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174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的双吸泵密封环设计而言,为满足铸造误差而不影响泵装配,或为了加工方便,将叶轮口环和密封环都加工为平直型,间隙一般为0.25~0.5mm;而密封环是为防止液流由泵高压腔向低压腔流动的器件,在设计中应该将密封性能达到最佳为好,这就要求减少密封环的泄漏量,从理论得出减少泄漏量最直接的是缩小配合面间隙、增加密封面长度,增加过流间隙阻尼这三种措施;由于减少密封面间隙会使泵转子发生机械摩擦,增加设备的故障率,从而在经验上为0.25~0.5mm,在小从可靠性考虑不可取;增加密封面长度,就要相应增加泵轴轴向长度,这样会增大轴的挠度,也增大泵的安装空间,从经济性考虑不可取;增加过流间隙阻尼可减少泄露量从理论来说较为可取,但往往提升空间有限。同时密封环所对应的低压腔为叶轮进口,流经密封面的高压液体与叶轮进口来流液体相撞,对液流流动产生干扰,有助于漩涡形成,不利于叶轮内液流流动,相应会造成水力效率降低,此二者对泵效率来说都有较大影响,也较难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其能够提高双吸泵的效率,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包括上固定面、定位槽、第一直密封面、第一导水圆弧面、第一契形密封面、下固定面、定位筋、第二导水圆弧、第二契形密封面、第二直密封面、密封环本体,上固定面与下固定面分别位于密封环本体的上下两端,定位槽位于上固定面上,第一直密封面位于定位槽和第一契形密封面之间,第一导水圆弧面位于第一契形密封面的侧下方,定位筋位于下固定面上,第二直密封面位于下固定面和第二契形密封面之间,第二导水圆弧位于第二契形密封面的侧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密封面和第一契形密封面共同构成第一组密封面,第二直密封面和第二契形密封面共同构成第二组密封面。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为铸造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契形密封面与第一直密封面之间的间隙、第二契形密封面与第二直密封面之间的间隙都为0.25~0.5mm。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面与一个泵盖配合,下固定面与一个泵体配合,定位筋镶嵌在一个泵体内。

优选地,所述泵盖、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一个叶轮、泵体、一个泵轴、一个前盖板、一个后盖板、一个转子构成单级双吸离心泵,泵盖与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相连,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位于叶的上方,泵体位于叶轮外部,前盖板与后盖板相连,泵轴位于泵盖与后盖板之间,转子与泵盖相连。

优选地,所述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与一个泵盖相连,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位于一个叶轮的上方,一个泵体位于叶轮外部,一个前盖板与一个后盖板相连,一个泵轴位于泵盖与后盖板之间,一个转子与泵盖相连。

优选地,所述契形密封面的间隙为0.25~0.5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一、可提高泵容积效率;

二、可改善泵小流量点的流动状态,提高小流量点的效率,拓宽高效区范围;

三、可改善整个流量范围内的进口漩涡状况,提高泵整个流量范围内的效率;

四、制造简单,安装便捷;

五、对泵原有结构不做改变,只需更换密封环,加工叶轮进口加工倾角即可,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的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12包括上固定面1、定位槽2、第一直密封面3、第一导水圆弧面4、第一契形密封面5、下固定面6、定位筋7、第二导水圆弧8、第二契形密封面9、第二直密封面10、密封环本体23,上固定面1与下固定面6分别位于密封环本体23的上下两端,定位槽2位于上固定面1上,第一直密封面3位于定位槽2和第一契形密封面5之间,第一导水圆弧面4位于第一契形密封面5的侧下方,定位筋7位于下固定面6上,第二直密封面10位于下固定面6和第二契形密封面9之间,第二导水圆弧8位于第二契形密封面9的侧上方。

定位槽2为铸造凹槽,避免过长的配合面。

第一导水圆弧面和第二导水圆弧面对液流流进叶轮有导向左右作用,第一直密封面和第一契形密封面共同构成第一组密封面,第二直密封面和第二契形密封面共同构成第二组密封面,与叶轮密封面相配合,增加密封面长度。由于液流从第一直密封面到第一契形密封面需转过一定角度、第二直密封面到第二契形密封面需转过一定角度,这就会增加密封面阻尼系数,从而提高泵的容积效率。契形密封面对流经的液流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减少叶轮进口的涡流,改善流量流动状态,提高泵的高效区范围。所述第一契形密封面与第一直密封面3之间的间隙、第二契形密封面与第二直密封面之间的间隙都为0.25~0.5mm,这样密封效果最好。

如图2和图3所示,上固定面与一个泵盖11配合,下固定面与一个泵体14配合,定位筋镶嵌在一个泵体内,有效防止密封环转动。泵盖11、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12、一个叶轮13、泵体14、一个泵轴15、一个前盖板16、一个后盖板17、一个转子18构成单级双吸离心泵,泵盖11与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12相连,应用于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新型密封环12位于叶轮13的上方,泵体14位于叶轮13外部,前盖板16与后盖板17相连,泵轴15位于泵盖11与后盖板17之间,转子18与泵盖11相连。

本实用新型单级双吸离心泵设计好后,开模铸造,在加工时按叶轮进口倾角配车,保证泵轴轴向窜动间隙,与转子部件一同吊装在泵体上,最后通过泵盖压住固定,不随叶轮做旋转运动。

理论依据:密封环泄漏量计算公式如式(1):

q=(2πR1b(2gHm)^0.5)/((1+0.5η+λL/(2b))^0.5)……………(1)

其中:q 表示密封环泄露量;π/g表示常数;R1表示密封环直径;b 表示密封面配合间隙;Hm表示表示间隙两端压力降;η表示圆角系数;λ表示沿程阻力系数;L表示密封配合面长度。

从上式看出,当改为本实用新型后,L相对增大,η圆角系数也变大,其余参数不变,密封环泄漏量减少,泵容积效率增加;当泵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泵进口液流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多数集中在后盖板处流过,这样在前盖板处形成漩涡区,如图1所示。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改善叶轮进口流动漩涡,减少回流,增加泵水力效率,提高泵效率和拓宽小流量高效区。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