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021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包括上基础泵和下基础泵。上基础泵位于下基础泵的上方,上基础泵往下基础泵方向伸出一根上支撑管,下基础泵往上基础泵方向伸出一根下支撑管,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通过传动轴中间轴承连接,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中间安装传动轴。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双基础立式泵的安装需求,使安装更简单,维护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撑效果可靠稳定。
【专利说明】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背景技术】
[0002]双基础泵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安装方式,双基础简单划分为上基础与下基础。如图1所示,对于上基础层与下基础层之间距离较大的泵组,该距离所用传动轴的支撑方式一直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0003]参照图1,图1示出了的上基础泵11和下基础泵12的位置、结构和连接方式。其中,上基础泵11安装于下基础泵12的上方,上基础泵11和下基础泵12之间通过一根传动轴来连接。
[0004]如图1所示,上基础泵11的机构主要包括电机111、泵联轴器112、手孔113。泵联轴器112安装在电机111下方的箱体中,泵联轴器112外部的壳体上开有手孔113。下基础泵12与上基础泵11通过传动轴连接,下基础泵12与传动轴的连接处设置填料函121。下基础泵12内部有泵体内中间轴承122,并且侧方装有出水弯管123。
[0005]图1所代表的这一类传统的支撑方式为,在上基础泵11和下基础泵12之间搭建一个支撑用基础13,如图1所示。这种传统设计的好处是轴承支撑方式简单,泵传动轴支撑刚性好,可以解决泵传动轴跨距不足的问题。缺点是现场安装轴系对中不方便,并须要在上基础泵11和下基础泵12之间有一距离较近的混凝土高墙131。高墙上须预留地脚螺栓孔和预埋钢板,并要求预留钢板的精度高。横梁的拆卸安装复杂,增加了泵组安装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双基础式泵中间支撑的安装不便,并且安装所需的要求高、难度大的问题。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包括上基础泵和下基础泵。上基础泵位于下基础泵的上方,上基础部分往下基础泵方向伸出一根上支撑管,下基础泵往上基础泵方向伸出一根下支撑管,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通过传动轴中间轴承连接,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中间安装传动轴。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传动轴中间轴承包括轴承支架,轴承支架为工字形,其上端支撑上支撑管,其下端支撑下支撑管。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传动轴中间轴承还包括水导轴承,水导轴承安装于轴承支架和传动轴之间,与轴承支架固定连接。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水导轴承的润滑介质为所述泵的抽送介质。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支撑管与轴承支架、轴承支架和下支撑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处密封处理。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基础泵还包括泵联轴器,泵联轴器与传动轴的顶端相连接。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泵联轴器与传动轴之间还设置有填料函。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下基础泵还包括泵体内中间轴承,泵体内中间轴承与传动轴的底端相连接。
[0015]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双基础立式泵的安装需求,使安装更简单,维护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撑效果可靠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基础立式泵之间传动轴支撑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基础立式泵之间传动轴支撑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本实用新型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1]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其主要应用于上基础泵21和下基础泵22之间传动轴的支撑。本实用新型中的泵由上基础泵21与下基础泵22组成。
[0022]上基础泵21的主要结构包括电机211、泵联轴器212、填料函213、手孔214。其中泵联轴器212安装于电机211下方的箱体中,与传动轴的顶端相连接,并且泵联轴器212与传动轴之间还设有填料函213。泵联轴器212和填料函213设置在一个壳体内,壳体表面开有多个手孔214。
[0023]下基础泵22的内部设有泵体内中间轴承221,泵体内中间轴承221与传动轴的底端相连接,并且其侧方还设有出水弯管222。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上基础泵21和下基础泵22之间的填料函213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现有技术的填料函213安装于下基础泵22中,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填料函213安装于上基础泵21中。
[0024]如图2所示,上基础泵21位于下基础泵22的上方,上基础泵21往下基础泵22方向伸出一根上支撑管24,下基础泵22往上基础泵21方向伸出一根下支撑管25,上支撑管24和下支撑管25通过传动轴中间轴承23连接,上支撑管24和下支撑管25中间安装传动轴26。
[0025]参照图3所示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传动轴中间轴承23的设计以及传动轴中间轴承23和上支撑管24、下支撑管25之间的连接。
[0026]如图3所示,传动轴中间轴承23包括轴承支架231和水导轴承232,轴承支架231为工字形,其上端支撑上支撑管24,其下端支撑下支撑管25,水导轴承232安装于轴承支架231和传动轴之间,与轴承支架231固定连接。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水导轴承232的润滑介质为上基础泵21或下基础泵22的抽送介质,并且上支撑管24与轴承支架231、轴承支架231和下支撑管25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处密封处理。
[0028]通过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能达到以下要求:[0029]1、取消双基础间的混凝土高墙,这样可有效降低土建成本;
[0030]2、支撑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结构简单,安装对中简单、维护方便;
[0031]3、轴承体支撑可靠、稳定;
[0032]4、一般来说,混、轴流泵均可采用抽送介质润滑自身轴承,如该传动轴中间支撑能采用与导轴承同样介质润滑,可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0033]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能达到以下的目的:
[0034]1、可有效解决双基础之间跨距太大,一根轴无法满足该跨距的情况。
[0035]2、结构简单,便于水泵的安装和检修。
[0036]3、产品整体性强,与外界接口尺寸少。
[0037]4、土建成本小,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0038]5、水泵维护成本低,双基础之间轴承与泵体导轴承采用同一轴承,抽送介质润滑。维护周期稳定。
[0039]6、填料函移至上基础泵,便于泵运行的观察和填料的更换。
[0040]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说明书仅是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而并非用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均等变化、变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术方案,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包括上基础泵和下基础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基础泵位于所述下基础泵的上方,所述上基础泵往所述下基础泵方向伸出一根上支撑管,所述下基础泵往所述上基础泵方向伸出一根下支撑管,所述上支撑管和所述下支撑管通过传动轴中间轴承连接,所述上支撑管和所述下支撑管中间安装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中间轴承包括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为工字形,其上端支撑所述上支撑管,其下端支撑所述下支撑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中间轴承还包括水导轴承,所述水导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支架和传动轴之间,与所述轴承支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导轴承的润滑介质为所述泵的抽送介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管与所述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和所述下支撑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所述法兰连接处密封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础泵还包括泵联轴器,所述泵联轴器与所述传动轴的顶端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联轴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还设置有填料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传动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础泵还包括泵体内中间轴承,所述泵体内中间轴承与所述传动轴的底端相连接。
【文档编号】F04D29/046GK203655684SQ20132070859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1日
【发明者】邹继国, 闵思明, 邵川 申请人: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