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04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蜗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风道大多由泡沫蜗壳件组成。上述结构使得出口窗式空调器成本低因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各泡沫蜗壳件之间的配合无法使用卡扣、螺钉等固定方式,因此其配合密封效果不甚理想。如图1所示,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盖体1、上壳体本体2以及下壳体3。窗式空调器整机在进行标准淋雨实验时,雨水会进入窗式空调器内落到泡沫蜗壳组件上。由于泡沫蜗壳组件之间的配合密封效果差,因此雨水很容易沿盖体1与上壳体本体2之间的缝隙以及上壳体本体2与下壳体3之间的缝隙被吸入风道内。吸入风道内雨水会随冷风从出风口吹出,从而使得客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蜗壳组件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蜗壳组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上壳体相扣合形成风道,上壳体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的外表面;风机,设置在风道内。

进一步地,蜗壳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水部,盖设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第一防水部设置在上壳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防水部为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部并向下延伸的裙边。

进一步地,第一防水部与上壳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上壳体的远离风道的出风口一侧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的远离出风口一侧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上壳体的远离风道的出风口一侧的外表面的上部为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上壳体包括上壳体本体以及盖设在上壳体本体上的盖体,盖体的外表面突出于上壳体本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盖体的远离风道的出风口一侧的外表面突出于上壳体本体的远离出风口一侧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盖体的远离风道的出风口一侧的外表面为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蜗壳组件还包括:第二防水部,盖设在盖体与上壳体本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第二防水部设置在盖体上。

进一步地,第二防水部为设置在盖体的底部并向下延伸的裙边。

进一步地,第二防水部与盖体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具有进风口;蜗壳组件,设置在外壳中,蜗壳组件为上述的蜗壳组件;换热组件,设置在外壳中并与蜗壳组件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蜗壳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风道。其中,上壳体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的外表面。在进行整机标准淋雨实验时,雨水会落至蜗壳组件上。当雨水从上壳体向下壳体流动时,由于上壳体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的外表面,因此,大部分的雨水将直接从上壳体的外表面滴落至蜗壳组件的底部,少部分的水会流到下壳体上,最终沿着下壳体的侧壁流至蜗壳组件的底部。因此,上述结构减少了雨水流经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处的几率,从而大大降低了雨水被风机吸入风道内的几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蜗壳组件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此外,由于雨水被风机吸入风道内的几率大大降低,因此避免了吸入风道内雨水随冷风从出风口吹出,从而改善了客户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蜗壳组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蜗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3的蜗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4的蜗壳组件的示出了雨水流动方向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蜗壳组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6的蜗壳组件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6的蜗壳组件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窗式空调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8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换热组件;20、蜗壳组件;21、上壳体;211、上壳体本体;2111、第一防水部;212、盖体;2121、第二防水部;2122、导向斜面;22、下壳体;23、出风口;24、进风口;30、外壳;31、进风口;40、风机;50、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2至图4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蜗壳组件,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以及风机40。其中,下壳体22与上壳体21相扣合形成风道50,上壳体21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22的外表面。风机40,设置在风道50内。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蜗壳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形成风道50。其中,上壳体21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22的外表面。在进行整机标准淋雨实验时,雨水会落至蜗壳组件上。当雨水从上壳体21向下壳体22流动时,由于上壳体21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22的外表面,因此,大部分的雨水将直接从上壳体21的外表面滴落至蜗壳组件的底部,少部分的水会流到下壳体22上,最终沿着下壳体22的侧壁流至蜗壳组件的底部。因此,上述结构减少了雨水流经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连接处的几率,从而大大降低了雨水被风机40吸入风道50内的几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蜗壳组件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此外,由于雨水被风机吸入风道内的几率大大降低,因此避免了吸入风道内雨水随冷风从出风口吹出,从而改善了客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蜗壳组件包括进风口24和出风口23,出风口23设置在上壳体21上,进风口24由两部分组成,具体地,上壳体21上设置有半圆形缺口,下壳体22上设置有与上壳体21上的半圆形缺口向对应的另一个半圆形缺口,两个半圆形缺口相对形成完整的进风口24。另外,在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内设置有风机40,风机40的机轴从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连接处伸出。由于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内设置有风机40,因此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扣合后所形成的内腔形成吸入风道。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蜗壳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水部2111,第一防水部2111盖设在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的连接处。在进行整机标准淋雨实验时,雨水落至蜗壳组件上。当雨水从上壳体21向下壳体22流动时,雨水将直接从上壳体21的外表面经过第一防水部2111后滴落至外壳的底部,或者是经过第一防水部2111后流至下壳体22的外表面上,最终沿着下壳体22的侧壁流至外壳的底部。由于第一防水部2111盖设在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的连接处。因此雨水不会流经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之间的连接处,从而避免了雨水被吸入风道50内,进而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不会夹带雨水,避免了不必要的电气安全隐患,保证的室内舒适度,改善了客户体验。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部2111设置在上壳体21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部2111为设置在上壳体21的底部并向下延伸的裙边。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部2111与上壳体21为一体结构。上述结构加工简单,易于加工制造。而且上述结构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1的远离风道50的出风口23一侧的外表面突出于下壳体22的远离出风口23一侧的外表面。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1的远离风道50的出风口一侧的外表面的上部为导向斜面2122。上述导向斜面2122的设置使得落在蜗壳组件上的雨水能够更顺利地沿蜗壳组件的外表面滑落,减少雨水流经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之间的连接处的几率,从而减小了雨水被吸入风道50内的几率,进而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不会夹带雨水,避免了不必要的电气安全隐患,保证的室内舒适度,改善了客户体验。

为了便于加工生产,如图2至图5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1包括上壳体本体211以及盖设在上壳体本体211上的盖体212,上述结构使得加工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由于上述结构将盖体212盖设在上壳体本体211上,因此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之间具有缝隙,雨水可能会经过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之间的缝隙吸入风道内,吸入风道内雨水会随冷风从出风口吹出,从而使得客户体验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12的外表面突出于上壳体本体211的外表面。这样,在进行整机标准淋雨实验时,雨水会落至蜗壳组件上。图4中的箭头方向示出了雨水的流路,具体地,当雨水从盖体212向上壳体本体211流动时,由于盖体212的外表面突出于上壳体本体211的外表面,因此,大部分的雨水将直接从盖体212的外表面滴落至蜗壳组件的底部,少部分的水会流到上壳体本体211上,最终沿着下壳体22的侧壁流至蜗壳组件的底部。上述结构减少了雨水流经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连接处的几率,从而大大降低了雨水被吸入风道50内的几率,进而避免了吸入风道50内雨水随冷风从出风口吹出,改善了客户体验。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12的远离风道50的出风口23一侧的外表面突出于上壳体本体211的远离出风口23一侧的外表面。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12的远离风道50的出风口23一侧的外表面为导向斜面2122。上述导向斜面2122的设置使得落在蜗壳组件上的雨水能够更顺利地沿蜗壳组件的外表面滑落,减少雨水流经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之间的连接处的几率,从而减小了雨水被吸入风道50内的几率,进而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不会夹带雨水,避免了不必要的电气安全隐患,保证的室内舒适度,改善了客户体验。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斜面2122为弧形面,上述结构使得导水效果更佳。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蜗壳组件还包括:第二防水部2121,盖设在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的连接处。在进行整机标准淋雨实验时,雨水会落至蜗壳组件上。当雨水从盖体212向上壳体本体211流动时,雨水将直接从盖体212的外表面经过第二防水部2121后滴落至蜗壳组件的底部,或者是经过第二防水部2121后流至上壳体本体211的外表面上,最终沿着下壳体22的侧壁流至蜗壳组件的底部。由于第二防水部2121盖设在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的连接处。因此雨水不会流经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之间的连接处,从而避免了雨水被吸入风道50内,进而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不会夹带雨水,改善了客户体验。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部2121设置在盖体212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部2121为设置在盖体212的底部并向下延伸的裙边。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部2121与盖体212为一体结构。上述结构加工简单,易于加工制造。而且上述结构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蜗壳组件20时,可先将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组合件预装好,然后在流水线装配时,先装下壳体22,而后将预装好的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组合件装配上即可。上述装配结构简单、可靠。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根据本申请的窗式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外壳30、蜗壳组件20、换热组件10。其中,外壳30,具有进风口31。蜗壳组件20,设置在外壳30中,蜗壳组件20为上述的蜗壳组件20。换热组件10设置在外壳30中并与蜗壳组件20连接。由于蜗壳组件20具有密封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也具有其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整机标准淋雨实验时,雨水会从外壳30上的进风口31进入外壳30内。部分雨水会落至蜗壳组件20上。落至蜗壳组件20顶部的雨水会先沿着导向斜面向下流动。当流动至第二防水部2121时,一部分雨水将经过第二防水部2121后滴落至蜗壳组件的底部,另一部分雨水流至上壳体本体211的外表面上。然后沿着上壳体本体211的外表面继续向下流动。当这部分雨水流至第一防水部2111时,一部分水经过第一防水部2111后滴落至外壳的底部,或者是经过第一防水部2111后流至下壳体22的外表面上。上述结构使得雨水不会流经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盖体212与上壳体本体211之间的连接处,从而避免了雨水被吸入风道50内,进而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不会夹带雨水,改善了客户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盖体212的远离风道50的出风口23一侧的外表面为导向斜面2122。优选地,导向斜面2122为圆弧形结构。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地加大整机顶部进风面积,提高整机换热组件10侧(室外侧)的风量,从而有利于室外侧冷凝器组件散热,对整机能效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