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自动排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372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自动排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系统中自动排出液体的设备,并能在任何高低变化的真空条件下自动正常地工作。
目前,国内现有的真空平衡排液器使用时经常容易失灵,因而这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中常写有大量的故障处理方法。其主要缺陷是1.用浮球和机械杠杆控制两平衡阀(即上、下阀塞),灵敏度较低,且此平衡阀是依靠真空吸力关闭的,若真空度稍有波动,就易出现故障,要靠人工处理;2.由于浮球安装在上、下腔的中心,所以真空抽气口只能设置在上腔顶端的边缘,切成进液时,抽气口带液现象严重;3.结构复杂,加工制作工艺较难;4.上腔容器底端为一上凸球面,且平衡阀又设在上腔容器壁上,停用时易积存残液,致使设备腐蚀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上述真空平衡排液器的缺点,提供一种真空自动平衡排液装置,并在装置抽真空时,最大限度地分离气液两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在由分为上、下两两腔的容器,上腔容器顶端的真空抽气口,连接上、下两腔容器及大气的二位三通换向平衡阀以及带有连杆的浮球阀所构成的真空自动平衡排液器上,真空抽气口置有气液过滤网,并在其四周设置挡液分离环,在下腔容器筒壁上置有一可控制二位三通换向平衡阀的浮球阀,上腔容器和下腔容器的底端均为一向下凹陷的球面,并在其中央置有排液阀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根本解决了抽气时带入液体的现象以及容器内积液现象,排液器结构合理、工作性能可靠,不易出现故障,且加工制作难度降低。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容器四分为上、下两腔。在上腔4的顶端置有真空抽气口1,在上腔4容器内的真空抽气口1上设置了一个气液过滤网2,该过滤网的四周有一圈挡液分离环17,其一边与上腔4顶端固定连接。上腔4容器的上端壳体开有一气液切向进口13,可使气液二相混合体高速进入腔内成离心旋转状志。这样,实现和组成了本实用新型切向进口的离心分离、气液过滤网的过滤分离以及挡液分离环的阻挡分离的三级分离形式。
在上腔4与下腔10容器之间通过平衡管12与二位三通换向平衡阀14相连接,该平衡阀14受控于设置在下腔10容器筒壁上带有连杆19的浮球7。另外,上腔4、下腔10容器的底端均为一向下凹陷的球面5、22,并在它们的中央置有排液阀门6、9。所述的排液阀门6、9为均装有配重块8的翻板式单向阀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况如下当气液二相从切向进口13进入上腔4时,液体藉着离心力作为第一级分离,经挡液分离环17为第二级分离和气液过滤网2为第三级分离,有效地将气液二相完全分离。气体从抽气口1抽出,液体由上腔4积存并流入下腔10。下腔10内液位达到上限高度时浮球7带动开关11(电触点开关式干簧开关)发出电信号,由电磁铁15带动二位三通平衡阀14换向,通过气相平衡管12使上、下二腔气相切断、下腔10即释放真空,接通放空口16。下腔10存液藉自重打开下排液阀9,液体排出筒外。在这过程中上腔继续进液分离和积液。当下腔10液位下降到下限时,浮球7发出下限信号,平衡阀14复位,使下腔10重新处于真空状态,外排液阀9关闭,继而接受上腔4的存液,第二个循环开始,如此周而复始,实现不破坏上腔4的真空条件而能可靠地自动排出液体的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自动排液器,由分为上、下两腔的容器、上腔容器顶端的真空抽气口、连接上、下两腔容器及大气的二位三通换向平衡阀以及带有连杆的浮球阀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真空抽气口上置有气液过滤网,并在其四周设置挡液分离环,在下腔容器筒壁上置有一可控制二位三通换向平衡阀的浮球阀,上腔容器和下腔容器的底端均为一向下凹陷的球面,并在其中央置有排液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液阀为均装有配重块的翻板式单向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液分离环与上腔顶端内面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真空自动排液器分为上下两腔容器,在上腔顶端抽气口上置有气液过滤网,并设有挡液分离环,浮球阀安在下腔壁上,两腔的底面均为下凹球面,并在其中央置有排液阀。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性能可靠、不易出故障等特点,增设的高效三级分离措施,根本上解决了抽真空时带液现象,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设置上腔底面为下凹球面,使上腔容器不留残液,防止了积液腐蚀,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B39/16GK2134509SQ9221539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9日
发明者赵明瑛 申请人:赵明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