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5712发布日期:2019-04-20 06:4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备驱动侧涡旋部件和与驱动侧涡旋部件一起同步旋转的从动侧涡旋部件,使对从动侧涡旋部件的旋转进行支承的从动轴相对于使驱动侧涡旋部件旋转的驱动轴错开回转半径的程度,并且使驱动轴和从动轴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4313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从动侧涡旋部件设置有外周环部,该外周环状块部呈将从动涡旋部件的外周整体包围的形状。外周环状块部在提高从动涡旋部件的刚性而抑制端板的变形这样的点上有利,但由于旋转惯性力增大而难以应对高加速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速度化、高加速化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采用以下的手段。

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具备:驱动侧涡旋部件,该驱动侧涡旋部件由驱动部驱动旋转,具有绕着驱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螺旋状的驱动侧壁体;从动侧涡旋部件,该从动侧涡旋部件具有绕着从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且数量与各所述驱动侧壁体对应的螺旋状的从动侧壁体,这些从动侧壁体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侧壁体啮合,从而形成压缩空间;同步驱动机构,该同步驱动机构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向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以及驱动侧支承部件及/或从动侧支承部件,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从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驱动侧壁体的设置方向上的自由端侧而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从动侧壁体的顶端侧而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固定有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驱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驱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驱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且/或者,固定有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从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从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从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

绕着驱动侧涡旋部件的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配置的驱动侧壁体分别与从动侧涡旋部件的对应的从动侧壁体啮合。由此,设置多个由一个驱动侧壁体和一个从动侧壁体所成的对,构成具有多道壁体的涡旋型压缩机。驱动侧涡旋部件由驱动部驱动旋转,传递到驱动侧涡旋部件的驱动力经由同步驱动机构而向从动侧涡旋部件传递。由此,从动侧涡旋部件进行旋转并且相对于驱动侧涡旋部件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这样,能够提供驱动侧涡旋部件及从动侧涡旋部件的双方进行旋转的双旋转式的涡旋型压缩机。

当驱动侧涡旋部件及从动侧涡旋部件进行旋转且转速上升时,设置于端板的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由于离心力而向半径方向外侧移位,壁体倾斜变形。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处于最远离端板中心的位置,因此壁体的变形在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处最大。因此,通过在壁体的自由端侧固定支承部件,能够提高壁体的刚性而应对高速度化。

固定有支承部件的壁体的固定部与壁体的其他区域相比刚性高。因此,认为优选在离心力最大的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固定部。但是,在发明者等进行专心研究时发现,当在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固定部时,虽然刚性提高但由于固定部的质量与其他壁体区域相比增大,反而导致由离心力产生的应力增大。因此,固定部设置于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使固定部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产生于固定部的应力,因此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中,在俯视观察所述驱动侧壁体的情况下,将该驱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线与将该驱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固定部的中央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40°以下,并且/或者,在俯视观察所述从动侧壁体的情况下,将该从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线与将该从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固定部的中央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40°以下。

作为设置固定部的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的位置,优选将壁体的中心和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线与将壁体的中心和固定部的中央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50°以下。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具备:第一驱动侧涡旋部,该第一驱动侧涡旋部具有第一驱动侧端板和第一驱动侧壁体,并且由所述驱动部驱动;第二驱动侧涡旋部件,该第二驱动侧涡旋部件具有第二驱动侧端板和第二驱动侧壁体;以及壁体固定部,该壁体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驱动侧壁体和所述第二驱动侧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具备第一从动侧壁体和第二从动侧壁体,所述第一从动侧壁体设置于所述从动侧端板的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驱动侧壁体啮合,所述第二从动侧壁体设置于所述从动侧端板的另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驱动侧壁体啮合,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具备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从动侧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侧而与所述第一从动侧壁体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从动侧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侧而与所述第二从动侧壁体一起旋转。

通过使第一驱动侧壁体与第一从动侧壁体啮合,并且使第二驱动侧壁体与第二从动侧壁体啮合,从而在从动侧端板的两侧面之间形成压缩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固定于第一从动侧壁体的第一支承部件和固定于第二从动侧壁体的第二支承部件,从而提高壁体的刚性。此外,如上所述,将固定部设置于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使固定部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并减少产生于固定部的应力,因此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

发明效果

将固定有支承部件的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使固定部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产生于固定部的应力,因此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驱动侧涡旋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从动侧涡旋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从排出侧观察图1的驱动侧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从电动机侧观察图1的从动侧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等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能够用作对向例如车辆用发动机等内燃机供给的燃烧用空气(流体)进行压缩的增压器。

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具备壳体3和收容于壳体3的另一端侧的驱动侧涡旋部件7及从动侧涡旋部件9。

壳体3呈大致圆筒形状,在未图示的一端设置有收容电动机等驱动部的电动机收容部。如同一图所示,在另一端具备收容涡旋部件7、9的涡旋收容部3b。在涡旋收容部3b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压缩后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3d。此外,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但在壳体3设置有将空气吸入的空气吸入口。

来自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绕着驱动旋转轴线cl1旋转的驱动侧涡旋部件7的驱动侧轴部7c。

驱动侧涡旋部件7具有驱动侧端板7a和设置于驱动侧端板7a的一侧的螺旋状的驱动侧壁体7b。驱动侧端板7a与连接于驱动轴6的驱动侧轴部7c连接,并且沿相对于驱动侧旋转轴线cl1正交的方向延伸。驱动侧轴部7c经由驱动侧轴承11而相对于壳体3设置为转动自如,驱动侧轴承11被设为滚珠轴承。

驱动侧端板7a在俯视的情况下呈大致圆板形状。如图2所示,驱动侧涡旋部件7具备三个即三道螺旋状的驱动侧壁体7b。三道驱动侧壁体7b绕着驱动侧旋转轴线cl1等间隔地配置。驱动侧壁体7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各自独立,未固定于其他的壁部。即,未设置将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相互连接而进行加强的壁部。

在驱动侧壁体7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述的驱动侧支承部件20的驱动侧固定部7f。驱动侧固定部7f被设为使驱动侧壁体7b的板厚向半径方向外侧增大的膨出部。驱动侧固定部7f的设置位置被设为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相比向驱动侧壁体7b的内周方向(卷绕起始方向)分离的位置。具体而言,将驱动侧旋转轴线cl1和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连结起来的线与将驱动侧旋转轴线cl1和驱动侧固定部7f的中央(更具体而言为连接紧固部件24a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θ被设为10°以上50°以下。

如图1所示,从动侧涡旋部件9以与驱动侧涡旋部件7啮合的方式配置,具有从动侧端板9a和设置于从动侧端板9a的一侧的螺旋状的从动侧壁体9b。在从动侧端板9a连接有沿从动侧旋转轴线cl2方向延伸的从动侧轴部9c。从动侧轴部9c经由从动侧轴承13而相对于壳体3设置为旋转自如,从动侧轴承13被设为双列滚珠轴承。

从动侧端板9a在俯视的情况下呈大致圆板形状。如图3所示,从动侧涡旋部件9设置有三个即三道螺旋状的从动侧壁体9b。三道从动侧壁体9b绕着从动侧旋转轴线cl2等间隔地配置。在从动侧端板9a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将压缩后的空气排出的排出端口9d。该排出端口9d与形成于壳体3的排出口3d连通。从动侧壁体9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9e各自独立,未固定于其他的壁部。即,未设置将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9e相互连接而进行加强的壁部。

在从动侧壁体9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9e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述的从动侧支承部件22的从动侧固定部9f。从动侧固定部9f被设为使从动侧壁体9b的板厚向半径方向外侧增大的膨出部。从动侧固定部9f的设置位置被设为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9e相比向从动侧壁体9b的内周方向(卷绕起始方向)分离的位置。具体而言,将从动侧旋转轴线cl2和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9e连结起来的线与将从动侧旋转轴线cl2和从动侧固定部9f的中央(更具体而言为连接紧固部件24b的中心)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θ被设为10°以上50°以下。

如上所述,如图1所示,驱动侧涡旋部件7绕着驱动侧旋转轴线cl1旋转,从动侧涡旋部件9绕着从动侧旋转轴线cl2旋转。驱动侧旋转轴线cl1与从动侧旋转轴线cl2错开能够形成压缩室的距离。

如图1所示,在驱动侧涡旋部件7的驱动侧壁体7b的顶端(自由端)的驱动侧固定部7f,经由销、螺栓等连接紧固部件24a而固定有驱动侧支承部件20。在驱动侧支承部件20与驱动侧涡旋部件7之间夹有从动侧涡旋部件9。因此,从动侧端板9a与驱动侧支承部件20相对地配置。

驱动侧支承部件20在中心侧具有轴部20a。轴部20a经由被设为滚珠轴承的驱动侧支承部件用轴承26而相对于壳体3安装为旋转自如。由此,驱动侧支承部件20与驱动侧涡旋部件7同样地以驱动侧旋转轴线cl1为中心进行旋转。

如图4所示,驱动侧支承部件20在每个以固定部7f(参照图2)对驱动侧壁体7b的顶端进行固定的位置具有向半径方向外方延伸至驱动侧壁体7b的外周位置的半径方向延长部20b。半径方向延长部20b之间的区域呈不延伸至驱动侧壁体7b的外周侧的形状,从而实现轻量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径方向延长部20b以等角度间隔设置于三个方向上。此外,在图4中,示出驱动侧支承部件20和从动侧涡旋部件9,未示出驱动侧涡旋部件7。

如图1所示,在驱动侧支承部件20与从动侧端板9a之间设置有销环机构15。销环机构15被用作同步驱动机构,将驱动力从驱动侧涡旋部件7向从动侧涡旋部件9传递,以使两涡旋部件7、9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即,在从动侧端板9a设置有被设为滚珠轴承的环部件15a,在驱动侧支承部件20设置有销部件15b。如图4所示,销部件15b与驱动侧支承部件20的半径方向延长部20b的位置对应地设置有三个。

如图1所示,在从动侧涡旋部件9的从动侧壁体9b的顶端(自由端),经由销、螺栓等连接紧固部件24b而固定有从动侧支承部件22。在从动侧支承部件22与从动侧涡旋部件9之间夹有驱动侧涡旋部件7。因此,驱动侧端板7a与从动侧支承部件22相对地配置。

从动侧支承部件22在中心侧具有轴部22a。轴部22a经由被设为滚珠轴承的从动侧支承部件用轴承28而相对于壳体3安装为旋转自如。由此,从动侧支承部件22与从动侧涡旋部件9同样地以从动侧旋转轴线cl2为中心进行旋转。

如图5所示,从动侧支承部件22在每个对从动侧壁体9b的顶端进行固定的位置具有向半径方向外方延伸至从动侧壁体9b的外周位置的半径方向延长部22b。半径方向延长部22b之间的区域呈不延伸至从动侧壁体9b的外周侧的形状,从而实现轻量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径方向延长部22b以等角度间隔设置于三个方向上。此外,在图5中,示出从动侧支承部件22和驱动侧涡旋部件7,未示出从动侧涡旋部件9。

如图1所示,在从动侧支承部件22与驱动侧端板7a之间设置有销环机构15。销环机构15被用作驱动侧涡旋部件7,将驱动力从驱动侧涡旋部件7向从动侧涡旋部件9传递,以使两涡旋部件7、9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即,在驱动侧端板7a设置有环部件15a,在从动侧支承部件22设置有销部件15b。如图5所示,销部件15b与从动侧支承部件22的半径方向延长部22b的位置对应地设置有三个。

上述结构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如下那样进行动作。

当通过电动机而使驱动轴绕着驱动侧旋转轴线cl1旋转时,连接于驱动轴的驱动侧轴部7c也旋转,由此,驱动侧涡旋部件7绕着驱动侧旋转轴线cl1旋转。当驱动侧涡旋部件7旋转时,驱动力经由销环机构15而从驱动侧端板7a向从动侧支承部件22传递。另外,驱动力经由销环机构15而从驱动侧支承部件20向从动侧端板9a传递。由此,驱动力被向从动侧涡旋部件9传递,进而从动侧涡旋部件9绕着从动侧旋转轴线cl2旋转。此时,销环机构15的销部件15b相对于环部件15a接触并移动,从而两涡旋部件7、9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

当两涡旋部件7、9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时,从壳体3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被从两涡旋部件7、9的外周侧吸入而被取入由两涡旋部件7、9形成的压缩室。压缩室通过向中心侧移动而使容积减少,伴随于此,空气被压缩。这样被压缩的空气通过从动侧涡旋部件9的排出端口9d并被从壳体3的排出口3d向外部排出。排出的压缩空气被向未图示的内燃机引导而被用作燃烧用空气。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如下。

当驱动侧涡旋部件7及从动侧涡旋部件9进行旋转且转速上升时,设置于端板7a、9a的壁体7b、9b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由于离心力而向半径方向外侧移位,壁体7b、9b倾斜变形。壁体7b、9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9e处于最远离端板中心cl1、cl2的位置,因此离心力最大,从而壁体7b、9b的变形在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9e处最大。因此,通过在壁体7b、9b的自由端侧固定支承部件20、22,能够提高壁体7b、9b的刚性而应对高速度化。

固定有支承部件20、22的壁体7b、9b的固定部7f、9f与壁体7b、9b的其他区域相比刚性高。因此,认为优选在离心力最大的壁体7b、9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9e设置固定部7f、9f。但是,在发明者等进行专心研究时发现,当在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9e设置固定部7f、9f时,虽然刚性提高但由于固定部7f、9f的质量与其他壁体区域相比增大,反而导致由离心力产生的应力增大。因此,固定部7f、9f设置于壁体7b、9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9e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9e向壁体7b、9b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使固定部7f、9f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9e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产生于固定部7f、9f的应力,因此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例如,能够应对每分钟1万转以上,优选每分钟1.5万转以上的高速度化,另外,能够应对在起动时0.5秒达到1万转这样的高加速度化。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固定部7f、9f的配置、构造也能够应用于以下说明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

在图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b。此外,对于与使用图1说明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相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驱动侧涡旋部件70具备电动机侧(在图6中为右侧)的第一驱动侧涡旋部71和排出口3d侧的第二驱动侧涡旋部72。

第一驱动侧涡旋部71具备第一驱动侧端板71a和第一驱动侧壁体71b。第一驱动侧壁体71b与上述的驱动侧壁体7b(参照图2)同样地被设为三道。

第二驱动侧涡旋部72具备第二驱动侧端板72a和第二驱动侧壁体72b。第二驱动侧壁体72b与上述的驱动侧壁体7b(参照图2)同样地被设为三道。在第二驱动侧端板72a连接有沿驱动侧旋转轴线cl1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侧轴部72c。第二驱动侧轴部72c经由被设为滚珠轴承的第二驱动侧轴承14而相对于壳体3设置为旋转自如。在第二驱动侧轴部72c,沿着驱动侧旋转轴线cl1形成有排出端口72d。

第一驱动侧涡旋部71与第二驱动侧涡旋部72在壁体71b、72b的顶端(自由端)彼此面对的状态下被固定。第一驱动侧涡旋部71与第二驱动侧涡旋部72的固定由相对于凸缘部73连接紧固的螺栓(壁体固定部)31进行,该凸缘部73以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设置于多个部位。

从动侧涡旋部件90具有设置于轴向(在图中为水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从动侧端板90a。在从动侧端板90a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未图示),使压缩后的空气向排出端口72d流动。

在从动侧端板90a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从动侧壁体91b、92b。从从动侧端板90a向电动机侧设置的第一从动侧壁体91b与第一驱动侧涡旋部71的第一驱动侧壁体71b啮合,从从动侧端板90a向排出口3d侧设置的第二从动侧壁体92b与第二驱动侧涡旋部72的第二驱动侧壁体72b啮合。

在从动侧涡旋部件90的轴向(在图中为水平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承部件33和第二支承部件35。第一支承部件33配置于电动机侧(在同一图中为右侧),第二支承部件35配置于排出口3d侧。第一支承部件33通过销、螺栓等连接紧固部件25a而相对于第一从动侧壁体91b的顶端(自由端)的第一固定部91f固定,第二支承部件35通过销、螺栓等的连接紧固部件25b而相对于第二从动侧壁体92b的顶端(自由端)的第二固定部92f固定。设置于从动侧壁体91b、92b的固定部91f、92f与使用图3说明的从动侧固定部9f同样地被设为使从动侧壁体91b、92b的板厚向半径方向外侧增大的膨出部,被设在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相比向从动侧壁体91b、92b的内周方向(卷绕起始方向)分离的位置。

在第一支承部件33的中心轴侧设置有轴部33a,该轴部33a经由第一支承部件用轴承37而相对于壳体3固定。在第二支承部件35的中心轴侧设置有轴部35a,该轴部35a经由第二支承部件用轴承38而相对于壳体3固定。由此,经由各支承部件33、35,从动侧涡旋部件90绕着第二中心轴线cl2旋转。另外,各支承部件33、35的形状与使用图5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侧支承部件22相同。

在第一支承部件33与第一驱动侧端板71a之间设置有销环机构15。即,在第一驱动侧端板71a设置有环部件15a,在第一支承部件33设置有销部件15b。如图5所示,销部件15b与第一支承部件33的支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有三个。

在第二支承部件35与第二驱动侧端板72a之间设置有销环机构15。即,在第二驱动侧端板72a设置有环部件15a,在第二支承部件35设置有销部件15b。如图5所示,销部件15b与第二支承部件35的支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有三个。

壳体3的涡旋收容部3b在涡旋部件70、90的轴线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被分割,并且由螺栓32固定。

上述结构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b如下那样进行动作。

当通过电动机而使与转子连接的驱动轴绕着驱动侧旋转轴线cl1旋转时,连接于驱动轴的驱动侧轴部7c也旋转,由此,驱动侧涡旋部件70绕着驱动侧旋转轴线cl1旋转。当驱动侧涡旋部件70旋转时,驱动力经由销环机构15而从各支承部件33、35向从动侧涡旋部件90传递,进而从动侧涡旋部件90绕着从动侧旋转轴线cl2旋转。此时,销环机构15的销部件15b相对于环部件15a接触并移动,从而两涡旋部件70、90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

当两涡旋部件70、90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时,从壳体3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被从两涡旋部件70、90的外周侧吸入而被取入由两涡旋部件70、90形成的压缩室。并且,由第一驱动侧壁体71b和第一从动侧壁体91b形成的压缩室与由第二驱动侧壁体72b和第二从动侧壁体92b形成的压缩室分别被压缩。各压缩室随着向中心侧移动而使容积减少,伴随于此,空气被压缩。由第一驱动侧壁体71b和第一从动侧壁体91b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形成于从动侧端板90a的贯通孔90h而与由第二驱动侧壁体72b和第二从动侧壁体92b压缩后的空气合流,合流后的空气通过排出端口72d而被从壳体3的排出口3d向外部排出。排出的压缩空气被向未图示的内燃机引导而被用作燃烧用空气。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b,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在与从动侧壁体91b、92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分离的内周方向上设置固定部91f、92f,因此能够减少产生于固定部91f、92f的应力,从而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增压器而使用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对流体进行压缩的装置,则能够广泛地应用,例如也能够用作在空调设备中使用的制冷剂压缩机。

另外,作为三道壁体绕着端板的中心分离的“规定角度间隔”,优选120°的等角度间隔,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设为相对于等角度间隔的角度误差为±10°,进一步优选为±1°的大致等角度间隔。

另外,使用销环机构15作为同步驱动机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曲柄销机构。

符号说明

1a、1b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

3壳体

3b涡旋收容部

3d排出口

7驱动侧涡旋部件

7a驱动侧端板

7b驱动侧壁体

7c驱动侧轴部

7e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

7f驱动侧固定部

9从动侧涡旋部件

9a从动侧端板

9b从动侧壁体

9c从动侧轴部

9d排出端口

9e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

9f从动侧固定部

11驱动侧轴承

13从动侧轴承

15销环机构(同步驱动机构)

15a环部件

15b销部件

20驱动侧支承部件

20a轴部

20b半径方向延长部

22从动侧支承部件

24a连接紧固部件

24b连接紧固部件

25a连接紧固部件

25b连接紧固部件

26驱动侧支承部件用轴承

28从动侧支承部件用轴承

31螺栓(壁体固定部)

32螺栓

33第一支承部件

33a轴部

35第二支承部件

35a轴部

37第一支承部件用轴承

38第二支承部件用轴承

70驱动侧涡旋部件

71第一驱动侧涡旋部

71a第一驱动侧端板

71b第一驱动侧壁体

72第二驱动侧涡旋部

72a第二驱动侧端板

72b第二驱动侧壁体

72c第二驱动侧轴部

72d排出端口

73凸缘部

90从动侧涡旋部件

90a从动侧端板

90h贯通孔

91b第一从动侧壁体

91f第一固定部

92b第二从动侧壁体

92f第二固定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