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罗茨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568阅读:1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罗茨真空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罗茨真空泵。



背景技术:

近年来,罗茨真空泵在国内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罗茨真空泵被广泛应用于冶煤油、石油、化工、电子等行业。罗茨真空泵是一种旋转式变容真空泵,在泵体两端设置有油箱,用于给齿轮、轴承、机械密封等提供润滑油,当真空泵运行时,不连续的气体经过转子压缩后排除,使泵体的进、出口之间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差,泵体温度会很高,转子温度过高会引起间隙过小,使真空泵不能正常工作。同时油箱的温度也会随着泵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高温状态下的润滑油润滑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齿轮、轴承、机械密封会受到摩擦,从而影响真空泵的密封性,进而影响其工作状态。

现有的罗茨真空泵通常采用在两端的油箱内加盘管或者在两端油箱底部加水冷夹套,上述两种方式换热面积小,对泵体和油箱的冷却效果有限。

在专利号为CN201210288672.8,专利名称为罗茨真空泵,申请日为2012.08.14,公开日为2015.05.20的发明专利中记载了“一种罗茨真空泵冷却系统,包括泵体1,泵体前端连接前侧盖2,前侧盖上连接前盖3,泵体后端连接后侧盖4,前侧盖和后侧盖结构一致。后侧盖上连接后盖5,泵体内设有主轴6,前盖、前侧盖和后侧盖上均设有主轴连接孔7。前盖、前侧盖和后侧盖内部分别设有前盖冷却水道8、前侧冷却水道9和后侧冷却水道10,前盖冷却水道、前侧冷却水道和后侧冷却水道均为封闭结构,前盖冷却水道、前侧冷却水道和后侧冷却水道相互连通,前盖冷却水道上设有进水口11,后侧冷却水道上设有出水口12。前盖、前侧盖、后侧盖上分别设有四个与前盖冷却水道、前侧冷却水道、后侧冷却水道连通的铸造工艺孔13,靠近前盖冷却水道的两端位置分别设有前盖进水孔16和前盖出水孔17,前盖进水孔的端部为进水口,前盖出水孔与前侧冷却水道连通。靠近前侧冷却水道的两端位置分别设有前侧进水孔18和前侧出水孔19,靠近后侧冷却水道的两端位置分别设有后侧进水孔20和后侧出水孔21,前侧进水孔通过连接管与前盖出水孔连通,前侧出水孔通过连接管与后侧进水孔连通,后侧出水孔的端部为出水口。冷却水从前盖进水孔流入前盖冷却水道内,再从前盖出水孔流出并通过前侧进水孔流入前侧冷却水道内,然后从前侧出水孔流出并通过后侧进水孔流入到后侧冷却水道内,最后从后侧出水孔流出,构成一个冷却系统对罗茨真空泵进行冷却。”

但是该专利中前盖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水只对穿过前盖主轴连接孔的主轴进行冷却。前侧冷却水道和后侧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水对泵体、主轴以及转子进行冷却。对油箱内的润滑油冷却效果不理想,任然存在因油箱的温度随着泵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高温状态下的润滑油润滑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齿轮、轴承、机械密封会受到摩擦,从而影响真空泵的密封性,进而影响其工作状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冷却效果好,可对油箱五面进行水冷,可同时对泵体两端面进行水冷,可延长密封件寿命的新型罗茨真空泵。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罗茨真空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前端连接有前端盖、后端连接有后端盖,所述泵体内设置有转轴,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均设置有转轴安装孔,所述前端盖和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前隔板,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前隔板围设形成前油箱,所述后端盖和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后隔板,所述后端盖和所述后隔板之间围设形成后油箱,所述前隔板和所述后隔板上均开设有转轴安装孔;所述前端盖侧壁内部、所述前隔板内部、所述后端盖侧壁内部、所述后内部均呈空心结构,形成空心腔,所述空心腔之间连通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上开设有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

位于所述前端盖侧壁上的空心腔与位于所述前隔板上的空心腔连通,位于所述后端盖侧壁上的空心腔与位于所述后隔板上的空心腔连通,位于所述前隔板上的空心腔通过冷却水管与位于所述后隔板上的空心腔连通;

所述前端盖的空心腔围绕着所述前油箱,所述后端盖的空心腔围绕着所述后油箱,所述前隔板的空心腔包裹着所述前油箱的底部,所述后隔板的空心腔包裹着所述后油箱的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前端盖、前隔板围设成的前油箱,后端盖、后隔板围设成的后油箱,通过前端盖和后端盖的侧壁上的空心腔,从而对前油箱和后油箱形成坏绕型的水冷,即前、后油箱可得到四面的水冷,再加上分别位于前油箱底部的前隔板的空心腔和位于后油箱底部的后隔板的空心腔,从而对前油箱和后油箱的底面再进行水冷。整个冷却腔通过五面环绕对前油箱和后油箱内的润滑油进行水冷,使得水冷面积增加了四倍,有效控制油箱中润滑油的温度,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位于泵体两端面的前后隔板没的空心腔对泵体内部进行冷却,可以使泵体内部的温升得到有效地控制。

进一步限定,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前隔板相接触的两个端面上、在所述后端盖和所述后隔板相接触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环形的缺口,位于所述前端盖侧壁上的空心腔与位于所述前隔板上的空心腔通过两个所述缺口连通,位于所述后端盖侧壁上的空心腔与位于所述后隔板上的空心腔通过两个所述缺口连通。

前端盖的空心腔与前隔板的空心腔、后端盖的空心腔与后隔板上的空心腔分别各通过两个环形的缺口连通,前隔板和后隔板的空心腔再通过冷却水管连通,形成一个冷却腔。整个结构简单、合理。

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后端盖的侧壁上,所述冷却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前端盖的侧壁上。

冷却水从位于后端盖上的冷却水进水口进入到后端盖的空心腔中,再进入到后隔板中的空心腔,通过冷却水管流入到前隔板的空心腔,最后到达前端盖的空心腔,最后从冷却水出水口排出,从而使得水能在整个冷却腔中进行环流,每次环流使得油箱和泵体都能得到冷却,使得每次水的环流都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进一步限定,所述前隔板上设置有与位于所述前隔板上的空心腔连通的冷却水管接口,所述后隔板上也设置有与位于所述后隔板上的空心腔连通的冷却水管接口,所述冷却水管的口径大于所述冷却水接口的口径,所述冷却水管通过环形固定件与所述冷却水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结构合理、冷却效果好,可对油箱五面进行水冷,可同时对泵体两端面进行水冷,可延长密封件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罗茨真空泵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泵体1,前端盖2,后端盖3,转轴4,前隔板5,前油箱6,后隔板7,后油箱8,空心腔9,冷却水进水口10,冷却水出水口11,冷却水管12,缺口13,冷却水管接口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罗茨真空泵,包括泵体1,泵体1前端连接有前端盖2、后端连接有后端盖3,泵体1内设置有转轴4,前端盖2和后端盖3上均设置有转轴安装孔(图未示出),前端盖2和泵体1之间设置有前隔板5,前端盖2和前隔板5围设形成前油箱6,后端盖3和泵体1之间设置有后隔板7,后端盖3和后隔板7之间围设形成后油箱8,前隔板5和后隔板7上均开设有转轴安装孔(图未示出);前端盖2侧壁内部、前隔板5内部、后端盖3侧壁内部、后隔板7内部均呈空心结构,形成空心腔9,空心腔9之间连通形成冷却腔,冷却腔上开设有冷却水进水口10和冷却水出水口11。

位于前端盖侧11壁上的空心腔9与位于前隔板5上的空心腔9连通,位于后端盖3侧壁上的空心腔9与位于后隔板7上的空心腔9连通,位于前隔板5上的空心腔9通过冷却水管12与位于后隔板7上的空心腔9连通。

所述前端盖2的空心腔9围绕着所述前油箱6,所述后端盖3的空心腔9围绕着所述后油箱8,所述前隔板5的空心腔9包裹着所述前油箱6的底部,所述后隔板7的空心腔包裹着所述后油箱8的底部。

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前端盖2和前隔板5相接触的两个端面上、在后端盖3和后隔板7相接触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环形的缺口13,位于前端盖2侧壁上的空心腔9与位于前5上的空心腔9通过两个缺口13连通,位于后端盖3侧壁上的空心腔9与位于后隔板7上的空心腔9通过两个缺口13连通。

优选实施方案中,冷却水进水口10位于后端盖3的侧壁上,冷却水出水口11位于前端盖2的侧壁上。

优选实施方案中,前隔板5上设置有与位于前隔板5上的空心腔9连通的冷却水管接口14,后隔板7上也设置有与位于后隔板7上的空心腔9连通的冷却水管接口14,冷却水管12的口径大于冷却水接口14的口径,冷却水管12通过环形固定件与冷却水接口14连接。

具体地,环形固定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固定环,固定环的两端都设有支耳,支耳上有安装孔,冷却水管接口插入冷却水管中,再在冷却水管外将两个固定环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将冷却水管紧固在冷却水管接口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罗茨真空泵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