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6124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增压装置,具体是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的增压装置可以应用在许多的场合,增压装置的使用可以节能节水,同时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的便捷了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一些手持流体增压装置,可以灵活的操作,有效的增加了生产中的机动性。

现有技术中,流体增压装置基本都是采用在内壳和外壳添加增压孔或是增压器等固定设置来给流体增压,增压效果显著,但是缺乏机动性,对于临时的生产工作要求无法及时完成。

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方式改变增压效果多是在出水口增加不同的增压器,通过调整旋转达到变化增压效果的目的,由于增压器的形状固定,这样无法达到逐步调整水压的效果,只能突变式的进行改变,这样的设置在操作性上略有不足。

现有装置中,有些采用电动设备进行调整增压,这样会增加成本,且设备复杂造价较高,后期维护也相对困难,不利于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包括内管、增压外管、手动增压器和橡胶球体,所述内管外围上部焊接设置有增压外管,所述内管内壁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内管侧壁和所述增压外管上侧连接设置有一级增压口,所述内管侧壁和所述增压外管下侧连接设置有二级增压口,所述增压外管内壁中部和所述内管外壁之间对称设置有次级增压环,所述内管内壁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内管外围位于所述增压外管下方焊接设置有手动增压器,所述手动增压器由气体腔、排气口、活塞块、密封圈、推杆、压板、回复弹簧、进气管、滤网、单向阀和排气阀门组成,所述气体腔位于所述手动增压器内,所述气体腔左侧上部贯穿所述内管右壁设置有所述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左端连接设置有所述橡胶球体,所述排气口和所述橡胶球体连接处外围连接设置有所述固紧密封卡套,所述气体腔内设置有所述活塞块,所述活塞块外围中部镶嵌设置有所述密封圈,所述活塞块下端连接设置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下端焊接设置有所述压板,所述压板和所述手动增压器下端之间位于所述推杆外围连接设置有所述回复弹簧,所述气体腔上端连接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右端包裹设置有所述滤网,所述进气管下端位于所述气体腔上壁设置有所述单向阀,所述气体腔右壁上部设置有所述排气阀门,所述排气阀门由贯穿孔和密封盖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为焊接固定在所述内管内圈的由上到下开口逐渐收缩的金属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增压口贯穿所述内管侧壁连通所述内管和所述增压外管,所述一级增压口向所述增压外管内部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增压口贯穿所述内管侧壁连通所述内管和所述增压外管,所述二级增压口向所述内管内部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级增压环采用一对对立设置的半圆形圆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球体为空心的密封橡胶材质充气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块和所述气体腔侧壁尺寸相契合,所述活塞块和所述气体腔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焊接固定在所述活塞块下端,所述推杆下端穿过所述手动增压器下端向下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手动增压器上部,所述进气管下端和所述气体腔相连,所述进气管右端穿过所述手动增压器右壁和外界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阀由连接固定在所述气体腔上壁的扭转弹簧、转动片以及和所述进气管下端尺寸相契合的密封垫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流体通过进水口进入内管内,进水口的设置能过对流体进行增压,流体一部分通过内管继续向下,另一部分通过一级增压口进入增压外管内,流体经过一级增压口时又能够进行增压,进入增压外管内的流体经过次级增压环向下并从二级增压口排出回到内管内,这样流体在通过二级增压口和次级增压环时都经过增加,这样经过多次增压后的流体速度明显增加,而此时流体会通过出水口排出,出水口的设置和进水口相同,能够在流体排出时再次增压,这样多次增压设置能够完全利用内部构造进行增加,简单使用无需特殊操作;当装置自带增压效果不够时,可以向上按压压板,压板通过推杆带动活塞块将气体从排气口压入橡胶球体中,橡胶球体可以充气膨胀,这样减少了内管内流体通过面积,水体能够在橡胶球体膨胀的过程中不断加压,当活塞块向下移动时,带动单向阀向下转动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气体腔内,这样的设置能够不断对橡胶球体充气以增加压力,直至达到使用需求为止,这样操作简单,压力增加稳定,同时不需要使用电力设备,造价较低节能环保,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中什么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中内管和增压外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增压外管,3-进水口,4-一级增压口,5-二级增压口,6-次级增压块,7-出水口,8-手动增压器,81-气体腔,9-排气口,10-橡胶球体,11-固紧密封卡套,12-活塞块,13-密封圈,14-推杆,15-压板,16-回复弹簧,17-进气管,18-滤网,19-单向阀,20-排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气动式调压的流体增压装置,包括内管1、增压外管2、手动增压器8和橡胶球体10,所述内管1外围上部焊接设置有增压外管2,所述内管1内壁上端设置有进水口3,流体通过所述进水口3进入所述内管1内部,所述进水口3为焊接固定在所述内管1内圈的由上到下开口逐渐收缩的金属圈,流体通过所述进水口3进入所述内管1内由于所述进水口3的开口收缩,会造成增压的效果,所述内管1侧壁和所述增压外管2上侧连接设置有一级增压口4,所述一级增压口4贯穿所述内管1侧壁连通所述内管1和所述增压外管2,所述一级增压口4向所述增压外管2内部倾斜设置,这样利于流体从所述内管1进入所述增压外管2,所述内管1侧壁和所述增压外管2下侧连接设置有二级增压口5,所述二级增压口5贯穿所述内管1侧壁连通所述内管1和所述增压外管2,所述二级增压口5向所述内管1内部倾斜设置,这样利于流体从所述增压外管2进入所述内管1,所述增压外管2内壁中部和所述内管1外壁之间对称设置有次级增压环6,所述次级增压环6采用一对对立设置的半圆形圆环,流体通过所述一级增压口4进入所述增压外管2内,当经过所述次级增压环6时能够再次加压,所述内管1内壁下端设置有出水口7,流体通过所述出水口7排出所述内管1之外,所述出水口7为焊接固定在所述内管1内圈的开口由上到下逐渐减小的金属圈,这样流体在流出所述内管1时压力又会再次增大,所述内管1外围位于所述增压外管2下方焊接设置有手动增压器8,所述手动增压器8由气体腔81、排气口9、活塞块12、密封圈13、推杆14、压板15、回复弹簧16、进气管17、滤网18、单向阀19和排气阀门20组成,所述气体腔81位于所述手动增压器8内,所述气体腔81为圆柱状空腔,所述气体腔81左侧上部贯穿所述内管1右壁设置有所述排气口9,所述排气口9左端连接设置有所述橡胶球体10,所述橡胶球体10为空心的密封橡胶材质充气球,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9进入所述橡胶球体10中造成气球膨胀能够增加所述内管1内流体的压力,所述排气口9和所述橡胶球体10连接处外围连接设置有所述固紧密封卡套11,所述固紧密封卡套11能够将所述排气口9和所述橡胶球体10密封固定,避免气体泄漏或流体渗入,所述气体腔81内设置有所述活塞块12,所述活塞块12和所述气体腔81侧壁尺寸相契合,所述活塞块12和所述气体腔81活动连接,所述活塞块12能够在所述气体腔81内上下移动,所述活塞块12外围中部镶嵌设置有所述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能够避免所述气体腔81内气体泄漏,所述活塞块12下端连接设置有所述推杆14,所述推杆14焊接固定在所述活塞块12下端,所述推杆14下端穿过所述手动增压器8下端向下延伸,所述推杆14下端焊接设置有所述压板15,所述压板15下端包裹固定有橡胶垫层,增加摩擦力也避免手部不适,所述压板15和所述手动增压器8下端之间位于所述推杆14外围连接设置有所述回复弹簧16,所述回复弹簧16的正常状态下,所述活塞块12位于所述气体腔81内下端,当向上压所述压板15时,所述活塞块12将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9压入所述橡胶球体10内,同时所述回复弹簧16被压缩,所述气体腔81上端连接设置有进气管17,所述进气管17位于所述手动增压器8上部,所述进气管17下端和所述气体腔81相连,所述进气管17右端穿过所述手动增压器8右壁和外界连通,所述进气管17右端包裹设置有所述滤网18,所述滤网18能够避免空气通过所述进气管17进入时带入过多的杂质影响装置的运行,所述进气管17下端位于所述气体腔81上壁设置有所述单向阀19,所述单向阀19由连接固定在所述气体腔81上壁的扭转弹簧、转动片以及和所述进气管17下端尺寸相契合的密封垫组成,所述单向阀19由于扭转弹簧的作用,当所述活塞块12向下移动时,能够向下转动通过所述进气管17向所述气体腔81中进气,此时所述单向阀19可完全挡住所述排气口9,这样在进气时所述橡胶球体10中的气体不会被重新抽出,当所述活塞块12向上移动时,所述单向阀19贴合在所述进气管17下端,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9排出,所述气体腔81右壁上部设置有所述排气阀门20,所述排气阀门20由贯穿孔和密封盖组成,所述排气阀门20的贯穿孔将所述气体腔81和所述手动增压器8右侧连通,所述排气阀门20的密封盖位于贯穿孔内且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所述手动增压器8右壁,当装置需要减压时可以打开排气阀门20对装置进行放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流体通过进水口3进入内管1内,进水口3的设置能过对流体进行增压,流体一部分通过内管1继续向下,另一部分通过一级增压口4进入增压外管2内,流体经过一级增压口4时又能够进行增压,进入增压外管2内的流体经过次级增压环6向下并从二级增压口5排出回到内管1内,这样流体在通过二级增压口5和次级增压环6时都经过增加,这样经过多次增压后的流体速度明显增加,而此时流体会通过出水口7排出,出水口7的设置和进水口3相同,能够在流体排出时再次增压,这样多次增压设置能够完全利用内部构造进行增加,简单使用无需特殊操作;当装置自带增压效果不够时,可以向上按压压板15,压板15通过推杆14带动活塞块12将气体从排气口9压入橡胶球体10中,橡胶球体10可以充气膨胀,这样减少了内管1内流体通过面积,水体能够在橡胶球体10膨胀的过程中不断加压,当活塞块12向下移动时,带动单向阀19向下转动空气通过进气管17进入气体腔81内,这样的设置能够不断对橡胶球体10充气以增加压力,直至达到使用需求为止,这样操作简单,压力增加稳定,同时不需要使用电力设备,造价较低节能环保,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