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卸荷槽或导油槽的外啮合齿轮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458阅读:2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卸荷槽或导油槽的外啮合齿轮油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卸荷槽或导油槽的外啮合齿轮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车用自动变速箱油泵中的油槽设计没有成熟的理论基础,根据经验,外啮合油泵油道的设计主要由转子外径及油泵整体形状决定,油槽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与出油口油道联通,低压腔与入油口油道联通,高压腔负责泄油,泄油过度越平稳,油泵零件所受冲击越小,而低压腔负责充油,充油效率越高,高转速时就不会出现吸空现象。当前很多油泵在高转速时出现吸空,造成气蚀等现象,导致油泵性能下降。

通常高压腔设计有卸荷槽,且设计在油槽底部与转子端面接触的地方,但有些外啮合油泵的存在薄板等结构,常规泄油槽不能平衡高压腔油压对侧壁的压力。

通常当转子从吸油腔进入困油区后,吸油结束,高转速时没等吸油完全已经进入困油区,导致充油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出现空吸现象,导致油泵充油效率低,以及常规泄油槽不能平衡高压腔油压对侧壁的压力,油泵的薄板结构容易变形,导致齿轮被卡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具有卸荷槽或导油槽的外啮合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泵体和泵盖,以及两个相互啮合的油泵转子。所述泵体的两侧分别用端盖和泵盖来封闭。所述端盖、泵体和泵盖共同构成一个腔体。所述的两个相互啮合的油泵转子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

所述端盖面向泵盖的表面为油泵转子安装面。所述油泵转子安装面被泵体的内边缘围绕。

所述油泵转子安装面上具有主动轮的安装孔Ⅰ和从动轮的安装孔Ⅱ。安装孔Ⅰ和安装孔Ⅱ的连线记为线段A。

所述油泵转子安装面加工有出油槽和吸油槽。所述吸油槽位于线段A面向吸油口的一侧。所述出油槽位于线段A面向出油口的一侧。所述出油槽和吸油槽之间为平面。所述吸油槽、内边缘和平面具有两个交界部,其中,靠近主动轮的交界部记为交界部Ⅰ,远离主动轮的交界部记为交界部Ⅱ。

所述吸油槽的侧壁开有一个向平面内部延伸的导油槽Ⅰ。所述导油槽Ⅰ位于安装孔Ⅰ与交界部Ⅰ之间。所述吸油槽的侧壁开有一个向平面内部延伸的导油槽Ⅱ。所述导油槽Ⅱ位于安装孔Ⅱ与交界部Ⅱ之间。

所述导油槽Ⅰ的起点为交界部Ⅰ,所述导油槽Ⅰ向主动轮的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导油槽Ⅱ的起点为交界部Ⅱ,所述导油槽Ⅱ向从动轮的顺时针方延伸。所述导油槽Ⅰ和导油槽Ⅱ延伸的终点为导油槽Ⅰ和导油槽Ⅱ的结尾。

所述线段A的垂直平分线记为直线B。

所述出油槽的拐角处存在一段弧形薄壁,所述薄壁位于平面和出油槽的交界线上,所述薄壁上开有卸荷槽Ⅱ,靠近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Ⅱ的起点,远离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Ⅱ的结尾。

所述泵体上开有卸荷槽Ⅰ,所述卸荷槽Ⅰ与卸荷槽Ⅱ关于直线B对称,靠近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Ⅰ的起点,远离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Ⅰ的结尾。

进一步,所述卸荷槽Ⅰ和卸荷槽Ⅱ均为圆弧形,所述卸荷槽Ⅱ的结尾与线段A成夹角X1,所述夹角X1的范围为100°~110°,所述卸荷槽Ⅰ的结尾与线段A成夹角X2,所述夹角X2的范围为100°~110°,所述卸荷槽Ⅰ和卸荷槽Ⅱ结尾以半径Rx为轨迹倒圆角,Rx的范围为2.5mm~3mm。

进一步,所述导油槽Ⅰ和导油槽Ⅱ的槽深由起点到结尾是逐渐变浅的,所述导油槽Ⅰ和导油槽Ⅱ的槽宽由起点到结尾是逐渐变窄的。

进一步,所述导油槽Ⅰ的结尾处与线段A成夹角R1,所述导油槽Ⅱ的结尾处与线段A成夹角R2,所述夹角R1和R2的范围为100°~140°,所述导油槽Ⅰ的起点和结尾与安装孔Ⅰ的两条连线形成夹角R22,所述导油槽Ⅱ的起点和结尾与安装孔Ⅱ的两条连线形成夹角R11,所述夹角R11和R22的范围为18°~25°,所述导油槽Ⅰ和导油槽Ⅱ结尾处圆角半径Rx和Ry为1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实用新型将卸荷槽设计在受压部分的对面,即在侧壁上挖泄油槽来均衡压力,避免结构因压力过大而变形。本实用新型还在吸油槽增加了导油槽,使得转子在进入困油区后仍有一段充油时间,提高了充油效率,避免了吸空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卸荷槽的设计示意图;

图4为导油槽的设计示意图。

图中:端盖1、出油槽101、平面102、安装孔Ⅱ1021、安装孔Ⅰ1022、吸油槽103、导油槽Ⅰ1032、导油槽Ⅱ1031、交界部Ⅰ1034、交界部Ⅱ1033、泵体2、卸荷槽Ⅰ201、薄壁202、卸荷槽Ⅱ2021、主动轮3、齿腔Ⅰ301、从动轮4、齿腔Ⅱ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具有卸荷槽或导油槽的外啮合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1、泵体2和泵盖,以及两个相互啮合的油泵转子。所述泵体2的两侧分别用端盖1和泵盖来封闭。所述端盖1和泵体2共同组成泵壳。所述端盖1、泵体2和泵盖共同构成一个腔体。所述的两个相互啮合的油泵转子包括主动轮3和从动轮4。

所述端盖1面向泵盖的表面为油泵转子安装面。所述油泵转子安装面被泵体2的内边缘204围绕。

所述油泵转子安装面上具有主动轮3的安装孔Ⅰ1022和从动轮4的安装孔Ⅱ1021。安装孔Ⅰ1022和安装孔Ⅱ1021的连线记为线段A。

所述油泵转子安装面加工有出油槽101和吸油槽103。所述吸油槽103位于线段A面向吸油口的一侧。所述出油槽101位于线段A面向出油口的一侧。所述出油槽101和吸油槽103之间为平面102。所述吸油槽103、内边缘204和平面102具有两个交界部,其中,靠近主动轮3的交界部记为交界部Ⅰ1034,远离主动轮3的交界部记为交界部Ⅱ1033。

所述吸油槽103的侧壁开有一个向平面102内部延伸的导油槽Ⅰ1032。所述导油槽Ⅰ1032位于安装孔Ⅰ1022与交界部Ⅰ1034之间。所述吸油槽的侧壁开有一个向平面内部延伸的导油槽Ⅱ1033。所述导油槽Ⅱ1031位于安装孔Ⅱ1021与交界部Ⅱ1033之间。

所述导油槽Ⅰ1032的起点为交界部Ⅰ1034,所述导油槽Ⅰ1032向主动轮3的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导油槽Ⅱ1031的起点为交界部Ⅱ1033,所述导油槽Ⅱ1031向从动轮4的顺时针方延伸。所述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延伸的终点为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的结尾。

所述线段A的垂直平分线记为直线B。

所述出油槽101的拐角处存在一段弧形薄壁202,所述薄壁202位于平面102和出油槽101的交界线上,所述薄壁202上开有卸荷槽Ⅱ2021,靠近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Ⅱ2021的起点,远离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Ⅱ2021的结尾。

所述泵体2上开有卸荷槽Ⅰ201,所述卸荷槽Ⅰ201与卸荷槽Ⅱ2021关于直线B对称,靠近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Ⅰ201的起点,远离直线B的一端为卸荷槽Ⅰ201的结尾。

工作时,所述主动轮3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转动,所述从动轮4由主动轮3带动。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4的轮齿在转到平面102上时,轮齿与泵体2、端盖1和泵盖围成齿腔Ⅰ301和齿腔Ⅱ401。所述油泵转子的轮齿形成齿腔的区域为困油区。在主动轮3和从动轮4的轮齿转入困油区一定角度时,能通过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继续吸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进一步地,所述卸荷槽Ⅰ201和卸荷槽Ⅱ2021均为圆弧形,所述卸荷槽Ⅱ2021的结尾与线段A成夹角X1,所述夹角X1为100°,所述卸荷槽Ⅰ201的结尾与线段A成夹角X2,所述夹角X2为100°,所述卸荷槽Ⅰ201和卸荷槽Ⅱ2021结尾以半径Rx为轨迹倒圆角,所述Rx为2.5mm。

所述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的槽深由起点到结尾是逐渐变浅的,所述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的槽宽由起点到结尾是逐渐变窄的。

所述导油槽Ⅰ1032的结尾处与线段A成夹角R1,所述导油槽Ⅱ1031的结尾处与线段A成夹角R2,所述夹角R1和R2均为100°,所述导油槽Ⅰ1032的起点和结尾与安装孔Ⅰ1022的两条连线形成夹角R22,所述导油槽Ⅱ1031的起点和结尾与安装孔Ⅱ1021的两条连线形成夹角R11,所述夹角R11和R22为18°,所述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结尾处圆角半径Rx和Ry均为1mm。

在油泵运动过程中,由主动轮3带动从动轮4转动,当主动轮3和从动轮4的轮齿转到困油区时,齿腔Ⅰ301和齿腔Ⅱ401还可以继续吸油,所述齿腔Ⅰ301和齿腔Ⅱ401是通过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吸油的,具体吸油量与转动的速度和导油槽的大小有关,当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轮齿转过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后,齿腔Ⅰ301和齿腔Ⅱ401不能继续吸油,因为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的存在,使齿腔Ⅰ301和齿腔Ⅱ401充油量加大,同时避免了产生空吸现象。

在齿腔Ⅰ301和齿腔Ⅱ401的压力小于出油槽(1)的压力,当齿腔Ⅰ301和齿腔Ⅱ401转到薄壁202所在位置时,存在的卸荷槽Ⅰ201和卸荷槽Ⅱ2021连通了齿腔和出油槽(1),保证了薄壁202所受到的压力平衡,因而不会产生形变,保证了油泵的正常运行。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进一步地,所述卸荷槽Ⅰ201和卸荷槽Ⅱ2021均为圆弧形,所述卸荷槽Ⅱ2021的结尾与线段A成夹角X1,所述夹角X1为110°,所述卸荷槽Ⅰ201的结尾与线段A成夹角X2,所述夹角X2为110°,所述卸荷槽Ⅰ201和卸荷槽Ⅱ2021结尾以半径Rx为轨迹倒圆角,所述Rx为3mm。

所述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的槽深由起点到结尾是逐渐变浅的,所述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的槽宽由起点到结尾是逐渐变窄的。

所述导油槽Ⅰ1032的结尾处与线段A成夹角R1,所述导油槽Ⅱ1031的结尾处与线段A成夹角R2,所述夹角R1和R2均为140°,所述导油槽Ⅰ1032的起点和结尾与安装孔Ⅰ1022的两条连线形成夹角R22,所述导油槽Ⅱ1031的起点和结尾与安装孔Ⅱ1021的两条连线形成夹角R11,所述夹角R11和R22均为25°,所述导油槽Ⅰ1032和导油槽Ⅱ1031结尾处圆角半径Rx和Ry均为1.5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