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947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液压回路中并与该液压回路所具备的液压泵连接的油箱,其中,所述液压泵为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液压设备提供液压油。
背景技术
工厂的生产设备、施工机械中使用的液压装置、或者拦河坝、设置于河流的水闸、堤坝的泄洪闸等各种水闸设施的动力源所采用的液压装置由液压回路和油箱(oil tank)构成。液压回路包括致动器(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对生产设备、施工机械、水闸、拦河坝等的设备进行致动;控制阀,对致动器进行液压油的供给和排出控制;以及产生液压油的油泵。油箱储存向液压回路提供液压油的液压泵所吸入的油以及从液压回路回流的回油。 在液压装置完成施工后,在液压回路中进行冲洗(下文中称为“初始冲洗”),即,使来自液压泵的液压油循环从而使其充满液压回路。通过初始冲洗,液压回路内滞留的空气以气泡形式混入回油,混有这种气泡的回油将回流至油箱。如果包含该气泡的回油回流至油箱而混入到油箱内收纳的储油并且该储油被液压泵吸入而作为液压油提供给液压设备,则储油的气泡可能导致液压马达内产生气蚀现象或者在液压设备内加压时发生柴油爆炸,从而使得液压泵或液压设备发生故障。因此,当初始冲洗时回流的回油与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进行混合时,需要在静止状态下放置,直到该气泡从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内消失为止。但是,混到回油的气泡很小且油的粘度较高,因此存在以下问题气泡上升至油面且散到空气中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液压装置无法进行工作。为了避免该弊端,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采用冲洗专用的油箱,使液压油循环,直到液压回路的空气消失为止,废弃混入气泡的液压油,然后将该油箱更换为储存新液压油的油箱。但是,如果是驱动长度较大且规模较大的液压回路,例如水闸的液压装置(与河流的宽度相对应的管路),则液压油的成本很高。并且,即使在初始冲洗中完全去除油箱内的气泡,但是,随着装置的工作也会混入空气而受污染。该污染是基于作业环境的污染或者空气的混入,该污染也导致工作设备发生故障。因此,液压回路需要经常进行用于清扫回路内的液压油的冲洗(以下称为“清扫冲洗(cleaning flushing)”)。与上述同样地,如果清扫冲洗时混入回油的气泡与预先储存的油进行混合并被液压泵吸入而作为液压油回流时,会对工作装置带来不良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现有技术,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对混入气泡的回油的流体进行整流后使其向油箱内流出的整流部、以及在预先储存的油的油面上方以缓慢倾斜的方式配置的消泡板,使流入油箱内的回油沿消泡板的上面缓慢流下,从而分离回油内的气泡。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油箱,该油箱通过设置于油箱内的涡流式消泡装置来消除通过液压回路回流到油箱内的油中混入的气泡。专利文献I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0-24407号”
专利文献2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4-8492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回油消泡装置具有在整流部的下级设置有消泡板的结构,其功能在于,通过整流部对回油进行整流,即使与消泡板碰撞也不会飞散,从而不会卷入空气,另外,使混入气泡的回油在消泡板的上面缓缓地大面积流动,由此使泡分离并进入空气中。然而,混入到粘度高的油内的气泡在经过液压回路的复杂通路的过程中变得微小而形成难以分离的悬浮状态。关于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回油消泡装置的消泡板,在回油在其表面缓缓地大面积流动期间难以分离,无法分离的气泡与回油一起从消泡板落下并混入到在箱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该回油由于液压油落下的惯性而混入到在箱内收纳的储油的深部,因此具有在油箱内整体混入了气泡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设置于油箱内的涡流式回油消泡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利用回流的液压油在装置内产生漩涡并通过其离心力来使气泡与液压油分离。液压油的粘度高,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为在装置内产生漩涡,回路阻力增加从而导致液压装置的效率降低。另外,通过涡流式回油消泡装置去除的气泡被排出到液压油中,因此存在气泡混入油箱内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结构的油箱,即通过使液压回路的回油回流到设置于油箱内的收纳部内,由此避免与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混合,并且,通过使收纳部内储存的液压回路的回油从收纳部的上部扩散至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由此不会进入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深部,从而可靠地防止液压泵吸入混入有气泡的油。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一发明的油箱具有吸入口,设置在靠近收纳油的箱主体的底部的位置,并与向液压回路提供液压油的液压泵连接;以及回油流入口,连接液压回路的回油管路,使来自液压回路的回油流入箱主体,油箱的特征在于,在箱主体中设置有收纳回油的收纳部;收纳部的结构为与回油管路连接的回油流入口在靠近收纳部的底部的位置形成开口,并且,在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下方工作油面之下的位置设置有开口端;在通过回油流入口流入的回油的作用下,收纳部收纳的储油通过开口端从收纳部溢流,沿着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油面发生扩散并与箱主体收纳的储油进行混合。根据该结构,将收纳部的开口端设置在比箱主体内储存的储油的工作时的下方的油面更靠下的位置,因此,与箱主体内储存的储油的升降动作无关地在油面的下面流动。即,通过收纳部的开口端能够使回油沿箱主体内储存的储油的油面扩散,因此,混入到回油内的气泡也仅仅是沿储油的油面漂浮。另一方面,将与液压泵连接的吸入口设置在靠近箱底部的位置,不会吸入沿储油表面漂浮的回油,因此,可防止与液压回路连接的各装置因为气泡产生故障。并且,在经过配管工程来提供液压油的初始冲洗中混入大量的空气后从回油流入口流入的回油与流入收纳部的底部储存之后从回油流入口流入的回油一起从收纳部的开口端扩散至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并被排出,因此不会进入到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深部。因此,能够始终对液压泵提供没有混入空气的液压油,因此能够缩短从初始冲洗至工作为止的时间,因此具有缩短由液压回路的各种冲洗引起的作业损耗这种效果。并且,这样,能够将从各种冲洗结束起至液压装置工作为止的时间能够缩短为极短的时间,因此不用担心由各种冲洗引起的作业损耗。因此,起到以下效果能够高频率进行各种冲洗,液压回路能够始终保持清洁,防止由液压油污染引起的装置故障。另外,第二发明的油箱具有吸入口,设置在靠近收纳油的箱主体的底部的位置,并与向液压回路提供液压油的液压泵连接;以及回油流入口,连接液压回路的回油管路,将来自液压回路的回油排出到箱主体,油箱的特征在于,在箱主体中设置有收纳回油的收纳部;收纳部的结构为与回油管路连接的回油流入口在靠近收纳部的底部的位置形成开口 ;收纳部形成有开口端,在通过回油流入口流入的回油的作用下,收纳部收纳的储油通过开口端在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工作时的上方油面之上的位置溢流;沿着开口端设置有整流翼,使得在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下方工作油面之下的位置通过开口端溢流的收纳部收纳的储油沿着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油面进行流动。 根据该结构,流入收纳部的回油储存在收纳部内,在依次流入的回油的作用下从收纳部的开口端溢流的储油能够沿收纳部流下,并且通过整流翼沿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工作油面漂浮。因此,混入到收纳部内收纳的回油中并流入的气泡扩散至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而不会混入到其深部,因此不会被液压泵吸入,因此能够防止液压设备发生故障。另外,将收纳部的开口端设在比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上方工作油面更靠上的位置,由此,即使由于液压回路使用而使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发生变化,也完全分离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和回油。并且,从开口端溢流到收纳部内的储油沿收纳部流下,并通过设置于比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下方工作油面更靠下位置的整流翼在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的表面上漂浮。这样,将收纳部的开口端设在比箱主体内储存的储油的上方工作油面更靠上的位置,并将整流翼设在比箱主体内储存的储油的下方工作油面更靠下的位置,由此,即使从收纳部溢流的回油较多,也能够使在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上漂浮,因此具有使收纳部小型化而增加箱主体的实际容积这种效果。另外,通过将收纳部的开口端设置于比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上方工作油面更靠上的位置,由此完全分离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和回油,进而,通过设置于比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下方工作油面更靠下位置的整流翼,能够使收纳部的储油扩散至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因此,能够应对开口端与整流翼之间变化的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变化。即,在液压缸的情况下,当在其杆侧和头侧具有体积差时,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根据上述体积差而升降,如果升降的油面的位置处于收纳部的开口端与整流翼的位置之间,就能够使回油沿储油的油面漂浮,因此具有即使在储油的油面变化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的效果。另外,第三发明的油箱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的油箱中,在收纳部的深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整流翼,下级整流翼的宽度大于上级整流翼的宽度。根据该结构,即使液压油从管中进行泄露等使得油箱的液压油减少,因此其油面下降,上级整流翼从油面露出,只要设置于其下级整流翼处于油面下,就能够使回油沿油面漂浮。即,通过将多个整流板并列设置在收纳部的深度方向上,能够应对较大的油面变化。另外,第四发明的油箱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油箱中,回油管路具备分支管,该分支管具备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箱内储存的储油的上方工作油面的上方位置,并且,在收纳部的开口端的范围内形成有开口。根据该结构,在管到配备之后的初始冲洗中,管内的空气被提供的液压油挤出,因此回油包含大量气泡,将这种包含大量空气的回油释放到收纳部的开口端上面且油面的上面的空间,由此防止由包含大量气泡的回油引起收纳部内回油飞散并防止气泡混入到箱主体内储存的储油的深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油箱,从液压回路回流的回油流入收纳部并储存于收纳部,从收纳部溢流的回油扩散至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的油面并漂浮,由此能够防止回油混入到储油的底部。因此,即使在液压回路的初始冲洗、清扫冲洗、更换冲洗、通常工作时气泡混入到来自液压回路的回油中,液压泵也不会吸入该气泡。因此,可获取这样的效果,即在通常工作中能够安全地工作,并且,能够缩短从冲洗或者液压油的更换结束起至通常工作开始之前的时间。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回路整体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纳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箱内储存油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箱内储存的油被吸入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箱内流入回油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纳部溢流回油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油箱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油箱的说明图。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油箱的说明图。 图6 (b)是图6 (a)的S4部的放大图。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油箱的说明图。图7 (b)是图7 (a)的S5部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油箱的说明图。图9是从图8的A-A’观察的气泡的扩散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I :液压回路;10 :收纳部;I Ia :侧面;I Ib :底部;12 :凸缘部;13 :金属网;14 :孔;15 :开口部;16 :回油流入口 ;17a :收纳部;17b :收纳部;17c :收纳部;20 :油箱;22 :液压油;23 :储油;24 :回油;25 :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6 :箱主体;26a :底部;31 :吸入口 ;32 :通气孔;34 :液压泵;35 :回油管路;36 :液压油提供管;36a :液压油给排油管;36b :液压油给排油管;37 :换向阀;37a:左切换位置;37b :中立位置;37c :右切换位置;38 :吸入管;40 :气泡;50 :液压缸;51 :杆;52 :气缸壳;60 :多功能阀;61 :截止阀;62 :截止阀;63 截止阀;424 :整流翼;425 :整流翼;H1 :油面;H2 :油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I 图4(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油箱)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油箱20具备箱主体26,其预先储存油25 ;吸入口 31,其设置于箱主体26的底部附近,与液压泵34的吸入侧连接;回油流入口 16,液压泵34从吸入口 31吸入的油25加压后作为液压油22被提供给液压回路I的液压设备,液压设备的回油24经由回油管路35并通过回油流入口 16进行回流;收纳部10,收纳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分离并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的回油24作为收纳储油23,收纳部10具有壳体18,壳体18由侧面Ila和底部面Ilb构成,壳体18具备从箱主体26内收纳的油25 (以下,还称为“储油25”或者“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工作时的油面H2突出并在上面 形成开口的开口端15 ;以及凸缘部12,其将从收纳部10的开口端15溢流的在收纳部10内收纳的储油23引导到储油25的油面。在液压回路I的装置如液压马达那样通过使液压油从一侧流向另一侧来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由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仅在液压回路I内循环,因此,箱主体26内储存的储油25的油面H2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是液压缸50那样往返移动的装置,其杆伸长时的容积大于杆收缩时的容积,因此,液压缸50的杆伸长到最长时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H2成为最低值,将此时的油面H2记载为下方工作的油面H2,液压缸50的杆收缩到最小时的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H2成为最高值,将此时的油面H2记载为上方工作油面H2。此外,在不需要划分储油25的油面的情况下,记载为工作油面H2。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油箱20中的凸缘部12配置为从收纳部10的开口端15起朝向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缓慢地倾斜。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油箱20中的凸缘部12的表面设置有金属网13。在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例如是指提供给对工业机械的作业设备进行驱动的液压缸等液压设备的液压油。此外,在本发明中,储油25并不限于液压油,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油。作为油箱20的结构主体的箱主体26由箱形状形成,收纳作为驱动液压缸50的液压油的储油25。此外,箱主体26的形状并不限于箱形状,例如也可以呈圆筒状。吸入口 31位于箱主体26的底部26a附近,设置在与液压泵34连接的吸入管38的前端部。储油25由吸入管38被液压泵34吸入,经过液压回路I的液压油提供管36,然后通过换向阀37,从而作为用于使液压缸50进行工作的液压油22。在此,箱主体26的底部26a附近是指比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更靠下的位置,使滞留于油面附近的气泡40不会从吸入口 31被吸入的位置,并且是沉淀在箱主体26底部的储油25也难以被吸入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通过驱动液压泵34,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被从吸入口31吸入,作为液压油22提供给液压缸50。另外,在吸入口 31内内置了未图示的过滤器,防止储油25内灰尘、尘埃等进入到液压回路I内。如图I的圆S I所示,回油流入口 16设置于回油管路35的前端部。回油24从液压回路I的液压缸50经由回油管路35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收纳部10并作为储油23被储存于收纳部10。该回油流入口 16设置在收纳部10的底部Ilb附近使得将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与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的回油24分离收纳,经由回油管路35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的回油24作为储油23储存在收纳部10中。该储油23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仅在储油25的油面进行混合。即,回油流入口 16在收纳部10的底部Ilb附近形成开口,回油24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收纳部10并作为储油23储存在收纳部10内,当该储油23从开口端15溢流时与所收纳的储油25进行混合。(收纳部)如图2所示,收纳部10以壳体18为主体。壳体18由底部Ilb和多个侧面Ila构成,上面具有开口端15。另外,在收纳部10的开口端15上设置有凸缘部12。凸缘部12从收纳部10的开口端15朝向下方缓慢地倾斜。此外,收纳部10的形状并不限于长方体,例如也可以呈圆筒状,也可以沿其开口端15设置凸缘部12。另外,设置有凸缘部12的位置并不限于收纳部10的开口端15,例如也可以设置在收纳部10的侧面11a。如果凸缘部12位于箱主体26内预先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上方或油面附近从而包围开口端15,那么,凸缘部12可以设置在收纳部10的侧面Ila的任何位置。 如图I的圆SI所示,通过对底部Ilb与箱主体26的底部26a进行连接的两个支承部19来固定收纳部10。然后,在安装收纳部10时,将回油管路35插入到收纳部10内的底部Ilb附近,并在其前端形成回油流入口 16的开口。在此,收纳部10的截面面积充分大于回油管路35的横截面面积,使得通过回油管路35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的回油24不在收纳部10内飞散。S卩,对收纳部10的底部Ilb部分的截面面积进行设计,使得从流入口16流入收纳部10的油作为储油23填充收纳部10时流速上升、以及从收纳部10的开口端15溢流的储油23沿凸缘部12流下的流速能够使气泡40在凸缘部12上易于排出到外部的空气层,并且,能够使储油23缓慢地回流到箱主体26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另外,收纳部10被安装成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突出,设置于开口端15的凸缘部12位于比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H2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凸缘部12从收纳部10的上端部朝向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缓慢地倾斜。并且,在凸缘部12的表面设置有金属网13。此外,沿凸缘部12流下的储油23的流速能够使气泡40易于排出到外部的空气层,并且,能够使回油24缓慢地回流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在此,如图I的圆S2所示,沿凸缘部12缓慢地流下的储油23在凸缘部12上扩散而变薄。因此,混入到储油23的气泡40排出到外部的空气层所需的距离缩短,在沿凸缘部12流下的期间气泡40从储油23分离。另外,通过设置于凸缘部12上的金属网13使储油23的流下速度下降,从而气泡40易于散到空气中。另外,与回油管路35连接的回油流入口 16形成为通过斜切管路而成的椭圆形状以获取大于回油管路35的截面面积。另外,设置于回油流入口 16附近的多个孔14具有以下作用在从回油管路35流入的回油24急剧增加时排出回油24,从而防止回油管路35的内压不会因回油24而上升。另外,在箱主体26的顶板上设置有通气孔32。通气孔32通过其内部设置的过滤器对由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变化(诸如液压回路I的液压缸工作所引起的油面变化)而进出的空气进行过滤,由此防止进入灰尘或水分。具有这种结构的油箱20储存有油25,油25用作向由液压泵34、换向阀37、多功能阀60、液压缸50等构成的液压回路I提供的液压油22。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回路I是液压缸50的液压回路,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其它用途。(泵)液压泵34通过两个齿轮啮合而旋转,从吸入口 31吸出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并将其作为液压油22提供给具备液压缸50的液压回路I。此外,液压泵34并不限于齿轮式泵,也可以使用其它形式的液压泵。(液压缸)液压缸50具备汽缸筒52、在汽缸筒52内进退的杆51以及嵌入汽缸筒52内可自由滑动并固定在杆51上的活塞。在液压缸50中,通过液压泵34的液压油的供给和排出,活塞在汽缸筒52内滑动并在杆51伸长的A方向或者杆51收缩的B方向上进行工作。此夕卜,用于使杆51在伸长方向上工作的油室(头侧压力室)的容积大于用于使杆51在收缩 方向上进行工作的油室(杆侧压力室)的容积。因此,由于液压缸50的工作,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H2产生升降变化。(换向阀)换向阀37设置于液压泵34与液压缸50之间,具有三个切换位置,在这些切换位置上进行切换操作,由此改变液压油的流动方向,能够切换到左切换位置37a、中立位置37b、右切换位置37c。当将该换向阀37切换到左切换位置37a时,液压缸50的杆51在A方向伸长的方向上提供来自液压泵34的液压油22,将液压缸50的排出侧与回油管路35进行连接。另外,当将换向阀37切换到右切换位置37c时,在杆51收缩的B方向上提供来自液压泵34的液压油22,将液压缸50的排出侧与回油管路35进行连接。并且,在将换向阀37切换到中立位置37b的情况下,在液压油给排油管36和液压缸50之间以及回油管路35和液压缸50之间提供阻碍,不使液压缸50的杆51伸缩。(多功能阀)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阀60直接安装于液压缸50,具备三个截止阀61、62、63。该多功能阀60的截止阀62打开和关闭液压油给排油管36a与液压缸50之间的通路,截止阀63打开和关闭液压油给排油管36b与液压缸50之间的通路。并且,截止阀61打开和关闭液压油给排油管36b之间的通路。利用具有这种结构的多功能阀60打开和关闭截止阀62和63以及截止阀61,由此能够检测出液压缸50、液压油给排油管36a、液压油给排油管36b的破损部位。另外,打开截止阀61,连接液压油给排油管36a与液压油给排油管36b,液压缸50被旁路,使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在液压回路I内进行循环,从而能够进行各种(初始、清扫、更换)冲洗。(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接着,参照图3和图4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现在,给出初始冲洗工作的说明,在配管工程结束之后使液压油仅填满液压回路I。首先,如图3(a)所示,由作业者从未图示的提供口向箱主体26内提供油而作为储油25储存。此时,储油25尚未进入液压回路I和收纳部10内。此外,在箱主体26内填满储油25,尚未进行初始冲洗的状态时的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油面设为油面H1。接着,如图3 (b)所示,驱动液压泵34,液压泵34从吸入口 31吸入储油25,并将其作为液压油22提供给液压回路I。此时,多功能阀60中的截止阀62、63关闭,截止阀61打开,换向阀37切换为左切换位置37a。因此,来自液压泵34的液压油22不被提供给液压缸50,而是从液压油给排油管36a通过截止阀61,从液压油给排油管36b通过换向阀37,并经由回油管路35回流至收纳部10。S卩,从吸入口 31流出并通过液压泵34加压后的液压油22经由液压油给排油管36并通过换向阀37后经由液压油给排油管36a、截止阀61、液压油给排油管36b,然后,从换向阀37通过回油管路35作为回油24回流。因此,液压油22 —边挤出滞留在管路、换向阀37内的空气,一边从回油流入口 16回流到收纳部10。此时,因为收纳部10内呈空状态,因此被由回油24挤出的空气被排出到收纳部10内的空气层中。接着,如图4(a)所示,在液压回路I内滞留的空气被排出到收纳部10内的空气层之后,在液压回路I内循环的储油25成为回油24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收纳部10而作为储油23收纳。收纳部10内储存的储油23填满收纳部10,使储油23的油面上升至收纳部10的上端部。此时,尚未向空气层排净的空气以气泡40的形式包含在储油23中。接着,如图4(b)所示,收纳部10内收纳的储油23从收纳部10的开口端15溢流并在凸缘部12的金属网13上如箭头El所示那样流下,流进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此时,从凸缘部12上流下的储油23变薄,因此混入到储油23的一部分气泡40分离到外部的空气层。另外,气泡40与设置于凸缘部12表面上的金属网13进行接触,由此储·油23的流下速度减缓,从而气泡40易于分离至空气中。这样,含气泡40的储油23如箭头El所示那样流入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因此,储油23受到使其在箱主体26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扩散的力的作用并混入到储油25中。因此,储油23在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扩散而滞留,所以,从设置于箱主体26的底部附近的吸入口始终吸入不含气泡40的储油25。接着,给出初始冲洗工作的说明,其中向液压缸50内提供液压油22。在液压回路I内的液压油提供管36和回油管路35等管路内通过管路的初始冲洗而被填满油的状态下,将换向阀37切换为中立位置37b,从而将油保持在液压回路I内。接着,打开多功能阀60的截止阀62、63而关闭截止阀61。并且,将换向阀37向左切换位置37a或者右切换位置37c交替地切换,使液压缸50的杆51进退。由此,能够使油25填满液压缸50内。此时,在液压缸50内滞留的空气形成气泡40而与回油24 —起经过回油管路35,收纳到收纳部10。其后,气泡40从收纳部10溢流,流过凸缘部12,由此回流到在箱主体26内预先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由此,能够排出在液压回路I内预先滞留的全部空气。这样,在液压回路I及其装置的初始冲洗结束时,回路、液压设备被油填满,因此,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相应地减少,油面变成油面H2。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液压回路I具有将截止阀62、63和截止阀61集中为一个的多功能阀60,但是也可以是分别分开设置截止阀的液压回路I。通过使用多功能阀60,能够使截止阀62、截止阀63及截止阀61之间的管长最小化,因此能够使液压回路I内必须排出的
空气最小化。由于能够将储油23 (回流到收纳部10并被收纳的回油24)内残留的气泡40滞留于箱主体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上,从而能够在如箭头El所示那样沿收纳部10和凸缘部12流动后扩散至储油25的油面上,储油23不会混入到箱主体26收纳的储油25的深部,因此,能够始终从吸入口 31向液压泵34提供不含气泡40的油。另外,此时的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变成油面H2,S卩,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量减少了与填满液压回路I和液压缸50所需的油量相当的量后的油面。当液压缸50进行工作时,油面H2根据其容积差而升降。随油面H2的升降而增减的箱主体26内的空气通过通气孔32进出。(第二实施方式)接着,说明图5(a)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在油箱120中设置筛网80,筛网80在箱主体26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上接收由凸缘部12引导的收纳部10的储油23。筛网80形成为丝网状态,当其丝网部分接收从凸缘部12流下来的收纳部10的储油23时,对其冲击进行缓冲,从而防止储油23进入预 先储存的储油25的深部,并且使储油23在储油25的表面扩散。S卩,即使收纳部IOa储存的储油23是包含气泡40的回油24,也可以通过筛网80的作用将储油23的流动方向变换为沿箱主体26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的方向,因此,如图9所示,收纳部IOa的储油23沿储油25油面扩散,所以,可防止气泡40混入储油25的深部,并且,不会因为动力导致气泡40潜入预先储存的储油深处,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气泡40滞留在油面附近。(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图5(b)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油箱130设置有浮动部90,该浮动部90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附近,接收由凸缘部12引导的储油23,浮动部90漂浮在箱主体26内预先储存的储油25的油面上,随着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上升或者下降而进行升降移动。因此,在沿凸缘部12流下的储油23回流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之前,沿漂浮在储油25的油面上的浮动部90缓慢地流下,然后回流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上。这样,即使在含有气泡40的回油24骤然流向油面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浮动部90将其流动方向转换为储油25的油面的方向,从而使储油23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扩散并漂浮。由此,气泡40不会由于与油面接触时的冲击而混入到储油25。这样,气泡40不会混入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深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气泡40在油面附近滞留。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5(a)、(b)所示,回油管路35可以在进入箱主体26之前分支为两个管路。具体地说,回油管路35通过回油流入口 16与收纳部10a、IOb内连结,由回油管路35分支的分支回油管路35a经由截止阀33在箱主体26内的空气层中在筛网80或者浮动部90上形成开口。此外,以手动方式转动截止阀33的未图示的手柄,从而打开和关闭分支回油管路35a。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回流到收纳部10a、10b的回油24被作为储油23而储存,也能够将液压回路I内的空气排出到箱主体26的空气层。另外,即使大量的空气从该分支回油管路35a向箱主体26的空气层喷射,喷射的该空气与丝网80或者浮动部90相撞,从而也能使该空气向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的方向进行扩散。也就是说,在收纳部10a、10b内填满储油23的情况下,与收纳部10a、10b连接的管路的压力变高,因此,通过使截止阀33处于打开状态,使被回油24挤出的空气流向分支回油管路35a从而将其排出到箱主体26的空气层。然后,在将管内大量滞留的空气排出到空气层之后,使截止阀33处于闭塞状态,使包含气泡40的回油24流向收纳部10a、IOb侧,从而能够使回油24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向收纳部10a、10b。通过利用分支回油管路35a,即使是具备多个液压缸50以及该多个液压缸50附带的多个管的液压回路1,也能够将液压回路I内的空气可靠地排出到空气层中。(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概要)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油箱120中设置有筛网80,该筛网80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附近,接收被凸缘部12引导的收纳部IOa内收纳的储油23。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包含气泡40的收纳部IOa内收纳的储油23骤然流向油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筛网80吸收其流动的动力。由此,不会由于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冲击而导致气泡40进一步混入,并且气泡40不会潜入到油深处,因此使气泡40更可靠地在油面附近滞留。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油箱130中设置有浮动部90,该浮动部90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附近,接收被凸缘部12引导的收纳部IOb内收纳的储油23。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收纳部IOb内收纳的储油23骤然流向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浮动部90吸收其流动的动力。由此,收纳部IOb内收纳的储油23不会混入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深处,从而能够使储油23更可靠地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附近滞留。另外,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液压回路中,回油管路35在到达油箱120、130之前分支为两个管路,一个管路具有用作与回油管路35连接的回油流入口 16且与收纳部30内部连通的一端,另一个管路经由截止阀33与箱主体26内的空气层连通。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箱主体26内收纳有储油25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液压回路内的空气排出到箱主体26的空气层。另外,即使液压回路具备多个液压缸50以及该多个液压缸50附带的多个管并且液压回路内存在大量的空气,也能够将空气可靠地排出到空气层,从而不会混入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第四实施方式)根据图6(a)和图6(b)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油箱420的内部设置有箱体结构的收纳部17a,该箱体结构的上部形成有开口,如图9所示通过交错焊缝方式将的弯曲为日语片假名“〕”字型的部件417固定到油箱420的侧板421和底板422。液压回路I的回油管路35插入到收纳部17a的底部附近。回油管路35具有回油流入口16,通过斜切回油管路35的前端而得到,其截面面积大于回油管路35的截面面积;以及多个孔14,设置在回油流入口 16的附近。该孔14防止大量的回油24回流到回油管路35时产生的收纳部17a内的压力。另外,由回油管路35分出的分支回油管路35a通过截止阀33后延伸并形成有开口部35b,该开口部35b形成在油面H3 (在箱主体26内收纳了油的液压回路I没有被油填满时的储油25的油面)的上方与收纳部17a的内部对应的位置。此外,在交错焊缝的部件417与侧板421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油箱420内储存了油时储油25可由该间隙浸入。第四实施方式的油箱4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其内部的收纳部17a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收纳部17a的上部设置的开口端150所具有的开口形成在液压回路I的初始冲洗结束且已对液压回路I及其液压设备(即液压缸50)提供了液压油后的下方工作油面H2 (油箱420内收纳的储油25被最大消耗后的油面)的下方、在开口端150和油面H2之间形成流路R4的位置处。在具有该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液压油从液压泵34提供给液压回路1,回油24从回油管路35通过设置到收纳部17a的底部附近的回油流入口 16而流入。该回油24通过收纳部17a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隔离。因而,即使回油24包含气泡40也不会混入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深部。回油24从回油流入口 16流入收纳部17a的底部,作为储油23储存在其内部,依次被向上方挤出,从开口端150溢流,通过其开口端150与油面H2之间的流路R4,如箭头Y4所示那样沿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进行扩散。此外,如箭头Y4和图9的箭头Y7所示,在油面H2的表面的全方向上扩散。并且,分支回油管路35a配置为,即如果预期到在初始冲洗等中大量的空气从回油管路35流入,就预先打开截止阀33,将流入的空气排出到箱主体26的空间。从该分支回油管路35a流入的空气在其动力作用下从油面H2突入到内部深处。但是,分支回油管路35a的位置在构成油箱420的壳体的内部,因此,如箭头K 4所示那样突入到收纳部17a的内部。因此,能够防止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进行混合,不会吸入到吸入口 31。(第五实施方式)根据接着图7(a)和图7(b)来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油箱420与 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其内部的收纳部17b的结构,其它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油箱420内的收纳部17b的上部所设置的开口端150a位于与液压回路I的初始冲洗结束之前的油面H3相同的位置或者稍微上方的位置。另外,如图9所示,沿开口端150a固定到收纳部17b的部件417的整流翼424被固定在已对液压回路I及其液压设备(即液压缸50)最大限度提供了液压油后的下方工作油面H2(油箱420内收纳的储油25被最大消耗后的油面)的下方、在整流翼424和油面H2之间形成流路R5的位置处。整流翼424的宽度Wl允许收纳部17b的储油23通过流路R5从开口端150a溢流后沿部件417流下时如箭头Y5所示那样沿油面H2的流动。整流翼424沿开口端150a进行配置,使得储油23如图9的箭头Y7所示扩散至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在具有该结构的第五实施方式中,液压油从液压泵34提供给液压回路1,回油24从回油管路35通过设置到收纳部17b的底部附近的回油流入口 16而流入。该回油24通过收纳部17b与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隔离。因而,即使回油24包含气泡40,也不会混入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深处。来自回油管路35的回油24从收纳部17b的底部的回油流入口 16流入并作为储油23储存在其内部,依次被向上方挤出,从开口端150a溢流并沿部件417流下,通过整流翼424与油面H2之间的流路R5,如箭头Y5所示那样沿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进行扩散。如箭头Y5和图9的箭头Y7所示,在油面H2的表面的全方向上扩散。另外,从回油管路35分支的分支回油管路35a的结构与功能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第六实施方式)接着,根据图8来说明第六实施方式。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整流翼424的下级设置了整流翼425,这一点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说明该不同的部分,并对其他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收纳部17c的整流翼424的下级所设置的整流翼425大致与整流翼424平行。整流翼425的宽度大于整流翼424的宽度,根据这种结构,回油24回流到收纳部17c内并作为储油23储存在收纳部17c内,从开口端150a沿部件417流下的储油23沿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流动。在具有该结构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H2保持在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从收纳部17c的开口端150a溢流的储油23通过整流翼424如箭头Y5和箭头Y7所示那样在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的上部扩散。假设出现下述情况例如,操作人员在对箱主体26或管的漏油进行修理之后,由于忘记对箱主体26补充油等原因而导致油面H2低于整流翼424与整流翼425之间的高度。以下,对这种情况进行说明。当油面H2低于整流翼424与整流翼425之间的高度时,从收纳部17c的开口端150a溢流的储油23沿整流翼424的宽度Wl向油面H2落下。储油23落在整流翼425的宽度W2上,因此,落下的储油23被整流翼425引导并沿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油面H2流动。因此,即使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大幅减少,在收纳部17c内收纳的回油24混入气泡,也不会混入到箱主体26内收纳的储油25的深处。上述实施方式的收纳部构成为壳体,还说明了对图9所示的部件417进行交错焊 缝而成的形状。收纳部也可以具有圆形截面。另外,也可以通过在液压箱20、420的角部焊接铁板而形成被包围的空间,该空间的截面呈三角形或四角形。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仅是例示了具体例,并不特别限定本发明,具体的结构等能够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另外,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作用和效果仅是例举了从本发明产生的最佳作用和效果,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并不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作用和效果。工业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工业用液压回路或施工机械用液压回路的油箱。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箱,具有吸入口,设置在靠近收纳油的箱主体的底部的位置,并与向液压回路提供液压油的液压泵连接;以及回油流入口,连接所述液压回路的回油管路,使来自液压回路的回油流入所述箱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主体中设置有收纳所述回油的收纳部; 所述收纳部的结构为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的回油流入口在靠近所述收纳部的底部的位置形成开口,并且,在所述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下方工作油面之下的位置设置有开口端;在通过所述回油流入口流入的回油的作用下,所述收纳部收纳的储油通过所述开口端从所述收纳部溢流,沿着所述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油面发生扩散并与所述箱主体收纳的储油进行混合。
2.一种油箱,具有吸入口,设置在靠近收纳油的箱主体的底部的位置,并与向液压回路提供液压油的液压泵连接;以及回油流入口,连接所述液压回路的回油管路,将来自液压回路的回油排出到所述箱主体,所述油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主体中设置有收纳所述回油的收纳部; 所述收纳部的结构为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的回油流入口在靠近所述收纳部的底部的位置形成开口 ;所述收纳部形成有开口端,在通过所述回油流入口流入的回油的作用下,所述收纳部收纳的储油通过所述开口端在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上方工作油面之上的位置溢流;沿着所述开口端设置有整流翼,使得在所述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下方工作油面之下的位置通过所述开口端溢流的所述收纳部收纳的储油沿着所述箱主体收纳的储油的油面进行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部的深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整流翼,下级整流翼的宽度大于上级整流翼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管路具备分支管,该分支管具备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箱内储存的储油的工作时的上方油面的上方位置,并且,在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端的范围内形成有开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箱,通过将来自液压回路(1)的回油(24)扩散至箱主体(26)所储存的油(25)的油面,使回油(24)不会在油(25)的深部与油(25)进行混合,从而液压泵不会吸入混有气泡的油。油箱具有吸入口(31),设置在靠近箱主体(26)的底部的位置,并与液压回路(1)的液压泵(34)连接;以及回油流入口(16),连接液压回路(1)的回油管路(35),使回油(24)流入箱主体(26)。油箱的特征在于在箱主体(26)中设置有收纳回油的收纳部(17);与回油管路(35)连接的回油流入口(16)在收纳部(17)的内部形成开口,并且,流入收纳部(17)并从收纳部(17)溢流的回油(24)在靠近油(25)的油面下的位置发生扩散并与油(25)进行混合。
文档编号F15B21/04GK102762874SQ20118000834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上西幸雄 申请人:优铁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