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行程压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749发布日期:2018-08-10 19:31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料机,特别涉及一种用在压料机上的可调行程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压料机是一种能够专门提供压力压紧物料的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现有压料机结构较为简单,通常仅仅为一个标准的气缸,在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压料板,通过气缸提供压力来压紧物料。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020577652.9 )就公开了一种气动压料机构,包括气缸、压板、轴承座、底座,气缸、轴承座固定在底座上,压板通过转轴固定轴承座,气缸通过滑块与压板的一端接触。这种压料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导向机构,往往是将压板直接压在物料上,因此所压物料的大小取决于气缸的有效行程,也就是所压物料的大小受气缸行程限制,气缸行程的大小就决定了所压物料的大小。而普通气缸的行程较小,而且行程固定,很难满足体积较大物料的需求,而设置较大行程的气缸往往会增加整个压料机的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行程可调的压料机压紧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行程压紧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行程压紧机构,包括前端盖、缸筒、活塞、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后端盖与所述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所述缸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前活塞杆,后端设有后活塞杆,所述前活塞杆伸出所述缸筒与所述前端盖密封配合,所述后活塞杆伸出所述缸筒与所述后端盖密封配合;所述前活塞杆内设有压杆中心孔,所述压杆中心孔内滑动设置有一压杆,该压杆的第一端与一压板连接,所述后活塞杆对应所述前活塞杆的压杆中心孔设有一拉杆中心孔,该拉杆中心孔内滑动设置一拉杆,该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压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后端伸出所述后活塞杆的后端;所述后活塞杆的后端转动设置一卡套,所述拉杆对应所述卡套设有一手轮,该拉杆与手轮螺纹连接,所述手轮与所述卡套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端盖内设有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所述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前活塞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活塞杆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后活塞杆与所述后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塞的行程为50mm,所述压杆的行程为60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行程可调压紧机构在前活塞杆内设置可伸缩的压杆,当所压的物料比较小时,压杆可以在前活塞杆内不伸出,仅仅依靠气缸的行程来压紧物料,当所压的物料比较大时,可将压杆从前活塞杆内伸出,伸出量依物料而定,此时气缸的行程不变但依然可以压住物料。由此可见,该压紧机构能够随着物料的大小进行调节,能满足不同大小物料的压紧要求,通用性更好,而且该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杆处于缩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杆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压板;2、第一导套;3、前端盖;4、压杆;5、第二导套;6、密封圈;7、前活塞杆;8、缸筒;9、活塞;10、后端盖;11、卡套;12、后活塞杆;13、螺母;14、拉杆;15、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程可调压紧机构,包括前端盖3、缸筒8、活塞9、后端盖10,前端盖3、后端盖10与缸筒8密封连接,所述活塞9滑动设置于所述缸筒8内,即活塞9可在缸筒8内往复移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前活塞杆7,后端设有后活塞杆12,活塞9可带动前活塞杆7、后活塞杆12往复移动。前活塞杆7伸出缸筒8与前端盖3通过密封圈6密封配合,后活塞杆12伸出缸筒8通过密封圈6与后端盖10密封配合。

所述前活塞杆7内设有压杆中心孔,所述压杆中心孔内滑动设置有一压杆4,该压杆的第一端与一压板1连接,压杆4可在压杆中心孔内往复移动。

所述后活塞杆12对应所述前活塞杆7的压杆中心孔设有一拉杆中心孔,该拉杆中心孔内滑动设置一拉杆14,该拉杆14的前端穿过活塞9与所述压杆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拉杆14的后端伸出所述后活塞杆12的后端;所述后活塞杆12的后端转动设置一卡套11,即后活塞杆12的后端设有一沟槽,卡套11转动于后活塞杆12的后端的沟槽上,卡套11相对于活塞杆12转动,但是不会沿后活塞杆12的长度方向移动。拉杆14在拉杆中心孔移动时,由于压杆4与拉杆14联动,从而带动带动压杆4在压杆中心孔内往复移动。

所述拉杆对应所述卡套设有一手轮15,该拉杆与手轮螺纹连接,所述手轮与所述卡套连接。手轮转动时,驱动拉杆作直线往复移动。

为了能提高压紧机构的导向精度,可在前端盖内设置第一导套2和第二导套5,所述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前活塞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内,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气缸的导向精度。

当所压的物料比较小时,压杆可以在前活塞杆内不伸出,仅仅依靠气缸的行程来压紧物料。而当所压的物料比较大时,转动手轮,手轮使拉杆往压杆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压杆从前活塞杆内顶出,如图2所示。伸出量依物料而定,此时气缸的行程不变但依然可以压住物料。假设该压紧机构前活塞杆行程为50mm,压杆行程为60mm,则整个行程可达到110mm。由此可见,该压紧机构能够随着物料的大小进行调节,能满足不同大小物料的压紧要求,通用性更好,而且该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