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扇叶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5392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扇叶塔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扇,尤其涉及一种无扇叶塔扇。



背景技术:

目前,塔扇因使用方便,省空间,送风柔和,能够避免误伤小孩,已广泛应用在家庭生活中。但是现有塔扇的风扇机身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不方便拆洗及收纳,且用户无法随身携带,在户外不能使用,极大的限制了塔扇的使用环境,不能满足用户各个场合的使用需求。并且,现有塔扇的风量较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风量的无扇叶塔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无扇叶塔扇,包括底座和风扇组件,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底座风道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端的摇摆机构,所述底座风道内设有双轴电机及分别与所述双轴电机传动连接的左风鼓和右风鼓,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供气流流入所述底座风道的进风口;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摇摆机构上的机壳及位于所述机壳内、与所述底座风道相连通的风扇风道,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风扇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及至少一条供外界空气穿设的空气流道,所述摇摆机构带动所述出风口及空气流道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底座风道包括左风道、右风道及风道隔板,所述左风鼓位于所述左风道与所述风道隔板之间,所述右风鼓位于所述右风道与所述风道隔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每一组所述出风口包括若干个沿所述机壳的轴向分布的出风孔,每一条所述空气流道沿所述机壳的径向贯穿所述机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摇摆机构包括通气孔、驱动电机、电机支架、连接支架及啮合机构;所述通气孔分别与所述底座风道及所述风扇风道相连通,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上、与所述啮合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固定在所述啮合机构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啮合机构带动所述连接支架绕所述电机支架的中心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啮合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的呈弧形的卡槽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上的卡柱,所述卡柱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卡柱的延伸至所述卡槽外的一端上连接有弹簧垫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风扇组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紧固件为一字槽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扇叶塔扇中,所述风扇风道包括前风道板和位于所述前风道板底部的后风道板,所述前风道板的上部设置有倾斜的挡风片。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扇叶塔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申请的机壳上开设有至少一组与其内的风扇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及至少一条供外界空气穿设的空气流道,从底座进入风扇风道内的气流最终从出风口处吹出,并带动空气流道内的空气流动,从而高效利用空气的流动。其次,风扇组件固定在摇摆机构上,并跟随摇摆机构绕底座的中心摆动,从而带动风扇组件上的出风口及空气流道摆动。第三,底座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开设有供气流流入的进风口,在左风鼓与右风鼓的带动下,从底座风道的左、右两侧吸入底座风道内的气流合为一体,从底座风道的上端吹出,从底座风道上端吹出的气流继续向上运行,进入风扇组件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扇叶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一种无扇叶塔扇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一种无扇叶塔扇内部气流流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一种无扇叶塔扇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一种无扇叶塔扇的B-B向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一种无扇叶塔扇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一种无扇叶塔扇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扇叶塔扇,包括底座100及与底座100可转动连接的风扇组件2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底座100包括外壳1、底座风道2、摇摆机构3、双轴电机4、左风鼓5、右风鼓6及控制电路板(未标号)。其中,底座风道2位于外壳1内,摇摆机构3安装在外壳1的上端,风扇组件200固定在摇摆机构3上并跟随摇摆机构3一起摆动。双轴电机4固定在底座风道2内,左风鼓5及右风鼓6分别连接在双轴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上。控制电路板固定在外壳1的内侧壁上,并用于控制双轴电机4及摇摆机构3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由前外壳101、后外壳102、左外壳103和右外壳104依次围成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未标号)的壳体结构,底座风道2、双轴电机4等部件纳置在该容纳空间内。后外壳102、左外壳103和右外壳104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0,且每一进风口10处安装有滤网,分别为安装在后外壳102的进风口10处的后滤网11、安装在左外壳103的进风口10处的左滤网12及安装在右外壳104的进风口10处的右滤网13。外界气流经滤网及进风口10进入外壳1内,并流入底座风道2内。

底座风道2为由左风道21与右风道22围成的内部具有腔体的壳体结构,左风道21与右风道22为对称的蜗壳状结构,使底座风道2内形成有蜗壳状的风道(未标号)。左风道21与右风道22之间还设置有风道隔板23,风道隔板23位于底座风道2的底部,左风鼓5位于左风道21与风道隔板23围成的空间内,右风鼓6位于右风道22与风道隔板23围成的空间内。左风道21与右风道22的底部还分别开设有通孔(未标号),进入外壳1内的气流经底座风道2左、右两侧的通孔进入底座风道2内,在左风鼓5与右风鼓6的带动下,从底座风道2的左、右两侧吸入底座风道2内的气流合为一体,从底座风道2的上端吹出。从底座风道2上端吹出的气流继续向上运行,经摇摆机构3的通气孔30(结合图1所示)流出后,进入风扇组件200内。

摇摆机构3主要包括通气孔30、驱动电机31(结合图3所示)、电机支架32、连接支架33及啮合机构,啮合机构包括位于电机支架32与连接支架33之间、且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4与第二齿轮35。其中,电机支架32固定在外壳1的上端,驱动电机31固定在电机支架32上,并与第一齿轮34传动连接,第二齿轮35固定在连接支架33上,连接支架33在第一齿轮34与第二齿轮35的带动下与电机支架32转动连接。通气孔30开设在电机支架32与连接支架33上,并分别与底座风道2及风扇组件200相连通。

具体的,电机支架32与连接支架33均呈圆盘状,驱动电机31固定在电机支架32的下方,且电机支架32上开设有供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的穿孔(未标号),第一齿轮34位于电机支架32的上方,并连接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35固定在连接支架33的下方,与第一齿轮34相啮合。当驱动电机31带动第一齿轮34转动时,第一齿轮34带动第二齿轮35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齿轮35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33绕电机支架32的中心摆动,且连接支架33在电机支架32上摆动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任意值。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3在电机支架32上摆动的角度为90°~120°。优选的,连接支架33在电机支架32上摆动的角度为100°。

为了增加电机支架32与连接支架33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电机支架32与连接支架33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电机支架32上的卡槽321,及凸设在连接支架33上的卡柱331,卡柱331插设至卡槽321内,并能在卡槽321内移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两个,即卡槽321与卡柱331均包括两个,每一卡柱331插设至与之对应的卡槽321内。本实施例中,卡槽321为弧形槽,卡槽321的圆心角不小于连接支架33在电机支架32上摆动的角度,以保证连接支架33在电机支架32上正常摆动。即当连接支架33在电机支架32上摆动的角度为100°时,卡槽321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100°。

优选的,为了增加卡槽321与卡柱33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卡柱331延伸至卡槽321外的一端上连接有弹簧垫片332。弹簧垫片332固定在卡柱331上,并位于电机支架32的下方。

结合图1所示,连接支架33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与风扇组件200连接的连接部333,风扇组件200通过紧固件9与连接部33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紧固件9为特殊螺丝,其可通过硬币扭动,即紧固件9为一字槽螺钉,其上设置有与硬币的厚度相适配的一字槽(未示出),连接部333上开设有与该特殊螺丝相适配的螺纹孔。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风扇组件200主要包括机壳7与风扇风道8,风扇风道8安装在机壳7内。其中,机壳7大致为一端开口的柱状结构,机壳7的开口端固定在连接支架33上,使风扇组件200能跟随连接支架33绕电机支架32的中心摆动。风扇风道8固定在机壳7内,并与摇摆机构3的通气孔30相连通,如图3所示,底座100内的气流从摇摆机构3的通气孔30流出后,进入风扇风道8内。风扇风道8包括前风道板81及位于前风道板81底部的后风道板82,前风道板81的上部安装有至少一个用于阻挡气流经过的挡风片83,每一挡风片83倾斜设置。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机壳7上开设有至少一组与风扇风道8相连通的出风口70及至少一条供外界空气穿设的空气流道71,进入风扇风道8内的气流最终从出风口70处吹出,并带动空气流道71内的空气流动,从而高效利用空气的流动。机壳7在跟随摇摆机构3摆动的同时,带动出风口70及空气流道71摆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70包括三组,空气流道71包括两条,每一条空气流道71位于相邻的两组出风口70之间。每一组出风口70包括若干个沿机壳7的轴向分布的出风孔(未标号),每一空气流道71沿机壳7的径向贯穿机壳7。本实施例中,机壳7由可拆卸的前盖72和后盖73组成,出风口70设置在前盖72上。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扇叶塔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申请的机壳上开设有至少一组与其内的风扇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及至少一条供外界空气穿设的空气流道,从底座进入风扇风道内的气流最终从出风口处吹出,并带动空气流道内的空气流动,从而高效利用空气的流动。

其次,风扇组件固定在摇摆机构上,并跟随摇摆机构绕底座的中心摆动,从而带动风扇组件上的出风口及空气流道摆动。

第三,底座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开设有供气流流入的进风口,在左风鼓与右风鼓的带动下,从底座风道的左、右两侧吸入底座风道内的气流合为一体,从底座风道的上端吹出,从底座风道上端吹出的气流继续向上运行,进入风扇组件内。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