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698阅读:1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及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机内部的油泵结构,大部分都是采用将螺旋槽设置在外圆管件上,外圆管件联接于转子或曲轴的某个部件上。泵芯插入该外圆管件内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泵芯底端通过一钢丝固定于电机定子上,使其不跟随外圆管件一起旋转。

但是上述结构存在着压缩机在低速时泵油量可能不够,而高速时泵油量过大的问题。如果油量过少导致润滑效果不好;如果油量过多而进入气缸与活塞之间,油会随两者之间的间隙进入气缸从而造成压缩机排油和功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其包括螺旋棒、吸油管、固定件与弹性装置。螺旋棒的外周壁开设有螺纹槽。螺旋棒设于吸油管内,螺旋棒的部分外表面与吸油管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径向间隙与螺旋槽共同限定吸油通道。螺旋棒的下端部设有固定件,螺旋棒的第一端与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在不同转速下产生着不同的轴向力引起弹性装置发生变形,螺旋棒也产生不同的轴向位移量来调节吸油通道的进口大小,进而起到调节泵油量的效果,提高了油泵的稳定性。整个调节结构简单且耐用,易于安装与维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具有上述油泵流量调节结构的特点,稳定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包括螺旋棒、吸油管、固定件与弹性装置。吸油管具有上下贯通的进油端与出油端;螺旋棒设于吸油管内;螺旋棒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端靠近出油端,第一端靠近进油端;螺旋棒的外周壁开设有螺旋槽;螺旋棒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与吸油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径向间隙与螺旋槽共同限定吸油通道。吸油管用于相对于螺旋棒转动。固定件靠近第一端;固定件与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固定件与第一端在螺旋棒的轴线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当吸油管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大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克服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并靠近固定件,以使吸油通道的进口减小。当吸油管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小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远离固定件,以使吸油通道的进口增大。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压缩机的油泵结构,存在着以下问题:泵油量随转子或曲轴的转速增加而增大。在一定转速下,压缩机的泵油量合适。但是在低于该转速下时泵油量不够,而在高于该转速下时泵油量就会过大。油量过多进入气缸与活塞之间,会随两者之间的间隙进入气缸造成压缩机排油和功耗增加。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其包括螺旋棒、吸油管、固定件与弹性装置,其中螺旋棒的外周壁开设有螺纹槽。螺旋棒设于吸油管内,螺旋棒的部分外表面与吸油管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径向间隙与螺旋槽共同限定吸油通道。螺旋棒的下端部设有固定件,螺旋棒的第一端与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当吸油管旋转而螺旋棒保持不转动时,此时吸油管与螺旋棒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油通过离心力向上运动。油从吸油管与螺旋棒的间隙中进入,在螺旋槽中产生轴向力;同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的油推动螺旋棒向下运动。而轴向力会随着转速升高而增加,进一步地,不同的轴向力,使弹性装置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螺旋棒也产生不同的轴向位移量来调节吸油通道的进口大小,进而调节泵油量。

在高速条件下,当吸油管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大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克服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并靠近固定件,以使吸油通道的进口减小,进而泵油量也相应地减少。在低速条件下,当吸油管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小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远离固定件,以使吸油通道的进口增大而泵油量增加。

该油泵流量调节结构能够在在不同转速条件下起到调节相应且适量的泵油量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油泵的性能。整个调节结构简单且耐用,易于安装与维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吸油通道的进口为螺旋棒与进油端之间的间隙。吸油管为锥形结构,且吸油管的横截面积从出油端到进油端逐渐减小。螺旋棒为锥形结构,且螺旋棒的横截面积从第二端到第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吸油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入油通孔;吸油通道的进口为第一入油通孔正对螺旋槽的部位。当吸油管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大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克服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并靠近固定件,以使第一入油通孔正对螺旋槽的部位的面积减小。当吸油管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小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远离固定件,以使第一入油通孔正对螺旋槽的部位的面积增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螺旋棒内开设有连通第一端与固定件之间的间隙与吸油通道的第二入油通孔。吸油通道的进口为第一端与固定件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包括固定基板以及与固定基板连接并向第一端延伸的周壁,周壁上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螺旋棒的轴线平行。第一端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凸缘,凸缘与导向槽可滑动地配合;弹性装置设置在固定基板与第一端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端面开设有容纳凹槽,弹性装置部分位于容纳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装置为弹簧。固定件具备伸入容纳凹槽的第一凸起;弹簧套设在第一凸起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远离第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开设有定位通孔。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件贯穿定位通孔,且固定连接件具有长度方向上的第三端与第四端。

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曲轴、电机与上述的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吸油管与曲轴连接;固定件与电机的定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其包括螺旋棒、吸油管、固定件与弹性装置。螺旋棒的外周壁开设有螺纹槽。螺旋棒设于吸油管内,螺旋棒的下端部设有固定件,螺旋棒的第一端与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在不同转速下产生着不同的轴向力引起弹性装置发生变形,螺旋棒也产生不同的轴向位移量来调节吸油通道的进口大小,进而起到调节泵油量的效果如减少高速条件下的泵油量,提高了油泵的性能。整个调节结构简单且耐用,易于安装与维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具有上述泵流量调节结构的特点,稳定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在低速工况下的工作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在高速工况下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在低速工况下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油泵流量调节结构在高速工况下的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油泵流量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油泵流量调节结构;200-油泵流量调节结构;300-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10-螺旋棒;1101-第一端;1103-第二端;1105-螺旋槽;1107-第二入油通孔;1109-凸缘;1111-容纳凹槽;130-吸油管;1301-进油端;1303-出油端;1305-第一入油通孔;150-固定件;1501-固定基板;1503-周壁;1505-导向槽;1507-第一凸起;1509-第二凸起;1511-定位通孔;160-固定连接件;1601-第三端;1603-第四端;171-吸油通道;173-进口;175-间隙;190-弹性装置;1000-压缩机;400-壳体;500-曲轴;600-电机;610-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其包括螺旋棒110、吸油管130、固定件150、固定连接件160与弹性装置190。

螺旋棒110为锥形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1与第二端1103;螺旋棒110的横截面积呈楔形且从第二端1103到第一端1101逐渐减小。沿着该螺旋棒1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螺旋槽1105。

第一端1101的端部两侧设置分别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缘1109。凸缘1109与螺旋棒110一体成型,且与第一端1101的连接处为圆弧连接。凸缘1109向远离第一端1101的方向延伸凸出,且凸缘1109所在的平面与螺旋棒11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呈垂直关系。第一端1101的端面中心处开设有容纳凹槽1111,该容纳凹槽1111以螺旋棒110的轴线呈对称。为了方便加工制造,该容纳凹槽1111可以为矩形或圆形;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凹槽1111为圆形。

吸油管130为锥形结构,内部中空且具有上下贯通的进油端1301与出油端1303;吸油管130的横截面积呈楔形且从出油端1303到进油端1301逐渐减小。

固定件150包括固定基板1501以及与固定基板1501连接并向第一端1101延伸的周壁1503。为了方便加工制造,固定基板1501可以为矩形或圆形;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基板1501为圆形。

周壁1503上对应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505,其导向槽1505的延伸方向与螺旋棒110的轴线平行。

固定基板1501的中心处具备第一凸起1507,该第一凸起1507为柱形结构,其而与固定基板1501的连接处为圆弧连接。第一凸起1507远离固定基板1501延伸的方向与周壁1503延伸的方向相同,且第一凸起1507所在的平面与固定基板1501所在的平面呈垂直关系。

固定基板1501远离第一凸起1507的另一侧的中心处具备第二凸起1509,该第二凸起1509为柱形结构,其而与固定基板1501的连接处为圆弧连接,且第二凸起1509所在的平面与固定基板1501所在的平面呈垂直关系。第二凸起1509开设有定位通孔1511,该定位通孔1511贯通第二凸起1509的相应的两个侧面,其定位通孔1511的轴线与第二凸起1509的轴线呈垂直关系。

固定连接件160为杆状结构,具有长度方向上的第三端1601与第四端1603。

弹性装置190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刚度,为了方便加工制造,弹性装置190为弹簧,且弹簧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圆锥形或中凹形;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90为圆柱形的弹簧。

接下来对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的各个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螺旋棒110位于吸油管130内;其中螺旋棒110的第二端1103靠近出油端1303,螺旋棒110的第一端1101靠近进油端1301。螺旋棒110的部分外表面与吸油管13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其径向间隙与螺旋槽1105共同限定吸油通道171。固定件150靠近第一端1101且与第一端1101连接,具体表现为第一端1101的凸缘1109与固定件150的周壁1503上的导向槽1505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凸缘1109嵌入导向槽1505中并在导向槽1505延伸的方向上可相对于导向槽1505滑动地配合。其中,固定件150的第一凸起1507伸入第一端1101的容纳凹槽1111中,第一凸起1507与容纳凹槽1111之间用于安置弹性装置190;弹性装置190套设在第一凸起1507上。

接下来对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如何调节泵油量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为吸油管130通过转子等其他部件旋转,然后螺旋棒110通过固定件150与固定连接件160的连接相对于吸油管130保持不转动的状态。固定件150与固定连接件160的连接具体表现为:固定连接件160的第三端1601与第四端1603分别贯穿第二凸起1509的定位通孔1511且延伸至固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吸油通道171的进口173具体表现为螺旋棒110的外表面与进油端1301的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

吸油管130套设于螺旋棒110且可以相对于螺旋棒110转动,具体表现为当吸油管130旋转而螺旋棒110保持不转动时,此时吸油管130与螺旋棒110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油通过离心力向上运动。油从螺旋棒110与进油端1301之间的间隙175进入吸油通道171,并在螺旋槽1105中产生轴向力;同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的油推动螺旋棒110向下运动,进而压缩弹性装置190。

轴向力会随着转速升高而增加,同时弹性装置190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

请参照图1所示,在低速条件下,当吸油管130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小于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110在弹性装置190的作用下远离固定件150。因螺旋棒110与吸油管130均为锥形结构。当螺旋棒110逐渐向上远离固定件150时,不仅整个吸油管130道的径向间隙扩大,吸油通道171的进口173也随之扩大;进而泵油量也增加,保证足够的润滑油量。

请参照图2所示,在高速条件下,当吸油管130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大于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110克服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并靠近固定件150。因螺旋棒110与吸油管130均为锥形结构。螺旋棒110越靠近下端的固定件150,不仅整个吸油管130道的径向间隙缩小,吸油通道171的进口173也随之缩小,进而泵油量也相应地减少从而不会导致泵油量过大的问题。

上述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能够在在不同转速条件下起到调节适量的泵油量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油泵的性能。整个调节结构简单且耐用,易于安装与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棒110为实心;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螺旋棒110也可以为空心,螺旋棒110的材质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棒110与固定件150之间的相对运动时通过凸缘1109与导向槽1505的滑动配合实现;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螺旋棒110与固定件150之间可以设置弹性件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凹槽1111的设计用于容纳弹性装置190使其更加稳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不用开设容纳凹槽1111。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90套设于第一凸起1507使其更加稳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不用设置第一凸起1507。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90为弹簧;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90也就可以为具有弹性的其他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棒110通过固定件150与固定连接件160的连接相对于吸油管130保持不转动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固定连接件160的第三端1601与第四端1603分别贯穿第二凸起1509的定位通孔1511且延伸至固定位置。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160的第三端1601与第四端1603可以直接与固定件150固定连接,不需要设置第二凸起1509与定位通孔1511;当然其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工作要求相应设置。

实施例2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200,与实施例1的相比,吸油管130与螺旋棒110均有不同,其余部分基本相同。

吸油管130为柱形结构,内部中空且具有上下贯通的进油端1301与出油端1303;吸油管130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入油通孔1305。

螺旋棒110为柱形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1与第二端1103;沿着该螺旋棒1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螺旋槽1105。第一端1101的端部两侧设置分别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缘1109。凸缘1109与螺旋棒110一体成型,且与第一端1101的连接处为圆弧连接。凸缘1109向远离第一端1101的方向延伸凸出,且凸缘1109所在的平面与螺旋棒11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呈垂直关系。第一端1101的端面中心处开设有容纳凹槽1111,该容纳凹槽1111以螺旋棒110的轴线呈对称。

接下来对油泵流量调节结构200如何调节泵油量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吸油通道171的进口173为第一入油通孔1305正对与螺旋槽1105相通的环形槽。

请参照图3所示,在低速条件下,当吸油管130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小于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110在弹性装置190的作用下远离固定件150。此时的第一入油通孔1305正对与螺旋槽1105相通的环形槽的面积较大,油便从入油孔与螺旋槽1105之间的间隙175进入吸油通道171内从而泵油量较大,保证一定足够的润滑油量。

请参照图4所示,在高速条件下,当吸油管130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大于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110克服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并靠近固定件150。此时的第一入油通孔1305正对与螺旋槽1105相通的环形槽的面积减小,从而泵油量也相应地减少,不会导致泵油量过大的问题。

上述油泵流量调节结构200能够在在不同转速条件下起到调节相应且适量的泵油量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油泵的性能。整个调节结构简单且耐用,易于安装与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入油通孔1305可以为多个,只需要满足多个第一入油通孔1305能够与螺旋槽1105之间具有正对部位;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入油通孔1305的数量不限,且第一入油通孔1305的直径与位置也可以按照具体实施要求设置。

实施例3

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泵流量调节结构300,其与实施例1的相比,吸油管130与螺旋棒110均有不同,其余部分基本相同。

吸油管130为柱形结构,内部中空且具有上下贯通的进油端1301与出油端1303。

螺旋棒110为柱形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1与第二端1103。在第一端1101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入油通孔1107,其第二入油通孔1107远离第一端1101延伸连通至吸油通道171。沿着该螺旋棒1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螺旋槽1105。第一端1101的端部两侧设置分别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缘1109,第一端1101的端面中心处开设有容纳凹槽1111。

接下来对油泵流量调节结构300如何调节泵油量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吸油通道171的进口173为第一端1101与固定件150之间的间隙175。

请参照图5所示,在低速条件下,当吸油管130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小于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110在弹性装置190的作用下远离固定件150。此时吸油通道171的进口173较大,油便从第二入油通孔1107进入吸油通道171内从而泵油量较大,保证一定足够的润滑油量。

同理可得,在高速条件下,当吸油管130转动吸油产生的轴向推力大于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时,螺旋棒110克服弹性装置190的弹性回复力并靠近固定件150。此时吸油通道171的进口173减小,从而泵油量也相应地减少,不会导致泵油量过大的问题。

上述油泵流量调节结构300能够在在不同转速条件下起到调节相应且适量的泵油量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油泵的性能。整个调节结构简单且耐用,易于安装与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入油通孔1107可以为多个,只需要满足多个第二入油通孔1107能够与吸油通道171连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入油通孔1107的数量不限,且第二入油通孔1107的直径与位置也可以按照具体实施要求设置。

实施例4

请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1000,包括壳体400、曲轴500、电机600以及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当然,实施例2记载的油泵流量调节结构200或实施例3记载的油泵流量调节结构300也能够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1000。

其中吸油管130与曲轴500连接,以便在转子旋转的情况下被曲轴500旋转地驱动。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通过固定件150与电机600的定子610连接,从而可限制螺旋棒110的轴向位移和旋转。固定件150与固定连接件160的连接具体表现为:固定连接件160的第三端1601与第四端1603分别贯穿第二凸起1509的定位通孔1511且延伸至与定子610的塑料部件连接。

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中的吸油管130和螺旋棒110的下端均浸在油中。当吸油管130旋转而螺旋棒110保持不转动时,此时吸油管130与螺旋棒110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油通过离心力向上运动。油便从螺旋棒110与吸油管130之间的间隙175进入吸油通道171,再沿曲轴500内的油道进入各运动副的油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1000,包括上述的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具有上述油泵流量调节结构100的特点,稳定性能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