气仓(5’)内设有至少一组加压管(6),同组中的加压管(6)在增压管(4)上按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加压管(6)的进风端在前出风端在后倾斜分布,加压管(6)的出风端固定于增压管(4)上,储气仓(5’)通过加压管(6)与增压管(4)的内部连通,所述加压管(6)的中心线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之间形成有夹角a,且a〈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输入管(3)的中心线与储气管(5)的中心线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气仓(5’)内设有两组加压管(6),其中一组加压管(6)位于新风输入管(3)的前侧,另一组加压管(6)位于新风输入管(3)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每组加压管(6)的数目为四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两组加压管(6)之间的距离大于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管(6)中心线与增压管(4)中心线之间的夹角20°≤ a<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4)前后端位于储气管(5)外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环片(7)所在的平面与增压管(4)的中心线相垂直,钢环片(7)的外圆端与储气管(5)的对应端部相固定,钢环片(7)的内圆端贴合并固定在增压管(4)上。
【文档编号】F04F5/24GK203420952SQ20132050956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刘玉强, 赖成军, 刘长贵, 滕健, 赖琰 申请人: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