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65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电风扇。



背景技术:

另有一件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352761.2,发明名称为“风扇”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其中,还公开了主体部区段50相对于下部体部区段52的摆动的设计思路,“体部12包括大体圆柱形的主体部区段50,该主体部区段被安装在大体圆柱形的下部体部区段52上……下部体部区段52包括前述的用户界面和控制电路,其通常地由62所指示,用于响应于用户界面的操作控制风扇10的各种功能。下部体部区段52还容纳用于使主体部区段50相对于下部体部区段52摆动的机构。摆动机构的操作由控制电路62响应于用户对遥控器上的适当按钮的按压而控制。主体部区段50相对于下部体部区段52的每个摆动周期的范围优选在60°和120°之间,并且,摆动机构被布置为每分钟执行约3到5个摆动周期。”但是摆动结构的角度较小,不便于适用于更大范围,而且电风扇摆动工程中若重心不稳,容易倾倒损坏机器或砸伤消费者。

另外,若风机组件的进气腔与控制板连通,风机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杂质等均会影响控制板的使用寿命,或者风机组件的安装过程中也会影响控制板的设置,以及风机组件与控制板在基座中的连接,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结构稳定的电风扇。

一种电风扇,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方的风扇头,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控制板,所述基座包括为分体件的风机安装座和底座,风机安装座内具有中空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与控制板连接的风机组件,且第一腔体的上方与风扇头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风机安装座的底部配合形成第二腔体,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风机安装座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以带动所述风扇头转动,所述风机安装座上设有伸入第二腔体内的第一安装轴,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抵持在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向风机安装座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轴,第二安装轴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轴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轴的底部的内侧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安装轴伸入所述第一轴承内,所述连接件抵持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或者,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于第一安装轴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轴的顶部内侧设有环形支撑面,环形支撑面抵持在第二轴承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盖和固定于所述底盖上的底板,所述底盖与所述风机安装座的底部配合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安装轴设于所述底板上,第二安装轴穿过底盖与所述第一安装轴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第二安装轴为金属件,所述第二安装轴的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底板通过焊接连接,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安装轴一体成型;

或者,所述风机安装座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为金属件,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安装轴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沿向上延伸形成中空的圆柱,所述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设于所述圆柱内;

或者,所述底盖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所述底板嵌入所述凹槽内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有与控制板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连杆的一端的运动路径的下方,第一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安装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第一螺钉安装完成之后覆盖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与底座扣合连接;或者,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第一螺钉安装完成之后覆盖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与底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轴底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螺钉,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一安装轴螺纹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安装轴底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螺钉和垫片,第二螺钉穿过垫片与所述第一安装轴螺纹连接,所述垫片抵持在第一轴承的下表面上;

或者,所述风机安装座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隔离件,所述控制板位于第一隔离件与底座所围合形成的第二腔体内;

或者,所述风机安装座底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隔离件,第二隔离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或者,所述风机安装座底部具有伸入底座内的环形限位筋,其中,所述环形限位筋的高度不小于5mm。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安装座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一安装轴,第一安装轴具有与壳体连接的固定部,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覆盖所述固定部,所述风机安装座底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二隔离件为环状,所述第二隔离件套设在固定部的外侧,且所述遮挡件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隔离件内径尺寸以压紧所述第二隔离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所述风机安装座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来带动所述扇风头转动,结构简单,且电风扇工作更加稳定。另外,通过在所述风机安装座上设置伸入第二腔体内的第一安装轴与连接件连接的方式,即实现了风机安装座与底盖的安装连接,又实现了风机安装座的轴心和重心,稳定性更高。而且风机安装座和底座各自配合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风机组件在第一腔体内的工作对第二腔体内的控制板的影响大大降低,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电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一种基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一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风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1-风机安装座;2-底座;3-风扇头;4-风机组件;5-电机;51-连杆;6-控制板;9-第一腔体;10-第二腔体;21-底盖;22-底板;23-第二安装轴;24-环形支撑凸台;25-第一轴承;26-连接件;27-安装孔;211-圆柱;12-第一安装轴;121-固定部;14-第一隔离件;13-螺柱;7-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风扇,以电风扇为无叶电风扇为例,所述无叶电风扇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方的风扇头3,所述风扇头3用于出风,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控制板6,其中,所述基座包括为分体件的风机安装座1和底座2,风机安装座1内具有中空的第一腔体9,且所述第一腔体9内设有与控制板6连接的风机组件4,且第一腔体的上方与风扇头3连接,所述风机组件4用于将空气吸入风机安装座1内,再将空气从风扇头3喷出,最终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所述底座2与所述风机安装座1的底部配合形成第二腔体10,所述控制板6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0内,此时,控制板6与所述风机组件4分别位于第二腔体10和第一腔体9内,第二腔体10和第一腔体9相对独立,风机组件4在第一腔体9内的工作对控制板的影响大大降低,例如风机组件4工作时气流流动对控制板6上的元器件的影响,以及空气孔的灰尘对控制板6上的元器件的影响等,提高控制板6的使用寿命。而且,风机组件4固定安装在风机安装座1上形成一个完整组件,控制板6安装在底座2上形成另一个完整的组件,两个组件再安装在一起,加快装配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为了使得电风扇能够吹到的面积或人更多,提升实用性,风扇头3一般可以旋转,但是若只有风扇头3旋转,风扇头3与风机安装座1连接处既要密封性高又要旋转顺畅,若存在漏风,会影响出风效率或者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需要设计的结构更加复杂,所以,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所述风机安装座1相对于所述底座2旋转以带动所述扇风头3转动,此时,风机安装座1独立成型形成第一腔体9,一方面便于所述风机组件4的安装,另一方面也便于进风腔的设置,使得进风更加稳定,也不会影响出风系统。为了使得风机安装座1与底座2转动更加顺畅,同时防止风机安装座1转动时偏心而导致电风扇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出现,所述风机安装座上1设有伸向底座2的第一安装轴12,还包括,连接件26,所述连接件26抵持在底座2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轴12连接。此时,风机安装座上1转动时,第一安装轴12带动连接件26转动,另外连接件26抵持在底座2上达到了将底座2与风机安装座1连接的效果,从而使得风机安装座1相对底座2可以旋转,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第一安装轴12与连接件26配合还实现轴心的设定,稳定性更高。当然,连接件26也可以设于风机安装座1内,而第一安装轴12设于底座1上,但是安装会比较复杂,不便于装配。

同时,如图5所示,所述风机安装座1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隔离件14,且风机安装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孔,所述控制板6位于第一隔离件14与底座2所围合形成的第二腔体10内,其中,线束贯穿风机安装座1、第一隔离件14与控制板6电连接。上述第一隔离件14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风机安装座1的底部,结构可靠。风机安装座1为了使得风机组件和第一安装轴12的安装更加稳定,则需要较强的强度,同时节省成本,所述一般在风机安装座1底部形成交互的筋条以加强强度,同时便于第一安装轴12的安装,此时筋条与筋条之间形成凹槽,通过上述第一隔离件14的设置,第一隔离件14遮挡了凹槽,防止外界的灰尘在凹槽内沉积,另外,第一隔离件14还可以隔离减缓风机组件4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向外传递。第一隔离件14可以为普通的纸板,也可以带有噪音吸收材料。

所述风机安装座1底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隔离件(图中未画出),即所述第二隔离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9内,本实施例中,由于风机组件4内设置有电机,电机高速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碳粉,第二隔离件设置可以用于吸附碳粉或者其他杂志,防止碳粉碎进入到风扇头3内,再风扇头3内沉积,此时,第二隔离件由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制成。另外,第二隔离件还可以隔离减缓风机组件4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向外传递,降低噪音。所述风机组件4内设置有电机(图中未画出),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与电机电连接的线束(图中未画出)贯穿风机组件4并伸出风机组件4外侧,该线束还需穿过风机安装座1与控制板6连接,因此所述风机安装座1的底部需设有穿线孔,线束穿过穿线孔与所述控制板6连接,为了使得第一腔体9与第二腔体10相互独立,所述线束上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穿线孔、线束密封配合。或者,密封件与第二隔离件为一体件。

同时,所述风机安装座1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一安装轴12,第一安装轴12包括与壳体连接的固定部121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连接部,还包括遮挡件(图中未画出),所述遮挡件覆盖所述固定部121,所述风机安装座1底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二隔离件为环状,所述第二隔离件套设在固定部121的外侧,且所述遮挡件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隔离件内径尺寸以压紧所述第二隔离件。此时,所述遮挡件既可以遮挡固定部121,又可以固定第二隔离件,提升美观性,简化结构。特别是当第一安装轴12为金属件时,遮挡件更加起到了防锈的作用。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风机安装座1底部具有伸入底座2内的环形限位筋(图中未画出),其中,所述环形限位筋的高度不小于5mm。因为,本实施例中,环形限位筋除用于与底座2的导向安装和径向限位以外,还可以防止风机安装座1或者底座2发生变形,而引起风机安装座1与底座2连接处出现缝隙,不仅影响美观,也容易导致底座内进水,引起安全隐患。其中,环形限位筋的高度h不小于5mm,可以大大的增大环形限位筋对底座的径向支撑强度,同时,也增大了风机安装座1与底座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使得风机安装座1与底座不容易松脱。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风机安装座1和底座2之间的纵向稳定性,所述风机安装座1的底部设有向底座2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轴12,所述底座2上设有向风机安装座1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轴23,第二安装轴23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轴12外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轴12和第二安装轴23的设置限定了风机安装座1相对底座2的位置,既方便了底座2与风机安装座1的配合安装,又使得电风扇在工作时状态稳定,不易倾倒,同时还起到连接底座2与风机安装座1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以及模具结构简便,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2包括底盖21和固定于所述底盖21上的底板22,所述第二安装轴23设于所述底板22上,所述底盖21与所述风机安装座1的底部配合形成第二腔体10,所述第二安装轴23设于所述底板22上,第二安装轴23穿过底盖21与所述第一安装轴12配合。此时,用于安装控制板6的底盖21可以单独设计,不会因为要设计第二安装轴23的结构而增加加工成本。同时,若电风扇需要不同的功能,控制板6或其他元器件的安装结构就要相应改变,此时只需重新开底盖21的模具即可,无需开底板22结构,降低成本。

所述底盖21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所述底板22嵌入所述凹槽内固定。上述凹槽的一方面为了用于隐藏底板22,另一方面是为便于安装,限定底板22的位置,便于第一安装轴12与第二安装轴23对齐。

所述底盖21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沿向上延伸形成中空的圆柱211,所述第一安装轴12和第二安装轴23设于所述圆柱211内。上述圆柱211一方面用于限定第一安装轴12和第二安装轴23,另一方面还可以方式驱动组件运动的过程中,防止连杆51对第一安装轴12和第二安装轴23的干涉,影响电风扇的工作稳定性。所述圆柱211可以是圆柱形状,也可以是大体圆柱形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应该均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起到相同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旋转更加顺畅,所述第二安装轴23的底部的内侧设有第一轴承25,所述第一安装轴12伸入所述第一轴承25内,所述连接件26抵持在所述第一轴承25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承25即可减小与第一安装轴12摩擦,又可减小与连接件26的摩擦或带动连接件26运动。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第一轴承25的安装,所述第二安装轴23的内侧设有环形支撑凸台24,所述第一轴承25置于所述环形支撑凸台24上,防止第一轴承25掉落。

或者,为了加强底座2的重心,使得电风扇的底部重量更重,不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效果,同时也为了使得转轴的强度更强,不易折断或磨损,所述第一安装轴12和第二安装轴23为金属件,所述底板22为金属底板22,所述第二安装轴23的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底板22通过焊接连接以将所述第二安装轴23固定金属底板22上。另外,结合上述第一轴承25的设置,当底所述底板22和第二安装轴23为金属件时,所述第一轴承25与所述第二安装轴12一体成型,可以采用注塑等方式实现,结构稳定,同时也便于安装以及加工。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旋转更加顺畅,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于第一安装轴12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轴12的顶部内侧设有环形支撑面,环形支撑面抵持在第二轴承的下表面上。所述风机安装座1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一安装轴12,所述第一安装轴12为金属件,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安装轴12一体成型。即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安装轴12装配之后再装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轴12底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26包括第二螺钉,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一安装轴12螺纹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安装轴12底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26包括第二螺钉和垫片,第二螺钉穿过垫片与所述第一安装轴12螺纹连接,所述垫片抵持在第一轴承25的下表面上。采用上述连接方式,成本低,装配方便。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如图3、4所示,为了便于将连杆51与风机安装座1连接,所述第二腔体10内还设有与控制板6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5和连杆51,所述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安装座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5连接,所述底座2上设有安装孔27,所述安装孔27设于所述连杆51的一端的运动路径的下方,第一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27将所述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安装座1底部的螺柱13连接。通过将安装孔27设于连杆的运动路径上,只需控制连杆51运动到安装孔27的上方,再将连杆51与风机安装座1连接,无需手动的扳动,节省装配力气。当然,也可以手动的限定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液体或杂质从安装孔27进入第二腔体10内影响其内的元器件,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在所述第一螺钉安装完成之后覆盖所述安装孔27,所述安装板7与底座2(底盖21)扣合连接;或者,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在所述第一螺钉安装完成之后覆盖所述安装孔27,所述安装板7与底座2(底盖21)螺纹连接。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可以先安装连杆51,也可以先安装第一安装轴12和连接件。

上述实施例中的“上表面”“下表面”指的是方向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正常电风扇的放置,朝向风扇头3的为上表面,朝向底盖2(或者说是桌面)为下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