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及其扩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346阅读:1780来源:国知局
风机及其扩散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真空吸尘器,特别涉及吸尘器的风机及其扩散器。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是利用其风机的高速转动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内外形成压差,将吸嘴处的空气不断地吸入风机,同时将吸嘴处的尘埃、碎屑等赃物吸入并归集。

通常,吸尘器的风机包括有电机、叶轮以及扩散器,所述叶轮连接于电机上,所述扩散器环绕叶轮设置,电机转动驱动叶轮旋转形成高压气流,扩散器引导气流快速排出电机。扩散器的结构会影响到气流的速度分布和流量大小,如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扩散器,能有效提升风机的流量,降低消耗的电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高效的扩散器以及采用所述扩散器的真空吸尘器。

一种扩散器,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若干导流片,所述底板呈环形,所述导流片沿底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一导流片由底板的内边缘向外边缘倾斜延伸,导流片的外端伸出至底板的外边缘之外,所述导流片相对于其内端处的切线方向偏离30~70°,导流片的外端相对其内端在周向上偏离35~120°。

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风机,包括有电机、叶轮、以及扩散器,所述电机具有一转轴,所述叶轮连接于转轴上随电机同步转动,包括一基板以及形成于基板上的若干叶片,所述扩散器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若干导流片,所述底板呈环形,所述导流片沿底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一导流片由底板的内边缘向外边缘倾斜延伸,在径向上所述导流片的内端位于底板的内边缘之外,导流片的外端伸出至底板的外边缘之外,所述导流片相对于其内端处的切线方向偏离30~70°,导流片的外端相对其内端在周向上偏离35~12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风机由于设置有扩散器,其导流片偏转设置,可以更好地对气流形成引导,增强气流的压力,有效提升风机的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风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方框III的放大图。

图5为风机的叶轮以及扩散器的组装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风机与现有风机的功效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风机包括外壳10、以及收容于外壳10内的电机20、叶轮30、与扩散器40。

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外壳10呈筒状,包括一底座11、以及连接于底座11上的一顶盖12。所述顶盖12的顶板的中央形成有吸风口13,用于将吸尘器的吸嘴处的空气吸入风机内。所述底座11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出风口14,用于将风机内的空气排出风机之外。所述底座11与顶盖12在其相连的端部,即底座11的顶端与顶盖12的底端分别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一法兰15、16。所述顶盖12的法兰15上环套一锁环17,所述锁环17的顶端径向向内凸出形成一环缘,所述环缘叠置在顶盖12的法兰15上,所述锁环17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底座11的法兰16上环套一螺母18,所述螺母18的底端径向向内凸出形成另一环缘,所述螺母18的环缘叠置于底座11的法兰16下方,组装时螺母18与所述锁环17相螺合,将顶盖12与底座11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20收容于外壳10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在其顶端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台阶19,所述电机20置于台阶19上。较佳地,所述电机20为内转子单相直流无刷电机20,中央形成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的顶端向上伸出至吸风口13处与叶轮30连接,带动叶轮30随之同步转动。

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所述叶轮30包括一基板32以及形成于基板32上的若干叶片34。所述基板32的外壁面36为喇叭状的内凹曲面,沿轴向由上向下呈渐扩状延伸,外径逐渐增大,其沿轴向的横截面大致呈“八”字形。所述基板32的内壁面沿轴向向下形成一轴座38(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转轴22的顶端枢接于轴座38内。较佳地,所述轴座38的内径与转轴22的直径相当或略小,两者通过干涉等方式固定连接,以同步转动。所述叶片34一体形成于叶轮30的基板32的外壁面36上,沿叶轮3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的叶片34之间形成流道,叶轮30转动时气流沿叶片34间的流道径向向外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被加压形成高压气流。

请同时参阅图7,每一叶片34呈扭曲状延伸,在径向以及轴向向均呈弯曲状。所述叶片34的内端靠近基板32的外壁面36的内边缘,外端位于基板32的外壁面36的外边缘之内, 并与之间隔一小的距离。所述叶片34的外端相对其内端沿顺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叶片34的外端的切线方向相对基板32在叶片34的外端处的切线方向呈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较佳地为40~70°。叶片34的外端相对一垂直于其轴向的平面倾斜,两者之间的形成夹角β,较佳地夹角β为65~90°(如图6所示),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对叶片34间的气流加压,还使由叶片34的外端排出的气流有一定的角度。

请同时参阅图4,为保证叶轮30对气流的加压效果以及叶轮30的自由转动,所述外壳10的吸风口13的内表面与所述叶轮30的外形相匹配,由外向内渐扩状,吸风口13的内表面与叶轮30的叶片34之间形成窄小的间隙t,较佳地,所述间隙t不大于0.5mm。

请同时参阅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扩散器40设置于电机20上并环绕叶轮30,包括一底板42以及设置于底板42上的若干导流片44。

所述底板42呈环形,其内径R2略大于所述叶轮30的基板32的最大外径R1,从而叶轮30可以在扩散器40内自由转动,较佳地,底板42内径R2与叶轮外径R1的比值R2/R1约为1.05~1.40。较佳地,所述基板32的外边缘形成圆弧倒角,便于气流的排出。所述底板42的外边缘沿轴向向下凸出形成若干定位块46。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46呈的横截面呈“凵”字状,每一定位块46包覆于电机20的一相应的柱体上,如此将所述扩散器40在周向上定位使其不能转动。较佳地,其中一定位块46上形成有一卡孔48,电机20的其中一柱体上形成有一凸起24,形成防呆机构,组装时将所述卡孔48与凸起24对位,即可将叶轮30组装至电机20上并保证对位正确。

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导流片44一体连接于所述底板42的上表面上,其数量远大于叶轮30的叶片34的数量。较佳地,所述导流片44为18~35个,沿底板42的周向均匀分布,相邻的导流片44在周向上间隔一定的间距。每一导流片44与所述底板42的上表面大致相垂直,大致呈现状由内向外倾斜延伸,导流片44的外端相对内端沿逆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γ,较佳地,所述角度γ为35~110°。所述导流片44相对于其内端处的切线方向偏离一角度θ,优选地所述角度θ为30~70°。

所述导流片44的内端与底板42的上表面的内边缘接近或间隔一小的距离,导流片44的外端则伸出至所述底板42的上表面的外边缘之外一定距离。较佳地,每一导流片44的长度L,即导流片44的内端到外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相邻的导流片44在底板42的外边缘处的间隔弧长D;较佳地,所述导流片44的长度L与间隔弧长D之间的比值L/D约为1.0~2.8。

当电机20带动叶轮30转动时,驱动气流随之流动,被加压后由叶轮30的叶片34的外端流出并进入扩散器40的导流片44之间,扩散器的适当引导,使气流的湍流损失减少,加上扩散器通道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气流的一部分动能转换为静压能,减少了扩散器出口的动压 损失,从而提高了整个风机系统的静压及其效率,扩散器40的外边缘排出时,压力进一步增大,最终形成高压气流排送至电机20,吸走电机20的热量,并最终由外壳10上的排风口排出风机之外,如此有效提升风机的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如图8所示,经试验测试,本发明的风机的风压以及效率相较于现有吸尘器的风机均提高10%左右。

本发明的风机尤其适用于真空吸尘器、干手器、吹风机等高转速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