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冷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731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致冷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可组装到空调系统和冷冻系统的所谓低压钟形致冷压缩机,特别是有关那些把吸入的致冷剂又释放到其壳体里面的致冷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说,这种低压钟形(圆头)压缩机包括处于壳体上部的压缩部分和处于壳体下部的马达,马达的下面有个集油池,吸管向壳体里面敞着口。按照从吸管吸入气体致冷剂的通道结构有(A)、(B)和(C)三种形式,现述如下(A)吸管相对壳体内马达定子下部的外表面敞口,而被吸进的气体是经由环绕定子周边的间隙,导引到位于上部的压缩部分旁边(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昭062-110593)。
(B)吸管口开在壳体内马达上方的一个空腔,所吸进的气体经过一个短通道,就被导引到压缩部件旁边(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2-125986)。
(C)马达的下面部分用盖板覆盖,而吸管口开在盖板里面,这样一来,所吸气体通过马达的过气间隙导引到压缩部件旁边(参照日本专利特开昭063-90695)。
然而,在上述(A)构造中,所吸进的气体仅仅是通过马达的环形周边部分完成,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即马达冷却不充分。加之,当液体致冷剂和所吸进的气体同时混吸在一起时,液体致冷剂通过定子周边部分,可直接落入集油池,这就引起一个问题,即稀释机油并减少机油浓度导致润滑不良。
在上述(B)构造中,几乎没有吸气压力的损失,然而马达的冷却很不充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即由于液体致冷剂类似(A)构造的原因,招致润滑不良。
在上述(C)构造中,由于所吸气体是通过空气通道的,马达冷却的效果令人满意,然而也还有一个问题,即吸气压力损失大。而且,液体致冷剂可能存于盖板里,它的容量很小,不能与有多个室内机的多系统出现液体回流对应。一旦留存的液体难于排出时,就会酿成该装置不能运行的局面。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冷压缩机,它能很好地保证马达的冷却效果、减少吸进压力损失且能防止在液体回流状态可能出现的机油稀释,由此可使一种改进了的润滑性能得以实现。
发明的内容本发明致冷压缩机,其组成是壳体,其底部有冲压成形的集油池;在壳体内的上部的压缩部件配置;配置于壳体内的下部的驱动压缩部件的马达;被置于集油池和马达之间的隔板,用于界定出一个朝上开口的吸进致冷剂储存槽,用于储存通过围绕马达的吸管收取的液体致冷剂。
按上面所述,在正常运作情况下,从吸管吸入的气体致冷剂可立刻导入吸取致冷剂储存槽中,随后从该处通过马达定子芯和转子芯的空隙导向压缩部件旁边。由此,马达依靠吸入气体致冷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冷却,而且必然地,在不降低COP(性能系数)值情况下能扩展其作用范围。另外,当低温起动或在类似情况下发生液体回流现象时,来自吸管的液体致冷剂可被储存在由隔板界定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内,而不进集油池。因此,可防止稀释集油池中出现机油的可能性,稀释的原因来自液体致冷剂溶进机油,这样,在相对滑动部分由机油浓度下降而产生的润滑不良现象亦能防止,由此使得滑动部分的可靠性获改善。此外,由于有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可防止液体致冷剂溶到机油中,也可防止在相对滑动部分轴承间隙的机油中形成气泡,即可防止油膜因在滑动部分的致冷剂中产生气泡而被破坏的现象,这就改善了润滑性。
就一个具体方案而论,隔板是一个形似筒状的封闭端,它有个底壁用以界定马达下边的一个较低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和一个侧壁用以界定环绕马达周围的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
据上述布置,该隔板应制作成具有封闭端的筒状物,它要有底壁和侧壁。依仗底壁和侧壁,下面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被限定在马达之下,而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被限定为环绕马达的周边。这种布置,只用一个简单结构利用两个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就使得吸取致冷剂储存槽的总容量增加,能大量储存液体致冷剂。因此,这种布置令人满意地解决一个多系统,有多个室内单元或类似装置的问题,在那里液体回流量大。此外,上述安排在正常运作状况下,从吸管进入吸取致冷剂储存槽的部分气体致冷剂,通过马达定子芯和转子芯的空隙,导引到压缩部件旁边。进而,吸入气体致冷剂的剩余部分可经过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的途经导引到压缩部件旁边。这样一来,马达冷却得更充分而且很为有效的是在其内、外两面同时进行。加之,把吸入的气体致冷剂引进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再导引到压缩部件旁边,其途经不仅通过马达的空隙,还通过环绕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周边的间隙。这样就使进气压力损失减少,并且必然地使运作范围得以充分地拓展,而无COP的损失。
再一个具体方案,侧壁制作成比马达定子芯的顶端点还要高的高度。
按上述布置,既然隔板侧壁的高度被做成比马达定子芯的顶端点还高,吸取致冷剂储存槽的总容量就会因这一简单结构而进一步增大,使得这个具体方案能更令人满意地适合有多个室内机或同类情况的多系统。
再一个具体方案是隔板具有板状的结构,其上带有一个横跨马达下面部分壳体内腔的横向屏障。
上述布置中隔板呈板状结构,其上带有横跨马达下面壳体内腔的横向屏障,能达到原设计的目的,而且使得隔板的结构就更加简化。
再一个具体方案,隔板配装一个窄边轴承以支承马达轴。
上述布置,隔板配置了支承马达轴的窄边轴承,能达到设计目的,而且在运转状态下不会招致马达轴振动。
再一个具体方案是吸管口朝着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在位置方面要尽量靠前以绕过马达的绕组所在端。
按上述布置,吸管口朝向吸取致冷剂储存槽开,其位置又在能躲过马达绕组所在端的前面,就可避免灰尘如像金属屑混入致冷剂,就是说当致冷剂从吸管导入壳体时,避免把金属屑吸附进马达绕组端部、避免金属屑损毁覆涂漆膜而招致漏电事故或其它同类现象。
再一个具体方案,是从马达上部引伸出一个排油管,将其开口置于吸取致冷剂储存槽的槽口向上端之下面。
据上述方案,连到马达上部的排油管的开口低于吸取致冷剂储存槽的槽口向上端,所以经过滑动部分完成润滑功能的回流机油中就不会混进吸进的气体致冷剂,它是吸自马达上边送到压缩部件的;通过排油管路线确确实实地靠着边地送回集油池。届时由吸取的气体致冷剂获取的回流机油量就会减少。


图1是按本发明一个方案致冷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横剖视图;图3是隔板的一个平面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IV-IV线的横剖视图;图5是表示另一方案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另一方案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另一方案的纵剖视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图1表示一个低压钟形直立涡卷压缩机,它作为本发明致冷压缩机的优选方案而提供的。这个压缩机里,压缩部件1通过骨架2支承于密封壳体8里面的上层,马达3配置在壳体8里面的下层。马达3有定子芯31和转子芯32,还有一个与转子芯32联在一起的马达轴30。压缩部件1有固定涡卷11和旋转涡卷12,涡卷11和12都装在骨架2上彼此相向而立,这样它们的涡卷体11a和12a就突出于它们的扁平叶片部分11b和12b而彼此啮合。需指明,骨架2先用轻轻的压力压装到壳体8内,然后再敛缝。
再进一步,旋转涡卷12下面的中央部分称为管状轴套12c,它突入装在骨架2的曲柄室20中。在轴套12c内嵌进了一个与马达轴30上端组装在一起的偏心部件30a,这样随着马达3转动旋转涡卷12就相对固定涡卷11通过偏心部件30a而被驱动转动。由于旋转涡卷12的转动,气体致冷剂从开口于壳体8内侧的吸管4吸进来,强行送进位于涡卷体11a和12a之间的加压室,经加压的气体致冷剂从固定涡卷11处冲压成的出口13引出,再进入壳体8靠上部位的一个高压空间,然后通过一个向外开口的外排管14,排到外面。需指明,标号15表示介于涡卷11和12二者之间的十字联轴节。
装在马达轴30下边的是抽油装置33,它面对壳体8内集油池的底。如图1中黑箭头所指机油被装置33从集油池9用泵提升起来,经过贯穿马达轴30和偏心部件30a形成的油道,输送给介于偏心部件30a和管状轴套12b之间的轴瓦16以及一个上位轴承17,后者用于支承骨架2上马达轴30的上部和其它东西;而用过的机油从曲柄室20送回集油池9。
除上述外,隔板6界定了一个向上敞开型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以储存来自吸管4的液体致冷剂;它装配在壳体8中的下部马达3的附近,使集油池9中的机油与上述液体致冷剂隔离。如图1至4所示,该隔板有管状的封闭端,其上有底壁61和环绕底壁61直立向上的管状侧壁62,在底壁61和马达3的下面部分之间,界定出一个低位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1。底壁61和侧壁62是成一体的。此外,如图1和2所示,许多凹进部分62a,在侧壁62的内表面的垂直方向开口,由此形成许多的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2,它口向上地位于凹进部分62a和芯沟31a之间,作为定子芯31周边的一部分。底壁61与窄边轴承64组装起来,该轴承旋转着支承马达轴30。
进而,在隔板6侧壁62的环周上边缘内周,除凹槽部分62a外,做成许多第一内膨式过盈压配区段62b,这样定子芯31就因过盈压配62b而被压装紧固在侧壁62上,也保证了周边式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2存在于它们之间。此外如图1和3所示,在属于侧壁62周边的下部做成与第一过盈压配区段62b相反第二外膨式过盈压配区段62c。把第二过盈压配区段轻轻地嵌入壳体8的内侧面并敛缝,则整个隔板6与壳88就组装成一体了。
如图1和4所示,为装吸管4而开的孔62d处于侧壁62上第一过盈压配区段62b之下。已经进入第二过盈压配区段,而吸管4通过一个管接头41与开孔62d相连。另外,一个为从吸管4输送致冷气体到下面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1,和周边致冷剂储存槽52的导引通道62e就构成了,它是围绕侧壁62内壁面上孔62d的。
那么,在正常运作情况下,如图1和2中空心箭头所示,吸自吸管4的气体致冷剂通过侧壁62的孔62d和导引通道62e,被输送到下面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1。而且,如空心箭头S所指,已经到达下面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1的气体致冷剂,一部分要穿过马达3定子芯31和转子芯32间的空隙35。而且,如空心箭头T所指,其余的气体致冷剂要穿过定子芯31和侧壁62间界定为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2,而后导送到压缩部件1侧。使用穿过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2和空隙33的气体致冷剂,马达在整个内表面和外表面都有效,得到令信满意的冷却。再,来自吸管4的气体致冷剂通过上述两条路,导送到压缩部件1侧,其进气压力的损失也能减少。
这种情况下,为装吸管4而开的孔62d位于制做成第二过盈压配区段62c处,所以已到达孔62d的致冷气凭借着第二区段62c的过盈压入配合能防止从侧壁62的外壁面和壳体8的内墙面间竖向地漏掉。另外,导引通道62e处于第一过盈压配区段62b之下,所以已经从孔62d到达导引通道62e的致冷气就凭借着第一区段62b的过盈压入配合能防止从侧壁62的内壁面和定子芯31的外表面之间向上泄漏。因此,气体致冷剂从吸管4能很安全地经开孔62d和导引通道62e被输送到两个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1和52中。
另一方面,当液体回流发生于低室温起动或其它类似情况下,来自吸管4的液体致冷剂就在于,由隔板6根据集油池9而界定了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中,借助下面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1和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2,其容量肯定增加。由此,因液体致冷剂往机油中溶解而稀释集油池9中的机油的可能性可被防止,所以因机油浓度降低而使轴瓦16和上位轴承17及其它处润滑不良的可能性也能防止。加之,轴瓦16、上位轴承17及其它处的机油形成气泡的可能亦可防止,即,因致冷剂的原因形成气泡产生油膜被破坏的现象能防止,从而在轴瓦16、上位轴承17及其它处发生润滑不良的可能性杜绝,由此得到润滑性能的改善。
其中,当来自吸管4的液体致冷剂其量超过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的容量时,则液体致冷剂会从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设法通过界定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那个隔板6的侧壁62和密闭壳体8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溢入集油池9。然而,由于壳体8的内部温度,在起动后是随着运作的进行而逐步升高的,液体致冷剂随之气化,所以液体致冷剂不大可能溢出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即或发生溢流,液体致冷剂也是几乎不会溶于升了温的机油中,由此可以说,大量液体致冷剂进入机油是可防止的。
在上述方案中,为达到运作时期内连接马达3的轴30不发生震动的预期目的,把由轴瓦构成的窄边轴承64,装置于隔板6底壁61的中央部位,并用下位轴承64和上位轴承17支承轴30的上和下部。
另外在上述方案中,为防止致冷剂中的灰尘如像金属粒当致冷剂从吸管4导进密闭壳体8时,被吸入马达3的绕组端3a并损坏漆包膜发生漏电或其它事故,故把侧壁62的孔位62d和导引通道62e制做在足以避开马达3绕组端3a的位置之前。
在上述方案中,为避免在轴瓦16、上位轴承17和其它有关处起过润滑作用的回流机油混进从马达3的上边吸到压缩部件1的气体致冷剂;并可靠地通过排油管7路径,把回流机油送回到集油池9,这样即可减少被吸入气体致冷剂所抽取回流机油的量,排油管7与曲柄箱20连在一起。排油管7的下端做成,在隔板6的侧壁62和壳体8之间的间隙里开口,其位置还要刚刚低于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向上敞口端,这样一来即能使来自曲柄箱20的回流油,从排油管7的下端口经过那个间隙流回集油池9中。
图5、图6和7表示其它的方案,描述这些方案时,像图1中那些相同的部件,已用同一代号说明所以没必要在此再提,而仅将不同点叙述如下。
在图5表示的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吸入致冷剂储存槽105的总容量,利用一简单结构,使压缩机能更令人满意地处理一个具有多个室内装置的多系统或其它情况,为此把隔板106的侧壁162制做成高度比马达3定子芯上端还要高。
此外,在图6所文的方案中,为达到预期目的进一步简化隔板6和106的结构,隔板206被置于马达3之下,而且做成一个带有横截马达3以下密闭壳体8横墙263的圆盘体。
其中,就在排油管7的下部通过一个O形圈支承于隔板206的底壁263上,而排油管7的端头被设置成向集油池9敞口,这是由相邻的底壁263限定好的,这样回流机油,从曲柄箱20(参照图1)即可可靠且满意地直接回到集油池9。
此外,图7所示的方案与图1至图4所表示的方案相比,它对中作业在精度上降低许多。在图1至图4表示的方案中,第一和第二过盈压配区段62b和62c制作在隔板6侧壁62的内和外表面上,而且这个隔板6就是通过过盈压配区段62b和62c被压配进封闭壳体8而紧固一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壳体8和隔板6都需精确的对中操作,这样自然会增加费用并恶化装配的工作性。
为此,图7表示的方案中,为稳固地把隔板306同密封的壳体8的内壁集成起来而不要精确的对中工艺,整个隔板306要制作成有特定尺寸,使其自身能刚刚嵌进密封壳体8中,而且它的侧壁362悬在半空中。用嵌在定子芯31中的许多定位螺钉,连同定子芯31一起压入隔板306的侧壁362中。在这种情况下,会在密闭壳体8的内壁和侧壁362的外表面之间出现一个间隙,管接头41的端头向里插入开在侧壁362上的一个孔362d,这样一来吸自吸管4的气体致冷剂不会通过该间隙漏泄。工业上的应用本发明的致冷压缩机可用于空调、致冷装置或其它有关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致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8),在其底部形成集油池(9);压缩部件(1),配置在壳体(8)内的上部;马达(3),配置于壳体(8)内的下部,它驱动压缩部件(1);还有隔板(6、106、206、306),装配于集油池(9)和马达(3)之间,它确定出向上敞开式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以便储存来自靠近马达(3)吸管(4)的液体致冷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隔板(6)为端部密封管状,它有底壁(61)以便在马达(3)下面所界定出一个较低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1);它还有侧壁(62、162、362)以便围绕马达(3)的周围界定一个周边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侧壁(162)做成具有比马达(3)定子芯(31)的上端还高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隔板(206)为盘形,它有横截马达(3)下面壳体(8)内腔的横隔壁(26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隔板(6、106、206、306)装配了一个窄边轴承(64),用以支撑马达(3)的轴(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吸管(4)上朝向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的孔,要做在避开马达(3)绕组端(3a)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从马达(3)的上部伸出的排油管(7),开口在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向上敞口端之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冷压缩机,有令人满意地确保马达有效冷却的能力,能降低进气压力损失,并能防止液体致冷剂流进回流油而稀释机油,从而提高润滑性能。隔板(6)装在集油池(9)和马达(3)之间。该隔板(6)界定出一个向上开口的吸取致冷剂储存槽(5),以便储存来自马达(3)附近一个吸管(4)的液体致冷剂。
文档编号F04C23/00GK1174594SQ96191951
公开日1998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7日
发明者上井善正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