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双腔抽砂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7701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并联式双腔抽砂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并联式双腔抽砂泵,下泵柱塞下部安装下泵排出阀,下泵筒下部安装下泵进入阀,上泵筒、外管上接头、外管、外管下接头、尾管接头依次连接,下泵筒上部与外管上接头下部内螺纹连接,上泵柱塞、上分流筒、下泵柱塞依次连接,上分流筒内安装上泵排出阀,下分流筒与外管下接头连接,下分流筒上端插入下泵进入阀下部内,下分流筒下部与上泵进入阀连接,上泵进入通道、上泵进入环空、上泵进流孔、上泵进流腔、上泵排出通道、上泵柱塞内孔、总排流孔相通,环流道、下泵进入通道与下泵进流腔相通,上下冲程时都可以进液、排液,抽砂过程连续不断,含砂液流不会停顿,砂粒不会自由沉降,可以彻底清除井底积砂,使油水井正常生产。
【专利说明】并联式双腔抽砂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油田抽油用的设备,是一种并联式双腔抽砂泵。
【背景技术】
[0002]油水井地层中的砂子会被液流携带出来,有的能随液流到达地面,有的会在井筒中沉积,落入油水井的井底,当落入油水井井底的砂子增多后,砂子会埋住油水层,堵塞液流通道,使油水井处于停产状态。为了恢复油水井生产,必需将落入井底的砂子清除干净。目前清除井底砂子的办法是采用液流冲砂法和泵抽法两种。采用液流冲砂法携砂液从油管尾部将砂子冲起后流入地层内,砂子不会返出地面,进入地层的砂子在油水井生产过程中又会流出地层影响生产。采用泵抽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专利申请01250864.0《一种高效油井捞砂器》,可以抽部分砂,但是受砂粒沉降因素影响,泵下油管柱虽然很长,但由于泵仅在上冲程抽汲含砂液体,下冲程时含砂液流处于停顿状态,砂粒会自由沉降,经常出现砂埋底阀无法继续抽砂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并联式双腔抽砂泵,克服现有技术中只能上冲程抽砂下冲程不能抽砂的不足,使其上下冲程都可以抽砂。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下泵筒、下泵柱塞、下泵排出阀、下泵进入阀,下泵柱塞在下泵筒内配合密封,下泵柱塞下部安装下泵排出阀,下泵筒下部安装下泵进入阀,还包括上泵柱塞、上泵筒、外管上接头、外管、上泵排出阀、上分流筒、外管下接头、下分流筒、上泵进入阀、尾管接头,上泵筒、外管上接头、外管、外管下接头、尾管接头依次连接,上泵柱塞在上泵筒内配合密封,下泵筒上部与外管上接头下部内螺纹连接,上泵柱塞、上分流筒、下泵柱塞依次连接,上分流筒内安装上泵排出阀,下分流筒上螺纹与外管下接头下部内螺纹连接,下分流筒上端插入下泵进入阀下部内,下分流筒
[0005]下部与上泵进入阀连接,上泵柱塞上部有总排流孔,下泵筒上部有上泵进流孔,夕卜管与下泵筒之间有上泵进入环空,上泵柱塞与下泵筒之间有上泵进流腔,上分流筒上有上泵排出通道,上分流筒上有下泵排出通道,下泵排出阀之下有下泵进流腔,下分流筒上有下泵进入通道,下分流筒上有上泵进入通道,上泵进入阀、尾管接头之间有环流道,上泵进入通道、上泵进入环空、上泵进流孔、上泵进流腔、上泵排出通道、上泵柱塞内孔、总排流孔相通,此通道由上泵排出阀隔开,液流只能上行不能下行,环流道、下泵进入通道经下泵进入阀与下泵进流腔相通。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冲程时:上泵进流腔减小排液,下泵进流腔增大进液,下冲程时:上泵进流腔增大进液,下泵进流腔减小排液,因此,上下冲程时都可以进液、排液,抽砂过程连续不断,含砂液流不会停顿,砂粒不会自由沉降,本实用新型之下的底阀不会被砂埋,可以彻底清除井底积砂,使油水井正常生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0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由上泵柱塞1、上泵筒2、外管上接头3、外管4、上泵排出阀5、上分流筒6、下泵筒7、下泵柱塞8、下泵排出阀9、下泵进入阀10、外管下接头11、下分流筒12、上泵进入阀13、尾管接头14组成,下泵柱塞8在下泵筒7内配合密封,下泵柱塞8下部安装下泵排出阀9,下泵筒7下部安装下泵进入阀10,上泵筒2、外管上接头3、外管4、外管下接头11、尾管接头14依次连接,上泵柱塞I在上泵筒2内配合密封,下泵筒7上部与外管上接头3下部内螺纹连接,上泵柱塞1、上分流筒6、下泵柱塞8依次连接,上分流筒6内安装上泵排出阀5,下分流筒12上螺纹与外管下接头11下部内螺纹连接,下分流筒12上端插入下泵进入阀10下部内,下分流筒12下部与上泵进入阀13连接,上泵柱塞I上部有总排流孔15,下泵筒7上部有上泵进流孔16,外管4与下泵筒7之间有上泵进入环空
[0010]17,上泵柱塞I与下泵筒7之间有上泵进流腔18,上分流筒6上有上泵排出通道19,上分流筒6上有下泵排出通道20,下泵排出阀9之下有下泵进流腔21,下分流筒12上有下泵进入通道22,下分流筒12上有上泵进入通道23,上泵进入阀13、尾管接头14之间有环流道24,上泵进入通道23、上泵进入环空17、上泵进流孔16、上泵进流腔18、上泵排出通道19、上泵柱塞I内孔、总排流孔15相通,此通道由上泵排出阀5隔开,液流只能上行不能下行,环流道24、下泵进入通道22经下泵进入阀10与下泵进流腔21相通。
[0011]上冲程时:上泵进流腔18减小,下泵进流腔21增大,上泵进流腔18内的液流经上泵排出通道19、上泵排出阀5、上泵柱塞I内孔、总排流孔15排至套管内,同时,泵下液流经环流道24、下泵进入通道22、下泵进入阀10进入下泵进流腔21内;下冲程时:上泵进流腔18增大,下泵进流腔21减小,下泵进流腔21的液流经下泵排出阀9、下泵排出通道20、上泵柱塞I的内孔、总排流孔15排至套管内,同时,泵下液流经上泵进入阀13、上泵进入通道
23、上泵进入环空17、上泵进流孔16进入上泵进流腔18。因此,上下冲程时都可以进液、排液,抽砂过程连续不断。
[0012]总排流孔15可开在上泵柱塞I上部及与上泵柱塞I连接的接头上,也可以单独增设筛管使其与套管联通。
【权利要求】
1.一种并联式双腔抽砂泵,包括下泵筒(7)、下泵柱塞(8)、下泵排出阀(9)、下泵进入阀(10),下泵柱塞(8)在下泵筒(7)内配合密封,下泵柱塞(8)下部安装下泵排出阀(9),下泵筒(7)下部安装下泵进入阀(10),其特征是:还包括上泵柱塞(I)、上泵筒(2)、外管上接头(3)、外管(4)、上泵排出阀(5)、上分流筒(6)、外管下接头(11)、下分流筒(12)、上泵进入阀(13)、尾管接头(14),上泵筒(2)、外管上接头(3)、外管(4)、外管下接头(11)、尾管接头(14)依次连接,上泵柱塞(I)在上泵筒(2)内配合密封,下泵筒(7)上部与外管上接头(3 )下部内螺纹连接,上泵柱塞(I)、上分流筒(6 )、下泵柱塞(8 )依次连接,上分流筒(6 )内安装上泵排出阀(5),下分流筒(12)上螺纹与外管下接头(11)下部内螺纹连接,下分流筒(12)上端插入下泵进入阀(10)下部内,下分流筒(12)下部与上泵进入阀(13)连接,上泵柱塞(I)上部有总排流孔(15),下泵筒(7)上部有上泵进流孔(16),外管(4)与下泵筒(7)之间有上泵进入环空(17),上泵柱塞(I)与下泵筒(7)之间有上泵进流腔(18),上分流筒(6)上有上泵排出通道(19),上分流筒(6)上有下泵排出通道(20),下泵排出阀(9)之下有下泵进流腔(21),下分流筒(12)上有下泵进入通道(22),下分流筒(12)上有上泵进入通道(23),上泵进入阀(13)、尾管接头(14)之间有环流道(24),上泵进入通道(23)、上泵进入环空(17)、上泵进流孔(16)、上泵进流腔(18)、上泵排出通道(19)、上泵柱塞(I)内孔、总排流孔(15)相通,此通道由上泵排出阀(5)隔开,液流只能上行不能下行,环流道(24)、下泵进入通道(22 )经下泵进入阀(10 )与下泵进流腔(21)相通。
【文档编号】F04B47/00GK203730269SQ20142014393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牛杰, 张翼祥, 陈涛, 隋爱妮, 牛猛, 张靖雨, 谢彬, 刘红凯 申请人:白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