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909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潜水排污泵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



背景技术:

将污水中长纤维、袋、带、草、布条等物质撕裂、切断,然后顺利排放,特别适合于输送含有坚硬固体、纤维物的液体以及特别脏、粘、滑的液体。对于潜水排污泵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可靠性问题,因为排污泵的使用场合是在液下;输送的介质是一些含有固体物料的混合液体;泵与电机靠得很近;泵为立式布置,转动部件重量与叶轮承受水压力同向。这些问题都使得排污泵在密封、电机承载能力、轴承布置及选用等方面的要求比一般的污水泵要高。

研发为了提高潜水排污泵的寿命,国内外大部分厂家都在泵的保护系统上想办法,即在泵发生泄漏、过载、超温等故障时能进行自动报警,并自动停机备修。

但是在排污泵中设置保护系统很有必要的,它能有效地保护电泵的安全运行。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保护系统只不过是在泵发生故障后的一种补救办法,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进水口下方设置冲刷筒,冲刷筒底部设有网格状拦污板,利用冲水管将出水口的水流引二个分支出来,其中一个与冲刷筒内部连接、用于冲刷网格状拦污板内侧,另一个位于冲刷筒外部、用于冲刷网格状拦污板外侧,使纤维、袋、带、草、布条等物质在冲刷筒位置多方向移动、从而与污水充分混合,均匀的进入到泵体内,有效的降低了水泵的负担,提高了潜水排污泵的工作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包括驱动电机和泵体,所述的泵体底部设有进水口、侧方设有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下方设有冲刷筒,所述的出水口设有冲水管,所述的冲水管内部设有水流感应器、外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水管,所述的水管自由通过三通连接有出水口一和出水口二,所述的出水口一与冲刷筒筒身连通,所述的出水口二位于冲刷筒底部、且倾斜的指向冲刷筒底部,所述的水管上设有电磁阀门,所述的电磁阀门与水流感应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冲刷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底部的网格状拦污板。

进一步,所述的筒身外部环形均布有若干个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的冲水管为圆筒结构、且二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的圆筒结构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在进水口下方设置冲刷筒,冲刷筒底部设有网格状拦污板,利用冲水管将出水口的水流引二个分支出来,其中一个与冲刷筒内部连接、用于冲刷网格状拦污板内侧,另一个位于冲刷筒外部、用于冲刷网格状拦污板外侧,使纤维、袋、带、草、布条等物质在冲刷筒位置多方向移动、从而与污水充分混合,均匀的进入到泵体内,有效的降低了水泵的负担,提高了潜水排污泵的工作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冲刷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例,在为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所为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包括驱动电机1和泵体2,所述的泵体2底部设有进水口3、侧方设有出水口4,所述的进水口3下方设有冲刷筒5,所述的出水口4设有冲水管6,所述的冲水管6内部设有水流感应器9、外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水管61,所述的水管61自由通过三通连接有出水口一611和出水口二612,所述的出水口一611与冲刷筒5筒身连通,所述的出水口二612位于冲刷筒5底部、且倾斜的指向冲刷筒底部,所述的水管61上设有电磁阀门8,所述的电磁阀门8与水流感应器9连接;所述的冲刷筒包括筒体51和设置在筒体底部的网格状拦污板52;所述的筒身外部环形均布有若干个连接孔53;所述的冲水管为圆筒结构、且二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的圆筒结构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7;在进水口下方设置冲刷筒,冲刷筒底部设有网格状拦污板,利用冲水管将出水口的水流引二个分支出来,其中一个与冲刷筒内部连接、用于冲刷网格状拦污板内侧,另一个位于冲刷筒外部、用于冲刷网格状拦污板外侧,使纤维、袋、带、草、布条等物质在冲刷筒位置多方向移动、从而与污水充分混合,均匀的进入到泵体内,有效的防止异物一次性进入过多,从而导致过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冲刷式潜水排污泵,包括驱动电机和泵体,泵体底部设有进水口、侧方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下方设有冲刷筒,出水口设有冲水管,冲水管内部设有水流感应器、外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水管,水管自由通过三通连接有出水口一和出水口二,出水口一与冲刷筒筒身连通,出水口二位于冲刷筒底部、且倾斜的指向冲刷筒底部,水管上设有电磁阀门,电磁阀门与水流感应器连接。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使纤维、袋、带、草、布条等物质在冲刷筒位置多方向移动、从而与污水充分混合,均匀的进入到泵体内,有效的降低了水泵的负担,提高了潜水排污泵的工作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宇;罗永康;刘鸿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康宇水电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5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