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增力缸工作活塞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569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增力缸工作活塞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液增力缸采用直接接触端盖,利用活塞上缓冲PU胶垫的结构形式;缓冲性能由PU胶垫的机械性能所决定,针对主动活塞高速运动,且驱动模具重量较重的情况,缓冲效果不明显,工作冲击噪音大,对工作缸的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柱塞油缸回程缓冲性能、提高工作缸高速运动性能、降低工作噪音的气液增力缸工作活塞缓冲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增力缸工作活塞缓冲装置,包括缸体、缓冲套、液压油以及活塞杆,所述缓冲套固定设置在缸体内,所述活塞杆设置在缸体内且位于缓冲套的前端,所述活塞杆能沿活塞杆的中心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设置有内孔,所述活塞杆的内孔的中心轴与缓冲套的中心轴重合,所述活塞杆的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缓冲套的外径,当所述活塞杆移至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外壁与活塞杆的内孔的内壁产生间隙配合接触,所述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留有液压油腔体,所述液压油腔体与间隙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液压油不可压缩、吸震的工作原理,在主动工作的活塞杆的后端(柱塞面端部)制造一内孔;通过内孔与缓冲套配合设置,当气液增力缸将活塞杆正常推出,液压油充满缸体内部;在活塞杆回程中,当缓冲套与内孔刚接触时,将原本处于缸体内部的液压油瞬间分隔呈两部分,在活塞杆不断回程过程中,内孔内的液压油与液压油被从间隙挤入液压油腔体,液压油通过节流排放,从而达到对活塞杆进行快速无冲击的减速,实现了活塞杆快速回程缓冲的效果;改善了密封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长期使用免维护,降低了使用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优选地,所述缓冲套的外壁与内孔的内壁之间的单边间隙的距离为0.3-0.6mm。缓冲套与内孔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保证在0.3-0.6mm范围内能起到较好的吸震、缓冲作用。最优选地,所述缓冲套的外壁与内孔的内壁之间的单边间隙的距离为0.4mm。

优选地,所述液压油腔体成型在缸体的内侧壁以及缸体的后端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杆;2-缸体;3-液压油腔体;4-缓冲套;5-内孔;6-液压油;7-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工作活塞缓冲装置,包括缸体2、缓冲套4、液压油6以及活塞杆1,缓冲套4固定设置在缸体2内,活塞杆1设置在缸体2内且位于缓冲套4的前端,活塞杆1能沿活塞杆1的中心轴方向来回移动,活塞杆1的后端设置有内孔5,内孔5的中心轴与缓冲套4的中心轴重合,活塞杆1的内孔5的直径大于缓冲套4的外径,当活塞杆1移至缓冲套4,缓冲套4的外壁与活塞杆1的内孔5的内壁产生间隙7配合接触,缸体2与活塞杆1之间留有液压油腔体3,液压油腔体3成型在缸体2的内侧壁以及缸体2的后端面,液压油腔体3与间隙7连通。

缓冲套4的外壁与内孔5的内壁之间的单边间隙7的距离为0.3-0.6mm。缓冲套4的外壁与内孔5的内壁之间的单边间隙7的距离为0.4mm。

工作原理为:气液增力缸正常推出活塞杆1,液压油6充满缸体2内部,气液增力缸工作活塞缓冲装置只起通油作用;完成工作后,活塞杆1在返程状态中,先与缓冲套4产生间隙配合接触,将原本处于缸体2内部的液压油6瞬间分隔呈两部分,一部分储于内孔5与缓冲套4之间腔体内,另一部分储于缸体2与活塞杆1之间的液压油腔体3内;当活塞杆1继续回程过程中,储于内孔5与缓冲套4之间腔体内的液压油6从间隙7流向液压油腔体3,活塞杆1通过配合间隙对液压油进行节流,由于液压油具有不可压缩、吸震的特性,从而达到对活塞杆1进行快速无冲击减速,实现了气液增力缸工作活塞杆1快速回程缓冲以及降低噪音的效果。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