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7390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公开了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技术方案:包括机壳、电机、固定涡旋盘和运动涡旋盘,机壳的内部设有低压区、高压区和缓冲区,低压区上设有进气管,高压区上设有出气管,缓冲区上设有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的调节管,出气管上设有降温管,降温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进口处均设有控制阀和温度感应器,第一支管内设有由弯曲设置的外管和内管组成的冷却器,机壳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减震层。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调节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压力,减少压力波动和能量的损耗,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有效降低排气温度,减少高温对压缩机的损耗,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压缩机(compressor),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进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出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创造将制冷剂蒸气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介质转移的条件,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完成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涡旋压缩机因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运用于国民生活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在低温冷冻行业中。低温冷冻行业由于具有更宽广的应用范围和更复杂的应用特点,因此对压缩机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压缩机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压力也影响着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的压力容易引起压缩机的频繁振动,造成噪音污染,且高压区的压力不稳和过高的压力极易引起安全事故,增加零件的损耗和维修成本。其次,低温冷冻中存在的高压缩比、低制冷剂流量等特性,容易引起压缩机冷却不足和高排气温度等问题,对于压缩机安全运行等带来了挑战,压缩机冷却不足有可能会导致电机等零件的烧毁,而高的排气温度亦将会使得压缩机的润滑油粘度下降,降低零件的润滑与密封效果,并增加润滑油和制冷剂被碳化的风险,降低制冷剂的使用效果,增加压缩机的功耗,从而降低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但是一般的压缩机的冷却效果不佳,空冷器受到结构、运行环境的限制,换热面积不足,容易因压缩机的振动和高压压力的冲击而受损,引起变形,降低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通过缓冲区和调节管调节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压力,减少压力波动,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冷却器有效降低排气温度,减少高温对压缩机的损耗,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电机、固定涡旋盘和运动涡旋盘,机壳的内部设有低压区、高压区和缓冲区,低压区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高压区上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缓冲区上设有缓冲口,缓冲口上连接有调节管,调节管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出气管上设有降温管,降温管位于调节管的右侧,降温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进口处均设有控制阀,控制阀上设有温度感应器,第一支管内设有冷却器,冷却器由弯曲设置的外管和内管组成,内管的上侧设有冷媒入口,内管的下侧设有冷媒出口,机壳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减震层。通过在压缩机内设置低压区、高压区和缓冲区,并利用调节管将三个区域相互连接,使得压缩机的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通过缓冲区进行调节,实现不同压力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有效控制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减少压力波动,减少进气气流对压缩机的冲击,控制振动源,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同时也降低了排气气流的过高压力,减少排气处的零部件损耗,降低成本,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能;同时高压区和低压区也通过调节管对缓冲区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持固定涡旋盘和运动涡旋盘之间良好的密封,达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避免漏气、漏油等现象的发生;设置的降温管用来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设置的温度感应器用来感应并压缩机排气温度,并通过控制阀开启不同的支管,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对不同温度情况下的流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当排气温度过高时,流体从第一支管通过,并利用冷却器进行冷却,降低排气温度;当排气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时,流体从第二支管通过,减少冷却器的使用强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此外,设置的降温管位于调节管的右侧,高压区的流体首先通过调节管进行压力调节,使出气管内的流体压力稳定、平衡,减少对降温管的冲击和碰撞,减少冷却器的受损和变形,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冷却器弯曲设置,使流体与内管充分接触,热量快速传递,增加了冷却器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延长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通过在内管上设置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保持冷却效果,避免冷媒长时间滞留在内管而降低冷却效果;采用两层机壳,提高结构强度,使压缩机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牢固性和稳定性;内壳和外壳之间的减震层设计,有效减小压缩机气流对压缩机的冲击,提高压缩机的减震性能和工作稳定性,降低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减少电机零部件碰撞及磨损,延长压缩机的工作时间。
[0007]进一步,调节管包括主调节管、高压调节管和低压调节管,主调节管与缓冲口连接,主调节管通过高压调节管与出气管连接,主调节管通过低压调节管与进气管连接。通过高压调节管将缓冲区和高压区连通,使缓冲区对高压区的压力进行调节,通过低压调节管将缓冲区和低压区连通,使缓冲区对低压区的压力进行调节,减少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压力波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且设置的高压调节管和低压调节管使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相互隔离,减少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0008]进一步,出气管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进气管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高压调节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低压调节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一调节阀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与第二调节阀连接。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用来感应出气管内的压力信息,设置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用来感应进气管内的压力信息,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出气管内的压力情况不在正常范围内时,通过第一调节阀开通高压调节管,使缓冲区与出气管连通,对出气管处的压力进行调节,直到高压区内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感应到进气管内的压力情况不在正常范围内时,通过第二调节阀开通低压调节管,使缓冲区与进气管连通,对进气管处的压力进行调节,直到低压区内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感应灵敏,自动化调节,调节速度快,可靠性好,安全性高。
[0009]进一步,内管位于外管的内部,内管的两端为封闭式,外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气管连接。高压区内的高压高温流体进入出气管内,然后从外管的一端进入到外管内,与内管发生热交换,流体被冷却,降低了排气温度,降温后的流体再从外管的另一端再次进入到出气管内。
[0010]进一步,电机由转轴、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构成,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之间设有第一散热片。设置的第一散热片用来降低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减少高温对电机的影响,避免电机因高温而引起烧毁现象,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0011 ]进一步,减震层呈环形,减震层的内外两侧分别均匀设有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第一减震块与内壳连接,第二减震块与外壳连接,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间隔设置。利用环形的缓冲垫将外壳和内壳相互隔开,减少噪音和振动,并通过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加强减震效果;并且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间隔设置,既减少了材料,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减震效果,这样压缩机在工作时就可以有效吸收内壳和外壳带来的震动,降低振动的传递性。
[0012]进一步,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的内部均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弹簧。通过弹簧进一步吸收振动的能量,降低震感,提高减震、缓冲性能。
[0013]进一步,外壳的外表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呈圆周均匀分布,凹槽内设有第二散热片。设置的第二散热片,加快了机壳的散热速度,增强了电机的散热效果,将第二散热片插在凹槽中,方便第二散热片的拆卸和维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第二散热片的数量,使用灵活。
[00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在压缩机内设置低压区、高压区和缓冲区,并利用调节管将三个区域相互连接,使得压缩机的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通过缓冲区进行调节,实现不同压力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有效控制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减少压力波动,减少进气气流对压缩机的冲击,控制振动源,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同时也降低了排气气流的过高压力,减少排气处的零部件损耗,降低成本,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能;同时高压区和低压区也通过调节管对缓冲区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持固定涡旋盘和运动涡旋盘之间良好的密封,达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避免漏气、漏油等现象的发生;
[0016]2、设置的降温管用来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设置的温度感应器用来感应并压缩机排气温度,并通过控制阀开启不同的支管,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对不同温度情况下的流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当排气温度过高时,流体从第一支管通过,并利用冷却器进行冷却,降低排气温度;当排气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时,流体从第二支管通过,减少冷却器的使用强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此外,设置的降温管位于调节管的右侧,高压区的流体首先通过调节管进行压力调节,使出气管内的流体压力稳定、平衡,减少对降温管的冲击和碰撞,减少冷却器的受损和变形,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冷却器弯曲设置,使流体与内管充分接触,热量快速传递,增加了冷却器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延长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通过在内管上设置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保持冷却效果,避免冷媒长时间滞留在内管而降低冷却效果;
[0017]3、采用两层机壳,提高结构强度,使压缩机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牢固性和稳定性;内壳和外壳之间的减震层设计,有效减小压缩机气流对压缩机的冲击,提高压缩机的减震性能和工作稳定性,降低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减少电机零部件碰撞及磨损,延长压缩机的工作时间。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区和调节管调节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压力,减少压力波动,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冷却器有效降低排气温度,减少高温对压缩机的损耗,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机壳;11、内壳;12、外壳;121、凹槽;122、第二散热片;13、减震层;14、第一减震块;15、第二减震块;16、空腔;17、弹簧;2、电机;21、转轴;22、转子组件;23、定子组件;24、第一散热片;31、固定涡旋盘;32、运动涡旋盘;33、低压区;331、进气口; 332、进气管;333、第二压力传感器;34、高压区;341、出气口; 342、出气管;343、第一压力传感器;35、缓冲区;351、缓冲口;352、主调节管;353、高压调节管;354、低压调节管;355、第一调节阀;356、第二调节阀;41、第一支管;42、第二支管;43、控制阀;44、冷却器;45、外管;46、内管;47、7令媒入口;48、冷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1、电机2、固定涡旋盘31和运动涡旋盘32,电机2由转轴21、转子组件22和定子组件23构成,转子组件22和定子组件23之间设有第一散热片24,设置的第一散热片24用来降低转子组件22和定子组件2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减少高温对电机2的影响,避免电机2因高温而引起烧毁现象,提高电机2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0025]机壳I的内部设有低压区33、高压区34和缓冲区35,低压区33上设有进气口 331,进气口 331处连接有进气管332,高压区34上设有出气口 341,出气口 341处连接有出气管342,缓冲区35上设有缓冲口 351,缓冲口 351上连接有调节管,调节管分别与进气管332和出气管342连接,通过在压缩机内设置低压区33、高压区34和缓冲区35,并利用调节管将三个区域相互连接,使得压缩机的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通过缓冲区35进行调节,实现不同压力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有效控制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减少压力波动,减少进气气流对压缩机的冲击,控制振动源,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同时也降低了排气气流的过高压力,减少排气处的零部件损耗,降低成本,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能;同时高压区34和低压区33也通过调节管对缓冲区35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得涡旋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持固定涡旋盘31和运动涡旋盘32之间良好的密封,达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避免漏气、漏油等现象的发生。调节管包括主调节管352、高压调节管353和低压调节管354,主调节管352与缓冲口 351连接,主调节管352通过高压调节管353与出气管342连接,主调节管352通过低压调节管354与进气管332连接。通过高压调节管353将缓冲区35和高压区34连通,使缓冲区35对高压区34的压力进行调节,通过低压调节管354将缓冲区35和低压区33连通,使缓冲区35对低压区33的压力进行调节,减少高压区34和低压区33的压力波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且设置的高压调节管353和低压调节管354使高压区34和低压区33之间相互隔离,减少高压区34和低压区33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出气管342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43,进气管332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333,高压调节管353上设有第一调节阀355,低压调节管354上设有第二调节阀356,第一压力传感器343与第一调节阀355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333与第二调节阀356连接。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43用来感应出气管342内的压力信息,设置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33用来感应进气管332内的压力信息,当第一压力传感器343感应到出气管342内的压力情况不在正常范围内时,通过第一调节阀355开通高压调节管353,使缓冲区35与出气管342连通,对出气管342处的压力进行调节,直到高压区34内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当第二压力传感器333感应到进气管332内的压力情况不在正常范围内时,通过第二调节阀356开通低压调节管354,使缓冲区35与进气管332连通,对进气管332处的压力进行调节,直到低压区33内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感应灵敏,自动化调节,调节速度快,可靠性好,安全性高。
[0026]出气管342上设有降温管,降温管位于调节管的右侧,降温管包括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的进口处均设有控制阀43,控制阀43上设有温度感应器,第一支管41内设有冷却器44。设置的降温管用来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防止压缩机过热,出现故障,设置的温度感应器用来感应并压缩机排气温度,并通过控制阀43开启不同的支管,使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分别对不同温度情况下的流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当排气温度过高时,第一支管41内的控制阀43打开,第二支管42内的控制阀43关闭,流体从第一支管41通过,并利用冷却器44进行冷却,降低排气温度;当排气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时,第二支管42内的控制阀43打开,第一支管41内的控制阀43关闭,流体从第二支管42通过,减少冷却器44的使用强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此外,设置的降温管位于调节管的右侧,高压区34的流体首先通过调节管进行压力调节,使出气管342内的流体压力稳定、平衡,减少对降温管的冲击和碰撞,减少冷却器44的受损和变形,提高冷却器44的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冷却器44由弯曲设置的外管45和内管46组成,冷却器44弯曲设置,使流体与内管46充分接触,热量快速传递,增加了冷却器44与流体的接触面积,延长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内管46位于外管45的内部,内管46的两端为封闭式,外管45的两端分别与出气管342连接,高压区34内的高压高温流体进入出气管342内,然后从外管45的一端进入到外管45内,与内管46发生热交换,流体被冷却,降低了排气温度,降温后的流体再从外管45的另一端再次进入到出气管342内;内管46的上侧设有冷媒入口 47,内管46的下侧设有冷媒出口 48,通过在内管46上设置冷媒入口 47和冷媒出口 48,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保持冷却效果,避免冷媒长时间滞留在内管46而降低冷却效果。
[0027]机壳I包括内壳11和外壳12,内壳11和外壳12之间设有减震层13。米用两层机壳I,提高结构强度,使压缩机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牢固性和稳定性;内壳11和外壳12之间的减震层13设计,有效减小压缩机气流对压缩机的冲击,消减振动能量,达到减震静音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减震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减少电机2零部件碰撞及磨损,延长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减震层13呈环形,减震层13的内外两侧分别均匀设有第一减震块14和第二减震块15,第一减震块14与内壳11连接,第二减震块15与外壳12连接,第一减震块14和第二减震块15间隔设置。利用环形的缓冲垫将外壳12和内壳11相互隔开,减少噪音和振动,并通过第一减震块14和第二减震块15加强减震效果;第一减震块14和第二减震块15间隔设置,既减少了材料,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减震效果,这样压缩机在工作时就可以有效吸收内壳11和外壳12带来的震动和噪音,降低振动的传递性。第一减震块14和第二减震块15的内部均设有空腔16,空腔16内设有弹簧17。空腔16的设置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在压缩机发生震动时,外壳12和内壳11可在缓冲空间内进行缓冲,进而有效减小压缩机震动,减小压缩机零部件的摩擦、碰撞,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通过弹簧17进一步吸收振动的能量,降低震感,提高减震、缓冲性能。
[0028]外壳12的外表面上设有凹槽121,凹槽121呈圆周均匀分布,凹槽121内设有第二散热片122。设置的第二散热片122,加快了机壳I的散热速度,增强了电机2的散热效果,将第二散热片122插在凹槽121中,方便第二散热片122的拆卸和维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第二散热片122的数量,使用灵活。
[0029]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区35和调节管调节高压区34和低压区33的压力,减少压力波动,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冷却器44有效降低排气温度,减少高温对压缩机的损耗,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电机、固定涡旋盘和运动涡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内部设有低压区、高压区和缓冲区,所述低压区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所述高压区上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缓冲区上设有缓冲口,所述缓冲口上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分别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管上设有降温管,所述降温管位于所述调节管的右侧,所述降温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进口处均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支管内设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由弯曲设置的外管和内管组成,所述内管的上侧设有冷媒入口,所述内管的下侧设有冷媒出口,所述机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减震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包括主调节管、高压调节管和低压调节管,所述主调节管与所述缓冲口连接,所述主调节管通过所述高压调节管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主调节管通过所述低压调节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压调节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低压调节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调节阀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调节阀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两端为封闭式,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气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转轴、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构成,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之间设有第一散热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层呈环形,所述减震层的内外两侧分别均匀设有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所述第一减震块与所述内壳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块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块和所述第二减震块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块和所述第二减震块的内部均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弹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散热片。
【文档编号】F04C18/02GK205714754SQ20162062551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谢新江, 王丹, 俞国庆
【申请人】新昌县大明制冷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