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柜散热的排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859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柜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控制柜散热的排风扇。



背景技术:

控制柜主要用于对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电气方面的操作控制,电气控制柜内部安装有许多电缆及电气元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端精密的电气元件被广泛应用,像精密断路器、变频器、PLC模块、继电器、热级、变压器、工控机等,这些电气元件在带电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热,造成柜内热量过大,影响电气元件的性能,甚至会造成电气元件损坏,导致电气控制柜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进一步影响现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控制柜中安装散热风扇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柜散热的排风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柜散热的排风扇,包括第一报警器、横向安装固定器、第二散热器、第一吸尘装置、第三吸尘装置和防护栏,所述第一报警器左侧设置有纵向安装固定器,且纵向安装固定器上侧与扇体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安装固定器左侧与扇体固定连接,且横向安装固定器上侧安装有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右侧设置有扇体,且扇体上侧与第二报警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尘装置下侧安装有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下侧设置有第二吸尘装置,所述第三吸尘装置下侧安装有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下侧设置有第四吸尘装置,所述防护栏内侧安装有传动器,且传动器下侧与扇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扇体上下和左右两侧分别对称的固定有两个纵向安装固定器和两个横向安装固定器。

优选的,所述纵向安装固定器与扇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尘装置、第二吸尘装置、第三吸尘装置和第四吸尘装置四个吸尘装置分别安装在扇体的四个角处。

优选的,所述扇体整体采用耐热高强度钢材设计而成,且整体结构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控制柜散热的排风扇使用时可根据操作需求进行调控,操作更加快捷,节省时间,该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运行更加平稳,实现智能化简单快捷式操作和使用,同时该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报警器,2、纵向安装固定器,3、扇体,4、横向安装固定器,5、第一散热器,6、第二散热器,7、第二报警器,8、第一吸尘装置,9、固定支架,10、第二吸尘装置,11、第三吸尘装置,12、第四吸尘装置,13、防护栏,14、传动器,15、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柜散热的排风扇,包括第一报警器1、横向安装固定器4、第二散热器6、第一吸尘装置8、第三吸尘装置11和防护栏13,第一报警器1左侧设置有纵向安装固定器2,且纵向安装固定器2上侧与扇体3固定连接,扇体3整体采用耐热高强度钢材设计而成,且整体结构对称,扇体3上下和左右两侧分别对称的固定有两个纵向安装固定器2和两个横向安装固定器4,纵向安装固定器2与扇体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横向安装固定器4左侧与扇体3固定连接,且横向安装固定器4上侧安装有第一散热器5,第二散热器6右侧设置有扇体3,且扇体3上侧与第二报警器7固定连接,第一吸尘装置8下侧安装有固定支架9,且固定支架9下侧设置有第二吸尘装置10,第三吸尘装置11下侧安装有固定支架9,且固定支架9下侧设置有第四吸尘装置12,第一吸尘装置8、第二吸尘装置10、第三吸尘装置11和第四吸尘装置12四个吸尘装置分别安装在扇体3的四个角处,防护栏13内侧安装有传动器14,且传动器14下侧与扇叶15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控制柜散热的排风扇过程中,可以通过纵向安装固定器2和横向安装固定器4以及固定支架9对该空调排风扇进行智能高效的安装处理,之后该设备会通过传动器14的转动进而带动扇叶15的转动,进行控制柜内部的排风处理工作,并且该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吸尘装置8、第二吸尘装置10、第三吸尘装置11和第四吸尘装置12对扇体3内部以及控制柜内部的环境进行吸尘处理,提高两者的内部环境,同时该设备还会通过第一报警器1和第二报警器7对扇体3内部的工作环境以及状态进行智能高效的预警处理,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并做出处理措施,能够减少经济损失,减少设备故障率,同时还能进一步的通过第一散热器5和第二散热器6对传动器14进行散热处理,防止工作温度过高,造成设备损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