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488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油及回收油的装置,具体讲是一种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检测设备、实验平台等的液压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供油,且排出的油需要回收利用,其所使用的供油及回收油的装置一般为油箱,油箱通过输油管对检测设备或实验平台等的液压系统供油,检测设备或实验平台的液压系统通过回油管将使用过的油再排回油箱,这样使油处于循环利用状态。如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性能测试或耐久性测试,油箱内的制动液经管路输入到制动主缸内,制动主缸再将制动液输入到制动防抱死系统内,制动防抱死系统及测试设备自身原因排出的制动液经回油管流入油箱内,这样使制动液处于循环利用状态,避免制动液泄漏,造成浪费。

现有技术的供油及回收油装置的油箱一般为普通的油箱容器,其油箱内只有一个容置腔,这样从外界油源注入油箱内的油,与从测试设备或实验平台的液压系统中回流到油箱内的油混为一体,由于从测试设备或实验平台的液压系统中回流到油箱内的油温度一般较高且带有从液压系统中流出的杂质,这样会导致油箱向测试设备或实验平台的液压系统所供油的油温高、清洁度低,从而不利于液压系统的散热,影响液压系统工作时间,甚至清洁度低的油会导致液压系统出现故障等;另外,现有技术的供油及回收油装置从外界油源向油箱注油一般采用人工注油,也即需要有专人值守,当发现油箱内的油不足时,人工将外界油源的油注入油箱内,其人工注油需要有专人值守,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人值守、有利于系统散热,保证系统长时间工作,且能保证进入系统油液的清洁度的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它包括油箱总成,所述的油箱总成内设有吸油腔和回油腔,所述吸油腔的侧壁上设有给液压系统供油的供油口,且吸油腔通过吸油管和吸油泵与外界油源连通,所述回油腔的顶部设有供液压系统回油管连通的回油口,且回油腔通过排油管和排油泵连通外界油源;所述吸油腔内设有第一液位控制器,且第一液位控制器的控制电路与吸油泵的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回油腔内设有第二液位控制器,且第二液位控制器的控制电路与排油泵的开关电路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的油箱总成内设有吸油腔和回油腔,吸油腔内的油用于给液压系统供油,回油腔用于收集液压系统排出的油,吸油腔和回油腔分别独立,避免了从液压系统排出温度较高的油导热给吸油腔内给液压系统供油的油,且避免液压系统排出有杂质的油混入吸油腔内,因此该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有利于液压系统散热,保证液压系统长时间工作,且能保证进入液压系统油液的清洁度;另外,第一液位控制器根据吸油腔内油液液位的高低控制吸油泵将外界油源的油及时补充到吸油腔内,且第二液位控制器根据回油腔内油液液位的高低控制排油泵将回油腔内的油及时向外界油源排出,因此该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的吸排油动作均自动控制,无须人工值守,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液位控制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吸油腔内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所述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均与第一液位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当吸油腔内的油液到达第一液位控制器的低位控制点时,第一液位控制器控制吸油泵工作,吸油泵将外界油源的油注入吸油腔内,当注入的油液到达第一液位控制器的高位控制点时,第一液位控制器控制吸油泵停止工作,第一液位控制器可以控制吸油泵及时给吸油腔内注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液位控制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回油腔内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所述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均与第二液位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当回油腔内的油液到达第二液位控制器的高位控制点时,第二液位控制器控制排油泵工作,排油泵将回油腔内的油排出给外界油源,当回油腔内的油液到达第二液位控制器的低位控制点时,第二液位控制器控制排油泵停止工作,第二液位控制器可以控制排油泵及时将回油腔内的油排出。

作为改进,所述吸油腔内还设有油液的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且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设置在第一液位控制器的高位控制点上方,所述的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与液压系统的电源开关电路连接。当第一液位控制器的高位控制点出现故障失效时,而吸油泵继续给吸油腔注油,当吸油腔内的油液升高到达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时,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控制电源开关切断液压系统的总电路,使液压系统和吸油泵停止工作,这样保障系统的安全。所述的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为接近开关。

作为改进,所述回油腔内还设有油液的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且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设置在第二液位控制器的高位控制点上方,所述的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与液压系统的电源开关电路连接。当第二液位控制器的高位控制点出现故障失效时,排油泵不工作,当回油腔内的油液升高到达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时,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控制电源开关切断液压系统的总电路,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所述的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为接近开关。

作为改进,所述吸油泵的开关电路上还连接有手动开关,所述的手动开关用于控制吸油泵的开关动作。当第一液位控制器出现故障不工作时,操作人员用手按下手动开关,手动开关控制吸油泵工作,从而可实现人工补油的操作。

作为改进,所述排油泵的开关电路上也连接有手动开关,所述的手动开关用于控制排油泵的开关动作。当第二液位控制器出现故障不工作时,操作人员用手按下手动开关,手动开关控制排油泵工作,从而可实现人工排油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油箱总成,2、吸油腔,3、回油腔,4、外界油源,5、吸油管,6、吸油泵,7、排油管,8、排油泵,9、供油口,10、第一液位控制器,11、第二液位控制器,12、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13、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自动吸排油循环装置,它包括油箱总成1,所述的油箱总成1内设有吸油腔2和回油腔3,所述吸油腔2的侧壁上设有给液压系统供油的供油口9,且吸油腔2通过吸油管5和吸油泵6与外界油源4连通,所述回油腔3的顶部设有供液压系统回油管连通的回油口,且回油腔3通过排油管7和排油泵8连通外界油源4;所述吸油腔2内设有第一液位控制器10,且第一液位控制器10的控制电路与吸油泵6的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回油腔3内设有第二液位控制器11,且第二液位控制器11的控制电路与排油泵8的开关电路连接。

所述的第一液位控制器10包括竖直设置在吸油腔2内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所述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均与第一液位控制器10的电路连接。当吸油腔内的油液到达第一液位控制器10的低位控制点时,第一液位控制器10控制吸油泵6工作,吸油泵6将外界油源4的油注入吸油腔内,当注入的油液到达第一液位控制器10的高位控制点时,第一液位控制器10控制吸油泵6停止工作,第一液位控制器10可以控制吸油泵6及时给吸油腔2内注油。

所述的第二液位控制器11包括竖直设置在回油腔3内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所述的低位控制点和高位控制点均与第二液位控制器11的电路连接。当回油腔3内的油液到达第二液位控制器11的高位控制点时,第二液位控制器11控制排油泵8工作,排油泵8将回油腔3内的油排出给外界油源4,当回油腔3内的油液到达第二液位控制器11的低位控制点时,第二液位控制器11控制排油泵8停止工作,第二液位控制器11可以控制排油泵8及时将回油腔3内的油排出。

所述吸油腔2内还设有油液的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12,且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12设置在第一液位控制器10的高位控制点上方,所述的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12与液压系统的电源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的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12为接近开关。当第一液位控制器10的高位控制点出现故障失效时,而吸油泵6继续给吸油腔2注油,当吸油腔2内的油液升高到达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12时,第一极高位控制开关12控制电源开关切断液压系统的总电路,使液压系统和吸油泵6停止工作,这样保障系统的安全。

所述回油腔3内还设有油液的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13,且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13设置在第二液位控制器11的高位控制点上方,所述的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13与液压系统的电源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的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13为接近开关。当第二液位控制器11的高位控制点出现故障失效时,排油泵8不工作,当回油腔3内的油液升高到达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13时,第二极高位控制开关13控制电源开关切断液压系统的总电路,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

所述吸油泵6的开关电路上还连接有手动开关,所述的手动开关用于控制吸油泵的开关动作。当第一液位控制器10出现故障不工作时,操作人员用手按下手动开关,手动开关控制吸油泵工作,从而可实现人工补油的操作。

所述排油泵8的开关电路上也连接有手动开关,所述的手动开关用于控制排油泵的开关动作。当第二液位控制器11出现故障不工作时,操作人员用手按下手动开关,手动开关控制排油泵工作,从而可实现人工排油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