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泄漏介质搅拌的液下料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713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循环泄漏介质搅拌的液下料浆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下料浆泵,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泄漏介质搅拌的液下料浆泵。



背景技术:

现有液下料浆泵包括泵体,泵体上端口封装有护板,泵体与护板形成一蜗室,蜗室内设有固定在泵轴的上的叶轮。同时在泵体的吸入口处还设有固定在泵轴端部的搅拌轮,而护板的上方设有连接管。工作时,搅拌轮先在泵体的吸入口处搅拌均匀,再通过叶轮及蜗室的相互配合作用,进而将搅拌后的料浆通过排出管输送到各个工位。

但是仅通过搅拌轮在吸入口处搅拌,其搅拌空间较小,不能有效的让泵体周围的料浆都搅动起来,最后剩下的都是较稠的料浆。同时,在泵工作时会伴有较多的流体介质发生泄漏,其泄漏量约1~2方/小时,这部分流体介质主要是在蜗室内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护板与泵轴间隙,再经连接管壁上的小孔流回到料池里。

此时,泵体的吸入口处积存有较稠的料浆,而泄漏的流体介质又位于吸入口的上方,并不能及时的汇集到吸入口处稀释较稠的料浆,最终影响了泵的输送,甚至不能输送。上述现象在输送颗料较小的料浆时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利用泄漏介质进行搅拌料浆的循环泄漏介质搅拌的液下料浆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循环泄漏介质搅拌的液下料浆泵,包括泵体,以及封装在泵体上端口的护板。一端盖封装在泵体的上部,所述端盖的上部连接有连接管,在该端盖与护板之间形成一增压腔,所述增压腔内部的泵轴上固定有副叶轮;具有至少一根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增压腔接通,另一端延伸至泵体吸入口的外周围。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其泄漏介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再通过增压腔和副叶轮的增压作用进一步施与一定的压力,并经导流管及时的输送到泵体吸入口的外周围,进而充分搅动稀释了泵体吸入口处的较稠料浆,相当于增加了搅拌空间,从而便于了泵的输送任务,提高了泵的输送效率。同时,由于其泄漏介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副叶轮也不会有较多的功率消耗,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节能效果显著。

进一步,所述导流管沿泵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导流管分布半径及介质流向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搅拌稀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护板;3.端盖;4.连接管;5.副叶轮;6.导流管;7.泵轴;23.增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循环泄漏介质搅拌的液下料浆泵,包括泵体1,以及封装在泵体1上端口的护板2。其主要的改进点是在现有泵的结构基础上,在泵体1的上部封装有一端盖3,在端盖3的上部连接有连接管4,此时端盖3与护板2之间形成一积存泄漏介质的增压腔23。同时在增压腔23内部的泵轴7上固定有副叶轮5,所述副叶轮5用于为积存的泄漏介质进一步增压输送。其次,还设有至少一根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的一端与增压腔23接通,另一端延伸至泵体1吸入口的外周围。如果有多根导流管6存在,最好将这多根导流管6沿泵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导流管6分布半径及介质流向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搅拌稀释效果。

由于其泄漏介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再通过增压腔23和副叶轮5的增压作用进一步施与一定的压力,并经导流管6及时的输送到泵体1吸入口的外周围,进而充分搅动稀释了泵体1吸入口处的较稠料浆,相当于增加了搅拌空间,从而便于了泵的输送任务,提高了泵的输送效率。同时,由于其泄漏介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副叶轮5也不会有较多的功率消耗,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节能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