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010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



背景技术: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的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主要用于冶金、石化、汽车、电力、城市轨道交通、纺织、船舶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种场所的通风换气。对于一些小型设备或者安装空间狭小的地方,这就需要使用微型同机,然后现有的微型风机均是通过罩机电机来带动风机叶片来产生风力,使用罩极电机的工作电压是110V或者220V,在这两种方式的下,电机的转速最高只能达到3600转,这样风速过小,并且对电能的利用率也较低,同时现有的风机稳定性较差,工作时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稳定性好、电机转速高、低噪音和对电能利用率高的直流无刷风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包括有风机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机架左右两侧的左盖板和右盖板,所述风机架的的顶部设置有风轮,所述风轮的内部嵌入有风轮转轴,所述风轮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嵌入在所述左盖板、右盖板内,所述右盖板的右侧设置有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包括有电机底座以及与所述电机底座配合连接的转子屏蔽罩,所述电机底座、转子屏蔽罩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上分别嵌入有电机轴承、电路板、定子线包和转子磁环,所述电机轴承嵌入在所述电机底座内,所述转子磁环设置在所述定子线包的外侧。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其中所述左盖板、右盖板内均设置有风轮轴承,所述风轮转轴通过所述风轮轴承与所述左盖板、右盖板活动式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其中所述无刷电机上连接有电源线。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其中所述电机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螺钉与所述右盖板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其中所述电机转轴的左端嵌入有起限位作用的开口卡簧。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其中所述电机转轴的右端嵌入有垫片。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风机架的的顶部设置有风轮,风轮的内部嵌入有风轮转轴,风轮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嵌入在左盖板、右盖板内,右盖板的右侧设置有无刷电机,无刷电机包括有电机底座以及与电机底座配合连接的转子屏蔽罩,其中电机底座、转子屏蔽罩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电机转轴上分别嵌入有电机轴承、电路板、定子线包和转子磁环,电机轴承嵌入在电机底座内,转子磁环设置在定子线包的外侧。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尺寸小,制造成本低,通过使用直流无刷电机来带动风轮转动,转速最高可达到20000转每秒,这样风速更高,对电能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使用成本更低,并且在运转时,稳定性较好,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均较小,使用寿命会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无刷电机的爆炸图。

图中:1、左盖板 2、风机架 3、右盖板

4、无刷电机 5、电源线 6、风轮

7、风轮转轴 41、转子屏蔽罩 42、转子磁环

43、电路板 44、安装座 45、开口卡簧

46、电机底座 47、电机轴承 48、定子线包

49、垫片 490、电机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直流无刷风机装置,包括有风机架2以及分别设置在风机架2左右两侧的左盖板1和右盖板3,风机架2的的顶部设置有风轮6,风轮6的内部嵌入有风轮转轴7,风轮转轴7的左右两端分别嵌入在左盖板1、右盖板3内,其中左盖板1、右盖板3内均设置有风轮轴承,风轮转轴7通过风轮轴承与左盖板1、右盖板3活动式连接,右盖板3的右侧设置有无刷电机4,无刷电机4上连接有电源线5,无刷电机4包括有电机底座46以及与电机底座46配合连接的转子屏蔽罩41,电机底座46上设置有安装座44,安装座44通过螺钉与右盖板3连接,其中电机底座46、转子屏蔽罩4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490,电机转轴490上分别嵌入有电机轴承47、电路板43、定子线包48和转子磁环42,电机轴承47嵌入在电机底座46内,转子磁环42设置在定子线包48的外侧,电机转轴490的左端嵌入有起限位作用的开口卡簧45,电机转轴490的右端嵌入有垫片49。

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尺寸小,制造成本低,通过使用直流无刷电机4来带动风轮6转动,转速最高可达到20000转每秒,这样风速更高,对电能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使用成本更低,并且在运转时,稳定性较好,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均较小,使用寿命会更长。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