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70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叶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叶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风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结构,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风机发生旋转,在吸尘器密封的壳体内形成负压,从而将尘屑吸入集尘装置中,以达到清洁的作用,风机作为吸尘器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由动叶轮和导叶轮等组成,故风机的效率包括动叶轮效率和定导叶轮效率。其中,导叶轮通过叶片引导流体以在导叶轮的出口获得合适的气流流动角,进而减小涡流损失,但同时由于叶片的存在,当工况发生变化时气流很容易撞击叶片导致滞留损失较大,进而引起导叶轮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尤其当气流冲角偏大时,流道中容易产生涡流甚至气流分离现象,使得振动噪音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叶轮,该叶轮的结构简单,可优化流场分布、改善流体性能、减小滞留损失、提高效率、降低噪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叶轮的吸尘器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叶轮,包括:座体、多个第一叶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叶片,所述座体为圆盘形且所述座体的外周面为圆弧形曲面,多个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座体的周向间隔开均匀布置在所述座体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座体的外壁面之间限定出风道,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座体轴向上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叶片设在所述第一叶片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座体轴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出口端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叶轮,通过在第一叶片的外壁面上设置第二叶片,并使第二叶片在座体的轴向上的下端与第一叶片的出口端相平齐,流体由相邻的第一叶片与座体外壁面所限定的风道的进口端进入风道,经由风道到达出口端,第二叶片可以对风道内的流体进行引导,优化流场分布,即使工况发生变化时气流也不会撞击到叶片,减小流体的滞留损失,改善气流冲角,不易发生涡流及气流分离,进而降低叶轮的振动噪音,改善风道内流体的性能,提升叶轮的工作效率。该叶轮的结构简单,可优化流场分布,从而改善叶轮100性能,减小流体的滞留损失,工作效率高、噪声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叶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叶片包括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叶片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出口端的外壁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分别为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延伸的弧形片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进口端的端部为凸形圆滑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出口端的端部为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入口安装角为α,25°<α<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叶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叶片的进口处的两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叶片的两侧壁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叶片的个数为20-28个,所述第二叶片的个数为3-28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叶轮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在所述座体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柱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沿所述座体的周向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吸尘器风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后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0:叶轮;10:座体;20:第一叶片;30:第二叶片;40: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1至图5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叶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100包括:座体10、多个第一叶片20和至少一个第二叶片30。

具体而言,座体10为圆盘形且座体10的外周面为圆弧形曲面,多个第一叶片20沿座体10的周向间隔开均匀布置在座体10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第一叶片20与座体10的外壁面之间限定出风道,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轴向上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至少一个第二叶片30设在第一叶片20的外壁面上,第二叶片30在座体10轴向上的一端(在座体轴向上的下端)与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平齐。

换言之,该叶轮100主要由座体10、多个第一叶片20和多个第二叶片30组成,座体10呈圆盘形分布,座体10的侧壁面为圆弧形曲面,沿着座体10的外周面(座体10的外周侧壁面)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叶片20,即多个第一叶片20间隔开且均匀的排布在座体10的一圈外周面上,每个第一叶片20分别大致沿着座体10的轴向延伸,多个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的外周面上呈旋涡状分布,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叶片20与座体10的外周壁面共同限定出风道,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轴向的上端形成进口端,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轴向的下端形成出口端,从叶轮100进口进入的流体(气流或水流)可以由进口端进入风道,再由出口端流出。

此外,在第一叶片20靠近出口端处设置有第二叶片30,第二叶片30布置在第一叶片20的外壁面上,并且第二叶片30在座体10轴向上的下端与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保持平齐,即第二叶片30在座体10轴向上的下端与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2所示),第二叶片30的设置可以改善风道内流体流场的分布,对由出口端出来的流体进行引导。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100,通过在第一叶片20的外壁面上设置第二叶片30,并使第二叶片30在座体10的轴向上的下端与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相平齐,流体由相邻的第一叶片20与座体10外壁面所限定的风道的进口端进入风道,经由风道到达出口端,第二叶片30可以对风道内的流体进行引导,优化流场分布,即使工况发生变化时流体也不会撞击到叶片,减小流体的滞留损失,改善流体冲角,不易发生涡流及流体分离,进而降低叶轮100的振动噪音,改善风道内流体的性能,提升叶轮100的工作效率。该叶轮100的结构简单,可优化流场分布,从而改善叶轮100性能,减小流体的滞留损失,工作效率高、噪声低。

可选地,第二叶片30包括多个,每个第二叶片30分别设在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的外壁面上,也就是说,在叶轮100上具有多个第二叶片30,每个第二叶片30分别设置在对应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的外壁面上,即每个第二叶片30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轴向上的下端的外壁面上,设置在第一叶片20出口端的第二叶片30可以形成引导流体的引导面,有利于使叶轮100流出的流体顺畅地进入到驱动装置(未示出)中。

可选地,每个第一叶片20分别为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延伸的弧形片体。

具体地,如图1所示,每个第一叶片20的至少一部分大致沿着座体10的轴向延伸,在与座体10的轴向垂直的平面中,每个第一叶片20的至少一部分片体沿着叶轮100的旋转方向倾斜设置,即每个第一叶片20从进口端到出口端的倾斜方向与叶轮100的旋转方向一致,这样在流体由每个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出来时,流体沿着每个第一叶片20的旋转方向流出,起到导向的作用,减小了流体的涡流损失。

优选地,每个第一叶片20的进口端的端部为凸形圆滑曲面,每个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的轴向的上端分别为凸形圆滑曲面,即第一叶片20的进口端端部呈凸形圆滑曲面布置,可以使得流体沿着第一叶片20的进口端端部的圆滑曲面进入风道,有利于流体的流动,减少流体经由进口端的阻力损失,提高流体的流动性能。

有利地,每个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的端部为平面。参照图4和图5,每个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的轴向(如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下端分别为平面,即每个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的端部分别呈平面布置,使得进入风道内的流体沿着风道的流线型由出口端流出时,流体顺着风道的流线型继续向下流动,进而对流体的流场进行优化分布。

可选地,每个第一叶片20的入口安装角为α,25°<α<45°,

具体地,每个第一叶片20的入口安装角即为每个第一叶片20的进口端端部的凸形圆滑曲面的切线与对应位置处的座体10圆盘形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每个第一叶片20的入口安装角用α来表示,入口安装角大于25°且小于45°,如α可以取26°、28°、30°、33°、36°、39°、42°、44°等,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设置,α的取值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将每个第一叶片20的入口安装角限制在上述范围,更有利于提升流体的流动性能。

可选地,第二叶片3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叶片20的厚度,第二叶片30的厚度即为第二叶片30在座体10周向上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叶片20的厚度即为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周向上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第二叶片30的厚度比第一叶片20的厚度小,或者第二叶片30的厚度与第一叶片20的厚度相等,对于对第二叶片30的厚度的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减小了由于加工制作误差所引起的配合间隙,提高了叶轮100的整体流体(如水流)的水力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叶片30的进口处的两侧壁面与第一叶片20的两侧壁面平齐,即第二叶片30具有进口和出口,在第二叶片30的进口处、在座体10的周向上第二叶片30的两侧壁面分别与第一叶片20的两侧壁面保持平齐,也就是说,在第二叶片30的进口处第二叶片30的厚度与第一叶片20的厚度相等,将第二叶片30在进口处的厚度设置成与第一叶片20的厚度相等,保证了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水力性能。

在本申请中,第一叶片20的个数为20-28个,第二叶片30的个数为3-28个,换句话说,在座体1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置有20-28个第一叶片20,例如,第一叶片20的个数可以为20个、22个、24个、26个、28个等,在多个第一叶片20上分别可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叶片30,也可以在一部分第一叶片20上设置第二叶片30,其余的第一叶片20上不布置第二叶片30,第二叶片30的个数为3-28个,例如第二叶片30的个数可以是3个、5个、9个、13个、17个、21个、25个、28个等,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叶片20的个数,同样可按照实际需要设置在第一叶片20上的第二叶片30的数量,第一叶片20的个数和第二叶片30的个数的选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理解的,通过在叶轮100上布置不同数量的第一叶片20和第二叶片30,以达到不同的流体流动性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为生活提供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叶轮100还包括:定位柱40,定位柱40设在座体10的底部(图2中座体10的下端),即叶轮100上还设置有定位柱40,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定位柱40位于座体10的底部,以对叶轮100进行定位,即定位柱40可以与驱动装置(未示出)相配合连接,实现对叶轮100的固定安装。

有利地,定位柱40包括多个,多个定位柱40沿座体1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在座体10的底部间隔开布置有多个定位柱40,如可以为3个、4个、或5个等。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座体10的底部间隔地设置有四个定位柱40,四个定位柱40沿着座体10底部周向间隔开设置,其中,两个定位柱40与另外两个定位柱40在座体10的底部相对设置,有利于与驱动装置相配合,进一步保证叶轮100的固定安装。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100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100包括:座体10、第一叶片20、第二叶片30和定位柱40。其中,第一叶片20包括有多个,第二叶片30包括有多个,且第二叶片30的数量与第一叶片20的数量对应相等。

具体地,叶轮100的座体10呈圆盘形布置,且座体10的外周侧壁面为圆弧形曲面,多个第一叶片20沿着座体10外周的周向间隔地布置,即多个第一叶片20均匀间隔地排布在座体10的圆弧形侧壁上,且多个第一叶片20在座体10的外周呈旋涡状分布,相邻两个第一叶片20及座体10的外周壁面共同限定出立体式风道,在座体10轴向上第一叶片20的上端为进口端,每个进口端为凸形圆滑曲面,第一叶片20的下端为出口端,每个出口端为平面。

每个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二叶片30,在座体10的轴向上第二叶片30的下端与第一叶片20的下端相平齐,第二叶片30在第二叶片30进口处的厚度与第一叶片20的厚度相等,第二叶片30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叶片20,通过第一叶片20与第二叶片30相配合设置,形成流线型引导面,可以使由叶轮100流出的空气顺畅地流入到驱动装置内。

叶轮100的第一叶片20的顶部设计与风罩(未示出)的内部设计相适配,有利于风罩与叶片末端的紧密配合,第二叶片30的设置减小了由于加工制作误差引起的配合间隙,提高叶轮100的整体水力性能。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体式叶轮100,有效地优化了流体在风机(未示出)内部的流场分布,提高了风机整体的流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风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叶轮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叶轮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风机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通过在第一叶片2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叶片30,第二叶片30在座体10轴向上的下端与第一叶片20的出口端相平齐,流体由相邻的第一叶片20与座体10外壁面所限定的风道的进口端进入风道,经由风道到达出口端,第二叶片30可以对风道内的流体进行引导,优化流场分布,即使工况发生变化时流体也不会撞击到叶片,减小流体的滞留损失,改善流体冲角,不易发生涡流及流体分离,进而降低叶轮100的振动噪音,改善风道内流体的性能,提升叶轮100的工作效率。

因此,该吸尘器风机可对流体的流场分布进行优化、改善流体性能、减小滞留损失、提高风机效率、降低振动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100和具有其的吸尘器风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