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9143发布日期:2018-09-29 06:2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具体为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制冷设备越来越科技化,不仅制冷还提高了室内的空气质量,目前的制冷装置主要体现在空调领域,压缩气体基本是通过油压、气压等能源压缩,增加能源的使用,另制冷系统中,控流装置大多通过膨胀阀进行实施,结构单一,此装置能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上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左端壁与外界空间相通,所述进气口下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置有第一上支杆,所述第一上支杆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进气挡板,所述第一上支杆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进气口右侧连通设置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下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活动槽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压缩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固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柄,所述第一转柄另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柄,所述第二转柄下端可转动式连接于由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前端面上,所述第二转柄前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转柄可转动式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面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下支杆,所述第一下支杆上端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伸入所述第一活动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面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下支杆,所述压缩腔右侧连通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下端面连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连通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置有第二上支杆,所述第二上支杆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通气挡板,所述第二上支杆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面与所述第二下支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通气管内右侧设置有第一磁阀,所述通气管右端壁连通设置有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右侧设置有冷却水腔,所述冷却水腔内设置有弯曲状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左端口与所述储气腔右端面相通,所述输气管内于所述储气腔右端壁外设置有第二磁阀,所述冷却水腔下侧设置有干燥过滤腔,所述输气管另一端口贯穿所述冷却水腔且伸入所述干燥过滤腔内,所述输气管下侧于所述干燥过滤腔内设置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端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上端面与所述干燥过滤腔上端壁固定连接,所述干燥过滤腔内固定设置有粗顾虑网,所述粗过滤网左侧固定设置有细过滤网,所述粗过滤网与所述细过滤网之间形成干燥腔,所述干燥过滤腔左端壁与所述细过滤网之间形成制冷剂放置腔,所述干燥过滤腔左端壁连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端连通设置有圆筒状控流腔,所述控流腔内固定设置有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第一通槽,所述固定圆盘下端壁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t形凹槽,所述固定圆盘下侧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t形块,所述t形块位于所述t形凹槽内进行锁定连接,所述转动盘内均匀分布有扇形通槽置板,所述通宵置板内设置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第二通槽,所述控流腔左端壁连通设置有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左端面连通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转动盘左端面固定设置有l形固杆,所述固杆上端面贯穿所述限位槽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传动腔上端壁外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下端面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下端壁转动式连接,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外周啮合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左端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固杆上端面贯穿所述通伸出所述转动杆上端壁且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控流腔右侧设置有风腔,所述风腔内设置有弯曲状蒸发气管,所述蒸发气管上端口贯穿所述风腔与所述控流腔右端壁连通,所述蒸发气管上端口内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风腔左端壁连通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蒸发气管左端口与所述连通管右端面连通,所述蒸发气管左端口上侧固定设置有温感器,所述蒸发气管前后对称设置有弯曲状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蒸发气管右侧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靠近风腔上下端壁的一端与所述风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风腔上下端壁的一端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固块,所述支撑固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右端面固定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竖直方向周身均匀分布有扇叶,所述扇叶右侧设置有过滤片,所述过滤片上下端面与所述风腔上下端壁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左侧设置有气液分离腔,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风腔,所述气液分离腔左侧设置有循环气管,所述循环气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进气口,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具有制冷作用的压缩机。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挡板高度小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压缩腔连通口的高度,所述通气挡板高度高度大于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压缩腔连通口的高度且小于所述通气管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簧弹性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所述第一上支杆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上支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弹簧处于自然伸缩的初始状态时,所述阻隔板与所述输气管下端口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槽所在扇形区域面积小于所述通槽置板面积,所述第二通槽区域大小等于竖直相对的所述第一通槽之间区域的大小,即当所述固定圆盘与所述转动盘重叠放置时,俯视图无法看到空白区。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上端壁位于所述第二通槽上端壁延长线上,所述限位槽下端壁位于所述第二通槽下端壁延长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扇叶为弯曲状,且向风腔左侧弯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整体全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中固定圆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中转动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中风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上侧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进气口2左端壁与外界空间相通,所述进气口2下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活动槽3,所述第一活动槽3内设置有第一上支杆4,所述第一上支杆4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进气挡板5,所述第一上支杆4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20,所述进气口2右侧连通设置有压缩腔6,所述压缩腔6下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腔7,所述第一活动槽3连通所述进气口2与所述第一传动腔7,所述压缩腔6内设置有活塞8,所述活塞8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内固设有第一滑槽10,所述第一滑槽10内设置有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上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柄12,所述第一转柄12另一端通过转轴13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柄14,所述第二转柄14下端可转动式连接于由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17前端面上,所述第二转柄14前侧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滑槽16,所述第二滑槽16内设置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通过转轴13与所述第二转柄14可转动式连接,所述连接杆18上端面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下支杆19,所述第一下支杆19上端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7伸入所述第一活动槽3内且与所述第一弹簧2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8上端面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下支杆21,所述压缩腔6右侧连通设置有通气管22,所述通气管22下端面连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活动槽23,所述第二活动槽连通所述通气管22与所述第一传动腔7,所述第二活动槽23内设置有第二上支杆24,所述第二上支杆24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通气挡板25,所述第二上支杆24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26,所述第二弹簧26下端面与所述第二下支杆2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通气管22内右侧设置有第一磁阀27,所述通气管22右端壁连通设置有储气腔28,所述储气腔28右侧设置有冷却水腔66,所述冷却水腔66内设置有弯曲状输气管30,所述输气管30左端口与所述储气腔28右端面相通,所述输气管30内于所述储气腔28右端壁外设置有第二磁阀29,所述冷却水腔66下侧设置有干燥过滤腔31,所述输气管30另一端口贯穿所述冷却水腔66且伸入所述干燥过滤腔31内,所述输气管30下侧于所述干燥过滤腔31内设置有阻隔板67,所述阻隔板67上端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三弹簧68,所述第三弹簧68上端面与所述干燥过滤腔31上端壁固定连接,所述干燥过滤腔31内固定设置有粗顾虑网32,所述粗过滤网32左侧固定设置有细过滤网34,所述粗过滤网32与所述细过滤网34之间形成干燥腔33,所述干燥过滤腔31左端壁与所述细过滤网34之间形成制冷剂放置腔35,所述干燥过滤腔31左端壁连通设置有连接管36,所述连接管36下端连通设置有圆筒状控流腔37,所述控流腔37内固定设置有固定圆盘38,所述固定圆盘38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第一通槽381,所述固定圆盘38下端壁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t形凹槽41,所述固定圆盘38下侧设置有转动盘39,所述转动盘39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t形块42,所述t形块42位于所述t形凹槽41内进行锁定连接,所述转动盘39内均匀分布有扇形通槽置板392,所述通宵置板392内设置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第二通槽391,所述控流腔37左端壁连通设置有弧形限位槽43,所述限位槽43左端面连通设置有第二传动腔44,所述转动盘39左端面固定设置有l形固杆45,所述固杆45上端面贯穿所述限位槽43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44内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传动腔44上端壁外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机47,所述第一电动机47的输出轴48下端面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下端壁转动式连接,所述输出轴4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49,所述第二齿轮49外周啮合设置有转动杆50,所述转动杆50左端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51,所述固杆45上端面贯穿所述通51伸出所述转动杆50上端壁且固定设置有固定块46,所述控流腔37右侧设置有风腔52,所述风腔52内设置有弯曲状蒸发气管53,所述蒸发气管53上端口贯穿所述风腔52与所述控流腔37右端壁连通,所述蒸发气管53上端口内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头65,所述风腔52左端壁连通设置有连通管70,所述蒸发气管53左端口与所述连通管70右端面连通,所述蒸发气管53左端口上侧固定设置有温感器56,所述蒸发气管53前后对称设置有弯曲状电热管54,所述电热管54与电源55电性连接,所述蒸发气管53右侧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支撑杆59,所述支撑杆59远离靠近风腔52上下端壁的一端与所述风腔5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9远离风腔52上下端壁的一端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固块60,所述支撑固块60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机61,所述第二电动机60的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2,所述转轴62右端面固定设置有转盘63,所述转盘63竖直方向周身均匀分布有扇叶64,所述扇叶64右侧设置有过滤片40,所述过滤片40上下端面与所述风腔上下端壁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70左侧设置有气液分离腔57,所述连通管70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57与所述风腔52,所述气液分离腔57左侧设置有循环气管58,所述循环气管58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57与所述进气口2,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具有制冷作用的压缩机。

有益地,所述进气挡板5高度小于所述进气口2与所述压缩腔6连通口的高度,所述通气挡板25高度高度大于所述通气管22与所述压缩腔6连通口的高度且小于所述通气管22的高度,其作用是,当进气时,进气挡板5向下运动到下侧极限位置时,进气口2与所述压缩腔6仍然相通,此时通气挡板25阻隔所述通气管22与所述压缩腔6的相通,当压缩气体输出时,通气挡板25向上运动至上侧极限位置时,压缩腔6与通气管22相通,所述进气口2与压缩腔6被进气挡板阻隔,提高了装置的空气压缩时的协调性。

有益地,所述第二弹簧26弹性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20的弹性力,所述第一上支杆4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上支杆24,其作用是,当第一弹簧20与第二弹簧26初始状态时,进气挡板5位于进气口2内上侧极限位置,通气挡板25位于通气管22内下侧极限位置,且连接杆18下降时,通气挡板25不会被大力向下拉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有益地,所述第三弹簧68处于自然伸缩的初始状态时,所述阻隔板67与所述输气管30下端口相抵,其作用是,当输气管30内气体转化为液体时,通过液体的重力将阻隔板67向下推,露出空隙将液体流入干燥过滤腔31内,提高输气管30内的气体转化率。

有益地,所述第一通槽381所在扇形区域面积小于所述通槽置板392面积,所述第二通槽391区域大小等于竖直相对的所述第一通槽381之间区域的大小,即当所述固定圆盘38与所述转动盘39重叠放置时,俯视图无法看到空白区,其作用是,初始状态时,固定圆盘38与转动盘39竖直方向完全封闭,阻止液体下流,拨动固杆45调节第一通槽381留白区域大小,从而控制液体的流量。

有益地,所述限位槽43上端壁位于所述第二通槽391上端壁延长线上,所述限位槽43下端壁位于所述第二通槽391下端壁延长线上,其作用是,固杆45位于上侧极限位置时,第一通槽381处于封闭状态,固定杆45位于下侧极限位置时,第一通槽381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完成液体流量的调节。

有益地,所述扇叶64为弯曲状,且向风腔52左侧弯曲,其作用是,扇叶64右视顺时针转动时,冷风从左侧流入到右侧空间,提高了装置的冷风输送。

具体使用方式:本发明工作中,初始状态时,进气挡板5位于进气口2上侧极限位置,通气挡板25位于通气管22下侧极限位置,阻隔板67与所述输气管30下端口相抵,固定圆盘38与转动盘39重叠处于封闭状态。

装置运行时,电机驱动第一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柄12向下运动,通过固定杆9的向下运动带动活塞8向下移动,与此同时,连接杆18随着下移,通过第一弹簧20与第一上支杆4的连动作用,使得进气挡板5向下移动至进气口2下侧极限位置,此时通气挡板25位于通气管22下侧极限位置,活塞8的下移使空气从进气口2进入压缩腔6内,当第一齿轮17转动到下侧极限位置时,活塞8停止下移,接着随着第一齿轮17的转动,活塞8向上移动压缩气体,进气挡板5上移至进气口2上侧极限位置,通气挡板25上移,压缩气体从压缩腔6流动到通气管22内,打开第一磁阀27,压缩后的高压气体进入储气腔28内,关闭第一磁阀27,防止高压气体随着活塞8下移被吸入压缩腔6内,打开第二磁阀29,高压气体流入输气管30内,通过冷却水腔66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转化后的高压液体推动阻隔板67下移进入干燥过滤腔31内,高压液体通过过滤及干燥后与制冷剂放置腔35内制冷剂融合,通过连接管36进入控流腔37内,电源55工作使得电热管54对蒸发气管53供热进行液体吸热转化为气态的转变,温感器56感应到蒸发气管53输出的气态温度调控控流腔37内的液体流量,当温度底,固杆45由第一电动机47工作带动其顺时针转动调节第一通槽381流水量增加,当温度高,固杆45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通槽381流水量减少,缓和蒸发气管53中低压液体转化过程,使液体吸热转换充分,液体转换为气体时吸收热量对周围空气制冷,接着通过第二电动机61工作带动扇叶64转动,使得冷空气通过风腔52从左至右输送到外界进行冷风输送,未转换液体进入气液分离腔57内收集,转变后的气体通过气液分离腔57和循环气管58进入进气口2中进行循环制冷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作中,通过电机驱动与机械传动方式,使得活塞上下移动,同时与转柄转动连接的连接杆也随之进行上下移动,进气挡板和通气挡板的高度设计,及第一上支杆与第二上支杆的高度差距,使得活塞上下移动的同时,进气口与通气管只有其一闭合,提高了装置对气体压缩的高效性;其次固定圆盘与转动盘的结构设计,高效且灵活的控制液体的流量,使液体吸热蒸发充分,提高了装置的制冷效果,同时,节省电能源的使用,此装置结构简单,且制冷效果高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