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安装的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97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安装的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隔膜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垂直安装的隔膜泵。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隔膜泵均为水平安装,具体的,可以参考本申请人在早期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420772552.X”,名称为“一种隔膜泵的防水结构”以及专利申请号为“CN201120360450.3”,名称为“一种具有节能与抗污垢结构的负水压隔膜泵”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结构。

目前尚未出现可垂直安装的隔膜泵,此外在隔膜泵在垂直安装时,一般的安装支架容易出现变形。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垂直安装的隔膜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垂直安装的隔膜泵,包括隔膜泵本体和与所述隔膜泵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呈弧形的本体和从本体两侧延伸的两平面部,在所述平面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平面部垂直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平面部上端的第一安装板和设置在所述平面部下端的第二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安装孔,还包括减振垫,所述减振垫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槽的槽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安装板的厚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振垫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环形槽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高度d1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d2满足:1t≤d2≤2t、10t≥d1≥4t,其中t为安装板的板材厚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加强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筋设置有两条,且两条所述加强筋平行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条所述加强筋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隔膜泵本体固定,所述紧固件的紧固位置在所述支架的中部,且紧固件设置两个,两个紧固件分别位于支架的上下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挡板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本体的两侧设置直边段。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隔膜泵在垂直方向上安装,并且隔膜泵支架不容易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减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垂直安装的隔膜泵,包括隔膜泵本体1和与所述隔膜泵本体1固定连接的支架2,所述支架2包括呈弧形的本体20和从本体20两侧延伸的两平面部21,在所述平面部21上设置有与所述平面部21垂直的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包括设置在所述平面部21上端的第一安装板22a和设置在所述平面部22下端的第二安装板22b,在所述安装板22上设置安装孔,还包括减振垫3,所述减振垫3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环形槽30的槽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安装板22的厚度。

上述结构中,通过呈弧形的本体1与机壳配合,其优点是使主支架和泵体电机配合更加贴合、连接紧密,更有效降低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由此减小整机外壳产生的震动,以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更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本体20的两侧设置直边段100,以便于有效的将支架和机壳贴合。

所述减振垫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环形槽30两侧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所述第一部分31的高度d1和所述第二部分32的高度d2满足:1t≤d2≤2t、10t≥d1≥4t,其中t为安装板的板材厚度。上述数值可以使得减振垫减振效果可以保证的同时,减振垫可以容易的嵌入安装孔中。

在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有两条,且两条所述加强筋4平行设置。通过所述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支架由于加工、工作时导致的变形。

两条所述加强筋4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2a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b之间。

所述支架2通过紧固件6与所述隔膜泵本体1固定,所述紧固件6的紧固位置在所述支架2的中部,且紧固件6设置两个,两个紧固件6分别位于支架2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安装板22a与所述本体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2b与所述本体20之间的距离。

上述结构,有效的分布加强筋4、减振垫3和紧固件之间的位置,可以避免支架因为应力分布不均导致的变形。此外平面部与减震垫固定平面呈90度垂直,且烧焊后使之成为整体,大大加强减震垫处的强度减小该处工作时产生的变形。

在所述安装板22的一侧设置有挡板部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