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1561阅读:936来源:国知局
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为了将泵的喷出流量保持为恒定而设有流量控制阀的泵装置。

在日本JP05-61482U中记载了一种泵装置,在该泵装置中,在连接于叶片泵的吸入通路和喷出通路之间的排泄通路的中途设有流量控制阀。在日本JP05-61482U所记载的泵装置中,与泵的转速成正比地从泵室喷出到喷出通路的工作油通过节流件被供给到液压驱动装置。此外,日本JP05-61482U所记载的泵装置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使其开闭,将工作油从叶片泵向液压驱动装置的供给量控制为大致恒定量。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日本JP05-61482U的泵装置中,在泵的喷出通路上设有节流部。因此,因节流部而产生压力损失,需要与该压力损失的量相对应的量的、用于驱动泵的扭矩。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泵的驱动扭矩并且能够控制流量的泵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泵装置,其用于向流体压设备供给工作流体,该泵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泵装置包括:泵,其用于吸入工作流体,将工作流体加压而向喷出流路喷出;以及流量控制阀,其用于使从泵喷出来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吸入侧回流,流量控制阀包括:阀芯;第一流体压室,其面向阀芯的一个端面地设置,与喷出流路连通;第二流体压室,其面向阀芯的另一个端面地设置,与喷出流路连通;施力构件,其以压缩状态收装在第二流体压室中,用于对阀芯向闭阀方向施力;以及调压装置,其设在连通喷出流路和第二流体压室的连通通路,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液压回路图。

图2是表示泵装置的某个目标流量下的泵转速和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图。

图3是表示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和比例螺线管施加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图。

图4是表示泵装置的要求压力和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1是泵装置100的液压回路图。

泵装置100包括:泵1,其用于从连接于流体箱4的吸入流路81吸入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将工作油加压而向喷出流路82喷出;流量控制阀2,其用于使从泵1喷出来的工作油的一部分向处于吸入侧的吸入流路81回流,控制从泵1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

泵1是固定容量型的叶片泵。泵1包括:转子11,其被未图示的发动机等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多个叶片12,其被设为相对于转子11在径向上自由地往复运动;以及定子13,其收纳转子11,并且随着转子11的旋转,叶片12的顶端部与定子13的内周的凸轮面13a滑动接触。

在转子11上隔着预定间隔地以放射状形成有在外周面具有开口部的狭缝14。叶片12滑动自如地插入狭缝14中。

在狭缝14的基端侧划分有背压室15,泵1的喷出压被导入该背压室15。相邻的背压室15利用形成于转子11的圆弧状的槽16连通。在该槽16中始终导入有泵喷出压。在背压室15的压力和由转子11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从狭缝14拔出的方向推压叶片12,叶片12的顶端部与定子13的内周的凸轮面13a抵接。由此,在定子13的内部利用转子11的外周面、定子的凸轮面13a以及相邻的一对叶片12划分出多个泵室17。

定子13是内周的凸轮面13a为大致椭圆形状的环状的构件,其包括随着转子11的旋转而泵室17的容积扩张的吸入区域13b、13d和随着转子11的旋转而泵室17的容积收缩的喷出区域13c、13e。

对于各泵室17而言,在转子11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在定子13的吸入区域13b从吸入流路81通过吸入口(未图示)吸入工作油,将该吸入的工作油在定子13的喷出区域13c通过喷出口18喷出到喷出流路82。之后,在定子13的吸入区域13d从吸入流路81通过吸入口(未图示)吸入工作油,将该吸入的工作油在定子13的喷出区域13e通过喷出口18喷出到喷出流路82。这样,各泵室17随着转子11的旋转而扩张、收缩,在转子11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吸入、喷出工作油两次。泵1的泵转速N与驱动装置的转速一同变化。对于泵1而言,在泵转速N上升时,喷出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地增加。

泵1只要是旋转型形式的固定容量型,就也可以是齿轮泵等那样形式的泵。

流量控制阀2包括:滑阀芯21,其作为阀芯,滑动自如地插入到阀收纳孔25;第一流体压室23,其面向滑阀芯21的一个端面地设置;第二流体压室24,其面向滑阀芯21的另一个端面地设置;以及复位弹簧22,其作为施力构件,以压缩状态收装在第二流体压室24内,用于向闭阀方向对滑阀芯21施力。

滑阀芯21包括沿着阀收纳孔25的内周面滑动的第一台肩部21a和第二台肩部21b。

在第一流体压室23中与第一台肩部21a结合地配置有第一止挡部21c,在滑阀芯21向收缩第一流体压室23的容积的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该第一止挡部21c与阀收纳孔25的底部抵接而限制滑阀芯21的预定程度以上的移动。

在第一流体压室23中连接有自喷出流路82分支的第一连通通路83,在第二流体压室24中连接有自喷出流路82分支的第二连通通路84。此外,在流量控制阀2连接有排泄通路85,利用第一台肩部21a来连通或者阻断该排泄通路85与第一流体压室23。

滑阀芯21在由被引导到在两端划分成的第一流体压室23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工作油的压力引起的载荷与复位弹簧22的施力平衡的位置停止。

在由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引起的载荷和复位弹簧22的施力的合计载荷大于由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引起的载荷的情况下,复位弹簧22伸长,滑阀芯21成为第一止挡部21c与阀收纳孔25的底部抵接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滑阀芯21的第一台肩部21a阻断第一流体压室23和排泄通路85的连通。由此,从泵1喷出来的工作油的全部量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

相对于此,在由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引起的载荷大于由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引起的载荷和复位弹簧22的施力的合计载荷的情况下,滑阀芯21克服复位弹簧22的施力而移动。

在该状态下,滑阀芯21的第一台肩部21a使第一流体压室23和排泄通路85连通。因而,从泵1喷出来的工作油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流体压室23和排泄通路85向吸入流路81回流。

流量控制阀2还包括调压装置3,该调压装置3设于连通喷出流路82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第二连通通路84,用于调整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调压装置3包括设于第二连通通路84的节流件40、在节流件40的下游侧自第二连通通路84分支且与流体箱4连通的溢流通路86、以及设于溢流通路86的溢流阀30。

溢流阀30包括向闭阀方向施力的弹簧31、向闭阀方向施力且能够变更溢流压Pr的比例螺线管32、以及用于使溢流通路86的压力向开阀方向作用的先导通路33。

节流件40的下游侧的压力即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通过溢流通路86和先导通路33向开阀方向施力地作用于溢流阀30。

在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大于由弹簧31的施力和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力的合力决定的溢流压Pr的情况下,溢流阀30开阀,将第二流体压室24的工作油通过第二连通通路84向流体箱4排出。而且,在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变为与溢流压Pr相等时,溢流阀30闭阀。这样,溢流阀30进行调整以使得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与溢流压Pr相等。比例螺线管32和弹簧31的施力的合力向闭阀方向施力即可,也可以是比例螺线管32或者弹簧31中的任一者向开阀方向施力。

控制器60用于控制对比例螺线管32施加的施加电流I。此外,向控制器60输入泵转速检测器70检测出的泵1的泵转速N和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的信号。另外,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的信号见后述。

在控制器60预先存储有表示泵装置100的某个目标流量下的泵转速N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图(图2)和表示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和比例螺线管施加电流I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图(图3)。另外,目标流量是指流体压设备50所需的、预先定好的流量值,在图2中,该目标流量相当于在泵转速Nm时泵1所喷出的流量。

泵装置100通过利用流量控制阀2控制从喷出流路82向吸入流路81回流的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从泵1通过喷出流路82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成为目标流量。具体而言,参照图2和图3的对应图,控制器60通过控制溢流阀30来调整流量控制阀2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控制从喷出流路82向吸入流路81回流的流量。

说明图2所示的对应图。对于泵1而言,在泵转速N上升时,喷出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地增加。因而,参照图2所示的对应图,在泵转速N大于与目标流量相当的转速Nm的情况下,为了随着泵转速N的增加而增加来自喷出流路82的回流流量,控制器60以降低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的设定压力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在泵转速N为转速Nm以下的情况下,为了不使从泵1喷出到喷出流路82的工作油回流而将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控制为恒定。

接着,说明图3所示的对应图。如图3所示,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和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成正比例关系。具体而言,为了使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上升,使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上升。由此,溢流阀30的溢流压Pr上升,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上升。相对于此,为了使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下降,使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下降。由此,溢流阀30的溢流压Pr下降,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下降。

接着,说明泵装置100的动作。

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发动机等驱动装置的动力而驱动泵1旋转,通过吸入流路81从流体箱4吸入工作油,将工作油加压而喷出到喷出流路82。喷出到喷出流路82的工作油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

泵1的泵转速N与驱动装置的转速一同变化。在泵转速N上升时,泵1的喷出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地增加。

在泵1驱动时,从喷出流路82通过第一连通通路83向第一流体压室23供给工作油。由此,对第一流体压室23作用与喷出流路82中的压力相等的压力。此外,从喷出流路82通过第二连通通路84向第二流体压室24供给工作油。说明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在泵转速N小于转速Nm的情况下,由于泵1的喷出流量未达到目标流量,因此,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不会上升到溢流阀30的溢流压Pr。由此,工作油不会从溢流阀30溢流,因此,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成为与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相等。相对于此,在泵转速N为转速Nm以上的情况下,由于泵1的喷出流量成为目标流量以上的流量,因此,为了使泵1的喷出流量的一部分回流而利用溢流阀30控制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因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成为与溢流阀30的溢流压Pr相等。

此外,在泵1驱动时,从泵转速检测器70向控制器60输入转速N。控制器60参照图2所示的对应图来选择与所输入的泵转速N相对应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

以下,以在图2的中压特性B下控制泵装置10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中压特性B见后述。

在泵转速N为转速Nm以下即转速Na的情况下,泵1的喷出流量未达到流体压设备50所需的目标流量。因此,如图2的对应图所示,控制器60选择压力Pd作为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以不使泵1所喷出的流量回流。接着,控制器60参照图3的对应图而选择与压力Pd相对应的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d。这样,控制器60通过对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施加施加电流Id,将溢流阀30的溢流压Pr设定为压力Pd。在溢流阀30的溢流压Pr设定为压力Pd时,由于在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成为压力Pd之前溢流阀30不开放,因此,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相等。由此,由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引起的开阀方向的施力和由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引起的闭阀方向的施力抵消,但由于滑阀芯21在复位弹簧22的施力的作用下被向闭阀方向施力,因此,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不开阀。因而,泵1所喷出的工作油不回流。

在泵转速N上升成为大于转速Nm的转速Nb时,由于泵1的喷出流量大于流体压设备50所需的流量,因此,产生剩余流量。

这时,控制器60参照图2的对应图选择压力Pb作为与转速Nb相对应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控制器60为了使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从压力Pd下降到压力Pb,参照图3的对应图而使施加电流I从与压力Pd相对应的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d减少到与压力Pb相对应的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b。由此,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力下降,溢流压Pr下降。在溢流压Pr下降时,为了使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变为溢流压Pr而从第二流体压室24喷出工作油,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下降到压力Pb。这样,与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从压力Pd下降到压力Pb的量相应地,对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向闭阀方向施加的施力下降。

由此,通过泵1的转速增加到转速Nb而喷出流量增加,但由于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开阀且喷出流路82的工作油(剩余流量)通过第一流体压室23和排泄通路85向吸入流路81回流,因此,从泵1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维持为恒定(目标流量)。

在泵转速N进一步变大成为转速Nc时,从泵1向喷出流路82喷出的流量进一步增加。这时,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器60为了使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P2从压力Pb下降到与转速Nc相对应的压力Pe而使施加电流I从施加电流Ib下降到施加电流Ie。由此,对流量控制阀2向闭阀方向施加的施力进一步变小。因而,通过泵1的转速增加到转速Nc而喷出流量增加,但由于从喷出流路82向吸入流路81回流的工作油也增加,因此,从泵1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维持为恒定(目标流量)。

相对于此,在泵转速大于预定的转速Nm的范围内,例如泵转速N从转速Nc减小到转速Nb时,从泵1向喷出流路82喷出的流量减少,剩余流量也减少。这时,控制器60参照图2和图3的对应图,为了使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从与转速Nc相对应的压力Pe上升到与转速Nb相对应的压力Pb,使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从施加电流Ie上升到施加电流Ib,从而使溢流压Pr上升。在溢流压Pr上升时,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随之上升。因而,与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上升的量相应地,对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向闭阀方向施加的施力上升。

由此,通过泵1的转速减小到转速Nb而喷出流量减少,但由于通过第一流体压室23向吸入流路81回流的工作油也减少,因此,从泵1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维持为恒定(目标流量)。

这样,即使泵1的泵转速N变化而泵1的喷出流量变化,泵装置100也能够将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流量保持为恒定。此外,通过采用溢流阀30,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调整压力。

在将流量控制为恒定(目标流量)时,例如,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上升,则喷出流路82的压力上升,通过第一连通通路83使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也上升。由此,对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向开阀的方向施加的施力变大,滑阀芯21向开阀方向移动。通过滑阀芯21的开度变大,通过第一流体压室23和排泄通路85向吸入流路81回流的回流流量增加,导致喷出流路82的流量变化。因此,泵装置100与压力相应地选择泵转速N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之间的关系的特性,以使得即使压力变化也将流量保持为恒定。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向控制器60输入流体压设备50所需的压力的信号。

在向控制器60输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的信号时,控制器60从预先存储的图2的对应图中选择与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相应的、泵转速N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之间的关系的特性。

例如在中压特性B下以泵转速Nb进行控制时,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升高,则控制器60选择图2中的高压特性A。也就是说,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的设定压力从中压特性B的压力Pb变更为高压特性A的压力Pa。由此,对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向闭阀的方向施加的施力变大。在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升高时,喷出流路82的压力上升,通过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上升,滑阀芯21的开阀方向的施力变大,但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与之相配合地上升,对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向闭阀的方向施加的施力变大。这样,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的开度被调整为回流流量不变。因而,能够将泵1的喷出流路82的流量保持为恒定(目标流量)。

此外,在中压特性B下以泵转速Nb进行控制时,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降低,则控制器60选择图2中的低压特性C。也就是说,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的设定压力从中压特性B的压力Pb变更为低压特性C的压力Pc。由此,对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向闭阀的方向施加的施力变小。在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降低时,喷出流路82的压力下降,通过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下降,滑阀芯21的开阀方向的施力变小,但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与之相配合地下降,对滑阀芯21向闭阀的方向施加的施力变小。这样,流量控制阀2的滑阀芯21的开度被调整为回流流量不变。因而,能够将泵1的喷出流路82的流量保持为恒定(目标流量)。

这样,即使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变化,控制器60与压力相应地选择泵转速N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基于该特性控制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因此,也能够将泵1的喷出流路82的流量保持为恒定(目标流量)。

另外,在图2中表示了像高压特性A、中压特性B以及低压特性C那样阶段性的特性,但实际上是,在高压特性A和低压特性C之间连续地使特性变化。不言而喻,也可以使特性阶段性地变化。另外,图2所示的中压特性B只是例示了处于高压特性A和低压特性C之间的概念性的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向控制器60输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的信号。取而代之,也可以是,在喷出流路82中设置压力检测器,向控制器60输入该压力检测器的信号。在从压力检测器向控制器60输入信号时,控制器60参照图2的对应图适当选择与压力检测器检测出的喷出流路82的压力相应的、泵转速N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由此,能够与向控制器60输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的信号的情况同样地控制泵装置100。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控制器60中针对不同的目标流量存储有多个图2所示的目标流量的对应图,根据来自流体压设备50的指示而适当选择与目标流量相对应的对应图。另外,为了制作变更了目标流量的对应图,只将成为曲线图的拐点的转速Nm的位置变更为成为目标流量的泵转速的位置即可。

采用以上的实施方式,产生以下所示的效果。

以往是在连接泵和流体压设备的喷出流路中设有节流部,基于其上下侧的压力差控制流量控制阀,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阀2包括调压装置3,该调压装置3设于连通喷出流路82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第二连通通路84,用于调整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因此,即使不在喷出流路82中设置节流部,也能够将从泵1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控制为恒定。并且,由于在喷出流路82中未设置节流部,不产生压力损失,因此,能够减少用于驱动泵1的扭矩。此外,即使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变化,也能够将流量保持为恒定。

另外,泵装置100根据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来进行将从泵1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控制为恒定的流量控制,但若流体压设备50需要使压力恒定的压力控制,则通过在控制器60中预先存储图4所示的对应图,能够进行不进行流量控制就使压力恒定的压力控制。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泵1的要求压力Pp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图。

从流体压设备50向控制器60输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的信号。向控制器60输入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的信号时,控制器60控制流量控制阀2,以使得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成为要求压力Pp。具体而言,控制器60参照预先存储的图4和图3所示的对应图,通过控制溢流阀30来调整流量控制阀2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2的闭阀方向的施力,将向流体压设备50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控制成为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

接着,详细地说明泵装置100的压力控制。

在泵装置100进行压力控制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阀2作为压力控制阀发挥功能。

在喷出流路82的压力上升达到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以上时,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也上升,因此,使滑阀芯21开阀的方向的施力变大。由于利用溢流阀30来控制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因此,滑阀芯21克服由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引起的载荷和复位弹簧22的施力而移动。在滑阀芯21移动时,第一流体压室23和排泄通路85连通。由此,喷出流路82的工作油通过第一流体压室23和排泄通路85向吸入流路81回流,喷出流路82的压力下降。

在喷出流路82的压力下降到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时,由第一流体压室23的压力引起的载荷与在使滑阀芯21闭阀的方向上由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引起的载荷和复位弹簧22的施力的总计载荷平衡,滑阀芯21在平衡的位置停止。由此,能够向喷出流路82供给喷出压为要求压力Pp的流量。这样,即使喷出流路82的压力变化,通过利用流量控制阀2调整喷出流路82的压力,也能够供给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

此外,存在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变更的情况。例如,在从流体压设备50向控制器60输入将要求压力Pp从压力PM增大到压力PH的信号时,控制器60首先参照图4所示的对应图选择与压力PH相对应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h。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对应图,选择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成为压力Ph这样的比例螺线管施加电流Ih。通过将这样选择出的施加电流Ih施加于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使溢流压Pr上升。

相对于此,例如在从流体压设备50向控制器60输入将要求压力Pp从压力PM减小到压力PL的信号时,控制器60首先参照图4所示的对应图选择与压力PL相对应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l。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对应图,选择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成为压力Pl这样的比例螺线管施加电流Il。通过将这样选择出的施加电流Il施加于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使溢流压Pr下降。

这样,即使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变化,通过与要求压力Pp相应地控制溢流阀30的比例螺线管32的施加电流I而控制溢流压Pr,也能够控制流量控制阀2的闭阀方向的施力,能够将喷出流路82的压力控制为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要求压力Pp。

以下,归纳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

泵装置100的特征在于,该泵装置100包括:泵1,其用于吸入工作油,将工作油加压而向喷出流路82喷出;以及流量控制阀2,其用于使从泵1喷出来的工作油的一部分向吸入侧(吸入流路81)回流,流量控制阀2包括:阀芯(滑阀芯21);第一流体压室23,其面向阀芯(滑阀芯21)的一个端面地设置,与喷出流路82连通;第二流体压室24,其面向阀芯(滑阀芯21)的另一个端面地设置,与喷出流路82连通;施力构件(复位弹簧22),其以压缩状态收装在第二流体压室24中,用于对阀芯(滑阀芯21)向闭阀方向施力;以及调压装置3,其设在连通喷出流路82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第二连通通路84中,用于调整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

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调压装置3来调整流量控制阀2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根据导入有喷出流路82的压力的第一流体压室23和导入有由调压装置3调整了的压力Pr的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差来开闭控制流量控制阀2。因而,即使不在喷出流路82中设置节流部,也能够将泵1的喷出流路的流量控制为恒定。此外,由于在喷出流路82中没有节流部,因此,能够减少用于驱动泵1的扭矩。

泵装置100的特征还在于,调压装置3包括:节流件40,其设于第二连通通路84;以及溢流阀30,其设于在节流件40的下游侧自第二连通通路84分支的溢流通路86,能够变更溢流压Pr。

泵装置100的特征还在于,溢流阀30包括能够变更溢流压Pr的比例螺线管32。

采用这些结构,利用溢流阀30调整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P2。因而,通过采用溢流阀30,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调整压力。

泵装置100的特征还在于,溢流阀30根据泵1的泵转速N来调整溢流压Pr。

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泵1的泵转速N变化,也能够通过根据泵转速N来调整溢流压Pr而将喷出流路82的流量保持为恒定。

泵装置100的特征还在于,溢流阀30根据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来变更溢流压Pr。

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变化,也能够根据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来控制溢流压Pr,而将喷出流路82的流量保持为恒定。

泵装置100通过包括流量控制阀2和在连通喷出流路82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第二连通通路84中调整第二流体压室24的压力的调压装置3,即使流体压设备50所要求的压力变化,也能够将喷出流路的流量保持为恒定。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是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泵1的泵转速N使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P2变化。取而代之,也可以是,设置用于检测泵1所喷出的流量的流量计,根据检测出的流量来使第二流体压室的压力P2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压装置3包括溢流阀30和节流件40。取而代之,也可以是在第二连通通路84中设置三通形的比例螺线管型的控制阀的结构,该控制阀用于控制喷出流路82和第二流体压室24的连通,而且控制第二流体压室24和流体箱4的连通。

本案基于2014年8月29日向日本国特许厅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75449号主张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